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科學百科以網際網路促科普升級

2021-01-11 環球網

一提到學習科學文化,大部分人腦袋中浮現出的場景大概是「頭懸梁、錐刺股」,在社會公認的準則中,學習一定是一件苦差。由應試教育帶來的對科學「無興趣」弊端,以及「學會」的不易、畏難情緒的蔓延……讓科普工作在中國極難收效。

在全國倡導「網際網路+」轉型的今天,中國科協敏銳洞察到這一時代風口,以「科普中國」攜手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以百度百科「科學百科」的上線為契機,開啟了智慧科普戰略計劃,將中國科普事業帶入到新的高度。

其中,百度百科「科學百科」專題中的科學詞條,全部由中國科協下屬14個學會專家編輯審核,幾乎聚集了全國各學科領域最頂尖專家學者,近2萬個科學詞條的容量,打造出當前最權威的科學知識平臺,對中國全民科學素養提升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科普路徑升級,彌補「科學階級」鴻溝

在傳統科普工作方式中,通常是通過投入大量人力資源以及媒介資源,從高到低採用「傳幫帶」的方式滲透,其在傳播原理上具有單向、高壓的特徵,投入大但效果並不理想。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雖然傳統科普工作名為公益,卻有著鮮明的「灌輸式」特徵,這對於因為受教育程度不同而處於不同「科學階級」的人來說,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

而網際網路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表明「世界是平的」,人們在網際網路上拋卻了現實生活中地域、身份、性別、年齡等阻礙,一切信息的交流自然發生,知識也會潤物細無聲的在網友間傳遞。早前在一場有關在線教育的業界論壇上,曾有人提過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有了網際網路,我們還要在線教育做什麼?

的確,人們在網際網路上獲取信息的本身,即是教育過程的發生,信息在網際網路上的頻繁流動,即是科普的原始形態。在網際網路上,人們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跟隨本能、跟隨場景的觸發「感知」知識。人們使用百度百科,是由於需求的帶動,是一個交互的過程,現實科普工作中的「科學階級」鴻溝,在網際網路世界裡得以彌補。科學百科將科普中最頑固難化的「溝通障礙」最小化,讓科普自然發生。

專業知識傳播降維,最短傳播路徑高效直達

在科學知識的網際網路傳播中,在科學百科出現之前仍有兩個障礙待解:一個是對於專業知識的平民化處理,再一個是對科學知識的權威釋義。前者如果處理不好,則會出現誤導大眾貽禍後人的事件,而後者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導致「曲高和寡」的現象。而通過與中國科協合作、14個學會專家集聚智慧,百度百科「科學百科」讓這兩個問題得以完美解決。

為了讓網友能夠更好的理解百科詞條中的科學知識,科學百科中不僅有文字釋義,更有豐富的圖片內容增強可看性、科普視頻讓知識更立體呈現。而在保證詞條內容權威性方面,百度百科集聚中國科協組織的全國各領域頂尖專家,投入到詞條內容的編纂上面,詞條右側會列明貢獻內容的專家學者姓名以及協助編輯的協會等,此外還有百度百科專業編輯協調把關,讓內容能夠經得起考驗。

科學百科這一權威科普內容平臺,並不像傳統科普工作那樣容易「高高在上」,在百度百科這一網際網路平臺的連接之下,將打造出一條連接人和專家、人和知識、人與人之間的最短路徑,將知識降維傳播、讓科學高效直達。

連接人與服務,開源社區促「聯腦」

英國教育學家蘇加特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教育資源極度匱乏的偏遠山區放置一臺可聯網的電腦,僅靠孩子們摸索、討論、搜索,幾個月之後大家便會自主掌握遠超同齡人的知識信息。而百度百科「科學百科」的建成,也為中國數億網友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百度百科科學百科如同為大家打開一扇科學世界的大門,可以任意穿梭。

重要的是,這不僅是一次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的經歷,正如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芝諾所說:「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當人們的科學素養提升之時,對知識的好奇和渴求便會越強烈,在不斷提升的科普需求帶動下,將會借百度百科科學百科形成垂直圈群。未來有望在百度百科開闢中國最大的科普社區,同時加入智能語音問答功能,以高頻互動最大化發揮專家的資源價值。

