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導制定泡菜業國際標準
韓媒炸了!
稱「泡菜宗主國的恥辱」
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
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不適用韓國泡菜。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點擊觀看視頻▲
由中國主導制定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於日前公布,此事在韓國國內引發關注。當地時間11月29日,包括韓聯社在內的多家韓國媒體又報導了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當天對此事做出的回應。
報導截圖
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當天回應稱,中國泡菜的國際標準不適用於韓國泡菜。
《中國市場監管報》11月26日的報導:
24日,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四川省眉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這是中國泡菜產業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直接體現,也是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框架下制定的第6個食品標準。
2019年3月,由中國、土耳其、塞爾維亞、印度、伊朗等5個成員國專家參與的泡菜國際標準立項提案進入第一輪投票。
2019年6月8日,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製品技術委員會水果與蔬菜及衍生製品分委會(ISO/TC34/SC3)通過投票批准立項。
歷時1年多,分別經過NP(提案階段)、CD(委員會草案階段)、DIS(徵詢意見草案階段)、FDIS(批准階段)等多個階段投票和處理各成員國專家意見,通過國際會議討論和郵件交流,對工作組同行專家提出的166條反饋意見逐條分析處理並修改標準文本,形成ISO24220《泡菜(鹽漬發酵蔬菜)規範和試驗方法》國際標準。
ISO網頁截圖
2020年11月24日,這項國際標準順利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為期2個月的投票,獲得一致認可。
據百科介紹,ISO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標準化專門機構,成立於1947年,現有165個成員國。
對於這一現實,韓聯社稱之為「泡菜宗主國的恥辱」
對於這一現實,韓聯社稱之為「泡菜宗主國的恥辱」。所謂「泡菜宗主國」,早已名存實亡。
根據《中國市場監管報》的報導,此次參與制定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的專家中,並沒有來自一向以「泡菜宗主國」自居的韓國的專家。
事實上,早在2017年,韓國泡菜貿易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472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泡菜的進口量更是達到了出口量的10倍以上。在韓國泡菜消費量中,進口比重約佔35%;而這些進口泡菜,有99%都產自中國。
據韓國《亞洲經濟》網站2018年4月13日報導,為了提高韓國泡菜競爭力,促進泡菜出口,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發布了《泡菜產業振興綜合計劃》。
該計劃制定了重點發展醃製白菜產業,提高價格競爭力;採取與標註牛肉等級類似的制度,提高泡菜品質、還有加大泡菜的海外宣傳力度等舉措,力爭到2022年,將國產泡菜比重較2016年提高5%以上(目前為65%)。
然而時間來到2020年,韓國的「泡菜振興計劃」遇到了挑戰。
據此前報導,受颱風和超長雨季等影響,今年韓國蔬菜大幅減產,價格暴漲,一顆白菜賣到了1.0689萬韓元(約合62元人民幣),比2019年足足上漲40%。
韓國泡菜的價格也因此暴漲,許多餐廳悄悄撤掉了免費的泡菜小碟。
首爾家庭主婦金某算了一筆帳,光買20顆大白菜,就需要20多萬韓元(1176元人民幣),再加上白蘿蔔、大蔥、小蔥、生薑、蘋果、梨、生蠔等輔料,醃泡菜的全部成本,竟然高達50萬韓元(2940元人民幣)。
據央視財經報導,為了確保泡菜供應,韓國正積極擴大從中國進口泡菜。由於相關的需求看漲,中國泡菜的進口價格也同比上漲33.4%。
網友評論:
對此
你是怎麼看的!
來源:綜合觀察者網、白天鵝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