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科普日百度百科創新亮相 科普傳播進入AI時代

2021-01-11 donews

9月15日,以「創新引領時代 智慧點亮生活」為主題的2018全國科普日在全國範圍內拉開帷幕,百度百科在北京主場活動亮相,展示了梁家河數字博物館、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工程以及秒懂大師說等創新性科技產品,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觀看和現場體驗。

今年的全國科普日是大型群眾性科普活動,百度百科作為當今社會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中文知識類平臺,向大眾展示了最新的創新成果。

「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作為百度百科結合虛擬實境等新興技術的典型創新產品,吸引了大量觀眾。本次全國科普日,百度百科帶來了「梁家河數字博物館」,這是由陝西延安市聯合百度共同打造,於2017年10月13日正式上線,讓網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通過網際網路身臨其境,踏尋知青足跡,追憶崢嶸歲月,追尋領袖「初心」。「梁家河數字博物館」在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實地取景,採用全景、VR(虛擬實境)、AR(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通過全景展示、實景模擬、語音導覽、互動分享、多國語言介紹等特色功能,為網民提供豐富生動的線上遊覽體驗。「百科博物館計劃」自2012年發起至今,已經收錄239家線上博物館,成為最大的網際網路文化遺產權威知識平臺,讓用戶足不出戶逛博物館,身臨其境地觀賞珍貴展品,包括西班牙高迪博物館、法國楓丹白露宮等海外文化遺產。

而在科普知識內容傳播上,百度百科還帶來了「秒懂大師說」欄目。「秒懂大師說」是百度百科2017全新推出的秒懂百科子欄目,邀請中外各領域頂尖學者、智囊、權威人士分享解讀當今社會最引人關注的熱點趨勢與話題,傳授各領域最獨到、權威的觀點知識,目前已邀請瑞士駐華大使戴尚賢(Jean-Jacquesde Dardel),創新理論世界權威、美國科學院院士Richard N.Foster,中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哲敏,200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Edward C. Prescott等人錄製科普視頻。

本年度的全國科普日期間,各地各部門將舉辦1.8萬餘項重點科普活動,預計線上線下參與人數將達3億人次。面對如此高漲的科普知識傳播需求,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已經成為公眾獲取知識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模式創新和適應智能化社會學習需求成為重中之重。此前,在百度百科與中國科協合作的「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工程中,就已經藉助大數據分析以及語音、圖像識別等技術,實現了智能化交互。用戶搜索「太空探險」後戴上VR眼鏡可觀看「宇宙大爆炸」,體驗「時空隧道」等,為公眾帶來更加智能化的學習體驗。

伴隨全國科普日的開展,科普中國·科學百科還聯合科技館推出AI科技館—— 「全景漫遊中科館」,觀眾通過AI科技館可一鍵獲取富媒體化(語音、視頻、AR)的展品講解內容,還可以使用全景功能足不出戶遊覽科技館各個展廳,身臨其境的通過智能化的搜索平臺了解全方位的科普信息。

首期全景上線了華夏「華夏之光」、「創新決勝未來」、「挑戰與未來」三個廳的精選展品,包括應縣木塔、曾侯乙編鐘、雜交水稻、青蒿素、運載火箭、神州飛船等對中國科技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創新技術。科學愛好者們可以深入其中任意一個場景、一個細節進行瀏覽、觀看,感受從古至今體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感懷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

百度百科依託百度前沿的技術創新理念,藉助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新技術不斷實現內容、傳播、呈現的創新,並聯合中國科協等權威科學機構,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普內容生態,同時結合百度自身優秀的產品運營能力,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科學知識學習服務。未來將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百度百科將繼續推陳出新,讓科學觸手可及。


