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美術館藏品走進清華藝術博物館 漫步西方繪畫五百年

2020-12-05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 吳雲

  10月23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個名為「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的特展在這裡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展出。據了解,東京富士美術館的創始人是對中日友好作出巨大貢獻的池田大作先生,該美術館的收藏尤其以西方藝術為重。記者看到展出消息和展品預告,慕名而來一飽眼福。

  布格羅作品《漁夫的女兒》,作於1872年,布面油畫,116釐米×87.5釐米。吳雲攝

  小彼得·勃魯蓋爾作品《農民的婚禮盛宴》,作於1630年,布面油畫,73釐米×104釐米。吳雲攝

  拉·圖爾作品《吸菸男子》,作於1646年,布面油畫,70.8釐米×61.5釐米。吳雲攝

  愛德華·馬奈作品《漫步》,作於約1880年,布面油畫,92.3釐米×70.5釐米。資料圖片

  這個特展引起廣泛關注是有理由的。雖然展品只有60餘件,但它們顯然經過了精挑細選,基本囊括了西方藝術史上從16世紀到20世紀500年間的經典藝術流派的重要畫家,勾勒出這500年裡西方繪畫藝術的演變歷程。

  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個性發現與人文闡揚》重點講述了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成就。文藝復興是西方一場重要的思想文化運動,資本主義出現萌芽,「人文主義」思想體系確立,藝術上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15世紀晚期,在這場變革中走在前列的佛羅倫斯沒落了,羅馬繼而興起,而到了16世紀中期,當文藝復興在義大利其他地區行將結束時,威尼斯的文化藝術卻空前繁榮。本次展覽便選取了威尼斯畫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喬凡尼·貝利尼的《行政長官的肖像》作為展覽的開篇。

  貝利尼父子三人是威尼斯畫派的奠基人,其中尤以次子喬凡尼·貝利尼最為著名,他對於威尼斯畫派盛時的提香、喬爾喬內以及末期的丁託列託和委羅內塞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本次展覽還帶來了丁託列託的作品《收藏家的肖像》。

  第二部分介紹了17至18世紀的西方繪畫。17世紀的歐洲,在義大利、西班牙等天主教勢力佔統治地位的國家,為宗教服務的巴洛克藝術佔上風;在君主專治的法國,以象徵王權永恆的古典主義藝術為主;而在已取得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荷蘭,商人和手工業者更喜歡描寫他們日常生活的市民藝術。

  因而這一部分內容命名為《華彩樂章與懷古幽情》也十分貼切。「華彩樂章」指16世紀後半期興起於義大利,並在17世紀達到繁盛的巴洛克藝術,以及17世紀晚期興起於法國,並在18世紀達到頂峰的洛可可藝術,前者具有為宗教服務的華麗性、浪漫性,充滿激情與動感,選用佛蘭德斯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的小幅畫作《君士坦丁的婚姻》作為代表,後者體現了封建貴族的豔情和享樂主義趣味,在弗朗索瓦·布歇的《維納斯的凱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懷古幽情」則包含了學院派古典主義以及荷蘭、法國等地的現實主義繪畫。所以這一部分展品既包括堅持古典構圖和古典美學信念的洛蘭等藝術家的作品,也包括拉·圖爾、弗蘭斯·哈爾斯以及小彼得·勃魯蓋爾等藝術家反映普通市民豐富多彩日常生活的畫作。哈爾斯的《男子肖像》精準而傳神,小彼得·勃魯蓋爾模仿其父親的畫作《農民的婚禮盛宴》充滿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

  到了19世紀,歐洲藝術可以大致分為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四個時期,藝術中心轉到法國巴黎,本次展覽分別在第三和第四部分對它們進行了展示。

  第三部分名為《古典理性與浪漫情感》。18世紀下半葉隨著啟蒙運動的深入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需要,新古典主義應運而生。「古典理性」便指新古典主義,其代表人物是雅克·路易·大衛以及一生維護古典傳統的安格爾。這次展覽包含大衛工作室的《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和安格爾的《朱庇特與忒提斯》,雖然這兩幅畫並不是早已深入人心的同名原作,但從小幅畫作中也可一窺新古典主義的藝術風貌。此外,學院派代表畫家布格羅的《漁夫的女兒》也因為逼真的筆觸而吸引了大批觀眾。

