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寧波的南宋 《五百羅漢圖》 奠定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藏品...

2021-01-13 浙江在線

洞中入定

施飯餓鬼

僧道鬥法

應身觀音

由於種種原因,不少中國書畫藝術品流落海外。除了日本,美國是中國古代書畫收藏最為集中的國家。昨日,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高級訪問學者、中央美術學院邵彥教授在天一閣博物館開講《海外遺珍:美國博物館藏中國書畫》,以學術眼光和實地考察經驗,分享了這些中國古代書畫在美國的分布情況,以及它們前世今生的故事。

美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最多的六家博物館分別是: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前五家都位於東北海岸地區與五大湖南岸,那裡是美國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唯一不在東北部工業區的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位於密蘇裡州和堪薩斯州交界處的堪薩斯城。密蘇裡州的中國古畫收藏單位還有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寧波的南宋《五百羅漢圖》 奠定其中國藏品基礎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包括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和《五色鸚鵡圖》、 南宋《五百羅漢圖》等,這幅《五百羅漢圖》正是由寧波人周季常、林庭珪等所畫。

就題材而言,該《五百羅漢圖》是今日海內外僅存的南宋以前作品,原畫計有百幅之多。那麼,這批珍貴的畫作是怎麼輾轉來到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呢?

據介紹,南宋時期的明州(寧波)畫風熾盛,畫舫雲集,其中,宗教畫與世俗畫因為貼近平民生活而大受歡迎,這直接刺激了畫師對畫技的極致追求。15世紀被日本人帶走的100幅羅漢圖均筆法精到、氣韻生動。這批畫到了日本之後亦被一代代珍藏下去,其中6幅很早就遺失,由狩野德應於1638年補作,其餘的均藏於日本京都大德寺。日本美術史學界後來稱它們和其他的一些中國繪畫作品為「請來的美術」或「古渡美術」。

1895年,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日本美術部第一位主任厄內斯特·費諾羅薩任職期間,舉辦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的中國繪畫展覽——京都大德寺所藏中國南宋繪畫《五百羅漢圖》展。展覽後有10幅畫在波士頓售出,5幅直接賣給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為周季常所作《受胡輸贐》《雲中示現》《施財貧者》《竹林致琛》《觀舍利光》;另外5幅賣給了哈佛大學教授兼博物館贊助人丹曼·羅斯,羅斯最終將它們贈予了博物館,這5幅作品分別為大德寺《五百羅漢圖》中周季常所作的《洞中入定》《應身觀音》《經典奇瑞》《渡水羅漢》以及林庭珪所作的《施飯餓鬼》。

還有兩幅最好的作品在波士頓展覽前失蹤。幾年後,費諾羅薩將其中一幅賣給查爾斯·弗利爾。另一幅作品也在市場上出現,並在1907年被弗利爾購入。現在這兩幅就藏在弗利爾美術館。

據分析,明治維新時期(19世紀60-90年代)的日本不太重視寺院,日本人或為修繕寺廟而出售這10幅作品。不久之後,日本人反悔想買回這10件《五百羅漢圖》,但被美國人拒絕。回歸日本的餘下88幅作品在1908年被指定為「國家珍寶」,受到嚴格保護。

這些留在美國的羅漢圖奠定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繪畫收藏的第一層「家底」,也成為該館建立有關中國收藏的標誌性事件。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於1903年將日本美術部更名為日本中國美術部,後又更名為東方美術部,1911年又獲得費諾羅薩舊藏中國古畫若干。

《五百羅漢圖》其中的13幅有金泥記文,由文中得知此圖原於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由明州(寧波)惠安院僧人義紹的勸募,而寄存在惠安院中,記文中留有無數募捐者的姓名,還有執筆作畫者的姓名:林庭珪、周季常。這樣有清晰記錄創作年代、地點、作者的作品,在繪畫史上實是珍貴的遺存,也充分證明了寧波佛教文化的繁盛。這批作品的複製品去年也曾在寧波展出。

茶道高手岡倉天心

醉心中國古代藝術

說到岡倉天心,很多人會想起著名的《茶之書》。《茶之書》是岡倉天心用英文寫就,1906年在美國出版,即獲得世界性的聲譽,併入選美國教科書,至今已有十幾種語言譯本,暢銷百年不衰。

用美學的角度去闡述茶道,是岡倉天心的擅長,因為,他首先是個藝術家。岡倉天心1863年出生於橫濱,他的父親原是一名武士,讓天心拜長延寺住持為師,學習《大學》《論語》《中庸》《孟子》等漢學經典。13歲時,天心成為東京大學的學生,在學期間,通讀了《詩經》《左傳》,還向一位老藩士學琴,並加入了漢詩社。大學畢業後,岡倉天心跟隨著名茶人正阿彌系統地學習茶道。不久,他進入日本文部省工作,才華得到了官員九鬼隆一的賞識,被安排到各地去調查古寺院所藏書畫。1886年,他受政府委派,前往歐洲各國考察藝術,歸國後著手創辦東京藝術大學,並於1890年任校長,這一年他才29歲。

