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全球首場直播,亮出了哪些珍寶?

2021-01-20 澎湃新聞

1月13日傍晚,享譽全球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聯合飛豬直播,舉行了該館全球首場網絡直播,兩小時的現場究竟讓觀眾看到了哪些奇珍異寶?又揭秘了哪些不為遊客所知的寶藏?

館藏珍寶,專家帶你邊走邊看

擁有8000萬動植物和化石礦物標本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一直是全球遊客不可錯過的遊覽勝地。

由於新冠疫情持續發展,英國正處於第三輪封鎖期,博物館目前暫定對外開放,通過鏡頭可以看到,原本被遊人圍得水洩不通的辛茲廳(Hintze Hall),也沒有往常的熱鬧,不過利用直播手段,配上同聲傳譯,雲遊看館實現了人們出境遊的心願。

帥氣的導覽員、人類學家湯姆戴著口罩登場,隔屏向大洋彼岸的中國觀眾發出親切問候和誠意邀請,「讓我們一起領略世界生物的多樣性吧!」

直播開場,導覽專家湯姆亮相 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直播截取畫面辛茲廳右側巨大的古生物乳齒象化石看起來威猛依舊,湯姆介紹說它是一頭生活距今13000年歷史,如今已經滅絕的美洲乳齒象,其鼻孔、象牙尤為壯觀。

古生物乳齒象化石鏡頭切到它對面,一組長頸鹿模型及其骨架,它們是世界上現存的最高的陸生動物。

長頸鹿模型及其骨架湯姆說:「對於展廳陳列,我們過去遵循右側放已經滅絕的物種,左側放還存活的排列方式,但現在我們改變了設計,大家往頂上看看!」

懸在辛茲廳正中的藍鯨「希望」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官網 圖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最標緻的珍品——藍鯨「希望」(hope)的骨架懸在大廳正中。湯姆說:「藍鯨具有特別的地位,在20世紀,它們曾經被捕殺,瀕臨滅絕,但同時也是全人類決定一起拯救的第一種動物,我們將它安置在此,『希望』提醒我們,重視生物多樣性,並努力保護動物和自然」。

辛茲廳頂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多年來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1964年,他們與BBC《野生動物》雜誌與聯合創辦了「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年賽」,直播視頻裡觀眾也欣賞到了2020年攝影大賽的得獎作品。

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年賽獲獎作品展覽

2020年成人組冠軍攝影作品《擁抱》謝爾蓋·戈爾什科夫(Sergey Gorshkov) 攝,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官網圖穿過海洋化石走廊後,導覽員艾伊莎帶觀眾來到了博物館最著名、最受歡迎的藏品之一,也是令所有中國網友激動不已的大熊貓「Chi-Chi」的標本。

走到Chi-Chi面前Chi-Chi生於野外,於1957年被人工養育,在1958年到達英國之前還是幼崽,她曾暫住其他動物園呢,後來以倫敦動物園為家,備受人們喜愛。

左:Chi-Chi生前圖像Michael Rougier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Images 圖右:世界自然基金會(WWF)logo WWF 圖根據艾伊莎介紹,Chi-Chi終年15歲,在當時大家認為這就是熊貓的最長壽命。Chi-Chi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她於1972年來到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至今仍啟發並鼓勵人們,積極保護野生動物。

和Chi-Chi一樣惹人喜愛的動物標本還有二樓「珍藏館」前的大猩猩Guy,它像守門人一般迎接觀眾到訪。

大猩猩Guy湯姆領觀眾見識了館內幾樣絕世珍寶。

首先是巴巴裡獅子頭骨。

巴巴裡獅子頭骨這頭獅子是700年前倫敦塔皇家動物園的瑰寶。 也是當地野生獅子滅絕後在英國發現的最古老的獅子。工人們在1937年挖掘塔周圍的護城河時驚訝地發現了這個保存完好的頭骨。現在,純種的北非巴巴裡獅子在野外已經滅絕。

其次是1859年初版的《物種起源》。

1859年初版的《物種起源》博物館的圖書館擁有世界上最集中的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作品,包括38種語言(含盲文)的《物種起源》,展示的這一冊是罕見的第一版。

接著就是「鎮館之寶」之一的始祖鳥化石。

始祖鳥化石湯姆詳解道:「始祖鳥是已知最早的鳥類,這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一個骨骼標本,是博物館館藏中最重要的化石之一,從下方的羽毛痕跡可以看出它的鳥類特徵。科學家仍在繼續研究它,現在運用3D建模等技術手段證明了它確實可以飛翔。」

有關達爾文,此次直播中也帶大家看了這位著名生物學偉人的雕像,還有和他曾經「結梁子」的理察·歐文(RichardOwen)爵士的雕像。

查爾斯·達爾文雕像

理察·歐文雕像湯姆介紹了兩位名人的生平和經歷,「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而歐文創造了英文裡『恐龍』一詞。正是在歐文的推動下,1881年,自然歷史博物館從大英博物館中分出,單獨建館,歐文是首任館長。兩人都是生物學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為什麼兩人的雕像要分開擺放,還要擺得那麼遠呢?其實在生前,他們二位關係並不好,達爾文解釋了進化論,但歐文信奉宗教,兩人意見有分歧,所以我們把他們分開,不要『吵架』。」

木乃伊貓湯姆樂於分享趣聞,比如博物館裡的木乃伊貓。他說那是1970年代博物館施工時候發現的寶貝。「1870年代,也就是博物館剛建立的時候,把貓埋在建築底下會帶來好運,這是非常常見的做法。所以現在它也是我們的重要館藏」。

