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美欲推進博物館藏品數位化

2020-12-06 科學網

 

佛羅裡達博物館魚類專家Larry Page展示了一套製作魚類標本數碼圖像的標準裝置。圖片來源:KRISTEN GRACE

近日,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贊助的一份白皮書,呼籲該國努力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資料庫,收錄博物館和其他收藏品中數以百萬計的標本和其他保存完好的動植物化石。

這份題為《擴大美國生物多樣性館藏以促進研究和教育》的報告還呼籲採用新方法對數位化標本進行編目,並將它們與相關生物及其採集地點的一系列其他數據聯繫起來。NSF生物學項目主管Reed Beaman表示,如果這項計劃得到實施,「將對研究界開展新型研究產生巨大的潛在影響」。

然而,這項工作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耗資高達5億美元,一些研究人員擔心這份白皮書不會贏得決策者的支持。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館長James Hanken說:「我只是希望這份報告能更多地關注非收藏群體的潛在利益。」

在過去的8年中,NSF資助了為期10年、耗資1億美元的生物多樣性數位化收集項目,以便從多個角度對動植物標本進行數位化拍攝,用於開展具體研究。新技術大大加快了這一進程。研究自然歷史和物種之間關係的研究人員已經從以前鎖在博物館裡的豐富信息中獲益。

其他較小的數位化項目也得到了回報。1993年,美國西南部暴發致命的老鼠傳播漢坦病毒,之後,新墨西哥大學西南生物博物館便倉儲哺乳動物用於公共衛生研究和自然歷史的研究。

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館長Joseph Cook說,從一開始,博物館就將這些樣本數位化,並將它們與相關病原體和基因組數據聯繫起來,使疾病專家、微生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能夠進入資料庫進行研究。

另一方面,推進數位化項目是一項獨立的工作,將於2021年結束,因此NSF設立了一個名為生物多樣性收集網絡的項目。基於調查和研討會的結果,該項目目前提出了一項擴大工作,將針對更小的收藏,開發一個標準化的、可升級的系統,將不同的資料庫連接起來,創建一個「擴展的樣本」。

他們的想法是,任何人只要搜索一個物種,不僅能看到一個樣本的詳細圖像,還能看到與之相關的所有研究:DNA序列、基於同位素研究的飲食和氣候分析、微電腦斷層掃描,甚至能看到樣本採集地點的環境信息。「我們想要集合一個標本的所有已知信息。」生物多樣性收集網絡負責人、紐約植物園植物學家Barbara Thiers說。(魯亦)

