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全面升級:助力博物館完成數位化蓄能

2020-11-23 央廣網

  文物,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它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不僅是國家的「金色名片」,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生生不息的實物見證,更是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物事業的重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博物館相關的文旅消費增長迅猛。根據「旅遊消費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中國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19》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旅遊消費的一個新亮點是文旅融合,博物館、歷史文化型景區及文化藝術場館在節假日平均消費金額增幅超過25%;消費人次增幅同比增幅均值更是均高於30%。

  然而,由於特殊情況影響,文博、文旅行業在過去數月遭受重創,眾多博物館被迫關門,全球文博行業陷入停滯,遭遇有史以來最長的「至暗時刻」。在中國,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南京博物館……一夜之間,五千多家博物館集體閉館。

  文旅產業損失之大,已無爭議。以故宮為例,去年日均接待人數超過3萬人,而特殊期間無法接待遊客,5月12日之後每天也僅限流8000人,損失可見一斑。尤其是一些博物館投入巨資打造的展覽和文創產品未能實現預期收益,損失更為慘重。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曾公開表示,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平均一天178億元。這意味著,文旅行業停工一天的損失就高達百億。

  不幸中萬幸的是,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關上門的博物館卻打開了一扇新窗——萬物皆可「雲」。特殊期間,國家文物局就曾發出指導意見,鼓勵各地博物館利用數字資源,通過網上展覽、在線教育、網絡公開課等方式,不斷豐富完善展示及內容,提供優質的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一時間,雲逛展、雲遊博持續興起、不斷發熱。

  不過,「在雲端博物館大熱的情況下,我們其實更需要冷思考:雲端的存在是當前大背景下不得已而為之的自救手段,還是文博行業可以順勢而為的發展趨勢?」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百度百科運營負責人容薇在主題為「多元與包容:當下的全球文博行業的挑戰與機遇」的線上論壇直播提出了這一思考,引發業內人士強烈共鳴。

  事實上,百度百科在特殊期間的一系列探索嘗試與創新舉措,已經給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

  上線《行走的文明》,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近一段時期,直播越來越火,入局者越來越多,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擺脫文博行業的困局,助力博物館實現產業復甦,同時也著眼於博物館更好地打造文博品牌文化,百度百科從2月底開始,就開啟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博物館直播活動,涵蓋了包含西班牙、荷蘭、日本、澳洲、瑞典、中國在內的6個國家14個博物館,直播累計已經覆蓋近千萬用戶,百度百科把這個項目命名為《行走的文明》。

  (上圖為會議資料)

  「取名為《行走的文明》有兩個釋義:一是希望全世界的精神文明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自由行走,將海外的文化帶回國內;二是希望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在不同的文化或者說是文明中平等、自由的行走,去感受文化的魅力。」會議介紹,啟動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希望因為宅在家中的人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看、去接收、去學習更多有意義、有意思的文化知識,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提升對家國文化的認知。」

  作為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推出的線上直播類科普系列節目,《行走的文明》第一季由海內外博物館官方專家通過直播的形式讓在家的用戶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際網路「雲遊全球」。在12期直播節目中,觀眾領略了西班牙的文森之家、日本的琉璃玻璃村、澳洲的雪梨歌劇院等12個地標性文化場館,橫跨亞、歐、澳三大洲的6個國家。

  例如在第一期直播節目《解鎖塵封132年的西班牙文森之家》中,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與西班牙世界文化遺產文森之家建立了深度的官方合作,邀請文森之家首席數字官Pilar Delgado作為直播講解員,連同巴塞隆納大學西班牙文學歷史博士,共同為屏幕前的觀眾帶來了一場3國語言的精彩而有趣的導覽解讀。

  據了解,文森之家建於1883年-1888年,是西班牙建築師、塑性建築流派的代表人物安東尼·高迪的家庭住宅處女作設計,為歐洲建築開啟了革命之窗。整棟房子是座由石頭、粗紅磚和彩色瓷磚建成,設計風格與眾不同。在1個小時直播中,帶來了數十萬人在線「硬核雲遊」。對此,文森之家負責人直言,通過直播,線上遊客總數超過了百年以來文森之家的線下總遊客量,堪稱數字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當前,知識類視頻已成為主流的知識獲取方式之一。《行走的文明》正是以博物館為切入口,為百度以知識和信息為核心的移動生態打開視頻直播的新窗口。不僅讓博物館在直播技術的加持下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同時通過互動體驗式「雲看展」讓更多人看到了歷史文明的活力。

