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收藏五萬餘件藏品 敦煌藏家鍾愛亭想建一座博物館

2021-01-10 每日甘肅

二十年收藏五萬餘件藏品 敦煌藏家鍾愛亭想建一座博物館

鍾愛亭的藏館一角

現年58歲的鐘愛亭是敦煌乃至全省收藏界知名的收藏家,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他不間斷地收藏經卷、漢簡、青銅器、玉器、彩陶、錢幣等藏品五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12月29日,記者在敦煌商業一條街,一間名叫「敦煌藏館」的旅遊工藝品店內採訪到了這位收藏界的「大咖」,並為他220平方米的館藏藏品所驚嘆,為他的收藏精神所折服。

二十年累計收藏五萬餘件藏品

29日,記者在鍾愛亭的藏館內看到,除了一樓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擺放旅遊工藝品之外,二樓、三樓,甚至過道的牆體上也搭建有架子,放著鍾愛亭的藏品。重要的藏品在樓上,鍾愛亭甚至加了兩層防盜門。打開防盜門一看,這裡是一個文物古董的世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鍾愛亭祖籍山東,他的父親鍾孝信在上世紀50年代參軍,抗美援朝回國後到西北支邊,來到了內蒙古額吉納旗。受愛好收藏的父親鍾孝信的影響,鍾愛亭從小就對古玩字畫等有著特殊的喜好。1987年鍾愛亭考入內蒙古師範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額濟納旗、酒泉中學當老師。教課之餘他迷上了收藏古代錢幣,到上世紀90年代,他在酒泉古錢幣市場內已小有名氣。2000年,鍾愛亭將目光放在了文化聖地敦煌,毅然辭職後在敦煌開了一家旅遊工藝品店,繼續著他的收藏夢想。隨著他不斷地學習,與同行交流,目前已收藏各類藏品五萬餘件。

「這一屋子全是舊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石器、漢綠釉、灰陶……甘肅八個文化類型的彩陶有幾千件。這一排架子上是商、周、戰國、漢歷代的青銅器。這兩個架子上全是漢代簡牘、帛書、紙張。這是中國歷代古錢幣,還有中亞、西亞的古錢幣……」鍾愛亭在他的藏館內如數家珍:「這些藏品中,特級、一級文物有很多,有很好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2012年央視「尋寶」欄目在甘肅連續製作3期節目,鍾愛亭憑藉過硬的專業知識不但幫助欄目組海選「寶貝」,還提供了西周龜、春秋鑑盆、戰國輿3件寶貝,成為節目中的亮點。

「人生最大的夢想是建一座博物館」

由於鍾愛亭收藏的藏品門類多,品種豐富,當地不少博物館等組織經常借用他的藏品進行展覽。今年,全國多地的博物館、研究機構多次與鍾愛亭聯繫,希望他收藏的那些「寶貝」能夠落戶。「我覺得,這些珍貴文物最好都捐獻給國家和社會,而不要流落到民間或個人手中。要讓更多的人研究和看到這些打著深深歷史文化烙印的寶貝。」在鍾愛亭看來,收藏的文物藏品僅僅展出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將文物所承載的那個時代的歷史文化價值儘可能展示給後人。「我就想著把我收藏的那些藏品全部捐獻出來,建一座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最好留在敦煌,或者省會蘭州。」鍾愛亭動情地對記者說。

當天,記者還採訪了甘肅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高德祥先生。高德祥表示,鍾愛亭的收藏起步早,有傳承。通過建一個博物館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再現一個時代的歷史,那些珍貴的文物是一個時代歷史、文化的生動反映,有很高的鑑賞研究價值。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學智 文/圖

