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年01月08日 17:36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8日電 (徐燕 隋吉祥)火熱的火山熔巖流噴出地表,滾滾的火山灰直衝雲霄、遮天蔽日,巖漿流宛如一條火紅的瀑布沿著山體流動,冷卻形成火山巖塊,而火山灰則被風帶向水岸方向……
「巖石的循環」展項 葛文靚 攝
1月8日,「巖石的循環」展項正式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該展項採用新型的模型與異形投影技術,以充分的視覺衝擊、精美的三維動畫特效打造酷炫的科普盛宴,生動展示了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這三大類巖石的循環過程。
據介紹,巖石按其成因主要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它們形成於不同的環境和地質作用。但由於地球的物質和能量系統在不斷地運動,地質作用始終在不斷地進行,已經形成的各類巖石,隨著環境的變化、地質作用類型和方式的改變,就會轉變為其他類型的巖石。因此,三大類巖石是不斷轉化、循環往復的。
「巖石的循環」展項 葛文靚 攝
「巖石的循環」展項分為實體模型、異形投影、觸控螢幕電腦一體機三大部分。其中,實體模型主要體現火山、山脈、湖泊等地貌特徵,展現地球表層的地貌生態。異形投影以實體模型為幕,運用白模投影融合技術,虛實結合,用三維動畫的方式詳細表達巖石在不同環境中轉換變化的過程。三臺觸控螢幕電腦一體機則以微視頻的方式補充投影中難以展現的微觀地質過程等內容,觀眾還可通過觸控螢幕,了解何謂巖石、巖石的分類、成因和應用等內容。整個展項特效動畫、造型、燈光相互融合,營造縱深感,極具逼真的視覺效果。
在建館初期,逸夫博物館即有「巖石的循環」展項。隨著時代的發展,舊有展項靜態的表現形式已不能滿足觀眾的多維度觀賞需求。2020年7月,在多方研討、論證的基礎上,逸夫博物館與中國科技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攜手,共同製作新的「巖石的循環」展項。在10次更新形式設計稿、15次更新內容設計稿的基礎上,終於確定展項內容。
逸夫博物館館長劉先國介紹,對巖石圈的深入研究,不僅有助於人類勘探和開採礦產資源與油氣能源,而且對於建設美麗中國、宜居地球,掌握自然災害發生與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動力學機制具有重要意義。逸夫博物館將不斷探索新的展現形式,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更多觀眾了解自然的奧秘,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完)
(編輯:丁喆)
關鍵詞:中國地質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