相關焦點

  • 百度百科參展全國科普日:用技術與平臺助力中國科普事業
    今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於9月17日至9月23日舉行,百度百科作為百度今年參展的主力軍,重點展示了與中國科協合作推出的「科普百科詞條編撰與傳播」項目,以及近年來百科在VR、AR等領域的最新成果。9月18日,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徐延豪等領導出席了全國科普日活動,重點參觀了百度百科展臺的諸多科技創新展品,並對百度百科在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方面的努力給予好評和認可。
  • 百度百科啟動「百科醫典」 AI助力健康科普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6月3日消息,百度百科宣布啟動「百科醫典」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並與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共同發布「百科醫典」首個公益計劃——愛眼計劃。據了解,「百科醫典」是百度百科基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起的權威健康知識科普公益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依託用戶需求大數據
  • 百度百科科學百科以網際網路促科普升級
    由應試教育帶來的對科學「無興趣」弊端,以及「學會」的不易、畏難情緒的蔓延……讓科普工作在中國極難收效。在全國倡導「網際網路+」轉型的今天,中國科協敏銳洞察到這一時代風口,以「科普中國」攜手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以百度百科「科學百科」的上線為契機,開啟了智慧科普戰略計劃,將中國科普事業帶入到新的高度。
  • 「科普中國·數說科學」走進高校:百度百科開創新時代科普
    在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下,科普中國與百度百科權威設立「科普中國·數說科學」項目,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對全網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網民網際網路行為,智能識別網民關心的熱點科學問題和科學熱詞,並使用直播、視頻、圖文、AR等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產出權威、客觀的精品內容。
  • 百度百科推出百科醫典 攜手權威專家傳播健康科普
    【TechWeb】6月3日,百度百科今日正式推出「百科醫典」公益項目。據介紹百科醫典是百度百科基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起的權威健康知識科普公益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
  • 百度百科推出百科醫典 為用戶提供健康科普知識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6月3日 消息:今天,百度百科正式推出「百科醫典」公益項目,將通過文字、視頻、長圖、問答等方式向用戶科普健康知識。醫學專家認為,現在中國醫學科學素養遠遠落後於醫學技術發展,醫學知識內容傳播魚龍混雜,權威的、老百姓能看懂聽懂的醫學科普知識傳播急需加強。而作為全國最大的百科全書,健康科普將是百度百科的重要一環。百度百科總經理楊明璐介紹,百度百科會在今年成立專門團隊,加大健康科普領域投入,努力將百科醫典打造成最權威、最優質、最親民的百科全書。
  • 百度百科科普同行,為「地球一小時」充電
    2015年,「地球一小時」繼續環保旅程, 於3月28日晚20:30-21:30展開全球行動,發出「能見蔚藍」的倡議,激發人們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在眾多支持機構中,百度百科別出心裁,創新性地發起「一小時充電計劃」,號召大家在關燈期間用知識給自己充電,以公益科普的形式為改變世界作出貢獻。
  • 生產20萬科普詞條,百度百科攜手科協推進「全民科普」
    傳統媒體時代,信息的生產和傳播呈現「中心化」的特徵,專業嚴格的審核流程構築了權威、高質的大眾媒體環境。然而隨著「去中心化」,新型網絡媒體形態突起,信息煙塵化,知識環境「富饒而貧困」,人們暴露於大量無效、低質的信息之中,找到有用的內容越來越難。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旨在創造一個涵蓋各領域知識的中文信息收集平臺,滿足各行各業人們對知識的需求。
  • 百度百科攜手中國科協做科普
    中青在線北京7月1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林) 今天下午,百度百科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北京啟動「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建設工程」,將攜手超過10萬科學家和專家、100萬以上編撰志願者,打造網際網路科學百科全書。林群、歐陽自遠、汪景琇、陳可冀、楊煥明、李蘭娟等6位「兩院」院士成為首期科學顧問。
  • 中國科協實施「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建設工程」—新聞—科學網
    7月11日,中國科協與百度公司聯合實施的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建設工程在北京舉辦發布會。
