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

2020-12-05 騰訊網

講壇介紹

10月27日,「文博講壇」將推出第283期,題目為「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主講人石金鳴。

遠在180萬年以前,山西就有了早期人類活動的蹤跡;它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八百年歷史輝煌的晉文化;它位於西部山地高原走向東部平原海洋的重要臺地,是中原農業文明與北方草原文化交流互動的地理走廊、北方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舞臺、也是歷代英雄豪傑逐鹿中原的戰略要地。山西的考古新發現和新成果,也是當地綜合類博物館展覽主題的重要來源。本次講座將從諸多考古新發現中,選擇重要案例,向聽眾介紹考古遺存的發現過程、考古學家的探索心路和博物館人的策展創意,分享博物館藏品背後的考古故事。

主 講 人 簡 介

石金鳴,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二級研究館員,博士生導師,先後在山西大學、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從事考古教學、考古研究、博物館研究與管理工作。曾主持或丁村舊石器遺址、泥河灣舊石器遺址、法國陶塔維爾Arago洞穴遺址、尼斯Lazaret洞穴遺址等十餘處遺址的發掘和研究,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等獎項;曾主持山西博物院基本陳列「晉魂」,策劃近200個特展,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等獎項。

時 間:2019年10月27日上午9:30—11:00

地 點:河北博物院北區一樓報告廳

相關焦點

  • 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從建築到藏品 樣樣不簡單
    曹宏補充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與北京大學一直以來成熟的考古學體系以及精良的藏品有極大關係。」經過幾年的建設,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在1992年建成,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在1993年5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可惜的是,賽克勒先生於1987年去世,沒有見到博物館的建成。但是,賽克勒的夫人一直關注著博物館的發展,2013年,賽克勒夫人被聘為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名譽館長。
  • 北京大學塞克勒考古博物館名字很怪,裡面藏品更是了得,比如這些
    萬餘件館藏中不乏國寶自建成至今,賽克勒博物館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博物館副館長曹宏講述了博物館建成的故事。作為國內高校中第一所考古專題博物館,賽克勒博物館的建成,和阿瑟·姆·賽克勒博士的支持分不開。師生考古發掘成果集萃賽克勒博物館的藏品中,除了北京大學這一百多年來收藏和徵集到的文物以外,最有特色的是考古專業師生們在田野考古中,直接發掘而取得的成果。1952年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最早的考古專業。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山東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英文名稱是Shandong Museum,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館藏歷史文物14萬餘件,以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璽印、簡牘、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為主要收藏特色。
  • 西安交大博物館開館 鍾明善捐贈2667件藏品
    省市文化、文物、考古、戲曲及教育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數百人出席隆重的開館儀式,並興致勃勃地參觀博物館。面對如潮的人流,為開館付出巨大心血的西安交大博物館館長、著名書法家鍾明善告訴記者:「我很欣慰,後面要做的事會更多!」
  • 它被譽為亞洲之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大多人藏品卻來自外國人
    在這一期節目中,高曉松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立於1966年,在亞洲以外的博物館中,該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博物館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這裡收藏有來自中國、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藝術珍品15000多件,而作為館藏重點,收藏在這裡的中國瓷器有2000多件,玉器有1200多件,青銅器有800多件。
  • 安第斯文明亮相三峽博物館 神秘藏品包括木乃伊
    端午小長假第一天,三峽博物館迎來今年最重磅的展覽「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157件套出土文物,精選自秘魯11家考古類博物館藏品,年代跨度約3000年,包括陶器、金器、紡織品和木乃伊,將為觀眾們全方位講訴神秘「黃金國」的故事。展出的文物 陳琦 攝「這是首次在中國西南地區大規模展出有關安第斯文明的文物展。」
  • 從化區博物館公開徵集文物、藏品!