用戶高頻互動,聯網將最終變成「聯腦」,不僅提升中國科普工作的成效,對中國科技文明發展的推動力也會日漸驚人。以開源社區的形式,將眾人智慧聚於一個平臺而又讓億萬網友受益,形成一條極具生機與活力的生態閉環。

相關焦點

  • 百度百科啟動「百科醫典」 AI助力健康科普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6月3日消息,百度百科宣布啟動「百科醫典」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並與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共同發布「百科醫典」首個公益計劃——愛眼計劃。據了解,「百科醫典」是百度百科基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起的權威健康知識科普公益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依託用戶需求大數據
  • 生產20萬科普詞條,百度百科攜手科協推進「全民科普」
    (百度知識垂類總經理阮瑜)洞察用戶知識需求,助力權威專業知識「出圈」中國科協發布的《面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中國科協規劃綱要》稱,203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要超過20%。當下網絡信息龐雜、謠言滿天飛的環境下,網際網路平臺成為當下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戰場。百度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每天承接著海量搜索請求,其中不乏大量知識內容,如「地震雲是什麼?」
  • 百度百科攜手中國科協做科普
    中青在線北京7月1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林) 今天下午,百度百科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北京啟動「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建設工程」,將攜手超過10萬科學家和專家、100萬以上編撰志願者,打造網際網路科學百科全書。林群、歐陽自遠、汪景琇、陳可冀、楊煥明、李蘭娟等6位「兩院」院士成為首期科學顧問。
  • 百度百科推出百科醫典 攜手權威專家傳播健康科普
    【TechWeb】6月3日,百度百科今日正式推出「百科醫典」公益項目。據介紹百科醫典是百度百科基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起的權威健康知識科普公益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
  • 2018全國科普日百度百科創新亮相 科普傳播進入AI時代
    9月15日,以「創新引領時代 智慧點亮生活」為主題的2018全國科普日在全國範圍內拉開帷幕,百度百科在北京主場活動亮相,展示了梁家河數字博物館、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工程以及秒懂大師說等創新性科技產品,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觀看和現場體驗。
  • 百度百科藝術百科打造網際網路「文藝伊甸園」
    但是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一鍵觸達世界,藝術卻仍在舊軌道上蹣跚前行,當今更多人變身庸眾,並非藝術曲高和寡,也非人性貪婪虛偽,只不過是亞當還未找到夏娃——好在,百度百科藝術百科的上線,如同在荒蠻的網際網路世界中建起伊甸園,在創世之初豎起巴別塔。
  • 百度百科科普同行,為「地球一小時」充電
    在眾多支持機構中,百度百科別出心裁,創新性地發起「一小時充電計劃」,號召大家在關燈期間用知識給自己充電,以公益科普的形式為改變世界作出貢獻。  本次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是百度百科在公益領域的一次創新嘗試。百度百科充分結合了平臺優勢,用知識讓廣大網友得以發現環保、知識、生活的結合點,實現科學普及與公益事業的結合,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
  • 中國科協實施「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建設工程」—新聞—科學網
    7月11日,中國科協與百度公司聯合實施的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建設工程在北京舉辦發布會。
  • 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全面升級:助力博物館完成數位化蓄能
    隨著國內穩步復工復產,百度百科發現對雲端博物館有需求的不止是「宅在家中的人」,博物館館方、還有普通「遊客」對雲端的需求有增無減。 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中,通過幾個月的博物館直播,一大批網民被博物館文化種草,成為了博物館的精準粉絲。
  • 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與百度百科戰略合作化妝品安全科普平臺成果發布
    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副主任趙北海、百度知識垂類總經理阮瑜、百度百科高級經理盧燕分别致辭和講話,新聞中心科普處副處長張曉嬌、項目負責人劉婕,百度執行總編輯周達、公共事務部醫療政務總監於瑤出席發布會。另外,與會的專家代表有中國香化協會副秘書長劉洋、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李麗、空軍總醫院副主任醫師田燕、北京日化協會副秘書長陶麗莉。
