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從歷史悠遠的鎮館之寶,到精美絕倫的瓷器、古籍、書畫,在貴州省博物館收藏的數萬件文物中,如今又有了一種特殊的藏品——線上雲展。
近日,由多彩貴州網捐贈,雲展專題『「疫」中人·「疫」中情』中,548件(套)文藝作品,作為首批戰疫見證物入藏貴州省博物館,成為館藏「最年輕」文物。
「疫」中人·「疫」中情 線上雲展收藏證書
不是古董珍玩,也不是名家的絕世佳作,甚至「看得見卻摸不著」,這個從「雲端」而來的線上雲展,為何能被省級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史上首次
貴博將線上雲展列為藏品
11月17日,貴州省博物館「上新」館藏文物。其中包含戰疫見證物、脫貧攻堅見證物和民間傳世物,共計實物171件(套)、影像資料等1651件(套),捐贈單位及個人共19組。
2020年貴州省博物館首場捐贈儀式
在這份收藏名單中,來自貴州省將軍山醫院548件(套)文藝作品,顯得既「年輕」又「特立獨行」。
「這是貴州省博物館歷史上,首次將線上雲展的配套資料列為藏品。」貴州省博物館副館長李甫告訴記者,經過60餘年的發展,貴博館藏文物總數已有數萬件,而這次被收入的548件(套)文藝作品,是貴博歷史上首次收藏「線上雲展」。
點擊圖片即可觀看線上雲展
「在貴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清零』的第二天,我們攜手貴州省將軍山醫院發起『「疫」中人·「疫」中情』文藝作品徵集活動,徵集到的千餘件文藝作品中,96%的音視頻、圖片、文字資料都是首次公布於眾。」多彩貴州網文體藝術事業部主任張超表示,在39天的徵集及展示中,多彩貴州網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場景和技術優勢,搭建融媒體專題,持續擴大線上雲展影響力,通過戰疫主場的文藝作品,回顧歷程,獨家揭秘貴州戰疫主戰場不為人知的一面。
貴博收藏作品《塗鴉》
「在線上展出期間,吸引省內外網友的關注。其中,一位來自武漢的網友留言說『看到貴州戰疫者的這些文藝作品,又一次回望看過去的這兩個多月,我不是在咀嚼艱辛,而是從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而這,或許就是線上雲展作為首批戰疫見證物,被博物館收藏的意義。」張超說。
貴博收藏作品《Tony老師復工了》
在入藏的548件(套)文藝作品中,既有一線戰疫者們不畏艱險的工作照,也有病患「笑對戰疫」的生活娛樂音、視頻片段;
既有醫護人員在閒暇時創作的戰疫詩詞、畫作,也有一篇篇讓人淚下的散文、歌曲;
既有60歲的戰疫者獨家揭秘院區內的「治癒」時光,也有「90後」戰疫者變身「託尼老師」給患者洗頭的暖心片段;
更引人注目的,還有在舉國抗疫的緊張氣氛下,貴州隔離區內也有保持淡定的「讀書哥」,也有擁有心態樂觀的廣場舞「一霸」。
貴博收藏作品《特殊的合影》
「一件件文藝作品,就是一幕幕生動史實。論收藏價值,這批作品是當之無愧的,它們是貴州在戰疫最艱難的55天,最真實、鮮活、震撼人心的見證。」對此,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認為,文物不僅是博物館裡陳列的展品,也是一份活著的文化遺產和精神寶藏,「網際網路+代表新時代的新形態,而線上雲展既是貴州戰疫的見證,也是貴州大數據發展的重要物證。」
為明天收藏今天
文物定義和類型正在被豐富
今天的見證,就是未來的文物。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不斷強調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文物到見證物,在新時代的文物保護和利用中,「數位化、雲化、AI化」促使博物館建設進入「自動更新」階段。
貴州省博物館開設線上導覽功能
「在國家文物局組織起草修訂的《文物保護法》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完善立法目的,豐富文物定義和類型。」對此,貴州省文物局局長張勇表示,過去,博物館主要承擔文物的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等職能;而在新時代,博物館要與時代同步伐,不斷增加和轉變社會職能。
「將線上雲展列為藏品,恰好說明貴州在豐富文物定義和類型上走在前列。同時,以數字形式傳播文物,為展示與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張勇認為,從面向廣大群眾徵集戰疫見證物,到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年,徵集脫貧攻堅見證物,貴州省博物館在關注當下命題的同時,更強調觀眾的主動性、互動性和參與感。
在親子遊的線路中,博物館成為最熱門的「打卡地」
「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講好中國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作為收藏文物的主要場所,責無旁貸。」對此,李飛表示,貴博在廣泛探索讓文物發揮更大作用的方式方法同時,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近歷史,主動加入到捐贈文物、見證物的光榮行列中來,為當下留存印記,為城市珍藏歷史,為後人樹立坐標。
記者:應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