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它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不僅是國家的「金色名片」,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生生不息的實物見證,更是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物事業的重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博物館相關的文旅消費增長迅猛。根據「旅遊消費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中國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19》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旅遊消費的一個新亮點是文旅融合,博物館、歷史文化型景區及文化藝術場館在節假日平均消費金額增幅超過25%;消費人次增幅同比增幅均值更是均高於30%。
然而,由於特殊情況影響,文博、文旅行業在過去數月遭受重創,眾多博物館被迫關門,全球文博行業陷入停滯,遭遇有史以來最長的「至暗時刻」。在中國,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南京博物館……一夜之間,五千多家博物館集體閉館。
文旅產業損失之大,已無爭議。以故宮為例,去年日均接待人數超過3萬人,而特殊期間無法接待遊客,5月12日之後每天也僅限流8000人,損失可見一斑。尤其是一些博物館投入巨資打造的展覽和文創產品未能實現預期收益,損失更為慘重。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曾公開表示,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平均一天178億元。這意味著,文旅行業停工一天的損失就高達百億。
不幸中萬幸的是,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關上門的博物館卻打開了一扇新窗——萬物皆可「雲」。特殊期間,國家文物局就曾發出指導意見,鼓勵各地博物館利用數字資源,通過網上展覽、在線教育、網絡公開課等方式,不斷豐富完善展示及內容,提供優質的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一時間,雲逛展、雲遊博持續興起、不斷發熱。
不過,「在雲端博物館大熱的情況下,我們其實更需要冷思考:雲端的存在是當前大背景下不得已而為之的自救手段,還是文博行業可以順勢而為的發展趨勢?」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百度百科運營負責人容薇在主題為「多元與包容:當下的全球文博行業的挑戰與機遇」的線上論壇直播提出了這一思考,引發業內人士強烈共鳴。
事實上,百度百科在特殊期間的一系列探索嘗試與創新舉措,已經給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
上線《行走的文明》,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近一段時期,直播越來越火,入局者越來越多,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擺脫文博行業的困局,助力博物館實現產業復甦,同時也著眼於博物館更好地打造文博品牌文化,百度百科從2月底開始,就開啟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博物館直播活動,涵蓋了包含西班牙、荷蘭、日本、澳洲、瑞典、中國在內的6個國家14個博物館,直播累計已經覆蓋近千萬用戶,百度百科把這個項目命名為《行走的文明》。
(上圖為會議資料)
「取名為《行走的文明》有兩個釋義:一是希望全世界的精神文明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自由行走,將海外的文化帶回國內;二是希望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在不同的文化或者說是文明中平等、自由的行走,去感受文化的魅力。」會議介紹,啟動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希望因為宅在家中的人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看、去接收、去學習更多有意義、有意思的文化知識,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提升對家國文化的認知。」
作為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推出的線上直播類科普系列節目,《行走的文明》第一季由海內外博物館官方專家通過直播的形式讓在家的用戶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際網路「雲遊全球」。在12期直播節目中,觀眾領略了西班牙的文森之家、日本的琉璃玻璃村、澳洲的雪梨歌劇院等12個地標性文化場館,橫跨亞、歐、澳三大洲的6個國家。
例如在第一期直播節目《解鎖塵封132年的西班牙文森之家》中,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與西班牙世界文化遺產文森之家建立了深度的官方合作,邀請文森之家首席數字官Pilar Delgado作為直播講解員,連同巴塞隆納大學西班牙文學歷史博士,共同為屏幕前的觀眾帶來了一場3國語言的精彩而有趣的導覽解讀。
據了解,文森之家建於1883年-1888年,是西班牙建築師、塑性建築流派的代表人物安東尼·高迪的家庭住宅處女作設計,為歐洲建築開啟了革命之窗。整棟房子是座由石頭、粗紅磚和彩色瓷磚建成,設計風格與眾不同。在1個小時直播中,帶來了數十萬人在線「硬核雲遊」。對此,文森之家負責人直言,通過直播,線上遊客總數超過了百年以來文森之家的線下總遊客量,堪稱數字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當前,知識類視頻已成為主流的知識獲取方式之一。《行走的文明》正是以博物館為切入口,為百度以知識和信息為核心的移動生態打開視頻直播的新窗口。不僅讓博物館在直播技術的加持下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同時通過互動體驗式「雲看展」讓更多人看到了歷史文明的活力。
