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入定
施飯餓鬼
僧道鬥法
應身觀音
由於種種原因,不少中國書畫藝術品流落海外。除了日本,美國是中國古代書畫收藏最為集中的國家。昨日,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高級訪問學者、中央美術學院邵彥教授在天一閣博物館開講《海外遺珍:美國博物館藏中國書畫》,以學術眼光和實地考察經驗,分享了這些中國古代書畫在美國的分布情況,以及它們前世今生的故事。
美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最多的六家博物館分別是: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前五家都位於東北海岸地區與五大湖南岸,那裡是美國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唯一不在東北部工業區的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位於密蘇裡州和堪薩斯州交界處的堪薩斯城。密蘇裡州的中國古畫收藏單位還有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寧波的南宋《五百羅漢圖》 奠定其中國藏品基礎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包括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和《五色鸚鵡圖》、 南宋《五百羅漢圖》等,這幅《五百羅漢圖》正是由寧波人周季常、林庭珪等所畫。
就題材而言,該《五百羅漢圖》是今日海內外僅存的南宋以前作品,原畫計有百幅之多。那麼,這批珍貴的畫作是怎麼輾轉來到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呢?
據介紹,南宋時期的明州(寧波)畫風熾盛,畫舫雲集,其中,宗教畫與世俗畫因為貼近平民生活而大受歡迎,這直接刺激了畫師對畫技的極致追求。15世紀被日本人帶走的100幅羅漢圖均筆法精到、氣韻生動。這批畫到了日本之後亦被一代代珍藏下去,其中6幅很早就遺失,由狩野德應於1638年補作,其餘的均藏於日本京都大德寺。日本美術史學界後來稱它們和其他的一些中國繪畫作品為「請來的美術」或「古渡美術」。
1895年,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日本美術部第一位主任厄內斯特·費諾羅薩任職期間,舉辦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的中國繪畫展覽——京都大德寺所藏中國南宋繪畫《五百羅漢圖》展。展覽後有10幅畫在波士頓售出,5幅直接賣給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為周季常所作《受胡輸贐》《雲中示現》《施財貧者》《竹林致琛》《觀舍利光》;另外5幅賣給了哈佛大學教授兼博物館贊助人丹曼·羅斯,羅斯最終將它們贈予了博物館,這5幅作品分別為大德寺《五百羅漢圖》中周季常所作的《洞中入定》《應身觀音》《經典奇瑞》《渡水羅漢》以及林庭珪所作的《施飯餓鬼》。
還有兩幅最好的作品在波士頓展覽前失蹤。幾年後,費諾羅薩將其中一幅賣給查爾斯·弗利爾。另一幅作品也在市場上出現,並在1907年被弗利爾購入。現在這兩幅就藏在弗利爾美術館。
據分析,明治維新時期(19世紀60-90年代)的日本不太重視寺院,日本人或為修繕寺廟而出售這10幅作品。不久之後,日本人反悔想買回這10件《五百羅漢圖》,但被美國人拒絕。回歸日本的餘下88幅作品在1908年被指定為「國家珍寶」,受到嚴格保護。
這些留在美國的羅漢圖奠定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繪畫收藏的第一層「家底」,也成為該館建立有關中國收藏的標誌性事件。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於1903年將日本美術部更名為日本中國美術部,後又更名為東方美術部,1911年又獲得費諾羅薩舊藏中國古畫若干。
《五百羅漢圖》其中的13幅有金泥記文,由文中得知此圖原於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由明州(寧波)惠安院僧人義紹的勸募,而寄存在惠安院中,記文中留有無數募捐者的姓名,還有執筆作畫者的姓名:林庭珪、周季常。這樣有清晰記錄創作年代、地點、作者的作品,在繪畫史上實是珍貴的遺存,也充分證明了寧波佛教文化的繁盛。這批作品的複製品去年也曾在寧波展出。
茶道高手岡倉天心
醉心中國古代藝術
說到岡倉天心,很多人會想起著名的《茶之書》。《茶之書》是岡倉天心用英文寫就,1906年在美國出版,即獲得世界性的聲譽,併入選美國教科書,至今已有十幾種語言譯本,暢銷百年不衰。
用美學的角度去闡述茶道,是岡倉天心的擅長,因為,他首先是個藝術家。岡倉天心1863年出生於橫濱,他的父親原是一名武士,讓天心拜長延寺住持為師,學習《大學》《論語》《中庸》《孟子》等漢學經典。13歲時,天心成為東京大學的學生,在學期間,通讀了《詩經》《左傳》,還向一位老藩士學琴,並加入了漢詩社。大學畢業後,岡倉天心跟隨著名茶人正阿彌系統地學習茶道。不久,他進入日本文部省工作,才華得到了官員九鬼隆一的賞識,被安排到各地去調查古寺院所藏書畫。1886年,他受政府委派,前往歐洲各國考察藝術,歸國後著手創辦東京藝術大學,並於1890年任校長,這一年他才29歲。
作為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日本美術部的第三位主管,岡倉天心工作期間每年都到中國來,建立了以他外甥早崎幸吉所在的北平為中心的購買網絡,當時適逢中國國內政局不寧,國寶外流,岡倉天心常年購買名氣很大、可用於研究性收藏、可填補空白並留待以後形成系列的作品,為波士頓美術館贏得了一大批珍品,如夏圭《風雨行舟圖》(南宋)、王振鵬《姨母浴佛圖》卷(元)就是在岡倉任內入藏的。1912年,岡倉還請中國書畫家吳昌碩題寫了「與古為徒」四字,製成匾額,至今安放在中國館大廳裡,成為波士頓美術館的標誌景觀之一。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全世界最重要的 中國書畫收藏地之一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有300萬件藏品,其中中國藝術品佔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種類繁多,如商周漢青銅器、唐宋明清瓷器、明代家具、清代繪畫等。
大都會博物館中國古書畫收藏的飛躍是在20世紀最後30年發生的,至關重要的人物是道格拉斯·迪隆和方聞。迪隆與方聞建立了長期、密切的合作關係,並爭取到了以顧洛阜和王季遷為代表的一大批白人和華裔收藏家的支持,使大都會博物館後來居上,成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中國書畫收藏地之一。
大都會的中國古畫藏品有很多都來自同一名收藏家——王季遷(1907-2003)。他14歲從蘇州著名畫家、收藏家顧麟士學畫,19歲入上海東吳大學攻讀法律,入吳湖帆門下學習繪畫和鑑定,與徐邦達同門,又與張珩、龐元濟、譚敬等收藏家交遊。他一生中曾三次完整地看過故宮藏畫,存世中國古畫幾乎全部過目,鑑賞生涯長達80餘年。王季遷轉讓給大都會博物館的作品陣營極為驚人,包括傳董源《溪岸圖》軸、李公麟《孝經圖》卷、陸廣《丹臺春曉圖》軸、羅稚川《古木寒鴉圖》軸、趙原《晴川送客圖》軸。
大都會博物館很好地利用了20世紀最後一位活躍在市場上的鑑定大師的能量,也抓住了最後的歷史機遇。該館來自王季遷的其他著名藏品還有傳李唐《晉文公復國圖》卷、《胡笳十八拍圖》卷、馬和之《小雅鴻雁之什》卷、白描《豳風七月》卷等,件件價值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