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莫林博物館,英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

2021-01-13 因為我的勇氣啊

Ashmolean博物館在英國牛津博蒙特街,是世界首個大學博物館。博物館經過一次大的修整之後於2009正式對外開放。2011年十一月,新畫廊在埃及和努比亞也相繼亮相。博物館的建築外觀吸取了新古典主義風格,博物館裡面分為古器物、西方藝術、東方藝術還有赫博登錢幣室四大部分。

該博物館是英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館之一,同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一座大學博物館。它的形成標誌著近代博物館的誕生,它位於牛津市中心的博蒙特街上 (Beaumont Street),是牛津大學五個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

阿什莫林博物館創建於1683年,最初藏品大多為John Tradescant(c. 1570s – 15–16 April 1638) 極其同名兒子的收藏,包括鳥、魚、動物、植物、昆蟲、礦物、寶石、武器、錢幣與紀念章、服飾、生活用具、雕刻、繪畫、手工藝品等,1678年藏品歸收藏家阿什莫林(E .Ashmore) 所有。

據說在英國僅次於大英博物館。裡面確實館藏豐富,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寶貝,而且他們的布展也是非常的專業和講究。可惜只有3個來小時的時間,匆匆一掃就,很多主題都沒有看。

牛津大學博物館,這世界第一座大學博物館在我們去之前的想像中就是個校史展而已,估計十分鐘可以從頭看到尾。當大家踏進博物館時,驚訝席捲了,從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國的瓷器,希臘的雕塑,兩河流域的石板,因有盡有,博物館之大2個小時都是走馬觀花,只能感嘆大英帝國在統治世界那100年來從世界各地得來的文物不計其數。