  • 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與百度百科戰略合作化妝品安全科普平臺成果發布
    2021年1月7日,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與百度百科共同打造的化妝品安全科普平臺舉辦成果發布會
  • 百度陸復斌: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生命力
    中新網4月28日電4月28日,百度百科10周年發布會上,百度副總裁、移動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陸復斌表示:「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發展原力。未來,百科還將通過AR、VR等前沿技術,改變網際網路知識傳播方式,讓知識更好的服務於人。」
  • 百度百科攜手西班牙將推聖地牙哥之路數字博物館
    【PConline資訊】2月6日,百度百科宣布,2018年,百度百科將與西班牙達成合作,共同打造總體覆蓋400多家西班牙博物館的大型數字博物館項目。  百度副總裁沈抖在慶典活動上表示,人工智慧時代,作為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希望能夠利用人工智慧創新文化傳播形式,接過中西文化交流的接力棒,把更多優秀的西班牙文化傳遞給中國用戶。  2017年12月,百度百科曾與高迪亞太研究中心合作,上線了高迪數字博物館,通過短視頻、全景圖片、VR等技術,立體直觀的向用戶呈現跨界天才安東尼·高迪的重要作品及生平。
  • 百度百科:以中國智慧打造「知識共享3.0」
    中新網7月11日電 自從有了紙張和印刷,人類的知識共享就得以迅速擴散。當網際網路流行,知識共享也由書本為載體的1.0時代進入以UGC為標誌的2.0時代。近期,隨著百度百科與衛計委、北京書法家協會、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專業機構的合作不斷深入,一個全新的「知識共享3.0」圖景正在顯現,UPGC有望帶來模式上的根本變革。
  • 百度與中國科技館達成戰略合作 「旅行者號」AI知識科普大巴北京發車
    8月4日,全球人工智慧巨頭百度公司與中國科學技術館在北京舉辦「人工智慧科普中國行」的發車儀式,這標誌著兩者此前基於人工智慧科普達成的戰略框架合作協議第一階段正式拉開序幕。
  • 2019化妝品百度百科詞條編審工作總結交流會在京召開
    2019年12月28日,由《中國化妝品》雜誌社主辦的「2019化妝品百度百科詞條編審工作總結交流會」在古樸典雅的北京醇親王府南府會議室召開。中國科協機關黨委原常務副書記張聯勤、中國產學研科普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盧思鋒、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宣傳中心幹部劉婕、百度百科品牌經理蔣恭敬、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化妝品技術中心副主任蘇寧、《中國化妝品》雜誌社執行社長程偉、執行主編劉麗以及來自於中國藥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日化協會等企事業單位的20多位百度百科詞條項目編審專家參會。
  • 2100萬詞條背後:百度百科和700萬分享者知識傳播進階之路
    「三年前,故宮博物院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12位專家把對於故宮的研究成果轉化為600多分鐘的課件《走進故宮》,通過網際網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跨地區的共享課程教育,累計選課學校1012所,選課學生近86萬名。」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數位化信息生產、傳播的便捷化,越來越多人通過網際網路生產和分享知識。
  • 中國醫學科普進入「硬核」時代
    根據企鵝智酷的統計數據,目前國內有4萬多個健康自媒體、周閱讀量逾百萬、全網日醫療信息搜索超6000萬……這組數據足以表明國人對於權威醫療信息的渴求。同時,民眾對於健康科普的需求也已經進入一個「硬核」時代,不僅僅滿足於了解健康常識,還希望能主動獲取和學習疾病全周期所需的科普知識。
  • 百度科普對話量子時代:加入量子發展快車道迫在眉睫
    10月27日,「百度無限『量』,大咖聊量子」科普課堂如期而至,百度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段潤堯,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段永朝和天體物理博士馬志博共同亮相。
  • 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周末啟幕 帶你一起玩轉科學
    就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即將在上海徐匯西岸召開之際,上海市「全國科普日」活動也將正式拉開序幕——由上海市公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上海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共同主辦,活動主題為「創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的全市科普日活動將在9月15—21日期間集中開展,部分主題活動將貫穿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