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有個貝殼博物館 珍貴藏品全球罕見

2020-12-08 人民網

原標題:山東青島有個貝殼博物館 珍貴藏品全球罕見

  海洋中的活化石—龍宮翁戎螺

  在山東青島,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它以貝殼展示為主題,裡面既有號稱「海貝之王」長度足有1.3米的大硨磲,也有需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沙貝,還有來自4.5億年前奧陶紀的鸚鵡螺化石。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喜歡貝殼的小夥伴們趕快來圍觀吧!

  青島貝殼博物館坐落在唐島灣畔,與海為鄰,「吹著海風賞海貝」成為貝殼博物館的一大亮點。進入展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國內最大的沙灘T臺,而兩側則分布著貝殼標本展示區、貝殼觀賞區、兒童互動區、科普區、貝類商品展示區及貝類生物科學研究院等六部分。各式貝類標本及化石交相輝映,整個展館的海洋味十足。

  據介紹,青島貝殼博物館是集貝殼研究、收藏、科普教育、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私人貝殼博物館,面積約2600平方米。展藏來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五大洲60多個國家的5個綱、262科、4260餘種貝殼(海螺)標本和130餘種貝類化石,館藏數量及硬體設施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其中,龍宮翁戎螺是青島貝殼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主要分布於中國南海、臺灣、釣魚島及印度洋和日本等沿海,棲息在80——200米深海,龍宮翁戎螺是「翁戎螺」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直徑約10——23釐米,青島貝殼博物館展出的龍宮翁戎螺直徑為22釐米。

  「龍宮翁戎螺」 一直被譽為「海洋中的活化石」,生物學家們曾對照5.7億年前的化石研究發現,龍宮翁戎螺與它的祖先幾乎一模一樣,歷經數億年未滅絕、不變種,在浩繁的生物世界裡,實屬罕見。目前,在全球各博物館和貝類收藏家手中僅存300隻左右。(青島新聞網記者 徐愷 通訊員 耿秉 紀松)

  「重量級」貝殼—大硨磲

  硨磲分布於熱帶珊瑚礁海域。青島貝殼博物館收藏的硨磲殼最寬處可達1.3米,重約300公斤以上。據悉,大硨磲和大熊貓、金絲猴同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時作為稀有海洋生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家公約》。

  有美好寓意的海螺—萬寶螺

  萬寶螺,世界四大名螺之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熱帶區域珊瑚礁周圍,靠捕食細微海藻及海洋浮遊生物為生,一般體長15釐米左右,屬大型貝類。

  萬寶螺顏色金黃,手感光滑溫潤,由於數量稀少,一直受到收藏愛好者的追捧。

  可以「吹」的海螺—法螺

  法螺,世界四大名螺之一,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水區。大形個體高約35釐米以上,主要以水蛭、海參、海星等為食。由於法螺是唯一能與海星叫板的腹足綱海洋生物,所以對控制海星數量、保護珊瑚礁及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

  法螺螺旋部呈尖錐狀,若磨去殼頂,可吹出響亮的聲音,古代的部族和軍隊常用它作為號角。

  堪比唐代武士頭盔的海螺—唐冠螺

  唐冠螺,世界四大名螺之一,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暖水區域,因其形狀很像我國唐代武士的頭盔,故得名「唐冠螺」。唐冠螺殼大而厚重,形狀獨特美麗,長和高均可達到30釐米左右。

  殼面顏色從灰白到金黃色,呈金屬光澤,殼唇內外呈桔黃色盾面,是居家陳設和把玩的珍品,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二級。

  可以用來喝酒的海螺—鸚鵡螺

  鸚鵡螺,世界四大名螺之一,鸚鵡螺與烏賊、章魚、墨魚等軟體動物均屬於頭足動物綱,僅存於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區。由於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得名「鸚鵡螺」。鸚鵡螺已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亦被稱為「海洋中的活化石」。在古生物學、現代仿生學和天體物理學方面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Ⅰ級保護動物及《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一級。

  鸚鵡螺的精準構造堪稱造物奇蹟,人類模仿它的吸排水沉浮原理製造了第一艘潛水艇。在當今,用鸚鵡螺和其原理創造的繪畫、雕塑、建築、工業產品等也是不勝枚舉。唐代曾將其製成酒器,取名「鸚鵡杯」。

  洋蔥螺

  外形酷似洋蔥,螺頂扁平幾乎不在體層中,貝殼薄、易碎、螺塔短。它不能吃草、不繁殖,但可以產卵。洋蔥螺對水質要求較高。

  蚯蚓螺

  蚯蚓螺長得像蚯蚓,貝殼中型,最早的螺層為稍有規則的螺旋,而以後的螺層逐漸鬆散開來。螺管(螺層)的肩部有溝狀構造,或小孔排列。口蓋圓錐形或圓形,在其周圍有長的棘刺形成,蚯蚓螺通常埋棲於海綿或石灰藻中。