  打造數位化博物館,創造全新互動性體驗

  其實,《行走的文明》系列節目不僅讓博物館有了新的線上傳播方式,也是博物館數位化的一種新載體,更是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在全新領域的探索。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希望通過增加互動性體驗,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電腦,足不出戶就看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典藏,讓更多人平等有趣地獲取知識。

  隨著國內穩步復工復產,百度百科發現對雲端博物館有需求的不止是「宅在家中的人」,博物館館方、還有普通「遊客」對雲端的需求有增無減。 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中,通過幾個月的博物館直播,一大批網民被博物館文化種草,成為了博物館的精準粉絲。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在之前就深愛博物館文化,愛研究歷史更愛逛館,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新增」粉絲,他們涉足文博領域少之又少,但是通過直播這樣的輕互動形式讓自己喜歡上了這種極具民族自豪感的文化,從自己看變成了全家雲遊。

  可以說,雲端博物館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去飽覽歷史文化,與此同時,還有專家通過視頻、音頻、文字等形式為遊客進行詳盡的介紹、解讀。其實,雲端博物館不止局限在直播這樣單一的手段,還有3D、全景、AR等更加長久、穩定的數位化的博物館,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遊覽。

  據了解,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自2012年成立以來,就一直不斷通過音頻講解、實境模擬、3D建模、全景、VR、AR等多種技術手段把實體的博物館搬到線上,讓用戶通過網際網路足不出戶地逛博物館。

  (上圖為會議資料)

  通過直播了解博物館藏品或者文化的冰山一腳,再通過數位化的博物館更加深入的學習,可以培養用戶自己對博物館文化的認知,也能大大增強去往博物館實地體驗、遊覽的機率,因為只有知曉才會有深度了解的可能。不僅如此,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希望能提供一個平臺,讓更多的用戶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知曉博物館品牌、文化,培養他們對於博物館文化的熱愛,為博物館領域加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截至目前,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計劃共收錄330餘家博物館;同時,還舉辦了一系列專題活動,如博物館奇妙夜、《聽!文物在說話》AI驅動人臉合成視頻、「館長帶你秒懂博物館」等系列熱點創意活動。

  推出2.0升級戰略,助力博物館產業復甦與品牌迭代

  當前,大熱的直播或許只是一種將文化傳達給用戶的載體、手段,百度百科相關負責人在線上會議中說到:「接下來百科希望做的有兩件事:第一,如何能將網際網路+知識科普的屬性發揮出來,助力博物館實現之後的產業復甦?第二,如何幫助博物館更好的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文化?基於此,百度百科將會在今年正式推出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為全球文博行業的B端用戶提供『3+1+N』的服務能力。」

  (上圖為會議資料)

  所謂「3」,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將整合百度搜索、百科詞條、博物館計劃小程序「3」端產品同步升級,形成博物館運營主要陣地。其一就是通過精準搜索結果升級成為特型卡片,降低用戶獲取博物館準確信息的門檻;其二,藉助百科詞條升級成為loft,升級後的百科產品形態將包含更多展示內容,如視頻、動態、藏品、科普信息等,從而為博物館建立一個專屬的網際網路名片,;其三,博物館計劃小程序則作為博物館的沉澱平臺,將線下實體博物館通過百度技術加工,複製到線上形成數位化博物館。可以是簡單的圖文館,讓用戶提前了解館方藏品,引導用戶線下遊覽;也可以是全景模式,讓用戶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博物館的精品文化。無論哪種形式,博物館計劃小程序都將努力成為博物館與用戶之前最直接溝通的橋梁。

  (上圖為會議資料)

  所謂「1」,就是百度百科將為博物館打造一套開放的獨立運營管理平臺,讓博物館可以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中自助完成藏品上傳、展訊更新、用戶互動等一系列數位化的運營。通過這個自助運營平臺,直連百度搜索、百科詞條以及百科博物館計劃小程序,完成博物館品牌基礎建設。

  (上圖為會議資料)

  所謂「N」,則是整合百度更多已有的技術能力,將如:秒懂百科的科普視頻能力、小程序的定製運營能力、百度地圖的導航能力、百家號的圖文展示及動態互動能力、度小店的電商售賣能力、AI的人工智慧能力、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的IP孵化能力。以上種種百度特有的技術能力將進行全面整合,為博物館提供更加多元立體的定製化服務體驗,打造屬於博物館自己的品牌文化、直連用戶。

  (上圖為會議資料)

