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由中國(眉山)主導制定、四川眉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通過了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認證,正式進入出版階段。業內認為,此次的泡菜國際標準是整個中國食品行業為數不多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顯示中國在國際泡菜行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此外,該項標準的制定也讓更多人認識了四川泡菜。據了解,四川泡菜是我國泡菜產業的領頭羊,全國有2/3的泡菜產自四川,泡菜企業也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區,2018年全國泡菜產值470億元,四川泡菜產值就達330億元。
主導制定泡菜國際標準
據四川眉山市市場監管局消息,11月24日,由中國四川(眉山)主導制訂、眉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國際標準ISO 24220《泡菜(鹽漬發酵蔬菜)規範和試驗方法》順利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最終國際標準草案階段(批准階段)為期2個月的投票,正式進入出版階段。
事實上,這一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最中認定,前後經歷了3年多。2017年4月,四川省眉山市牽頭提出該項國際標準,在國家標準委及相關研究院的配合下,形成國際標準提案;2019年3月,由中國、土耳其、塞爾維亞、印度、伊朗等5個成員國專家參與的泡菜國際標準立項提案進入第一輪投票,2019年6月8日,該項標準被批准立項。
歷時1年多,分別經過NP、CD、DIS、FDIS等多個階段投票和處理各成員體國專家意見,通過數次國際會議討論和數十次郵件交流,對工作組同行專家提出的166條反饋意見逐條分析處理並修改標準文本,最終在2020年11月24日獲得國際一致認可,形成ISO24220《泡菜(鹽漬發酵蔬菜)規範和試驗方法》國際標準。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此次的泡菜國際標準是整個中國食品行業為數不多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彰顯了中國在國際泡菜行業的綜合實力、行業影響力以及整體話語權。「這個國際標準的制定出臺,對於整個中國泡菜的整體產業結構提升,以及中國泡菜的國際影響力都有非常好的加持作用。」
我國三分之二泡菜產自四川
此次標準的制定也讓不少人關注到了四川泡菜。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泡菜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泡菜行業近幾年增長迅速,市場規模400億以上,泡菜企業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區。
主導制定本次泡菜國際標準的四川省眉山市就是四川泡菜的主產地之一。據了解,四川是我國泡菜產業的領頭羊,全國有2/3的泡菜產自四川,而眉山市又佔了四川泡菜的半壁江山,所以民間有流傳「中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說法。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泡菜產值470億元,四川泡菜產值達330億元,佔比超70%。其中眉山市產值高達160億元,截至2018年,眉山市共有標準化泡菜原料基地46萬畝,泡菜企業6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億元以上企業12家。
另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超4000家經營範圍含「泡菜」的企業,僅2020年,就有600多家的泡菜企業成立。從註冊資本來看,44.8%的企業註冊資本在0-100萬元。從地域分布來看,泡菜行業排名前三的省份是湖南省、吉林省和四川省。
韓國稱該標準不適用韓國泡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我國制定的泡菜國際標準通過後,韓國有些坐不住了。韓國政府表示,該標準與四川省醃製泡菜(Paocai)有關,不適用韓國泡菜「Kimchi」。
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一官員稱,此次國際標準的制定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泡菜成為Kimchi(韓國泡菜)的國際標準。2001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制定了Kimchi國際標準。中方制定的標準關乎四川鹽漬發酵蔬菜,ISO文件也指出,該規格不適用於韓國Kimchi。
實際上,中國早已成為了韓國泡菜市場的主要產品來源。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韓國泡菜貿易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472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泡菜的進口量達到了出口量的10倍以上。在韓國泡菜消費量中,進口比重約佔35%;而這些進口泡菜,有99%都產自中國。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