  世界上最小的沙貝半紋迪亞螺 ,直徑1.5MM左右。

  雞心蛤,愛心像的貝殼,也被稱為「心貝」

  各式海螺

  海螺化石

  海螺化石

  海螺化石

  貝類藏品

  青島貝殼博物館內景

  票價:成人票70元,兒童票35元;開放時間:9:00-18:00;訂票電話:0532-80982121。

  地址:青島西海岸新區灕江路680號唐島灣步行街。遊客可乘坐都市觀光2線、開發區31路市民廣場站下車,隧道6、7、8路上流匯站下車即可。

(責編:潘佳佳、魯婧)

相關焦點

  • 高清:青島有個貝殼博物館 珍貴藏品全球罕見
    31日訊 在咱青島,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它以貝殼展示為主題,裡面既有號稱「海貝之王」長度足有1.3米的大硨磲,也有需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沙貝,還有來自4.5億年前奧陶紀的鸚鵡螺化石。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喜歡貝殼的小夥伴們趕快來圍觀吧!    青島貝殼博物館坐落在唐島灣畔,與海為鄰,「吹著海風賞海貝」成為貝殼博物館的一大亮點。進入展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國內最大的沙灘T臺,而兩側則分布著貝殼標本展示區、貝殼觀賞區、兒童互動區、科普區、貝類商品展示區及貝類生物科學研究院等六部分。各式貝類標本及化石交相輝映,整個展館的海洋味十足。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山東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英文名稱是Shandong Museum,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館藏歷史文物14萬餘件,以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璽印、簡牘、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為主要收藏特色。
  • 青島貝殼博物館:儲藏著海洋世界的秘密
    來源 搜狐新聞-文旅「68個國家30000枚貝殼在等你」,這是青島貝殼博物館牆壁上的一句話。小小的貝殼,蘊藏著海洋世界無限的奧秘。日前,「美麗中國行」大型媒體採風團走進青島貝殼博物館,領略了深海生物的瑰麗樣貌和令人驚嘆的海洋文化。
  • 青島博物館人解讀博物館日主題 新定義下的博物館更加多元包容
    在馬賡存看來,青島市在博物館的發展方面非常重視社會力量,利用景區、建築、海洋、民俗、非遺、院校、行業、藝術等多方面資源闢建博物館,結合當下工業旅遊及學生研學基地和研學路線的打造,各類博物館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可以說,在青島每種特色優勢文化資源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博物館,青啤博物館、紡織博物館、貝殼博物館等,已經成為來青旅遊必打卡網紅景點。「多樣性的博物館特色,也是多元和包容的體現。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上海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文名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上海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銅、陶瓷、書畫、雕塑、甲骨、符印、貨幣、玉器、家具、織繡、漆器、竹木牙角、少數民族文物等31個門類,尤以青銅、陶瓷、書畫最為突出。
  • 對話山東博物館郭思克館長: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
    收藏:社會捐贈和政府投資徵集兩手抓   郭思克介紹說,山東博物館主要承擔收藏、研究和社會教育三大主要職能,這同時也是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確定的三個職責。山東博物館新館自2010年11月16日正式向社會開放以來,就把藏品的收藏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
  • 發燒友博物館辦起礦石展覽 寶貝來自全球(圖)
    昨日記者採訪獲悉,總督樓舊址博物館開辦了礦物精品展,而近百件珍貴展品的提供者都是市民彭榮俊。展品有的來自我國雲南、湖南等地,有的則來自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 「除了產自南北極的沒有拿來外,全球各大洲的礦物基本都有。 」彭榮俊說。
  • 二十年收藏五萬餘件藏品 敦煌藏家鍾愛亭想建一座博物館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鍾愛亭祖籍山東,他的父親鍾孝信在上世紀50年代參軍,抗美援朝回國後到西北支邊,來到了內蒙古額吉納旗。受愛好收藏的父親鍾孝信的影響,鍾愛亭從小就對古玩字畫等有著特殊的喜好。1987年鍾愛亭考入內蒙古師範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額濟納旗、酒泉中學當老師。教課之餘他迷上了收藏古代錢幣,到上世紀90年代,他在酒泉古錢幣市場內已小有名氣。
  • 山東青島現罕見白海參 通體雪白遠看像蠶
    山東青島現罕見白海參4) "← →"翻頁 白海參也稱白玉參,是刺參的一種遺傳變異,平均20萬隻海參中才有一隻
  • 在著名的山東博物館,你知道第一「鎮館之寶」是什麼嗎
    山東作為孔孟之鄉,曾見證了無數文明的興盛與衰落,文藝瑰寶、歷史古典乃至人文盛景,興起於斯,流傳於此,山東博物館便是集大成者。現如今,各種省級市級的博物館不在少數,但要說像山東博物館這樣歷史悠久、藏品豐富的,還真是不多見。
  • 「保護海洋,讓貝殼回家」大型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青島貝殼博物館建成於2013年,是青島西海岸新區首家民營資本投資,經山東省市文物部門驗收審批的,以貝殼為主題,集貝殼文化研究、收藏、科普教育、文化旅遊為一體的海洋特色博物館,總面積2600平方米。《海洋世界》雜誌將開闢「小貝殼 大世界」專題專欄,每期都將圍繞貝殼,從不同角度持續推出有深度的科普知識。  2.「愛青島」客戶端:本年度11-12月組織完成「保護海洋,讓貝殼回家」主題知識競賽決賽。2018年度參與組織每季度一次的貝殼博物館公眾開放活動。
