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石柱將回歸 收藏者曾為中方對日作戰(圖)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七個石刻構件被收藏在挪威伯爾根城藝術博物館中,從左至右分別屬於養雀籠、諧奇趣、海晏堂、養雀籠、方外觀、養雀籠、海晏堂 本組照片引自《誰收了圓明園》

  1873年拍攝的諧奇趣殘跡,圓圈處就是類似的石刻構件

(圖為挪威人蒙特)

  根據中國商人黃怒波與挪威一家博物館達成的協議,他將捐款千萬修葺該博物館,而作為回報,一個多世紀前被前挪威騎兵軍官收藏的7根圓明園大理石柱定於今年秋季重歸故裡。昨天,黃怒波本人與挪威伯爾根城實用藝術博物館(KODE博物館)均向北京青年報證實了這一消息。而圓明園研究專家表示,這批圓明園石柱若真能回歸,將是繼去年兔首和鼠首後,目前最大的一批圓明園回歸文物。

  捐款用來修葺中國藏品展位

  《紐約時報》報導稱,根據2013年12月達成的協議條款,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將向這家挪威博物館捐資1000萬挪威克朗(約合990萬元人民幣)。黃怒波最出名的事跡是曾試圖在冰島買地興建高爾夫球場。

  作為捐贈的回報,這些石柱將於今年9月被送回中國,並放在黃怒波的母校北京大學展出。北大還與該博物館建立了一個學術合作項目。

  曾任伯爾根城實用藝術博物館館長的埃倫德·赫耶斯滕說,黃怒波的捐款將為博物館修繕其中國藝術藏品展位計劃提供一半的預算資金。

  中國文物曾被竊

  據赫耶斯滕稱,博物館在就如何管理館內的中國藝術藏品展開了漫長討論後,作出了這一決定。「多年來,博物館由於空間的限制,一直只能展出21根石柱中的7根,」赫耶斯滕說,「我想,如果我們不能在展覽中全部使用,那麼人們應該可以通過其他機會觀賞到剩下的藏品。」

  2013年1月發生的一起盜竊案造成了嚴重破壞,當時竊賊從中國文物藏品區偷走了20多件文物。這是該館中國收藏品在近年遭遇的第二次被竊,並導致了展覽的關閉。

  協議中,歸還文物的時間原定於今年6月,但由於挪威的夏季假期原因,被調整到秋季。

  收藏者曾為中方對日作戰

  這些石柱是伯爾根城實用藝術博物館收藏的2500件中國藝術品的一部分。博物館中的中國藝術藏品是約翰·威廉·諾爾曼·蒙特在1907年至1935年間捐獻的。

  據悉,儘管蒙特的名字在挪威、甚至在他的家鄉伯爾根都默默無聞,但伯爾根城實用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大部分都來自他的捐獻。

  蒙特行伍出身,起初是挪威軍隊的一名騎兵軍官,他在1886年前往中國,供職於中國海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他為中方作戰,並被後來成為中華民國首任總統的袁世凱任命為副都統。他在中國生活了五十餘年,收集了2500多件中國文物。不清楚他是怎樣獲得這些文物的。

  挪威的一次示好行為?

  《紐約時報》分析認為這是挪威方面在中挪兩國關係不佳時期的一次示好行為。不過,赫耶斯滕和黃怒波均表示,這一協議沒有任何政府的背景,也不是一次「政治動作」。赫耶斯滕說:「如果有什麼積極的影響,那麼固然很好,但那並不是我們的目的。」

  《紐約時報》稱,與英國和法國一些博物館中的中國藏品比起來,伯爾根城實用藝術博物館並不算最多。挪威外長布蘭德去年10月曾表示要優先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不過中國方面沒有相關表態。

  該報稱,自從挪威與中國關係不佳以來,挪威國內一直有聲音認為「挪威付出的經濟成本太高」,應該與中國在更多方面發展良好的關係。

  文/本報記者 嶽菲菲

  黃怒波:捐款換文物是純粹個人行為

  北青報:目前,已經確定對方會歸還文物了嗎?還有無變數?