  之後,用戶對於網際網路的需求及依賴程度還處於攀升的階段,C端的「雲觀展」需求不會止步於此。與此同時,隨著巴黎聖母院、日本首裡城大火等事件,讓全球的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數位化摁下了加速鍵,數位化在一定程度幫助這些具備歷史及文化價值的文物得以留存,而5G的技術手段也將增加文博數位化的更多可能性。據了解,本次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將在今年開放100家博物館全鏈路升級資源,實現首批上限、強勢推廣。希望文博產業物質保護、文化傳遞可以得到更多社會關注,也希望更多的力量加入數位化文博行業,一起用科技推動文化傳承、推動文明傳播。

相關焦點

  • 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突破100家 成文明傳承主陣地
    可是通過百度百度數字博物館,不用準備車票,更無需住宿,如果想要了解古蜀文化,就可以看看三星堆博物館的全景;看完《古墓麗影》後對石窟文化感興趣,就可以再去雲岡石窟看看,細緻詳盡的資料和豐富的多媒體解說讓遊覽全方位無死角,100家著名博物館的珍貴、海量的館藏都能盡收眼底。」
  • 百度百科推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 200億像素讓歷史纖毫重現
    , 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獨家授權,百度百科打造的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正式上線,首次以200億像素的「超高清級別」將兵馬俑呈現給觀眾, 成為世界八大奇蹟中首個採用百億級像素進行網絡展出的歷史景觀。  百度百科負責人陳合春表示:「百度百科希望利用高科技手段,以更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更為便捷的方式,將秦始皇兵馬俑等全國各地的博物館資源聚合在一起,為全世界熱愛中國歷史文化的觀眾搭建一座知識橋梁,以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為平臺,助力知識型社會的發展進程。」
  • 國家文物局聯手百度百科共建權威文物百科平臺
    前排左一為百度公司副總裁王海峰,左二為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   中新網12月5日電 12月4日,在烏鎮舉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百度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國家文物局系統資源將與百度百科及其產品實現互通,雙方通過合作搭建文物百科網絡平臺、建立數位化博物館等形式,共同推進國家倡導的「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
  • 百度百科上線全球首家高迪數字博物館
    百度百科上線全球首家高迪數字博物館 2017-12-19 16:3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中新網12月19日電 近日,百度百科上線高迪數字博物館
  • 生產20萬科普詞條,百度百科攜手科協推進「全民科普」
    此次衝繩首裡城被大火燒毀之後,在衝繩縣政府的支持下,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第一時間向全民發起「數位化資料徵集」活動,徵集曾經到訪過衝繩首裡城的中國民眾的數位化資料內容,包括數字影像資料、文字記錄等,將把所有的數位化資料都用來復原首裡城。峰會現場,公益財團法人衝繩縣產業振興公社(日本)北京代表處(即衝繩縣政府北京代表處)町田光弘所長高度肯定了本次合作。
  • 百度百科攜手西班牙將推聖地牙哥之路數字博物館
    【PConline資訊】2月6日,百度百科宣布,2018年,百度百科將與西班牙達成合作,共同打造總體覆蓋400多家西班牙博物館的大型數字博物館項目。  百度副總裁沈抖在慶典活動上表示,人工智慧時代,作為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希望能夠利用人工智慧創新文化傳播形式,接過中西文化交流的接力棒,把更多優秀的西班牙文化傳遞給中國用戶。  2017年12月,百度百科曾與高迪亞太研究中心合作,上線了高迪數字博物館,通過短視頻、全景圖片、VR等技術,立體直觀的向用戶呈現跨界天才安東尼·高迪的重要作品及生平。
  • 中國將啟動AI博物館計劃 這又是啥「黑科技」?
    中國西藏網訊 5月10日,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傳遞出一個令人好奇的信息——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國家文物局與百度公司將共同在上海啟動「用科技傳承文明:AI博物館計劃」。
  • 百度百科啟動「百科醫典」 AI助力健康科普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6月3日消息,百度百科宣布啟動「百科醫典」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並與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共同發布「百科醫典」首個公益計劃——愛眼計劃。,通過文字、視頻、長圖、問答等多種載體,為用戶提供權威準確、豐富全面、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識,直達百度全平臺。
  • 百度百科:以中國智慧打造「知識共享3.0」
    當網際網路流行,知識共享也由書本為載體的1.0時代進入以UGC為標誌的2.0時代。近期,隨著百度百科與衛計委、北京書法家協會、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專業機構的合作不斷深入,一個全新的「知識共享3.0」圖景正在顯現,UPGC有望帶來模式上的根本變革。