相關焦點

  • 280餘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回歸故裡:原大原色原樣
    280餘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回歸故裡:原大原色原樣 2019-09-02 19:49: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南京博物館入不敷出關閉 萬件藏品「打遊擊」
    館主高松四處奔走,想重新找個地方,將上萬件藏品展示出來,然而一直沒著落。1年過去了,這些「寶貝」還散落在幾個地方寄存。  這,其實是一個縮影:南京的民辦博物館普遍生存艱難。昨天上午,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委員們建議,政府應該按與國有博物館同樣的標準,給予民辦博物館運營資金支持。
  • 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藏敦煌繪畫品
    ,其中藝術博物館由福格藝術博物館、布斯馳·萊辛格藝術博物館、亞瑟·賽克勒藝術博物館組成,館藏文物27萬餘件。哈佛大學的敦煌資料包括敦煌文物、華爾納拍攝的敦煌照片二部分。敦煌文物藏在賽克勒博物館,主要來自華爾納,而後陸續入藏一些,共計壁畫11塊、塑像2件、絹畫2件、麻布畫1件、紙畫1件、寫經1件.
  • 北京大學塞克勒考古博物館名字很怪,裡面藏品更是了得,比如這些
    如今的鳴鶴園,除了一池水、一道橋、一座亭以外,還有一棟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朱紅色的門窗,青藍色的屋瓦,這座在北大眾多古建築中很是低調的二層小樓,卻收藏了超過一萬件大大小小的珍貴文物——這便是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 原大原刻原色,科技助珍寶「回家」,130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在...
    今年是敦煌藏經洞被發現120周年,在戰亂年代,當時被發現的6萬餘件文物中有三分之二流散海外,成為國人心中之痛。為了讓國人感受敦煌珍寶,通過數位技術,本月,130件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以複製品形態亮相蘭州博物館。
  • 西安交大博物館開館 鍾明善捐贈2667件藏品
    建館伊始,經費緊缺,展館如何布局,展品又從何而來?讓人發愁。為收集藏品,鍾明善憑其社會號召力多方奔走,尋求支持,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特意為博物館贈送京劇音配像全套錄像資料,西安交大師生,省內外文物及藝術收藏家紛紛捐贈個人藏品。經著名詩人沈奇教授引薦,陶藝大師邢良坤先生也將他精心製作的40多件陶瓷藝術品無償捐獻給交大博物館。
  • 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從建築到藏品 樣樣不簡單
    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為何名為「賽克勒」?1965年,他設立了同名基金會,用以向公眾展示超過1100件包括中國禮器、青銅器、瓷器、佛像在內的中國藝術收藏。上世紀八十年代,亞瑟·姆·賽克勒在美國多座城市捐助修建了博物館,在哈佛大學以及華盛頓,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館。亞瑟·姆·賽克勒曾多次表達希望通過提供一座具有現代博物館學特徵和功能的博物館來幫助中國保存和保護豐富的文化遺產,並通過教學培養考古學家和博物館學家。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上海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文名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上海博物館外景博物館簡史: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佔地面積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據統計,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被全球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大英博物館,高達2萬3千多件,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涵蓋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藏品包括陶器、青銅器、飾品、玉器書畫、刻本等。
  • 收藏東方: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藏品的建立
    20世紀初,岡倉天心、早崎稉吉等人以「日本眼光」為博物館建立中國藝術收藏,以漢唐雕塑和宋元繪畫見長;而新近入藏的「翁氏家藏」體現出江南文人欣賞趣味,使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序列更趨完善。1917年以後,羅斯和庫馬拉斯瓦米聯手打造南亞藝術收藏,最終使波士頓成為世界上頂級亞洲藝術收藏地。
  •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又添藏品130餘件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常書香)1月7日,記者從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獲悉,近日,豫劇大師馬金鳳委託其女兒馬汎浦向位於該校的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捐出其演出時的鳳冠及道具等130餘件物品。這是馬金鳳為該博物館捐贈的第二批藏品,主要有鳳冠、馬金鳳大師塑像、成套的點翠頭面、戲曲服裝、劇本等。此外,還有京劇大師尚長榮、梅葆玖和相聲藝術家姜昆給其的珍貴題字。去年11月17日,馬金鳳曾委託其女兒馬汎浦向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捐贈首批物品,主要有演出道具、劇本、演出劇照等。
  • 天津博物館建館百年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新華社天津6月1日電(記者 周潤健)天津博物館1日迎來建館100周年。為慶祝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推出四大展覽,其中,西周太保鼎、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這三大鎮館之寶真跡真品齊亮相。
  • 跑遍世界尋找敦煌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1908年2月,法國探險家伯希和用500兩銀子從王道士那裡換取了大約7000件文物,其中包括200多件繪畫品,於1909年11月運達巴黎。寫卷部分入藏法國國家圖書館,藝術品部分最初入藏羅浮宮美術館,後來陸續收藏進吉美博物館。
  • 百餘座博物館展示濟南文明與記憶
    □記者 田可新 實習生 張新慧 報導  5月17日,位於經四路370號的濟南商埠文化博物館裡,一對父子正在仔細觀展。  □ 本報記者 田可新 實習生 張新慧  認識一座城,不可不去博物館。作為千年古城、省會城市,濟南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而深厚,更能藉由這一平臺展示自身魅力,進而實現與市民、遊客的思想溝通。
  • 江青煽動紅衛兵:敦煌莫高窟是精神鴉片
    陳寅恪先生在為歷史學家陳垣先生的《敦煌劫餘錄》作序時,的確指出了值得我國學術界憂慮的問題,他所感嘆的只是這樣一種現象:敦煌學「自發見(現)以來,二十餘年間,東起日本,西迄法英,諸國學人,各就其治學範圍,先後鹹有所貢獻。吾國學者,其撰述得列於世界敦煌學著作之林者,僅三數人而已。」
  • 【丹青·資訊】藏在美國博物館裡的中國國寶
    ▲美國博物館地圖/曾刊於《美成在久》第17期20世紀初,西方收藏界對中國藝術產生了空前興趣,美國的藏家和博物館競相購買市場上最傑出的中國藝術珍品。而同一時期的中國積貧積弱,面臨內憂外患,無暇保護自身的文化遺產,使大量珍貴藝術品流入市場。
  • 外媒:疫情致美國多家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國際博物館日 喜馬拉雅聯合多家博物館打造「雲逛」文博大餐
    國際博物館日 喜馬拉雅聯合國內外多家博物館打造系列「雲逛」文博大餐中新網上海5月18日電 (記者 於俊)正值「國際博物館日」,中國知名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18日聯合國內外多家博物館以館長發刊、明星講解、新館入駐等形式打造
  • 天津四家博物館升級!
    內容提要: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平津戰役紀念館成為繼天津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之後,天津市第四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此外,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天津市武清區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