  黃怒波:根據已經籤訂的協議是這樣的。但是,畢竟文物尚未歸國,希望等到「瓜熟蒂落」時,再向外界公布更多細節。

  北青報:這是個人行為嗎?

  黃怒波:那當然,純粹是個人行為。

  北青報:為什麼想到要向這家博物館捐贈,讓其歸還文物呢?

  黃怒波:出國的時候,碰到這家博物館展出的中國文物。遇見以後,很自然就想到要做這樣的事情。被搶走的東西,尤其是代表著民族一段屈辱歷史的圓明園中的文物,應該被帶回到中國。在2013年1月一次文化活動上,與赫耶斯滕見面並同意資助博物館。

  北青報:與博物館方面協商起來有困難嗎?

  黃怒波:不困難,很簡單。在我首次看見這些文物時,博物館方面也發現了我的難過,雙方言語之間對此進行了探討,對方提出可以歸還。為此,我去年往返兩地近十次。不過,對方的態度很好。最後,一致通過讓我很高興。

  北青報:博物館為何會願意歸還?

  黃怒波:博物館表示從道德層面大家都知道應該歸還中國。不過,博物館也有壓力,那就是歐洲其他國家博物館怎麼看。

  北青報:北大方面在這次捐贈中扮演什麼角色?

  黃怒波:北大組成代表團飛赴挪威,由副校長帶隊,文物鑑定人員也一同前往。

  北青報:您如何評價有說法認為不應該過度高估這些文物的價值?

  黃怒波:圓明園的文物不存在這個問題,這是中國那段屈辱歷史的見證,現在中國強大了,它們應該在中國,應該提醒人們那段歷史。

  文/本報記者 嶽菲菲

  圓明園專家:石柱代表乾隆時期最高雕刻技藝

  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誰收了圓明園》作者劉陽表示,7根圓明園大理石柱保存非常完好,代表乾隆時期石雕的最高技藝。一旦圓明園石柱回歸,將是繼去年兔首和鼠首後,目前最大的一批圓明園回歸文物。

  圓明園石柱為西洋樓建築群石構件

  據劉陽介紹,圓明園石柱應位於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始建於乾隆中期。7根石柱分別高1米,屬於養雀籠、諧奇趣、海晏堂和方外觀等西洋建築外側鏤空扶手之間的石構件。據劉陽推斷,這些雕刻精美的石柱應該是在圓明園被焚毀後,被人用馬車運出圓明園的,但具體年代已無從考證。後被挪威騎兵軍官蒙特購買,乘船運往挪威。

  北青報記者獲悉,與這7根圓明園大理石柱中類似的一些石柱目前在圓明園西洋樓景區遺存的石構件中還可以找到,其精美的紋飾和高超的雕工代表了清代乾隆時期的最高水準。雖然這批石柱回歸後將存放在北京大學,但相關專家建議最好在西洋樓遺址原址擺放,以體現文物的原貌。不過,至北青報記者截稿時,圓明園管理處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博物館一層幾乎全是圓明園文物

  「伯爾根城實用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多是散落在民間的圓明園遺物。包括石雕、玉器、青銅器、陶瓷、繪畫、絲繡等,其中最不尋常的是圓明園的石雕。」劉陽稱,在一層的整個陳列室中,幾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有殘斷的柱礎、欄杆、望柱、石像……在大廳的牆壁上還掛著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圓明園遠瀛觀銅版畫,從中可認出部分石雕原來所在的位置。這座展廳被命名為「圓明園展廳」。

  圓明園歸還文物目前僅七八十件

  歷史上圓明園經歷過三劫——分別是火劫、石劫和土劫——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屬於火劫。此後若干年,不少石刻文物陸續流失,這是石劫。到了人民公社時期,農民又在遺址的土堆上種起了莊稼,這是土劫。