作為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日本美術部的第三位主管,岡倉天心工作期間每年都到中國來,建立了以他外甥早崎幸吉所在的北平為中心的購買網絡,當時適逢中國國內政局不寧,國寶外流,岡倉天心常年購買名氣很大、可用於研究性收藏、可填補空白並留待以後形成系列的作品,為波士頓美術館贏得了一大批珍品,如夏圭《風雨行舟圖》(南宋)、王振鵬《姨母浴佛圖》卷(元)就是在岡倉任內入藏的。1912年,岡倉還請中國書畫家吳昌碩題寫了「與古為徒」四字,製成匾額,至今安放在中國館大廳裡,成為波士頓美術館的標誌景觀之一。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全世界最重要的 中國書畫收藏地之一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有300萬件藏品,其中中國藝術品佔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種類繁多,如商周漢青銅器、唐宋明清瓷器、明代家具、清代繪畫等。

大都會博物館中國古書畫收藏的飛躍是在20世紀最後30年發生的,至關重要的人物是道格拉斯·迪隆和方聞。迪隆與方聞建立了長期、密切的合作關係,並爭取到了以顧洛阜和王季遷為代表的一大批白人和華裔收藏家的支持,使大都會博物館後來居上,成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中國書畫收藏地之一。

大都會的中國古畫藏品有很多都來自同一名收藏家——王季遷(1907-2003)。他14歲從蘇州著名畫家、收藏家顧麟士學畫,19歲入上海東吳大學攻讀法律,入吳湖帆門下學習繪畫和鑑定,與徐邦達同門,又與張珩、龐元濟、譚敬等收藏家交遊。他一生中曾三次完整地看過故宮藏畫,存世中國古畫幾乎全部過目,鑑賞生涯長達80餘年。王季遷轉讓給大都會博物館的作品陣營極為驚人,包括傳董源《溪岸圖》軸、李公麟《孝經圖》卷、陸廣《丹臺春曉圖》軸、羅稚川《古木寒鴉圖》軸、趙原《晴川送客圖》軸。

大都會博物館很好地利用了20世紀最後一位活躍在市場上的鑑定大師的能量,也抓住了最後的歷史機遇。該館來自王季遷的其他著名藏品還有傳李唐《晉文公復國圖》卷、《胡笳十八拍圖》卷、馬和之《小雅鴻雁之什》卷、白描《豳風七月》卷等,件件價值連城。