《中國科學報》 (2019-04-09 第3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博物館開館 鍾明善捐贈2667件藏品
    為收集藏品,鍾明善憑其社會號召力多方奔走,尋求支持,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特意為博物館贈送京劇音配像全套錄像資料,西安交大師生,省內外文物及藝術收藏家紛紛捐贈個人藏品。經著名詩人沈奇教授引薦,陶藝大師邢良坤先生也將他精心製作的40多件陶瓷藝術品無償捐獻給交大博物館。新加坡、美國等國專家也專程來陝,為博物館捐獻個人藏品。
  • 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
    講壇介紹 10月27日,「文博講壇」將推出第283期,題目為「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山西的考古新發現和新成果,也是當地綜合類博物館展覽主題的重要來源。本次講座將從諸多考古新發現中,選擇重要案例,向聽眾介紹考古遺存的發現過程、考古學家的探索心路和博物館人的策展創意,分享博物館藏品背後的考古故事。
  •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隕石藏品
    ——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位設於東京上野公園中,設立之初旨在通過自然科學及其有關應用的調查收集、保管以及面向公眾的公開展示等活動,以達到普及自然科學及社會教育之目的,館內的部分藏品被指定為國家重點文化財產。
  • 從化區博物館公開徵集文物、藏品!
    「利用從化資源,講好從化故事」,從化區博物館履行收藏和展示從化地方歷史文物的職責,為豐富從化區博物館文物以及藏品,特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相關文物、藏品,從各方面展示從化區生態、歷史、文化、紅色革命的發展。
  • 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全面升級:助力博物館完成數位化蓄能
    打造數位化博物館,創造全新互動性體驗  其實,《行走的文明》系列節目不僅讓博物館有了新的線上傳播方式,也是博物館數位化的一種新載體,更是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在全新領域的探索。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希望通過增加互動性體驗,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電腦,足不出戶就看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典藏,讓更多人平等有趣地獲取知識。
  • 收藏東方: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藏品的建立
    博物館擁有世界上頂級的亞洲藝術收藏,涵蓋東亞、南亞、東南亞和伊斯蘭世界,藏品數量超過10萬件(組),尤其以日本、中國和印度藏品最負盛名,本文嘗試梳理這三部分藏品的建立過程。系統建立亞洲藝術品收藏,這是一項艱巨複雜的任務,它取決於多重因素。首先,博物館每階段都要制訂具體可行的收購目標(Acquisition Goals),目標往往因時而異,它既取決於藝術市場,也有賴於策展人的選擇。
  • 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隕石藏品簡介
    館內藏品種類涉及甚廣、藏品數量眾多,與美利堅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並稱為美國三大自然歷史博物館。館內隕石藏品種類齊全,在世界範圍內佔有重要的地位。        2016年5月上旬本人好友趙研先生在芝加哥出差,於百忙之中參觀了該館,並拍攝了大量的隕石藏品照片和視頻,現精選其中一部分圖片與國內廣大隕石愛好者分享。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山東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英文名稱是Shandong Museum,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館藏歷史文物14萬餘件,以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璽印、簡牘、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為主要收藏特色。
  • 南京博物館入不敷出關閉 萬件藏品「打遊擊」
    館主高松四處奔走,想重新找個地方,將上萬件藏品展示出來,然而一直沒著落。1年過去了,這些「寶貝」還散落在幾個地方寄存。  這,其實是一個縮影:南京的民辦博物館普遍生存艱難。昨天上午,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委員們建議,政府應該按與國有博物館同樣的標準,給予民辦博物館運營資金支持。
  • 外媒:疫情致美國多家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疫情之下 美國私人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博物館奇妙夜》裡復活的藏品是啥來頭
    真實的大英博物館當真有這些藏品?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裡復活的藏品是啥來頭作為2015年開年第一部引進片,《博物館奇妙夜3》以2D、中國巨幕和IMAX版本與中國本土賀歲大片鏖戰正酣。與前兩集相仿,該集繼續由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安萊瑞帶隊,與復活的館藏好友們玩轉奇妙夜。不過,這次他們走出紐約,來到大英博物館。
  • 虛擬觸覺技術――面向國內外博物館的互動體驗
    目前,虛擬實境技術雖然已經能夠在博物館中建立惟妙惟肖的三維視覺環境,但是依然不能滿足觀眾日益高漲的互動體驗需求。觀眾對博物館藏品「可望而不可及」的現狀非常不滿,很渴望能在看到藏品的同時,還能夠觸摸到藏品,感知藏品的軟硬、紋理、粗糙度和柔韌性等其他非視覺信息,更深層次地理解藏品的內涵。
  • 史上首次將線上雲展列為藏品!它為何能被貴州省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從歷史悠遠的鎮館之寶,到精美絕倫的瓷器、古籍、書畫,在貴州省博物館收藏的數萬件文物中,如今又有了一種特殊的藏品——線上雲展。
  • 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從建築到藏品 樣樣不簡單
    上世紀八十年代,亞瑟·姆·賽克勒在美國多座城市捐助修建了博物館,在哈佛大學以及華盛頓,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館。亞瑟·姆·賽克勒曾多次表達希望通過提供一座具有現代博物館學特徵和功能的博物館來幫助中國保存和保護豐富的文化遺產,並通過教學培養考古學家和博物館學家。1984年,在遍尋中國大陸之後,亞瑟·姆·賽克勒與北京大學進行了初步溝通,打算在北京大學捐建一所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這4件藏品代表了200萬年前的人類
    大家去博物館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到柜子裡的石頭,明明看上去和黃河邊上的石子無異,卻能待在玻璃器皿裡,供人觀賞。反正我有。但是奧杜威 石制 砍砸器 (Olduvai Stone Chopping Tool)不一樣。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上海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文名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上海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銅、陶瓷、書畫、雕塑、甲骨、符印、貨幣、玉器、家具、織繡、漆器、竹木牙角、少數民族文物等31個門類,尤以青銅、陶瓷、書畫最為突出。
  • 二十年收藏五萬餘件藏品 敦煌藏家鍾愛亭想建一座博物館
    二十年收藏五萬餘件藏品 敦煌藏家鍾愛亭想建一座博物館鍾愛亭的藏館一角現年58歲的鐘愛亭是敦煌乃至全省收藏界知名的收藏家,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他不間斷地收藏經卷、漢簡、青銅器、玉器、彩陶、錢幣等藏品五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
  • 它被譽為亞洲之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大多人藏品卻來自外國人
    在這一期節目中,高曉松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立於1966年,在亞洲以外的博物館中,該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博物館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這裡收藏有來自中國、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藝術珍品15000多件,而作為館藏重點,收藏在這裡的中國瓷器有2000多件,玉器有1200多件,青銅器有800多件。
  • 上海需要配一座頂尖的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 紫羚羊 自然之美...
    「缺山少水的上海太需要有一座自然博物館了。」上海科技館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張雲飛有感而發,他認為自然素養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品質,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人們很容易患上「自然缺失症」,這對他們求知慾、動手能力、同情心等的發展都不利。對於一個城市而言,一個展示自然神奇瑰麗的優秀場館,無疑能夠讓市民和遊客從鋼筋水泥的環繞中抬起頭來,感受到別樣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