  • 百度百科:以詞條力量照亮2013年的知識之路
    即將過去的2012年,百度百科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網際網路精神推動下,一直以「讓人類平等地認知世界」這一目標而努力。知識革命 提升讀詞體驗每一個詞條都是百度百科的靈魂,要傳遞知識就必須讓所有的詞條內容更為及時、全面、系統、權威,這些都要求百度百科在產品方面,要不斷優化升級,以提升用戶的讀詞體驗。2012年,百度百科對產品進行了多次重大改版升級。
  • 百度百科推出百科醫典 為用戶提供健康科普知識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6月3日 消息:今天,百度百科正式推出「百科醫典」公益項目,將通過文字、視頻、長圖、問答等方式向用戶科普健康知識。醫學專家認為,現在中國醫學科學素養遠遠落後於醫學技術發展,醫學知識內容傳播魚龍混雜,權威的、老百姓能看懂聽懂的醫學科普知識傳播急需加強。而作為全國最大的百科全書,健康科普將是百度百科的重要一環。百度百科總經理楊明璐介紹,百度百科會在今年成立專門團隊,加大健康科普領域投入,努力將百科醫典打造成最權威、最優質、最親民的百科全書。
  • 從高校百科看百度百科知識體系的成長
    點入高校百科,我發現,百度高校百科的推出,並不是一次簡單的加法累計,而是有其背後的信息邏輯,這意味著,百度百科的知識體系正在悄然進化。進化之一:知識圖譜與知識地圖縮短知識獲取路徑在此次百度高校百科的變化中,最顯著的一條就是推出全國高校集合頁,收錄了全國所有本科和專科院校,並支持按地區、辦學性質、學校分類等查找自己感興趣的高校。
  • 百度百科參展全國科普日:用技術與平臺助力中國科普事業
    今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於9月17日至9月23日舉行,百度百科作為百度今年參展的主力軍,重點展示了與中國科協合作推出的「科普百科詞條編撰與傳播」項目,以及近年來百科在VR、AR等領域的最新成果。9月18日,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徐延豪等領導出席了全國科普日活動,重點參觀了百度百科展臺的諸多科技創新展品,並對百度百科在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方面的努力給予好評和認可。
  • 百度百科十周年:將用AR+VR打造更炫酷的百科
    中新網4月28日電4月28日,百度百科上線10周年發布會在京舉行。會上百度百科全面展示了其作為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知識平臺的十年成就:累計創建詞條1300多萬,參與詞條編輯的網友超過580萬,每32秒誕生一個新詞條。同時,百度百科發布了全新產品功能「秒懂百科」。
  • 百度用14年建成全球最大中文百科,1600多萬詞條數是英文維基百科近...
    2019年過去,百度百科顯示其收錄的詞條正式邁過1600萬大關,達到1640萬條。相較之下,維基百科英文版收錄590餘萬個詞條,中文版僅收錄近108萬詞條,在單一語言詞條總量方面,百度百科已大幅領先維基百科,是後者的近3倍。
  • 2100萬詞條背後:百度百科和700萬分享者知識傳播進階之路
    有需求才有市場,網民對於知識內容日漸增多的渴求——內容消費升級才是背後最大推手。對比網際網路近幾年的變化,整個內容領域的升級是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一方面內容形態的不斷升級,從文字到圖文到音頻乃至視頻,這其中短視頻的崛起將內容時代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2019化妝品百度百科詞條編審工作總結交流會在京召開
    中國科協機關黨委原常務副書記張聯勤、中國產學研科普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盧思鋒、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宣傳中心幹部劉婕、百度百科品牌經理蔣恭敬、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化妝品技術中心副主任蘇寧、《中國化妝品》雜誌社執行社長程偉、執行主編劉麗以及來自於中國藥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日化協會等企事業單位的20多位百度百科詞條項目編審專家參會。
  • 國家文物局聯手百度百科共建權威文物百科平臺
    前排左一為百度公司副總裁王海峰,左二為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   中新網12月5日電 12月4日,在烏鎮舉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百度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國家文物局系統資源將與百度百科及其產品實現互通,雙方通過合作搭建文物百科網絡平臺、建立數位化博物館等形式,共同推進國家倡導的「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
  • 百度百科探索藝術在線 網際網路+藝術需越三重門
    摘要 業內人士指出,百度百科藝術百科的上線讓人們欣賞藝術作品不再具有高門檻,高雅的藝術世界變得觸手可及,讓更多人能夠從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靈魂的養分,是一件符合網際網路新時代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