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2021-01-13 湖北新聞網
"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08日 17:36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8日電 (徐燕 隋吉祥)火熱的火山熔巖流噴出地表,滾滾的火山灰直衝雲霄、遮天蔽日,巖漿流宛如一條火紅的瀑布沿著山體流動,冷卻形成火山巖塊,而火山灰則被風帶向水岸方向……

「巖石的循環」展項 葛文靚 攝

  1月8日,「巖石的循環」展項正式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該展項採用新型的模型與異形投影技術,以充分的視覺衝擊、精美的三維動畫特效打造酷炫的科普盛宴,生動展示了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這三大類巖石的循環過程。

  據介紹,巖石按其成因主要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它們形成於不同的環境和地質作用。但由於地球的物質和能量系統在不斷地運動,地質作用始終在不斷地進行,已經形成的各類巖石,隨著環境的變化、地質作用類型和方式的改變,就會轉變為其他類型的巖石。因此,三大類巖石是不斷轉化、循環往復的。

「巖石的循環」展項 葛文靚 攝

  「巖石的循環」展項分為實體模型、異形投影、觸控螢幕電腦一體機三大部分。其中,實體模型主要體現火山、山脈、湖泊等地貌特徵,展現地球表層的地貌生態。異形投影以實體模型為幕,運用白模投影融合技術,虛實結合,用三維動畫的方式詳細表達巖石在不同環境中轉換變化的過程。三臺觸控螢幕電腦一體機則以微視頻的方式補充投影中難以展現的微觀地質過程等內容,觀眾還可通過觸控螢幕,了解何謂巖石、巖石的分類、成因和應用等內容。整個展項特效動畫、造型、燈光相互融合,營造縱深感,極具逼真的視覺效果。

  在建館初期,逸夫博物館即有「巖石的循環」展項。隨著時代的發展,舊有展項靜態的表現形式已不能滿足觀眾的多維度觀賞需求。2020年7月,在多方研討、論證的基礎上,逸夫博物館與中國科技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攜手,共同製作新的「巖石的循環」展項。在10次更新形式設計稿、15次更新內容設計稿的基礎上,終於確定展項內容。

  逸夫博物館館長劉先國介紹,對巖石圈的深入研究,不僅有助於人類勘探和開採礦產資源與油氣能源,而且對於建設美麗中國、宜居地球,掌握自然災害發生與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動力學機制具有重要意義。逸夫博物館將不斷探索新的展現形式,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更多觀眾了解自然的奧秘,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完)

(編輯:丁喆)