在2樓中國館發現了之前在國內都沒見過的藏品,不看介紹還以為是什麼高級的印章。結果發現是古代富貴人家用來裝蛐蛐的籠子而已,古代豪門果然奢靡。

相關焦點

  • 英國這家博物館發起雕塑「最佳屁屁挑戰」,換個角度欣賞藝術
    英國約克郡博物館,成立於1830年2月,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展示著包括生物學、地質學、考古學和天文學的很多展示品。>英國華勒斯典藏館大力士的肌肉屁屁英國華勒斯典藏館(Wallace Museum)選擇了館內一件名為Hercules(大力士)的雕塑參賽扭轉的姿勢不光帶動了身體的線條,連屁屁上的肌肉也跟著活動起來了英國阿什莫林博物館
  • 盛世收藏 如今尚未歸國的中國文物 都在世界哪些博物館中
    下邊,就把海外收藏中國文物的主要博物館或圖書館做一不完全的列舉: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宋代藝術展廳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賽勒姆皮博迪·埃 賽克斯博物館、紐哈芬耶魯大學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紐約亞洲學會博物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費城藝術博物館、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匹茲堡卡內基藝術博物館、
  • 以遊戲的方式展現自然人文 博物館的「救星」任天堂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全球絕大部分的公共場所都被迫暫時關閉,博物館也不例外。  然而隨著《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以下簡稱《動森》)的火熱,許多博物館都紛紛利用這款遊戲的內置功能,通過網際網路展開了一場場「雲展覽」,希望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向公眾科普各類自然歷史和人文藝術知識。
  • 世界各博物館藏龍泉窯瓷器薈萃
    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形蓋瓷罐 四川宋瓷博物館 實際上,國內許多地方的博物館都收藏有龍泉窯瓷器,可見當時的生產規模多麼龐大。如今,在日本、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博物館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來自中國的龍泉窯青瓷。
  • 英國科學博物館近日對外開放
    因疫情關閉數月的英國科學博物館近日對公眾開放。參觀者需提前網上預約參觀時段,全程佩戴口罩並保持安全距離。
  • 英國:「去博物館過中國年」蔚然成風
    隨著春節作為中國文化符號在英國日益深入人心,英國博物館逐漸成為春節慶祝活動的「主力軍」之一。如今,「去博物館過中國年」已是每年1月至2月英國家庭翹首以盼的周末活動,春節也被英國各大博物館當作集中舉辦活動的重要節點。
  • 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獲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獲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江西省共有23家博物館被成功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其中高安市博物館榜上有名,成為我市第一家國家二級博物館。
  • 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全國文明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全球首場直播,亮出了哪些珍寶?
    1月13日傍晚,享譽全球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聯合飛豬直播,舉行了該館全球首場網絡直播,兩小時的現場究竟讓觀眾看到了哪些奇珍異寶?又揭秘了哪些不為遊客所知的寶藏?
  • 大英博物館蟬聯英國最受歡迎旅遊景點
    人民網倫敦3月16日電 沒有參觀大英博物館,就好像沒有到過英國一樣——根據英國主要旅遊景點協會公布的排名,大英博物館繼續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除了旅遊和不斷更新的文化活動之外,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也是大英博物館持續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小學生們每一年都會根據不同的學習主題組織前往大英博物館參觀。
  • V&A博物館|疫情中的博物館策展人都在忙些什麼?
    轉載自英國VA博物館通常而言,博物館的策展人/館藏研究員是這樣的?但是,當博物館因疫情影響暫停開館時,策展人/館藏研究員應該是怎樣的呢?這幾個字成為了人類社交中的新線索,也代表著這場大流行給公共領域帶來的驚人的變化。策展人視角:柯鹿鳴認為自製標誌的復興讓我們關注到社會中的「編輯層」(editorial layer)。編輯層存在於商店標牌上、公交候車亭內,以及街頭巷尾的很多公共空間中。它們向我們傳遞信息,透露城市的氣質和特徵,也揭示了信息傳遞者與接受者之間的社會權力關係。
  • 山東省博物館聯盟成立 打造博物館行業「齊魯文化共同體」
    原標題:山東省博物館聯盟成立 打造博物館行業「齊魯文化共同體」 山東省博物館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9月11日在濟南舉行。該聯盟將探尋博物館在保護、傳承、弘揚齊魯文化中的角色和使命,共同打造博物館行業的「齊魯文化共同體」。
  • 國際博物館日|關於博物館的文學隱喻和現實
    聯想到納博科夫平生推崇人文自由的寫作立場,或許可以將陰險狡詐、專制貪婪的博物館館長理解成對於極權統治的隱喻。躺著中槍的大英博物館當然,將圖書館隱喻為權威體系並不是納博科夫的專利。出生於1935年的戴維洛奇在英國文壇享有特殊的地位。作為學者和文學評論家,他長期任教於英國伯明罕大學,在英美小說研究和文學理論方面頗有建樹。
  • 英國首座《科學怪人》博物館將在巴斯建造
    據英國《太陽報》4月8日報導,英國首座《科學怪人》博物館計劃在作家瑪麗·雪萊寫小說的巴斯市建造,將毗鄰《傲慢與偏見》作者簡·奧斯汀的紀念館。建造計劃申請書已遞交給議會主席團官方網站,並承諾博物館將是「完全身臨其境的」,參觀者將看到弗蘭肯斯坦真人大小的複製品。
  • 墨爾本博物館
    墨爾本博物館是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它造型極富現代感,與墨爾本皇家展覽館的古典風格形成強烈的對比。墨爾本博物館框架和玻璃幕牆將形制不同、功能各異的個體建築統合成一個整體,除了營造視覺上的效果,還為館內的公共空間擷取了更多的自然光。內部共分為澳洲歷史館,植物館,兒童館,原住民藝術館,科技館,人類生命起源館,動物館,未來館等,另外還有世界上最大銀幕的電影院IMAX。它造型極富現代感,與墨爾本皇家展覽館的古典風格形成強烈的對比。
  • 英國科學博物館館長:看好中英科學合作前景
    新華社倫敦2月1日電(記者張家偉 張代蕾)英國科學博物館館長伊恩·布拉奇福德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目前英中兩國在科學領域合作良好,他相信會不斷深入。  英國科學博物館與中國的博物館、科研機構交流日益密切。
  • 青島博物館人解讀博物館日主題 新定義下的博物館更加多元包容
    半島記者 黃靖斐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展示青島「博物館城」建設成果的兩個專題展將同時在市博物館開啟,博物館館長線上直播,拉近博物館與普通民眾的距離。青島市博物館8萬平方米改擴建項目浮出水面,在這一新的節點,屬於青島這座城市的博物館,開始被賦予更多新的內容和功能。
  • 遊覽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怪誕蟲的頭尾
    小編今天分享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怪誕蟲的頭尾。希望大家有耐心看完。先說這裡的火山地震館。這片地圖展示了全球火山和地震帶的分布情況。按下紅色的圓環地圖上就會出現火山的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到大部分火山都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還有北美南美的交界地區。
  • 國際博物館人「雲上對話」:疫情下博物館的力量
    7月15日,來自中國內地、美國、英國、加拿大、阿聯、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的十八家博物館及文化機構的館長、亞洲藝術部主任及策展人,受上海博物館之邀齊聚雲端,藉助網絡及多媒體平臺,對博物館的現狀和未來展開了一場雲上對話。
  • 想看達爾文《物種起源》首版嗎,來飛豬看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全球首播
    「你知道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恐龍有什麼關係嗎?恐龍的英文『dinosaur』,就是博物館的創始人理察•歐文爵士創造的」。近日,被稱為「網紅領事」的英國駐重慶總領事史雲森,用中文錄製了一段視頻為英國「帶鹽」,邀請中國遊客通過飛豬直播參觀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定好鬧鐘鎖定直播,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