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態栩栩如生,毛髮分毫畢現,時隔160年,圓明園馬首銅像今日回家了!
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今日(12月1日)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選定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
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至此,馬首成為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它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
百年輾轉,多番易主,馬首的歸家路經歷了多少崎嶇?它的夥伴們又有著怎樣的命運呢?馬首和它的夥伴們
馬首的家原本在圓明園海晏堂,得名於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清代乾隆25年,也就是公元1760年時,乾隆皇帝下令在長春園內修建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歐式園林景觀,由三朝元老洋畫師郎世寧(義大利人,歷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設計長達50餘年)主持設計,海晏堂便是出自他之手。
「海晏」一詞意指黃河水流澄清,大海風平浪靜,這一名字有比喻天下太平的吉祥含義,海晏堂也是圓明園三園之一的長春園內最大的西洋風格建築。
正面中門外是一個大型噴泉池,左右的石梯環抱著噴水池,噴水池南北兩側有12級石階,石階上南北兩列分別立著中國古代傳統的十二生肖水法,以表示一天中的12個時辰。
《圓明園舊跡圖》中收集的被焚毀之前的圓明園海晏堂12生肖銅像|新華社
南側分列著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側分列醜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亥豬。這就是圓明園獸首,也被叫做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銅像,今天回歸的馬首就是其中之一。
12 個銅像原本是用作西洋水法噴泉機關,由來自義大利的宮廷洋畫師郎世寧協同來自法國的水法設計師蔣友仁共同設計,並由當時宮廷造辦處的工匠們採用精煉的紅銅用心打造而成。
每一個獸首表面的細微之處都是由非常精細鏨工刻畫,五官以及鼻部、頸部褶皺清晰逼真。外表色澤深沉,內蘊精光,歷經上百年風雨也不會鏽蝕。
銅像的身軀是石雕的穿著袍服的造型,頭部和身軀之間中空連接噴水管,每晝夜12個時辰依次輪流噴水。正午時,12個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場面極為壯觀。
160年裡,它們經歷了什麼?
遺憾的是,1860年10月18日,為逼迫當時的清政府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進行了殘忍的燒殺搶掠。
在這場浩劫中,12生肖水法機關的人身石像全部被毀,而12個獸首銅像連同不計其數的園內珍寶被洗劫一空,四散各處。作為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縮影,12獸首也承載著中國人心中關於那段歷史無法磨滅的痛。
《圓明園舊跡圖》中被毀之後的圓明園海晏堂照片局部|新華社
直至2000年春天,兩家世界著名的藝術品拍賣行在香港拍賣牛首、猴首和虎首。2003年初,中國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會經過反覆調查,在美國尋訪到豬首的下落,何鴻燊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經過多方努力,這四尊獸首銅像回歸中國,目前收藏於保利藝術品博物館。
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在獲悉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準備拍賣圓明園馬首銅像後,即向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圓明園馬首銅像是中國近代被劫掠的珍貴文物,不贊成公開拍賣,希望能以適當方式回歸。
當年9月,馬首銅像在香港被愛國企業家何鴻燊以6910萬港元成功收回。
2013年4月,法國的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鼠首和兔首無償交還給中國。兩尊銅像目前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9年11月,在國家文物局的協調下,何鴻燊先生決定將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
在捐贈儀式上,捐贈者何鴻燊的代表何超瓊表示,馬首銅像伴隨澳門12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喜迎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馬首銅像能夠永久歸藏國家,飽含著港澳民眾對國富民強的真誠祝願。
至此,7尊圓明園獸首回歸故土,有消息稱龍首銅像可能為中國臺灣地區私人收藏家收藏,而圓明園蛇首、羊首、雞首、狗首至今仍下落不明。
展覽現場還原版12生肖水法|新華社
令人痛心的是,連同著這些獸首,還有很多中國文物尚且流散海外,它們承載著我們的歷史、提醒國人時刻銘記民族的過去。
在今天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馬首歸園,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我們期待著這些走散的民族瑰寶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
據悉,《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將同時面對公眾開放。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