  • 西安交大博物館開館 鍾明善捐贈2667件藏品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位於現校區內的原唐代長樂裡居住,校園裡存有漢代壁畫墓,出土有唐代墓誌,以及元代人、車、馬陶俑等珍貴歷史文物。2004年,西安交大決定建立一所藝術博物館,並將籌建任務交給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之後,鍾明善邀請交大文物考古專家李家駿一起先後訪問、考察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希臘雅典教育技術學院,以及國內多所高校博物館。
  • 山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你最喜歡哪一件?
    博物館作為向民眾普及文物知識的重要載體,到今天,我國的博物館總數已經接近5000家。評價一家博物館有沒有分量,無非要看兩樣本事——藏品夠不夠豐富?文物夠不夠珍稀?很顯然,作為國內博物館界的「老大哥」,山東博物館是完全符合這兩項的。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聚先秦文明之精華」
    依託如此豐厚的歷史資源,山東博物館所藏文物,包羅萬千,陶器、青銅、竹簡、書畫等等不一而足。,從當時館藏的150餘萬件藏品中,通過層層的評選,最終確定了10件文物作為「鎮館之寶」。三、甲骨文(商)山東博物館館藏甲骨均為安陽殷墟早期出土品,甲骨年代涵蓋商代晚期二百多年,收藏數量達1.05萬片。這批甲骨絕大部分為傳教士明義士的藏品,還有一部分是甲骨名家羅振玉的藏品。
  • 去青島西海岸哈啤酒、看大海、吃美食,打卡網紅酒店!
    1 青島貝殼博物館 哇!貝殼博物館! 你知道這裡有多少種貝殼? 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貝殼標本 12000 餘種, 貝殼化石 2 000 餘枚, 世界貝殼藝術品 1000 餘件。 偷偷告訴你:青島貝殼博物館是展藏數量處於世界前列的私人博物館!
  • 金融「繆斯殿」首批珍貴藏品「打撈」記
    ,藏品的背後還凝聚著銀行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的辛勤汗水與付出。據博物館老員工範永林介紹,那些年,他們正是這樣發揚著鍥而不捨的精神,找遍了分布在全市各區支行的36個倉庫,無數次深入其中,將一件件沉睡了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金融史料,從被遺忘的角落喚醒。重視金融歷史的研究,搶救、發掘和保護銀行文物,是衡量現代商業銀行金融文化底蘊的重要標誌。早在1998年6月,工行上海市分行決定籌建銀行博物館,在行業內率先展開了保護和搶救金融文物的行動。
  • 直播、展覽、文創……「5·18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來啦
    該主題聚焦博物館如何為不同社會群體創造有意義的體驗,倡導博物館從業人員以多樣化的觀點,構建均等化、廣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文化需求。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文物局的關懷支持下,我省博物館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 山東科技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揭牌
    11月24日,山東科技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舉行。山東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尹華,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開發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青島山炮臺教育基地主任、一級調研員劉兆民共同為基地揭牌並致辭。學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克周,青島一戰遺址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顏曉勇代表雙方籤署基地共建合作協議。尹華在致辭中對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給予學校工作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謝。
  • 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
    講壇介紹 10月27日,「文博講壇」將推出第283期,題目為「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 遠在180萬年以前,山西就有了早期人類活動的蹤跡;它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八百年歷史輝煌的晉文化;它位於西部山地高原走向東部平原海洋的重要臺地,是中原農業文明與北方草原文化交流互動的地理走廊、北方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舞臺、也是歷代英雄豪傑逐鹿中原的戰略要地。山西的考古新發現和新成果,也是當地綜合類博物館展覽主題的重要來源。
  • 收藏了整個海洋美夢的貝殼博物館,一個海螺為何價值600萬
    在來到青島貝殼博物館之前,這些問題我是一個都搭不上來。這座建於底下、外觀不是太靚麗的博物館裡,卻收藏著各式各樣的貝殼標本和化石,而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展品背後所蘊藏的龐大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