    「利用從化資源,講好從化故事」,從化區博物館履行收藏和展示從化地方歷史文物的職責,為豐富從化區博物館文物以及藏品,特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相關文物、藏品,從各方面展示從化區生態、歷史、文化、紅色革命的發展。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杭州9月9日電(記者許舜達、朱涵)通過藝術品原作的收藏、教學、研究與展示,開展「實物教學」,讓學生親手接觸到文物、藝術品原作,同時,展覽和教育活動都向社會公眾開放,並展開一系列兼顧學術性、思想性和通識性的公共教育活動……8日下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
  •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隕石藏品
    ——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位設於東京上野公園中,設立之初旨在通過自然科學及其有關應用的調查收集、保管以及面向公眾的公開展示等活動,以達到普及自然科學及社會教育之目的,館內的部分藏品被指定為國家重點文化財產。
  • 《博物館奇妙夜》裡復活的藏品是啥來頭
    真實的大英博物館當真有這些藏品?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裡復活的藏品是啥來頭作為2015年開年第一部引進片,《博物館奇妙夜3》以2D、中國巨幕和IMAX版本與中國本土賀歲大片鏖戰正酣。與前兩集相仿,該集繼續由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安萊瑞帶隊,與復活的館藏好友們玩轉奇妙夜。不過,這次他們走出紐約,來到大英博物館。
  • 收藏東方: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藏品的建立
    20世紀初,岡倉天心、早崎稉吉等人以「日本眼光」為博物館建立中國藝術收藏,以漢唐雕塑和宋元繪畫見長;而新近入藏的「翁氏家藏」體現出江南文人欣賞趣味,使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序列更趨完善。1917年以後,羅斯和庫馬拉斯瓦米聯手打造南亞藝術收藏,最終使波士頓成為世界上頂級亞洲藝術收藏地。
  • 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隕石藏品簡介
    館內藏品種類涉及甚廣、藏品數量眾多,與美利堅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並稱為美國三大自然歷史博物館。館內隕石藏品種類齊全,在世界範圍內佔有重要的地位。        2016年5月上旬本人好友趙研先生在芝加哥出差,於百忙之中參觀了該館,並拍攝了大量的隕石藏品照片和視頻,現精選其中一部分圖片與國內廣大隕石愛好者分享。
  • 南京博物館入不敷出關閉 萬件藏品「打遊擊」
    館主高松四處奔走,想重新找個地方,將上萬件藏品展示出來,然而一直沒著落。1年過去了,這些「寶貝」還散落在幾個地方寄存。  這,其實是一個縮影:南京的民辦博物館普遍生存艱難。昨天上午,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委員們建議,政府應該按與國有博物館同樣的標準,給予民辦博物館運營資金支持。
  • 外媒:疫情致美國多家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疫情之下 美國私人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大英博物館》:這4件藏品代表了200萬年前的人類
    大家去博物館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到柜子裡的石頭,明明看上去和黃河邊上的石子無異,卻能待在玻璃器皿裡,供人觀賞。反正我有。但是奧杜威 石制 砍砸器 (Olduvai Stone Chopping Tool)不一樣。
  • 最該帶孩子去的博物館:首都博物館
    說到博物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幾乎都是故宮博物館,故宮博物館館藏豐富、展品眾多,的確是一個好去處。但是,若你是帶孩子去參觀,我想,故宮博物館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選擇應該是:首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1953年開始籌建,1981年第一次對外開放,它與故宮博物館最大的不同,便是它的建館目的並非為了收藏,而是為了考古研究及文化教育。首都博物館地上五層、地下兩層,暢覽其中,如暢遊於歷史長河,濃濃的歷史氣息,淡淡的文化之香,不自禁就沉入其間。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上海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文名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上海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銅、陶瓷、書畫、雕塑、甲骨、符印、貨幣、玉器、家具、織繡、漆器、竹木牙角、少數民族文物等31個門類,尤以青銅、陶瓷、書畫最為突出。
  • 山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你最喜歡哪一件?
    博物館作為向民眾普及文物知識的重要載體,到今天,我國的博物館總數已經接近5000家。評價一家博物館有沒有分量,無非要看兩樣本事——藏品夠不夠豐富?文物夠不夠珍稀?很顯然,作為國內博物館界的「老大哥」,山東博物館是完全符合這兩項的。
  • 美國常春藤大學訪校時,一定不可錯過的6大博物館!
    我們知道,哈佛的強項就是每一項的很強,而作為哈佛大學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更像是隱藏在繁華哈佛廣場後面的歷史低語者。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著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那些考古藏品。在這裡,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歷史流淌的痕跡,看到色彩奇幻的礦石、稀有的寶石、已經滅絕的動物骨架、還有各種植物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