  「浪漫情感」則指與新古典主義風格迥異的提倡情感、想像和自然至上的浪漫主義。其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戈雅、籍裡柯、透納的作品都在展出之列。

  第四部分為《真實鏡像與光彩建構》。19世紀中期,歐洲資本主義全面發展,階級矛盾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對現實,人們心中失去了當初的激情。再加上藝術家深受科學發展和實證主義的影響,現實主義便在1848年至1870年大放光彩,這便是展覽中的「真實鏡像」,以法國現實主義大師庫爾貝的畫作為展覽代表,同時還有巴比松畫派柯羅、杜比尼和米勒的畫作。「光彩建構」則指19世紀下半葉登上歷史舞臺的印象主義,這一部分內容對於觀眾而言最為熟悉和具有吸引力。展品中既有馬奈、莫奈、畢沙羅,西斯萊、雷諾瓦等人的畫作,也包含了後印象派三位大師塞尚、高更和凡·高的真跡。

  最後一個部分名為《純粹觀念與混雜多元》,作品均為20世紀的西方現代派繪畫作品。「純粹觀念」涉及立體主義、野獸主義、超現實主義、形而上畫派等流派,包含畢卡索、弗拉曼克、馬格利特、米羅、基裡科、莫蘭迪、莫迪利亞尼、夏加爾等眾多大名鼎鼎藝術家的作品。「混雜多元」指二戰結束後世界藝術中心由巴黎轉向紐約,西方藝術從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轉變中呈現多元的面貌,涉及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等藝術流派。

  當然,60幅畫作不足以概括近代以來西方藝術的全貌,另外前文提到的安格爾的《朱庇特與忒提斯》,並不是曾經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過的巨幅原作;《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也不是雅克·路易·大衛那幅盪氣迴腸的經典巨作;《君士坦丁的婚姻》是魯本斯打的小幅草稿;德拉克洛瓦作品的尺幅也都不大;凡·高的作品還沒有帶上他的典型色彩風格。

  但最重要的是展覽提綱挈領,從這五部分內容的劃分和有限的60餘幅作品裡,觀眾可以一覽16世紀到20世紀500年的時間裡西方繪畫的發展概況。特別是在通往另一個展室的通道中,眾多參展畫家的名字布滿一整面牆壁,讀著那些在西方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名字,觀眾會體會到一種厚重的歷史感。而在中國的高等學府就能不慌不忙地欣賞西方藝術大師的真跡,這是令人欣慰的重要變化。

  記者曾參觀過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物館。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和人類學博物館有著非常豐富的礦石收藏、動物標本收藏和詳盡的人類學展出。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有許多印象派畫家如莫奈、馬奈和雷諾瓦等人的作品,還擁有凡·高的一幅自畫像和五幅靴子中的一幅。耶魯大學藝術博物館不僅有著豐富的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希臘羅馬藝術收藏品,而且繪畫收藏豐富全面,大部分印象派畫家的作品都能找到,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凡·高的《夜間咖啡館》便收藏於其中。而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博物館就更是讓人驚嘆了,收藏有出土於美索不達米亞大約公元前2685年的金牛頭豎琴裝飾板,我們「昭陵六駿」中的「二駿」也是賓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每次徜徉在這些高校博物館中,記者都期待藝術教育能夠藉助那些經典作品予以深化,若是什麼時候在中國的高等學府能夠欣賞到這樣的藝術品就好了。沒想到如今這個願望便部分實現了。雖然這只是一次借展,但畢竟邁出了讓國內觀眾更多了解世界的一大步。另外,國外一些大學博物館藏品豐富,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比如20世紀二三十年代,賓夕法尼亞大學與大英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烏爾古城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如今這種藝術品獲得方式不可複製,更為國際社會所不容。在這種情況下,合作辦展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辦法。

  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另一個特展《穿越大洋的藝術——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藏19-20世紀風景畫展》同時也在展出,展品十分豐富。這種中外高校間文化交流活動顯然對雙方都是有益的。另外,位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的館藏珍品展,其實更值得細看,其中關於清朝瓷器、明代以來織錦和明清家具等的主題展覽均有令人驚喜的看點。看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將在這個秋天成為藝術愛好者關注的焦點。

