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將線上雲展列為藏品!它為何能被貴州省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2020-11-26 黔訊網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從歷史悠遠的鎮館之寶,到精美絕倫的瓷器、古籍、書畫,在貴州省博物館收藏的數萬件文物中,如今又有了一種特殊的藏品——線上雲展。

近日,由多彩貴州網捐贈,雲展專題『「疫」中人·「疫」中情』中,548件(套)文藝作品,作為首批戰疫見證物入藏貴州省博物館,成為館藏「最年輕」文物。

「疫」中人·「疫」中情 線上雲展收藏證書

不是古董珍玩,也不是名家的絕世佳作,甚至「看得見卻摸不著」,這個從「雲端」而來的線上雲展,為何能被省級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史上首次

貴博將線上雲展列為藏品

11月17日,貴州省博物館「上新」館藏文物。其中包含戰疫見證物、脫貧攻堅見證物和民間傳世物,共計實物171件(套)、影像資料等1651件(套),捐贈單位及個人共19組。

2020年貴州省博物館首場捐贈儀式

在這份收藏名單中,來自貴州省將軍山醫院548件(套)文藝作品,顯得既「年輕」又「特立獨行」。

「這是貴州省博物館歷史上,首次將線上雲展的配套資料列為藏品。」貴州省博物館副館長李甫告訴記者,經過60餘年的發展,貴博館藏文物總數已有數萬件,而這次被收入的548件(套)文藝作品,是貴博歷史上首次收藏「線上雲展」。

點擊圖片即可觀看線上雲展

「在貴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清零』的第二天,我們攜手貴州省將軍山醫院發起『「疫」中人·「疫」中情』文藝作品徵集活動,徵集到的千餘件文藝作品中,96%的音視頻、圖片、文字資料都是首次公布於眾。」多彩貴州網文體藝術事業部主任張超表示,在39天的徵集及展示中,多彩貴州網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場景和技術優勢,搭建融媒體專題,持續擴大線上雲展影響力,通過戰疫主場的文藝作品,回顧歷程,獨家揭秘貴州戰疫主戰場不為人知的一面。

貴博收藏作品《塗鴉》

「在線上展出期間,吸引省內外網友的關注。其中,一位來自武漢的網友留言說『看到貴州戰疫者的這些文藝作品,又一次回望看過去的這兩個多月,我不是在咀嚼艱辛,而是從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而這,或許就是線上雲展作為首批戰疫見證物,被博物館收藏的意義。」張超說。

貴博收藏作品《Tony老師復工了》

在入藏的548件(套)文藝作品中,既有一線戰疫者們不畏艱險的工作照,也有病患「笑對戰疫」的生活娛樂音、視頻片段;

既有醫護人員在閒暇時創作的戰疫詩詞、畫作,也有一篇篇讓人淚下的散文、歌曲;

既有60歲的戰疫者獨家揭秘院區內的「治癒」時光,也有「90後」戰疫者變身「託尼老師」給患者洗頭的暖心片段;

更引人注目的,還有在舉國抗疫的緊張氣氛下,貴州隔離區內也有保持淡定的「讀書哥」,也有擁有心態樂觀的廣場舞「一霸」。

貴博收藏作品《特殊的合影》

「一件件文藝作品,就是一幕幕生動史實。論收藏價值,這批作品是當之無愧的,它們是貴州在戰疫最艱難的55天,最真實、鮮活、震撼人心的見證。」對此,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認為,文物不僅是博物館裡陳列的展品,也是一份活著的文化遺產和精神寶藏,「網際網路+代表新時代的新形態,而線上雲展既是貴州戰疫的見證,也是貴州大數據發展的重要物證。」

為明天收藏今天

文物定義和類型正在被豐富

今天的見證,就是未來的文物。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不斷強調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文物到見證物,在新時代的文物保護和利用中,「數位化、雲化、AI化」促使博物館建設進入「自動更新」階段。

貴州省博物館開設線上導覽功能

「在國家文物局組織起草修訂的《文物保護法》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完善立法目的,豐富文物定義和類型。」對此,貴州省文物局局長張勇表示,過去,博物館主要承擔文物的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等職能;而在新時代,博物館要與時代同步伐,不斷增加和轉變社會職能。

「將線上雲展列為藏品,恰好說明貴州在豐富文物定義和類型上走在前列。同時,以數字形式傳播文物,為展示與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張勇認為,從面向廣大群眾徵集戰疫見證物,到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年,徵集脫貧攻堅見證物,貴州省博物館在關注當下命題的同時,更強調觀眾的主動性、互動性和參與感。

在親子遊的線路中,博物館成為最熱門的「打卡地」

「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講好中國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作為收藏文物的主要場所,責無旁貸。」對此,李飛表示,貴博在廣泛探索讓文物發揮更大作用的方式方法同時,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近歷史,主動加入到捐贈文物、見證物的光榮行列中來,為當下留存印記,為城市珍藏歷史,為後人樹立坐標。