  劉陽調查發現,流散在外的圓明園石刻文物,六七成集中在北京,基本都是單獨放置,包括中山公園蘭亭八柱,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的翻尾石魚等。但在圓明園海量的流散文物中,歸還的較少。截至2013年8月,一些單位、個人僅捐贈了七八十件圓明園文物,全部為石構件, 如石魚、石凳、石桌等。

  文/本報記者 李天際

  回應

  北大:正研究展出具體時間地點

  「這是一件有意義的好事,我們樂助其成。」北大新聞發言人蔣朗朗昨天回應稱,這批海外民間藏品能在北大得到專業性的維護,不僅將有利於文物的保護,也有利於傳承悠久的中華文化,至於展出的具體時間和地點,目前北大正在研究中。此次黃怒波與挪威博物館的民間合作,是他們一如既往促進文化交流事業的善舉。

  文/本報記者 董鑫

相關焦點

  •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七尊已回國 狗首真假難辨
    2013年4月26日,隨同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的法國大亨、億萬富翁弗朗索瓦·皮諾代表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的鼠首和兔首。日前,捐贈儀式已在北京舉行。  十二生肖獸首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鑄像。  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自此流失海外。
  • 經過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
    > 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2018年12月曾有疑似圓明園龍首銅像現身海外拍賣會,但其真偽仍存疑。160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積貧積弱時期,國土被踐踏、文物遭掠劫,被焚毀的圓明園就是對這段沉痛歷史的無聲訴說。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
  • 離家160年「駿馬」歸園,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亮相圓明園
    12月1日,北京圓明園正覺寺,參觀者在展廳內觀看馬首銅像。  圖/新華社160年前,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十二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至此,十二獸首不僅是一套古代藝術珍品,更成了圓明園被外國列強掠奪、焚毀的歷史見證。
  • 圓明園馬首回歸!那些流失文物背後的唏噓往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駿馬歸來!13日,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這也意味著,離家一個半世紀有餘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回歸。
  • 時隔160年,馬首銅像今日回歸圓明園,背後的曲折故事你知道嗎?
    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遺憾的是,1860年10月18日,為逼迫當時的清政府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進行了殘忍的燒殺搶掠。 在這場浩劫中,12生肖水法機關的人身石像全部被毀,而12個獸首銅像連同不計其數的園內珍寶被洗劫一空,四散各處。作為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縮影,12獸首也承載著中國人心中關於那段歷史無法磨滅的痛。
  • 近日回歸圓明園的馬首,在曾經的圓明園中是何地位?
    而且圓明園的建築藝術也達到了當時的巔峰,法國大文化雨果就曾經將圓明園和雅典的巴黛農神廟並稱為東西方藝術的代表。其認為圓明園就是東方藝術的最高傑作。而在圓明園的整體布局中,以中式園林建築為主體,十二生肖獸首所屬的西洋樓只不過是一個很小的部分。
  • 四獸首「回家」引出圓明園文物話題(圖)
    是圓明園罹難143周年紀念日。在這一天,流失海外140餘年的圓明園海晏堂前十二生肖銅像中的牛、虎、猴、豬四獸首終於齊聚闊別已久的故園,向公眾免費展出。同時展出的還有工作人員近年來在清理圓明園遺址公園時所發現的瓷器碎片、琉璃構件及被燒焦的梁木。展覽定於10月26日結束,之後,四獸首將仍由保利博物館收藏,並在近期內開始全國巡展。  四獸首在圓明園的展出,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十二銅首」以及圓明園流失文物的關注。
  • 闊別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十二生肖|馬首|中國國家博物館
    12月1日,十二生肖中的「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成為首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在網上引起歡呼一片,也讓我們更加期待十二生肖銅首齊聚的一天。圓明園的歷史記憶圓明園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座聲名顯赫的皇家園林,主要是皇帝盛夏避暑、處理軍政事務之所,有「萬園之園」之稱。
  • 馬首時隔160年重回圓明園 至此鼠首等七尊獸首已回歸
    160年後,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在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這也就意味著圓明園馬首銅像的管理權正式劃歸圓明園管理處。