打造數位化博物館,創造全新互動性體驗
其實,《行走的文明》系列節目不僅讓博物館有了新的線上傳播方式,也是博物館數位化的一種新載體,更是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在全新領域的探索。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希望通過增加互動性體驗,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電腦,足不出戶就看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典藏,讓更多人平等有趣地獲取知識。
隨著國內穩步復工復產,百度百科發現對雲端博物館有需求的不止是「宅在家中的人」,博物館館方、還有普通「遊客」對雲端的需求有增無減。 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中,通過幾個月的博物館直播,一大批網民被博物館文化種草,成為了博物館的精準粉絲。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在之前就深愛博物館文化,愛研究歷史更愛逛館,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新增」粉絲,他們涉足文博領域少之又少,但是通過直播這樣的輕互動形式讓自己喜歡上了這種極具民族自豪感的文化,從自己看變成了全家雲遊。
可以說,雲端博物館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去飽覽歷史文化,與此同時,還有專家通過視頻、音頻、文字等形式為遊客進行詳盡的介紹、解讀。其實,雲端博物館不止局限在直播這樣單一的手段,還有3D、全景、AR等更加長久、穩定的數位化的博物館,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遊覽。
據了解,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自2012年成立以來,就一直不斷通過音頻講解、實境模擬、3D建模、全景、VR、AR等多種技術手段把實體的博物館搬到線上,讓用戶通過網際網路足不出戶地逛博物館。
(上圖為會議資料)
通過直播了解博物館藏品或者文化的冰山一腳,再通過數位化的博物館更加深入的學習,可以培養用戶自己對博物館文化的認知,也能大大增強去往博物館實地體驗、遊覽的機率,因為只有知曉才會有深度了解的可能。不僅如此,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希望能提供一個平臺,讓更多的用戶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知曉博物館品牌、文化,培養他們對於博物館文化的熱愛,為博物館領域加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截至目前,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計劃共收錄330餘家博物館;同時,還舉辦了一系列專題活動,如博物館奇妙夜、《聽!文物在說話》AI驅動人臉合成視頻、「館長帶你秒懂博物館」等系列熱點創意活動。
推出2.0升級戰略,助力博物館產業復甦與品牌迭代
當前,大熱的直播或許只是一種將文化傳達給用戶的載體、手段,百度百科相關負責人在線上會議中說到:「接下來百科希望做的有兩件事:第一,如何能將網際網路+知識科普的屬性發揮出來,助力博物館實現之後的產業復甦?第二,如何幫助博物館更好的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文化?基於此,百度百科將會在今年正式推出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為全球文博行業的B端用戶提供『3+1+N』的服務能力。」
(上圖為會議資料)
所謂「3」,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將整合百度搜索、百科詞條、博物館計劃小程序「3」端產品同步升級,形成博物館運營主要陣地。其一就是通過精準搜索結果升級成為特型卡片,降低用戶獲取博物館準確信息的門檻;其二,藉助百科詞條升級成為loft,升級後的百科產品形態將包含更多展示內容,如視頻、動態、藏品、科普信息等,從而為博物館建立一個專屬的網際網路名片,;其三,博物館計劃小程序則作為博物館的沉澱平臺,將線下實體博物館通過百度技術加工,複製到線上形成數位化博物館。可以是簡單的圖文館,讓用戶提前了解館方藏品,引導用戶線下遊覽;也可以是全景模式,讓用戶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博物館的精品文化。無論哪種形式,博物館計劃小程序都將努力成為博物館與用戶之前最直接溝通的橋梁。
(上圖為會議資料)
所謂「1」,就是百度百科將為博物館打造一套開放的獨立運營管理平臺,讓博物館可以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中自助完成藏品上傳、展訊更新、用戶互動等一系列數位化的運營。通過這個自助運營平臺,直連百度搜索、百科詞條以及百科博物館計劃小程序,完成博物館品牌基礎建設。
(上圖為會議資料)
所謂「N」,則是整合百度更多已有的技術能力,將如:秒懂百科的科普視頻能力、小程序的定製運營能力、百度地圖的導航能力、百家號的圖文展示及動態互動能力、度小店的電商售賣能力、AI的人工智慧能力、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的IP孵化能力。以上種種百度特有的技術能力將進行全面整合,為博物館提供更加多元立體的定製化服務體驗,打造屬於博物館自己的品牌文化、直連用戶。
(上圖為會議資料)
之後,用戶對於網際網路的需求及依賴程度還處於攀升的階段,C端的「雲觀展」需求不會止步於此。與此同時,隨著巴黎聖母院、日本首裡城大火等事件,讓全球的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數位化摁下了加速鍵,數位化在一定程度幫助這些具備歷史及文化價值的文物得以留存,而5G的技術手段也將增加文博數位化的更多可能性。據了解,本次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將在今年開放100家博物館全鏈路升級資源,實現首批上限、強勢推廣。希望文博產業物質保護、文化傳遞可以得到更多社會關注,也希望更多的力量加入數位化文博行業,一起用科技推動文化傳承、推動文明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