相關焦點

  • 收藏東方: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藏品的建立
    在費諾羅薩主持下,博物館率先建立起日本藏品序列,同時積極向中國藝術領域拓展。1894年費諾羅薩策劃了波士頓首次中國藝術展,展出來自京都大德寺的寧波南宋佛畫《五百羅漢圖》。〔8〕展覽過後,大德寺為籌措資金,分兩次(1895年、1906年)將其中10幅宋畫出售給博物館,由此開啟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中國藝術收藏史。
  • 京都博物館曬寶含眾多中國文物,《火影忍者》也熱衷「蛤蟆仙人」
    由於《十六羅漢像》在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日本也被定位國寶級文物。繪畫中窺見中國古代社會風貌剛剛提到的畫家李唐,也是這次特展的亮點。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人,是北宋徽宗時的宮廷畫家,1127年王朝覆滅後南下逃難,又成了南宋的宮廷畫家,所以他的畫是南北宋之間的典型代表。李唐的作品日本也有,是京都大德寺高桐院的《山水圖》。
  •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共接收翁萬戈235件捐贈,永遠緬懷他
    生於1918年的翁萬戈是晚清重臣翁同龢的五世孫,其書畫收藏基本來自翁同龢的舊藏。2018年7月28日,翁萬戈於自己百歲誕辰當天宣布向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捐贈183件文物,為該博物館接受的史上數量最大的一批中國古代文物。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上海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文名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新館是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建築造型,具有中國「天圓地方」的寓意。館名「上海博物館」系建國後上海第一任市長陳毅所書。
  • 【丹青·資訊】藏在美國博物館裡的中國國寶
    ▲美國博物館地圖/曾刊於《美成在久》第17期20世紀初,西方收藏界對中國藝術產生了空前興趣,美國的藏家和博物館競相購買市場上最傑出的中國藝術珍品。而同一時期的中國積貧積弱,面臨內憂外患,無暇保護自身的文化遺產,使大量珍貴藝術品流入市場。
  • 它被譽為亞洲之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大多人藏品卻來自外國人
    在這一期節目中,高曉松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立於1966年,在亞洲以外的博物館中,該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博物館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這裡收藏有來自中國、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藝術珍品15000多件,而作為館藏重點,收藏在這裡的中國瓷器有2000多件,玉器有1200多件,青銅器有800多件。
  • 論美術博物館功能性轉變觸發的視覺傳達方式轉變及意義擴充
    美術博物館的功能性轉變 自公元前5世紀博物館的前身——繆斯神廟的建立到20世紀初期,博物館的基本職能都是圍繞著物品展開的。在傳統博物館學中,美術博物館的三個基本職能即是對藏品的收藏、陳列和研究。傳統博物館學以物為中心,對這三個職能的認識與實踐都是基於藏品本身,而新博物館學則是在傳統博物館學對物的研究原則基礎上提出的以人為中心的要求。
  • 世界各博物館藏龍泉窯瓷器薈萃
    如今,在日本、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博物館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來自中國的龍泉窯青瓷。 因此也喜歡追求來自中國的各類器物,中國的瓷器自然也不例外。 當西方人第一次見到來自中國的精美瓷器時,驚訝於東方的器物竟能燒得如此精美。由於他們對中國瓷器的熱愛,瓷器自然也就成了中國對歐洲貿易中的大宗商品。
  • 馮雪:藝術檔案與美術博物館的藝術史建構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新博物館理論1 的勃興帶來了對博物館文化身份的挑戰,即宣稱美術博物館――也包括博物館「族群」中的其他成員――並不像通常認為的那樣「中立」,博物館的藏品以及藏品被闡釋的方式既不神聖,也非確定無疑,因為博物館在事實上是一種「社會發明」2,它的藝術史建構方式反映了根植於社會制度中潛在的價值體系,也包含了個體所作的主觀選擇。
  • 西安交大博物館開館 鍾明善捐贈2667件藏品
    為收集藏品,鍾明善憑其社會號召力多方奔走,尋求支持,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特意為博物館贈送京劇音配像全套錄像資料,西安交大師生,省內外文物及藝術收藏家紛紛捐贈個人藏品。經著名詩人沈奇教授引薦,陶藝大師邢良坤先生也將他精心製作的40多件陶瓷藝術品無償捐獻給交大博物館。新加坡、美國等國專家也專程來陝,為博物館捐獻個人藏品。
  • 富士美術館藏品走進清華藝術博物館 漫步西方繪畫五百年
    當然,60幅畫作不足以概括近代以來西方藝術的全貌,另外前文提到的安格爾的《朱庇特與忒提斯》,並不是曾經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過的巨幅原作;《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也不是雅克·路易·大衛那幅盪氣迴腸的經典巨作;《君士坦丁的婚姻》是魯本斯打的小幅草稿;德拉克洛瓦作品的尺幅也都不大;凡·高的作品還沒有帶上他的典型色彩風格。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山東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英文名稱是Shandong Museum,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館藏歷史文物14萬餘件,以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璽印、簡牘、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為主要收藏特色。
  • 《博物館奇妙夜》裡復活的藏品是啥來頭
    真實的大英博物館當真有這些藏品?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裡復活的藏品是啥來頭作為2015年開年第一部引進片,《博物館奇妙夜3》以2D、中國巨幕和IMAX版本與中國本土賀歲大片鏖戰正酣。與前兩集相仿,該集繼續由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安萊瑞帶隊,與復活的館藏好友們玩轉奇妙夜。不過,這次他們走出紐約,來到大英博物館。
  • 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
    講壇介紹 10月27日,「文博講壇」將推出第283期,題目為「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山西的考古新發現和新成果,也是當地綜合類博物館展覽主題的重要來源。本次講座將從諸多考古新發現中,選擇重要案例,向聽眾介紹考古遺存的發現過程、考古學家的探索心路和博物館人的策展創意,分享博物館藏品背後的考古故事。
  • 外媒:疫情致美國多家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隕石藏品
    ——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位設於東京上野公園中,設立之初旨在通過自然科學及其有關應用的調查收集、保管以及面向公眾的公開展示等活動,以達到普及自然科學及社會教育之目的,館內的部分藏品被指定為國家重點文化財產。
  • 疫情之下 美國私人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2019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 義大利任主賓國
    2019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 義大利任主賓國 2019-04-12 16:00: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國際博物館人「雲上對話」:疫情下博物館的力量
    7月15日,來自中國內地、美國、英國、加拿大、阿聯、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的十八家博物館及文化機構的館長、亞洲藝術部主任及策展人,受上海博物館之邀齊聚雲端,藉助網絡及多媒體平臺,對博物館的現狀和未來展開了一場雲上對話。
  • 南京博物館入不敷出關閉 萬件藏品「打遊擊」
    館主高松四處奔走,想重新找個地方,將上萬件藏品展示出來,然而一直沒著落。1年過去了,這些「寶貝」還散落在幾個地方寄存。  這,其實是一個縮影:南京的民辦博物館普遍生存艱難。昨天上午,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委員們建議,政府應該按與國有博物館同樣的標準,給予民辦博物館運營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