  • 闊別160年,馬首銅像終於回家,聊聊圓明園馬首那些事
    截至2019年11月,已有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在內的七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而在2020年12月1日,馬首銅像又正式回歸圓明園。這也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當天,「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 圓明園銅豬頭將返祖國 文物專家質疑銅狗頭真偽
    中新網9月19日電 據信息時報報導,中國保利藝術博物館與中國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昨天下午在香港聯合舉行記者會宣布,圓明園豬頭銅像最終搶救程序已經完成,圓明園國寶大水法十二生肖銅像已有4件回到祖國,並將不日一起亮相北京。同時,文物專家們表示質疑原定在香港拍賣但突然擱置的銅鑄狗頭的真偽。
  • 是什麼原因讓離別160年的馬首銅像,終於回到圓明園
    我想各位小夥伴們,肯定是或多或少有所聽聞,百餘年流失的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這件事情了吧,小編聽聞後是激動不已呀,要知道這件馬首銅像,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重要文物了。這無疑是一件值得讓人高興的一件事。圓明園大火持續燒毀三天三夜,三百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使得法國作家雨果對此番作為給予強烈譴責,並稱其為"兩個強盜的勝利"。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就在這一時期開始流失海外。現如今,圓明園昔日的燦爛輝煌早已不在。留下的就是一些殘垣半壁。
  • 馬首回歸圓明園,其他的獸首現在在哪裡?為什麼價值會這麼高?
    2020年12月1日對圓明園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這一天,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的馬首銅像結束了百年的流浪,回歸到了他原本的家。
  • 何鴻燊去世 圓明園遺址公園發文:愛國善舉永存心中,何先生千古
    文中還提到,2019年11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何鴻燊決定將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經與何鴻燊協商一致,最後贊同將馬首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回歸原屬地,為其百年回歸之路畫上圓滿句號。文章說,每一件流散文物回歸的背後都離不開愛國人士的努力與付出。
  • 闊別160年,馬首今日入藏圓明園
    人民網 韋衍行攝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韋衍行) 12月1日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 馬首回歸,十二生肖銅首現有幾個在中國?
    2000年5月2日,中國保利集團以1544.475萬港元在蘇富比拍賣行購得,現存放於保利藝術博物館。卯兔現狀2013年4月26日,法國的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決定將所購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青銅兔首無償送交中國。辰龍現狀圓明園十二生肖——龍首,為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之一,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
  • 馬首回歸圓明園:我們與它們的相逢,便是使命!
    但國家的悲喜和人民都是想通的,正如《圓明園》紀錄片所說:「也許任憑我們的大腦如何聯想,都難在那滿目滄遺、斷壁殘垣中,尋找300年前的偉大,絢麗的華服只有在親眼目睹後,才回讚嘆她的完美,圓明園大型史詩性數字電影,就再現了一件舉世珍寶的絢麗多姿。歷史也將在這絢麗的洪流中更加的驚豔!」
  • 圓明園:中國人揮之不去情結 近代史關鍵詞(圖)
    圓明園始終是中國影視界一個揮之不去的情結。央視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曾經幾度籌拍電視劇版《圓明園》,終因「無法達到完美」而擱置。影星成龍也口出豪言將親自主持拍攝一部關於圓明園國寶的電影。王剛、許晴、邵兵等主演的《長纓在手》將一個追尋圓明園龍首下落的故事演繹得曲折動人。  當然,對圓明園的認識也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 圓明園馬首「體檢報告」出爐 為我國傳統失蠟鑄造工藝復原提供寶貴...
    來源:南方日報11月13日,國家文物局已將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其是首尊回歸圓明園的獸首。南方日報記者15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經初步研究分析,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製作工藝值得深入研究發掘,為我國燦爛的傳統失蠟鑄造工藝復原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同時,研究人員在馬首內壁發現了可能是水垢的白色殘留物,推測和其作為噴泉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