記者:應騰

相關焦點

  • 收藏東方: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藏品的建立
    20世紀初,岡倉天心、早崎稉吉等人以「日本眼光」為博物館建立中國藝術收藏,以漢唐雕塑和宋元繪畫見長;而新近入藏的「翁氏家藏」體現出江南文人欣賞趣味,使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序列更趨完善。1917年以後,羅斯和庫馬拉斯瓦米聯手打造南亞藝術收藏,最終使波士頓成為世界上頂級亞洲藝術收藏地。
  • 世界上:收藏中國元青花最著名的兩個博物館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當今,全世界以收藏元青花最著名的博物館,土耳其的託普卡比博物館排名第一,伊朗阿德比爾神廟博物館藏品位居第二。這兩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元青花瓷器,堪稱是中國元青花瓷器精品中的精品。土耳其託普卡比博物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位於歐亞交界,昔日這裡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公元十五世紀左右,奧斯曼蘇丹在這裡建造了託普卡帕皇宮。上個世紀初,土耳其將其闢為永久性博物館。作為全球藏品最多最豐富的皇宮博物館之一,宮中藏品包羅萬象,其中,來自中國的瓷器尤其引人注目,而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那些元青花,堪稱中國元青花精品中的精品。
  • 線上線下結合 業內業外合作 貴州省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1年1月1日,時隔18年的兵馬俑主題展將再次走進貴州省博物館,「平天下——秦的統一」展覽的展出,是迎新,亦是2020年貴州省博物館收官之作。據了解,該館在12月22日的全國博物館級別評定工作中成功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在此辭舊迎新之際,和記者一起,看看貴州省博物館這一年!
  • 藝術品收藏火爆但是為何藏品出手困難?行內人揭秘內幕!
    為什麼古董收藏為何讓無數收藏家百爪撓心?為什麼手裡有古董欲為出手而頭疼? 1.白日做夢為什麼說天天白日夢? 藏品價值都是有限的。「張大千的字畫又成交過億、那件乾隆花瓶又幾千萬、那邊的老翡翠又幾百萬」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把自己手裡的藏品好好衡量清楚,別人云亦云。
  • 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從建築到藏品 樣樣不簡單
    後來,北大考古專業的師生在各地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時帶回的教學標本,亦成為博物館藏品的重要來源,賽克勒博物館擁有13000餘件藏品。藏品大致有四個來源:一、北京大學在1952年設置考古專業之前的收藏;二、前燕京大學史前歷史博物館的藏品;三、考古專業建立後從田野發掘現場帶回來的教學標本;四、博物館籌備期間各地文物、考古機構贈送或調撥的展品。
  • 國際博物館人「雲上對話」:疫情下博物館的力量
    新冠病毒影響著全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也包括我們所熱愛的博物館行業。國際博協5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的衝擊下,全球83%的博物館將大幅消減活動項目,30%的博物館將裁員,13%的博物館可能會永久關閉。疫情之下博物館何去何從?開放、財政、人員有哪些困境?展覽、教育、研究會發生哪些轉向?當線上活動成為主流,博物館能否超越線上?
  • 它被譽為亞洲之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大多人藏品卻來自外國人
    在這一期節目中,高曉松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立於1966年,在亞洲以外的博物館中,該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博物館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這裡收藏有來自中國、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藝術珍品15000多件,而作為館藏重點,收藏在這裡的中國瓷器有2000多件,玉器有1200多件,青銅器有800多件。
  • 世界上最特別的博物館,專門收集顏色,藏品中有用木乃伊製作的
    導語:世界上最特別的博物館,專門收集顏色,藏品中有用木乃伊製作的。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我們的世界多姿多彩,生活中顏色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單調而乏味,像繪畫這樣的藝術也就蕩然無存。
  • 貴州省博物館開館了!這裡有一份觀展攻略請查收
    從選址重建到正式開館歷時4年多,貴州省內藏品種類最豐富、藏品質量最精湛的綜合性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終於在9月30日開館了!先鋒君今天一大早就趕往博物館,探尋裡面的精彩,為大家奉上觀展攻略,讓您不錯過任何精彩。一走近新省博物館,先鋒君的第一感覺就是大氣,整個建築群極富設計感。
  • 南京博物館入不敷出關閉 萬件藏品「打遊擊」
    館主高松四處奔走,想重新找個地方,將上萬件藏品展示出來,然而一直沒著落。1年過去了,這些「寶貝」還散落在幾個地方寄存。  這,其實是一個縮影:南京的民辦博物館普遍生存艱難。昨天上午,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委員們建議,政府應該按與國有博物館同樣的標準,給予民辦博物館運營資金支持。
