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和泡菜槓上了。
近日,一韓國教授向百度公司發郵件,對百度百科「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表達抗議。對此,百度百科官微給出了證據,並表示已完善相關詞條。
訊妹覺得,韓國人的這種「抬槓」行為雖然讓人無奈,卻也值得我們學習……
韓教授抗議百度百科「錯謬」
不久前,由中國主導制定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公布,四川眉山泡菜從此成為我國第6個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框架下的食品標準。
此事在韓國國內引發關注,韓國官方出面澄清道,中國泡菜的國際標準不適用於韓國泡菜。
10多天後,泡菜風波仍在發酵。據韓聯社12月8日消息,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當天表示,已經向中國百度公司發郵件,對百度百科「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表達抗議。
郵件中,徐坰德還附上了有關韓國泡菜歷史文化的資料。
12月8日晚,百度百科官微就此作出回應,稱「查了一下午資料,也請教了很多專家」,最終在《詩經》中找到了中國醬菜的痕跡,並在知網論文中找到了中國醬菜於1300年前傳至韓國並發展演變成今日韓國泡菜的證據。
目前,百度百科的「泡菜」和「韓國泡菜」詞條中,都已明示了「起源爭議」。
是不是起源於中國?
韓國泡菜究竟是不是起源於中國呢?我想這應該是不存在爭議的。
自2013年2月起,韓國開始為泡菜申遺做準備,將大白菜的英文名由「Chinese Cabbage」(中國白菜)改為「Kimchi cabbage」(泡菜白菜),並將其音譯為中文名「辛奇」。
不過,「辛奇」這一名稱在中國的普及效果並不理想,有鑑於此,韓國再次將其中文名改為「泡菜」。
做了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讓韓國泡菜區別於中日泡菜,展現自身的傳承性和獨特性。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韓國泡菜經歷一千多年的發展演變,其文化或許有著與眾不同的魅力,但製作技藝的來源,必定是古代中國,畢竟百度百科亮出的那篇論文是韓國農水產物流通公社北京農業貿易館館長鄭雲溶(土生土長的韓國專家)所著,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我們應向這位教授學習
雖說徐坰德教授對「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抗議讓人感到既氣氛又無奈,但訊妹覺得,這正是值得中國人學習的地方。
站在韓國的角度來看,這位教授是一個具有民族文化傳承情節的人,就算遇到的「錯謬」和「不公」在韓國境外,他也義無反顧地站出來「硬剛」,不得不說,這樣的精神著實很可貴。
反觀國內,我們其實非常欠缺這種「抬槓」精神。
「少林文化」在國外遭搶註幾十年,幾乎沒有人站出來為其打抱不平,雖然近年來少林寺終於重視起來,開始在全世界訴求自身合法權益,但仍有不少國人抨擊該行為「過於商業化」。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私以為,面對外國針對中國、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人的冒犯和侵權,我們要收起低調內斂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勇於擔起鳴不平、訴不公的重任。
(圖片來自網絡)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