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周公館數字博物館在百度百科的上線,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上線已達100家,共收錄1532家博物館,是目前中國網際網路上最大最全的數字博物館平臺。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參觀人數已經超過1190萬人次,相當於國家博物館在2012年(537萬人次)和2013年(745萬人次)全年接待觀眾的總和,成為文明傳承在數字世界裡的主陣地。
截至目前,在開通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的百家線下博物館中,8家首批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包括浙江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在內的5家都已經入駐;包括雲岡石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三星堆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在內的4家數字全景博物館已經入駐;另有包括電影博物館、數學名人館等幾十家特色博物館。內容應有盡有,充分滿足了不同興趣用戶的需求,讓網友一站式了解更多文化內容。
一位網友在參觀完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後,在朋友圈裡感慨到:「以前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館,但別說出遠門,即便是在本市逛博物館都要花上多半天時間。可是通過百度百度數字博物館,不用準備車票,更無需住宿,如果想要了解古蜀文化,就可以看看三星堆博物館的全景;看完《古墓麗影》後對石窟文化感興趣,就可以再去雲岡石窟看看,細緻詳盡的資料和豐富的多媒體解說讓遊覽全方位無死角,100家著名博物館的珍貴、海量的館藏都能盡收眼底。」
「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讓珍貴的歷史通過數位化手段永久在線,是對人類文明火種的重新收集,並在網際網路上點燃。」行業專家認為,傳統博物館與百度百科共同搭建數字博物館平臺,依託百度強大的資金、技術和平臺優勢,和百家傳統博物館的珍貴館藏對接,將會改變未來人們參觀博物館的方式,將讓人類文明的傳承變得更有效率。
為了更好地呈現博物館的精彩,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採用了AR虛擬體驗,高清全景拍攝,3D旋轉等技術,讓每一位參觀者不僅了解知識文化,更體驗了一把酷炫科技;同時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還引入了音頻講解、實境模擬、立體展現等多媒體參觀形式,並且設立了虛擬體驗區,只需通過攝像頭和一張白紙配合,即可看到如圓明園獸首等珍貴文物的3D立體投影。多種創新技術的組合讓參觀者如身臨其境,充分滿足了觀眾的視聽以及互動需求。
另外,與線上的炫酷科技相結合,百度百科還在全國14個省市的近30家博物館覆蓋了百度百科二維碼。用戶在實地遊覽博物館時,只需用手機掃描藏品外放置的二維碼,既可以進入相關百度百科詞條,獲得藏品的文字及語音介紹,能夠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最詳細權威的相關知識,讓數字博物館實現了O2O式的雙向流通,促進了線下博物館的參觀體驗,讓參觀者、百度百科、博物館之間形成一條互為助力的知識生態鏈。
據百度百科負責人介紹,目前100家數字博物館的成功運行,讓更多傳統博物館認識到了網際網路平臺的優勢,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希望可以加入到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中,共建數位化平臺。另據透露,中國園林博物館通過航拍技術展現的震撼全景,將在近期隆重上線,而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未來將有望走出國門,與羅浮宮等國際著名博物館的接洽正在進行中。
業內專家表示:「百度百科通過不斷的創新嘗試,讓數位化與傳統融合,使網民可以更加便捷地仰望古老文明、了解悠久歷史、感知燦爛文化。可以說,以技術優勢打造文明盛宴的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有著不可估量的人文及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