  好的藝術品無需語言就能打動人心,可以讓人們跨越文化進行交流。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一是在於「博物洽聞」,二是在於「通達古今」。如果在一所高校的博物館裡既能看到西方繪畫、非洲木雕,又能了解古代埃及、印度、巴比倫的古老文明,還能欣賞到中國古代青銅器、陶瓷以及書法繪畫,那麼這所大學的空氣中大概都充滿了滋養人的人文氣息吧。記者由衷希望能在越來越多的高校中看到這樣的博物館和這樣的展覽,更希望隨著越來越多的校友通過捐贈等方式參與到高校博物館建設中來,中國高校的博物館能夠與眾多世界名校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豐富的海內外藏品。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31日 13版)

[責任編輯:徐皓]

相關焦點

  • 來自寧波的南宋 《五百羅漢圖》 奠定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藏品...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寧波的南宋《五百羅漢圖》 奠定其中國藏品基礎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包括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和《五色鸚鵡圖》、 南宋《五百羅漢圖》等,這幅《五百羅漢圖》正是由寧波人周季常、林庭珪等所畫。
  • 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
    第一次走進哈佛的佛格藝術博物館,一眼看到我百尋而不知其蹤的莫奈所作的《查林·克勞斯橋:泰唔士河上的霧》,在喜出望外的同時,不得不為哈佛名畫的收藏感到震驚。我早就聽說莫奈的一些作品給泰唔士河的霧披上了紫色,引起非議,以這幅最為典型。因為倫敦的霧在絕大多數人眼裡是灰色,所以人們更加相信印象派畫家作品表現的僅僅是主觀印象,而不是自然的真實。
  • 西方經典繪畫展:與我們失之交臂的「史無前例」
    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2020年本應是一個西方經典繪畫展的大年。僅上半年在全球多個城市就有數個史無前例的西畫特展接踵而至。然而,有些特展才對公眾開放即日便被迫關門,更有甚者連開幕都未能實現。鑑於疫情恰好覆蓋了西方博物館和美術館常年規律性的整個春季展期,因此有些特展或許將無法在我們有生之年重現。對於全球所有藝術愛好者而言,可謂是頓足捶胸卻又無可奈何的災難。
  • 收藏東方: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藏品的建立
    20世紀初,岡倉天心、早崎稉吉等人以「日本眼光」為博物館建立中國藝術收藏,以漢唐雕塑和宋元繪畫見長;而新近入藏的「翁氏家藏」體現出江南文人欣賞趣味,使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序列更趨完善。1917年以後,羅斯和庫馬拉斯瓦米聯手打造南亞藝術收藏,最終使波士頓成為世界上頂級亞洲藝術收藏地。
  • 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從建築到藏品 樣樣不簡單
    1986年9月8日,賽克勒和北京大學時任校長丁石孫籤署了意願書,並舉行了奠基儀式。曹宏補充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與北京大學一直以來成熟的考古學體系以及精良的藏品有極大關係。」經過幾年的建設,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在1992年建成,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在1993年5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可惜的是,賽克勒先生於1987年去世,沒有見到博物館的建成。
  • 大學藝術博物館 不僅僅是為了審美教育
    相比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博物館,美國的大學博物館整體上在博物館的類型,博物館的經費,藏品的數量、質量,博物館的運作效率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別是美國一些頂尖大學的藝術博物館的藏品和展覽,不遜色於任何一家世界一流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董捷曾對美國的藝術類大學博物館做了深入的研究。這裡介紹了他親歷的在世界上十分有影響的幾家各具特色的美國大學藝術博物館。
  • 走進全球最受歡迎的五大博物館!用文物的前世今生喚醒我們對歷史的...
    現在小駝就帶大家共同來了解一下這五大最受歡迎的博物館吧~法國巴黎 | 羅浮宮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羅浮宮被譽為巴黎的心臟,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1793年正式作為博物館開放,它主要收藏了世界上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
  • 藝術的盛宴: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在梵蒂岡博物館幾個小時的旅程,絕對是一場讓人驚嘆的藝術盛宴。但它卻是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 梵蒂岡博物館有六公裡的展示空間,著名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就在其中,是歐洲排名第三或第四的藝術殿堂。 博物館總面積達5.5萬平方米,前身是教皇宮廷,主要用於收集和保存稀世文物和藝術珍品。
  • 從化區博物館公開徵集文物、藏品!
    「利用從化資源,講好從化故事」,從化區博物館履行收藏和展示從化地方歷史文物的職責,為豐富從化區博物館文物以及藏品,特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相關文物、藏品,從各方面展示從化區生態、歷史、文化、紅色革命的發展。
  • 它被譽為亞洲之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大多人藏品卻來自外國人
