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據中國博物館學會大學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提供的數字,我國高等學校現建有不同規模、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地質地理類、考古類、人文歷史類、生物類、中醫藥醫史類、航空交通類以及機械、電子類等博物館或陳列室100多所,這些博物館為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條件,同時在面向社會開展科普教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愛上博物館之在哈佛大學博物館看到的精美中國佛造像
去參觀國外博物館的時候,習慣是拿到導遊圖後直接去中國館。(國外博物館如果不藏中國文物的,基本都是勢力不強的!只有極少數例外,比如洛杉磯的蓋蒂中心。)每次都是驚豔!驚豔!驚豔!這驚豔中也常常感慨大量的文物流 失;哎,但如果,誰知道呢。現在它們至少還存世,可以向世界展示那璀璨的文化。
-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
11月21日上午,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共同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毅、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朱家可、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主持。
-
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調任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
今日(11月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已調往上海大學博物館任館長。紅星新聞記者發現,9月25日,上海大學確實在網絡上發布了擬聘人員公示,其中提到了李明斌。 隨後,李明斌接受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並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他確實已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走馬上任,擔任館長。
-
"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08日 17:36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8日電 (徐燕 隋吉祥)火熱的火山熔巖流噴出地表,滾滾的火山灰直衝雲霄、遮天蔽日,巖漿流宛如一條火紅的瀑布沿著山體流動,冷卻形成火山巖塊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9月將開放 評:意義何在?
一般而言,各大學藝術博物館的藏品多來自捐贈或遺贈,其收藏也成為學校藝術史和美術教學研究的重要依託,扮演著重要的學術角色。 中國大學也曾有建設藝術博物館的嘗試。早在1926年,在梁啓超、王國維等先生推動下,清華大學建立了考古學陳列室。
-
大學藝術博物館 不僅僅是為了審美教育
在全世界3000多家大學博物館中,美國擁有1000多家。相比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博物館,美國的大學博物館整體上在博物館的類型,博物館的經費,藏品的數量、質量,博物館的運作效率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別是美國一些頂尖大學的藝術博物館的藏品和展覽,不遜色於任何一家世界一流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董捷曾對美國的藝術類大學博物館做了深入的研究。
-
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
1997年,我應邀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訪問講學。哈佛大學是美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學術聲譽早已聞名於世。但哈佛有一流的藝術博物館,我事先卻不知道。原來這幅畫散落在民間80多年,1979年才由一位私人收藏家捐獻給哈佛大學。因為看到了這幅畫,我第一次正式講學的題目就確定為《光散射理論與印象主義》,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使哈佛的師生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講學受到熱烈歡迎。哈佛藝術博物館的藏品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可列在全世界大學之首:大約有來自歐洲、北美、北非、中東、印度、中國的15萬件從遠古至現代的藝術作品保存在這裡。
-
30件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精品高清圖
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藏戰國龍鳳雙聯玉佩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玉文化,同樣映射著華夏文明的璀璨輝煌。20世紀初,西方收藏界對中國藝術品產生了空前興趣,西方的收藏家和博物館開始競相購買市場上最傑出的中國藝術珍品。而這一時期的中國正值積貧積弱、內憂外患之際,根本無暇保護自身的文化遺產,最終導致大量珍貴藝術品流入市場。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美國的各大博物館建立了豐富的中國藝術收藏,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中國古代玉器。
