今天是世界哲學日,中國的哲學研究雖然一度中斷,但是中國古代有著大量的哲學先驅,他們有的將思想傳至海外,有的將思想風靡數朝數代,甚至有的還保留在高中語文課本裡呢!中國古代十大哲學家,他們是誰呢?
老子
生命的大智者
老子,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孔子
永遠的」至聖先師」
孔子,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莊子
積極而瀟灑的退守者
莊子,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孟子
民本思想的先驅者
孟子,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已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荀子
「惡性」的提倡者
荀子,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董仲舒
「大一統」的設計者
董仲舒,西漢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專治《春秋公羊傳》。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朱熹
理學集大成者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王守仁
「致良知」說的宣導者
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
黃宗羲
民主思想的啟蒙者
黃宗羲,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與陝西李顒、直隸容城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鴻儒」。
王夫之
被遺忘的隱居思想家
王夫之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書。
作者:新人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