    在這一期節目中,高曉松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立於1966年,在亞洲以外的博物館中,該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博物館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這裡收藏有來自中國、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藝術珍品15000多件,而作為館藏重點,收藏在這裡的中國瓷器有2000多件,玉器有1200多件,青銅器有800多件。
  • 阿什莫林博物館,英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
    Ashmolean博物館在英國牛津博蒙特街,是世界首個大學博物館。博物館經過一次大的修整之後於2009正式對外開放。2011年十一月,新畫廊在埃及和努比亞也相繼亮相。博物館的建築外觀吸取了新古典主義風格,博物館裡面分為古器物、西方藝術、東方藝術還有赫博登錢幣室四大部分。
  •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是美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著名的法國印象派繪畫收藏博物館。它坐落在芝加哥市中心的密西根大道上,緊鄰千禧公園,是芝加哥當地的地標性建築,每年平均接待170多萬名遊客。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上海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文名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上海博物館外景博物館簡史: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佔地面積
  • 世界上最特別的博物館,專門收集顏色,藏品中有用木乃伊製作的
    導語:世界上最特別的博物館,專門收集顏色,藏品中有用木乃伊製作的。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我們的世界多姿多彩,生活中顏色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單調而乏味,像繪畫這樣的藝術也就蕩然無存。
  • 中國應有更多的大學博物館
    19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許多大學,相繼創建了各自的藝術博物館,如1816年劍橋大學創建非茨威廉博物館,1832年耶魯大學創建西半球最古老的大學藝術博物館(美術館),1882年普林斯頓大學創建藝術博物館,1895年哈佛大學創建福格藝術博物館(現與賽克勒藝術博物館合併)等,如今均是躋身世界前列的知名博物館。
  • 紙上博物館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250件世界級藝術傑作巡禮
    他慢慢欣賞博物館的各種展品,流動的背景音樂又象徵著他個人的思索。 於是,我們得以跟隨手機鏡頭,穿越冬宮的45個大廳,在金碧輝煌的殿堂中漫步,欣賞陳列於此的藝術傑作。 鏡頭中迷人的博物館就是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大家所熟知的「冬宮」即是現今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建築群的一部分。 它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涅瓦河畔,擁有300多萬件藝術珍品,與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
  • 螢火蟲·少兒英語 | 博物館奇妙英語之旅
    藝術博物館(art museum),藝術博物館以收藏繪畫、書法、珠寶、織繡、建築等藝術品為主。大英博物館又稱不列顛博物館,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綜合性博物館。它自1753年建成,一共有五所主要分館: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看文藝復興後西方藝術流派變遷
    原標題:一展縱覽「西方繪畫500年」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再現文藝復興後西方重要藝術流派變遷文藝復興後,西方誕生了哪些重要藝術流派?莫奈為何偏愛睡蓮?塞尚繪畫中「傾斜的」「結構式的」筆觸萌芽於何時?正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行的「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品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西方藝術史的獨特視角。展覽精選16世紀至20世紀的60幅經典作品,以時間為敘事主線,以流派為發展形態,串聯起西方美術500年。
  • 2020臺北博物館大型藝術精品拍賣會圓滿閉幕
    2020臺灣大型藝術精品拍賣會於2020年7月29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圓滿閉幕。此次夏拍會以字畫為主,匯集近現代名家作品200多件。其中孔子美術館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網會員雲大群先生作品《深山古寺圖》《奇峰夕照圖《春山訪友圖》三幅作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大型拍賣會上分別以415萬、376萬、458萬多新臺幣成交。
  • 馮雪:藝術檔案與美術博物館的藝術史建構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新博物館理論1 的勃興帶來了對博物館文化身份的挑戰,即宣稱美術博物館――也包括博物館「族群」中的其他成員――並不像通常認為的那樣「中立」,博物館的藏品以及藏品被闡釋的方式既不神聖,也非確定無疑,因為博物館在事實上是一種「社會發明」2,它的藝術史建構方式反映了根植於社會制度中潛在的價值體系,也包含了個體所作的主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