-
中國化工博物館開展化學表演秀科普活動
2020年12月02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11月22日,中國化工博物館首席科普顧問、有「化學界鄧布利多」之稱的戴偉教授(David G.Evans)、央視主持張騰嶽、「化博姐姐」胡潔瓊在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大廳為小朋友們帶來了「化工讓生活更美好」大型化學表演秀科普活動,此次活動聯袂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解碼科技史欄目,在央視頻全程直播。
-
雅典大學教授盛讚中國學生,盼更多報讀全英語本科課程
今年雅典大學哲學系首開「四年制考古、歷史和古典文學」全英語本科課程,這也是希臘高校歷史上第一次完全以英語授課並頒發本科學位。作為該項目的負責人,雅典大學哲學系教授卡拉馬倫古在接受希華時訊記者採訪時稱,在目前已經確定錄取的國際學生中,有7名學生來自中國。她表示希望在未來能有更多的中國學生報名進入雅典大學深造。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館
9月8日下午,浙江大學在紫金港校區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一樓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籌建10年之久的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正式開館。開館現場,聽到兩個有意思的細節。
-
英國:「去博物館過中國年」蔚然成風
隨著春節作為中國文化符號在英國日益深入人心,英國博物館逐漸成為春節慶祝活動的「主力軍」之一。如今,「去博物館過中國年」已是每年1月至2月英國家庭翹首以盼的周末活動,春節也被英國各大博物館當作集中舉辦活動的重要節點。
-
在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體驗「心血管時光之旅」
日前,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一周年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專家巡禮在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和中國心臟之家承琅廳舉行。憑著一張1978年從太原開往2018年蘇州的「車票」,心血管專家們紛紛搭乘停在博物館入口處的「綠皮火車」,踏上首屆中華醫學會病學分會的尋訪之旅。
-
中國邊境截獲的67塊猛獁象牙已移交遠東聯邦大學博物館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烏蘇里海關通報稱,此前在中國邊境截獲的67塊猛獁象牙已經移交遠東聯邦大學博物館。烏蘇里海關工作人員此前於2019年4月在檢查通過濱海邊疆區波格拉尼奇內國際公路口岸從俄羅斯發往中國的大型物資期間扣押了一批重約22公斤的猛獁象牙塊,運輸商在發貨單中指出這些猛獁象牙半成品用於製作紀念品。
-
傳播中國文化「芳香」的法國博物館館長
在法國,這裡的中國藝術收藏僅次于吉梅博物館,尤以青銅器和中國現當代繪畫收藏著稱。    3月9日,賽努奇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共同策辦的《中國芳香:中國古代香文化》展覽將開展。5個月的展期中,觀眾可欣賞到中國古代各種香具和書畫藝術品,了解中國的「香文化」。
-
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館長訪問中國體育博物館
作為北京之行的一項重要內容,8月10日上午,加貝先生到訪中國體育博物館, 就博物館業務發展以及新館籌備情況溝通探討。他說,中國體育博物館作為OMN的創始成員,十多年來與聯盟保持著密切的業務交流。他詳細介紹了中國體育博物館聯盟,中國體育博物館新館建設進展以及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等方面的情況,邀請加貝館長作為嘉賓出席2018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並參加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
-
用數位化給文物保護創造更多可能講述人: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館長...
原標題:用數位化給文物保護創造更多可能講述人: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館長 王瑞霞【奮鬥足跡】我曾對很多人講過,我很幸運,雖然大學沒能讀成自己喜歡的考古專業,但沒想到畢業後分配到了青州博物館,又和文物打起了交道,並且一幹就是大半輩子,到了快退休的年紀,仍然享受著文物帶給我的驚喜,和把這些驚喜分享出去的快樂。
-
浙江大學要建全國首家大學藝術博物館
昨天,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工儀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區舉行。據悉,這是全國首家大學藝術博物館,計劃於2015年開館,屆時將向公眾免費開放。 目前,該館有三種收藏渠道:國內公共博物館及相關機構的劃撥與贈予;海內外收藏家贈予;該館基金購買。「今後藏品的搜集,應該是浙大學科所需,公眾和學者感興趣,經費所能承受的。」繆哲說。 建成後的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從功能、空間、設施而言,將是一座國際高水平的藝術史教學博物館。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杭州9月9日電(記者許舜達、朱涵)通過藝術品原作的收藏、教學、研究與展示,開展「實物教學」,讓學生親手接觸到文物、藝術品原作,同時,展覽和教育活動都向社會公眾開放,並展開一系列兼顧學術性、思想性和通識性的公共教育活動……8日下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