關鍵詞:中國地質大學

相關焦點

  • 走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然而,我國大學博物館的發展還很不平衡,雖然有少數館在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但大多數館在適應現代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如何建設一個現代型的大學博物館,仍然是各地和各大學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筆者所在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是一個規模較大、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新型大學博物館,在構建現代型大學博物館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與同行進行商榷。
  • 地大逸夫博物館動態展示地球內部的「秘密」
    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徐燕)火熱的火山熔巖流噴出地表,滾滾的火山灰直衝雲霄,巖漿流宛如一條火紅的瀑布沿著山體流動,冷卻形成火山巖塊,而火山灰則被風帶向水岸方向……1月8日,記者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三樓看到,
  • 恐龍蛋等數百地質珍寶亮相中國地質博物館
    新京報快訊 (記者吳為)8月17日下午,建館百年的中國地質博物館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220多件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的自然珍寶亮相
  • 地大逸夫博物館:「穿越」地球46億年滄桑歷史(圖)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地大逸夫博物館提供)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這座埋在校園裡的「金山」,六大展館內幾乎一步一景,地球起源的恢弘畫卷在眼前舒展開來,讓你直呼過癮。
  • 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勘探人才培養的搖籃
    國家級科研平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博士後流動站3.國家級特色專業學校美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其他特色包括
  • 這就是中國地質大學
    11月7日,中國地質大學迎來了68歲生日。68年風雨兼程,68年波瀾壯闊,中國地質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建設者,為我國的地質事業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在中國地質大學68歲生日之際,地大學子也紛紛向母校送上自己的祝福,表達了對母校感恩和思念。
  • 科技研學丨博物館裡尋寶藏、探真知
    當然是通過博物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天高雲淡,正是研學好時節。去博物館「打卡」,是武漢小學的「保留項目」。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們到湖北省博物館、武漢科技館、武漢橋梁博物館等地研學。這一次,四年級6個班300多名同學,走進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踏上了科技研學之旅。博物館的存在,讓人們得以從全球視野和人類文明的高度反觀身邊的世界。科技類博物館,則將世界和科學的奧秘以一種酷炫、直觀的方式呈現於人前。當科技研學走進博物館,孩子們既能收穫新奇體驗,更被激發出探索宇宙、探索科學的興趣,邁出科學啟蒙第一步。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中國地質博物館遊記(第14篇)
    2020年12月31日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
  • 中國礦物精品展中國地質博物館開幕 「中國皇帝」菱錳礦晶體亮相
    昨日,「中國礦物精品2018」展覽在中國地質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49家單位及礦物晶體愛好者珍藏的精品礦物標本120件(套),許多國內頂級礦晶首次在京亮相。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譽為「中國皇帝」的菱錳礦晶體,它產自廣西蒼梧,最大晶體為22釐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菱錳礦中體積最大、單晶最大、質量最好的一件標本,在世界範圍內亦屬罕見。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  「我們這裡的藏品,最年輕的也有幾千萬年。」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  此話一點不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臨夏地質公園】佔據6項世界之最——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全景 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分別埋藏於和政地區四種巖性不同的地層中,佔據了六項世界之最,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系列、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和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 武漢這座奇妙博物館珍藏著傳說中的夜明珠,兩個人都抱不過來
    ▍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最近又有了新花樣。 世界級的精品礦物正在限時展出,各種美麗礦物,有的像精緻甜品,有的能在黑暗裡放出螢光,有的做成顏料,色彩千年不變……Bling bling亮晶晶的石頭誰不愛?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學研究院招收資源與環境,地球化學,古生物與...
    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學研究院官網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學研究院即日起接收調劑預報名,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接收調劑的專業 1.科學研究院2020年接收調劑專業為: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校部2020招生計劃:差別有點大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20年招生計劃均已出爐,這兩所學校該怎麼選?河北省以111人的計劃數量奪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第一生源地。河北、山東、山西三省均進入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區和武漢校區的前五招生計劃生源地。
  • 來這個博物館,看海裡的百合花
    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就可以領略到這樣的奇景。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序廳 張凡攝走進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好似藝術大師的雕刻作品。整個造型如花似畫,美得讓人心醉。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徐暢「我們這裡的藏品,最年輕的也有幾千萬年。」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此話一點不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古埃及木乃伊特展亮相安徽省博物館
    5月18日,安徽省博物院和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考古博物館聯合推出的「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輪迴」特展亮相。圖為在安徽省博物館古埃及木乃伊特展上展出的「阿吉特兌彩繪木棺」。該木棺有女性形象棺蓋和裝飾著男性逝者形象的棺體組成。
  • 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為您揭曉
    在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來一場「穿越之旅」,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1月18日,記者來到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各種各樣的地質「寶石」,有化石、巖石,還有恐龍化石。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原副館長陳老師介紹說,長安大學是西安開辦地質學科的6所高校之一,擁有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的博士授予權。
  • 國慶長假,省地質博物館請你來看紅色礦物
    國慶長假,來省地質博物館看紅色礦物70件珍貴美麗的紅色礦晶及寶石今天集中亮相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28日訊(記者 黃利飛)湖南省地質博物館(下簡稱「省地博」)「探尋紅寶藏,獻禮新時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展」今天在長沙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