  • 科學網—美欲推進博物館藏品數位化
    這份題為《擴大美國生物多樣性館藏以促進研究和教育》的報告還呼籲採用新方法對數位化標本進行編目,並將它們與相關生物及其採集地點的一系列其他數據聯繫起來。NSF生物學項目主管Reed Beaman表示,如果這項計劃得到實施,「將對研究界開展新型研究產生巨大的潛在影響」。 然而,這項工作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耗資高達5億美元,一些研究人員擔心這份白皮書不會贏得決策者的支持。
  • 百度百科:以詞條力量照亮2013年的知識之路
    經過一番搜查,小清揚終於在百度百科上詳細了解了只有一個面的物體——莫比烏斯圈。在百度百科近日推出的年度專題(http://baike.baidu.com/hotworld)可以看到,全國各地每天通過百度百科獲取信息、了解知識的人超過了2億,將近300萬用戶,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參與到百科的建設中。
  • 百度陸復斌: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生命力
    中新網4月28日電4月28日,百度百科10周年發布會上,百度副總裁、移動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陸復斌表示:「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發展原力。未來,百科還將通過AR、VR等前沿技術,改變網際網路知識傳播方式,讓知識更好的服務於人。」
  • 百度用14年建成全球最大中文百科,1600多萬詞條數是英文維基百科近...
    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創造了一個涵蓋各領域知識的中文信息收集平臺,滿足各行各業人們對知識的需求。龐大知識內容並非一蹴而就,百度百科之所以能收錄海量詞條,一方面得益於中國社會發展速度極快,新詞彙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源於全民共同參與編輯的機制,十餘年來參與詞條編輯的網友超過690萬人,總編輯次數超過1.5億次。
  • 百度百科十周年:將用AR+VR打造更炫酷的百科
    作為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知識平臺,目前百度百科日均PV已經超過4億。這4億流量背後天然擁有各種尋找服務的需求,基於此,百度百科創新地進行了服務連接。目前,百度百科已經在醫療掛號、娛樂電影票、旅遊門票等領域接入服務。用戶在查詢相關詞條之後,可以直接在詞條下完成服務預約和購買。
  • 保護珍稀動物 百度百科在行動
    此外,通過有計劃的野外放養,野生麋鹿的基礎群已經達到156頭。  25年彈指一揮間,昔日的毛頭小夥丁玉華如今已生白髮。「我特別要感謝於鳳琴大姐,她不僅跑前跑後幫我們做事,還自費幫我們做宣傳。」丁玉華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了默默坐在臺下的一位女士。
  • 百度百科參展全國科普日:用技術與平臺助力中國科普事業
    今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於9月17日至9月23日舉行,百度百科作為百度今年參展的主力軍,重點展示了與中國科協合作推出的「科普百科詞條編撰與傳播」項目,以及近年來百科在VR、AR等領域的最新成果。9月18日,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徐延豪等領導出席了全國科普日活動,重點參觀了百度百科展臺的諸多科技創新展品,並對百度百科在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方面的努力給予好評和認可。
  • 百度百科發布「秒懂百科」 涉足短視頻、AR、VR業務
    4月28日,百度百科在上線10周年發布會上,發布全新產品「秒懂百科」,將在百度百科原有的文字、圖片基礎上,支持用短視頻呈現詞條內容,迎合網民快速閱讀的習慣。據悉,秒懂百科將在2016年6月前優先覆蓋3萬個高熱度詞條,並完成視頻上傳工具的開發和視頻展示機制的建立,年內短視頻覆蓋超過10萬個詞條,日均播放量達到800萬。
  • ...瑞士國家旅遊局|瑞士_旅遊|自然歷史博物館|鐵達尼號|安娜...
    洛可可精緻範兒和酷酷的工業風,都能360度體驗圖/德國旅遊局供圖魏瑪是德國的文化名城,這裡的安娜·阿瑪利亞女公爵圖書館不容錯過。據說,歌德曾在安娜·阿瑪利亞女公爵圖書館當了35年的圖書管理員,圖書館藏書極為豐富,包括100萬本圖書、2000本中世紀和現代早期手稿等。
  • 百度百科《行走的文明》探索瑞典文化,用直播打造知識傳播新場景
    受疫情影響,宅在家成為許多人的常態,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線上直播、雲看展等關鍵詞搜索熱度不斷上漲。在此背景下,百度也開始積極布局直播領域,以百度App為入口,將信息與知識以直播的形式呈現,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搜索需求。
  • 2100萬詞條背後:百度百科和700萬分享者知識傳播進階之路
    內容消費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面升級的時代,不光是內容本身的深度和專業度,消費者對於製作的手法也要求越來越高了。同時還有一個內容升級的特點值得注意,那就是以往大家比較關注的是權威媒體和權威渠道,而現在人們則更傾向於信賴專業大V,讓內容消費之中摻入了很多人性化和社交的元素,因此在各行各業誕生了很多紅人大V的知識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