  • 納粹掠奪藝術品持有人去世 藏品捐瑞士博物館(圖)
    古爾利特從父親那裡繼承了這些預估價值高達10億歐元的藏品。古爾利特的父親是個收藏家,曾在二戰期間為希特勒購買和出售藝術品,因此手裡有不少從猶太藏家掠奪的藝術品,還有一些被納粹認為是「墮落的藝術」的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包括畢卡索、雷諾瓦、夏加爾等。  伯爾尼藝術博物館稱是在古爾利特去世後一天接到他的律師克裡斯多夫·埃德爾(Christoph Edel)電話告知這一消息的。
  • 從化區博物館公開徵集文物、藏品!
    「利用從化資源,講好從化故事」,從化區博物館履行收藏和展示從化地方歷史文物的職責,為豐富從化區博物館文物以及藏品,特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相關文物、藏品,從各方面展示從化區生態、歷史、文化、紅色革命的發展。
  • 圓明園石柱將回歸 收藏者曾為中方對日作戰(圖)
    昨天,黃怒波本人與挪威伯爾根城實用藝術博物館(KODE博物館)均向北京青年報證實了這一消息。而圓明園研究專家表示,這批圓明園石柱若真能回歸,將是繼去年兔首和鼠首後,目前最大的一批圓明園回歸文物。  作為捐贈的回報,這些石柱將於今年9月被送回中國,並放在黃怒波的母校北京大學展出。北大還與該博物館建立了一個學術合作項目。  曾任伯爾根城實用藝術博物館館長的埃倫德·赫耶斯滕說,黃怒波的捐款將為博物館修繕其中國藝術藏品展位計劃提供一半的預算資金。
  • 山東青島有個貝殼博物館 珍貴藏品全球罕見
    —龍宮翁戎螺   在山東青島,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它以貝殼展示為主題,裡面既有號稱「海貝之王」長度足有1.3米的大硨磲,也有需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沙貝,還有來自4.5億年前奧陶紀的鸚鵡螺化石。   據介紹,青島貝殼博物館是集貝殼研究、收藏、科普教育、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私人貝殼博物館,面積約2600平方米。展藏來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五大洲60多個國家的5個綱、262科、4260餘種貝殼(海螺)標本和130餘種貝類化石,館藏數量及硬體設施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隕石藏品
    乘坐東京JR線在「上野駅」出站後,步行5分鐘,就到了日本國內最大的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位設於東京上野公園中,設立之初旨在通過自然科學及其有關應用的調查收集、保管以及面向公眾的公開展示等活動,以達到普及自然科學及社會教育之目的,館內的部分藏品被指定為國家重點文化財產。
  • 來自寧波的南宋 《五百羅漢圖》 奠定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藏品...
    展覽後有10幅畫在波士頓售出,5幅直接賣給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為周季常所作《受胡輸贐》《雲中示現》《施財貧者》《竹林致琛》《觀舍利光》;另外5幅賣給了哈佛大學教授兼博物館贊助人丹曼·羅斯,羅斯最終將它們贈予了博物館,這5幅作品分別為大德寺《五百羅漢圖》中周季常所作的《洞中入定》《應身觀音》《經典奇瑞》《渡水羅漢》以及林庭珪所作的《施飯餓鬼》。還有兩幅最好的作品在波士頓展覽前失蹤。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山東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英文名稱是Shandong Museum,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館藏歷史文物14萬餘件,以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璽印、簡牘、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為主要收藏特色。
  • 青島博物館人解讀博物館日主題 新定義下的博物館更加多元包容
    半島記者 黃靖斐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展示青島「博物館城」建設成果的兩個專題展將同時在市博物館開啟,博物館館長線上直播,拉近博物館與普通民眾的距離。青島市博物館8萬平方米改擴建項目浮出水面,在這一新的節點,屬於青島這座城市的博物館,開始被賦予更多新的內容和功能。
  • 二十年收藏五萬餘件藏品 敦煌藏家鍾愛亭想建一座博物館
    12月29日,記者在敦煌商業一條街,一間名叫「敦煌藏館」的旅遊工藝品店內採訪到了這位收藏界的「大咖」,並為他220平方米的館藏藏品所驚嘆,為他的收藏精神所折服。二十年累計收藏五萬餘件藏品29日,記者在鍾愛亭的藏館內看到,除了一樓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擺放旅遊工藝品之外,二樓、三樓,甚至過道的牆體上也搭建有架子,放著鍾愛亭的藏品。重要的藏品在樓上,鍾愛亭甚至加了兩層防盜門。
  •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
    ,展覽匯聚來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美國各大博物館和重要私人收藏的珍貴藏品逾180件,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柉禁組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師趛鬲、上海博物館的小臣系卣等齊聚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