安保措施最嚴密的是「礦石館」另外,湯姆還透露,整間博物館安保措施最嚴密的是「礦石館」,館藏豐富,立柱上還特別刻有已經滅絕的或科學家認為已經滅絕的物種圖片。

礦石館裡的立柱「大家看這條腔棘魚,之前,人們認為它們在6600萬年以前就滅絕了,不過1938年,人們在非洲南部看到一條『矛尾魚』(屬於腔棘魚目),原來這種魚已早為島民所熟悉。所以說科學家要不斷學習和研究」。

柱子上的腔棘魚導覽的第一個小高潮來自「恐龍館」,毋庸置疑,這也是最受全球遊客歡迎的館藏區之一。

門口動畫霸王龍的咆哮聲已足具威懾,隔屏聽著都讓人害怕,不過也有勇敢的觀眾留言「太酷了」。

動畫霸王龍緩緩向裡走,鏡頭拍到了從中國四川發現的劍龍化石,它背上巨大的骨質板和尾巴上四根尖刺既是身份的象徵也是抵禦捕獵者的武器。

劍龍化石它旁邊豎立著幾個恐龍腿部肌肉模型,大小雖然不同但每一個都感覺強壯無比。

恐龍腿部肌肉模型

翼龍化石艾伊莎特別介紹了禽龍。它是體格巨大的食草動物,從化石就能看出,館中有一尊維多利亞時期的禽龍模型,一開始,人們以為它鼻子是尖的,「這也證明為什麼我們要不斷研究,因為發現化石越多,越有可能拼湊出它們生前的樣子。」

禽龍模型館裡也有英國本土發現的恐龍化石,比如在離倫敦不遠的薩裡發現的重爪龍,它是歐洲發現的這個物種最大的化石,尖牙利齒說明它是食肉恐龍。

重爪龍另外,食草恐龍的爪子、三角龍的頭等幾個精彩特寫鏡頭也讓觀眾驚嘆不已。

三角龍的頭驚世標本,現場「開瓶」給你看

直播的後半程,觀眾有幸跟隨鏡頭,參觀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科研基地——達爾文中心,軟體動物學家Jon Ablett將館藏精選的軟體動物標本直接現場「開瓶」,這一段過程可以說是高潮迭起。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約有800萬的軟體動物藏品,其中有些重要的「類型標本」,比如1849年之前在中國發現的墨魚的標本,至今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它。

1849年之前的中國墨魚標本Jon第一個打開的標本是一隻「非同尋常」的章魚,因為它是1831年達爾文乘坐比戈爾號航行時收集的樣本。

達爾文收集的章魚標本「它被保存在酒精中,雖然已經有200年歷史,卻保存得很好,科學家現在還能用。能給大家展示偉大科學家找來的標本實在是太棒了!」Jon讚嘆說。

利用酒精能很好地保存它們的肌肉以及它們曾經的活動跡象,而且現代科學家運用分子技術,從古老的標本上提取DNA,可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接著,Jon從玻璃瓶裡拿出了他最喜歡的多足科樣本之一——「吸血鬼魷魚」,物種的科學原名翻譯過來是「來自地獄的吸血鬼魷魚」。

吸血鬼魷魚標本「事實上,它們生活在世界各個海域,通常活躍在海底2000米深度。當它們遇到危險時,就會把身體翻過來,如果捕獵者繼續攻擊的話,它就會噴出黏液,在黑暗中這,些液體還會發光,科學家發現這些黏液裡的化學物質能改變捕獵者的情緒」,Jon解釋,「但吸血鬼魷魚本身行動緩慢,通常靠吃海底動物遺骸為生。」

隨後,鏡頭裡出現了幾個「小怪物」,令觀眾驚呼「太奇特了!」

「巨章魚」的章魚足標本先是一條「巨章魚」的章魚足,它又粗又長,那是1970年代人們在抹香鯨體內發現的胃溶物,它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吸盤上有奇特的尖鉤。目前還沒有人發現過完全長成型的巨章魚,據科學分析,它們只在南極海域附近找到。

「巨章魚」堅硬的魚喙標本接著是一隻「巨章魚」的嘴巴,即「喙」,這是魷魚身上少有的堅硬部分,所以能從捕獵者的胃裡找到。

藍環章魚標本Jon捧起一個玻璃瓶並沒有打開,他很謹慎地說:「這種章魚叫藍環章魚,活躍在越南、泰國澳大利亞海域,它(指標本)全身曾經是非常漂亮的黃金色,還有藍色斑點,但明亮顏色是劇毒的信號,毒性足以殺人。」

草莓魷魚令觀眾大開眼界的時刻到了,Jon開始介紹草莓魷魚的標本。它身上黑色斑點會發光,它們的種群通過光來相互溝通,但最奇特的是它那對眼睛。

Jon說:「它一邊的眼睛是普通大小,呈藍色,用來看海底其他動物的閃光,發現敵人,另一邊的眼睛比較長,呈黃色,像『望遠鏡』,作用是看海面上的物體,或是捕捉其他動物陰影」。

Tim Littlewood向中國遊客問候直播最後,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行政總監Tim Littlewood向觀眾提出倡議,「不管你在何方,希望大家可以想像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享受自然,看看自然給人類提供的環境、食物、水和空氣等等,讓我們一起愛護它,了解它!」

同時,他也誠邀所有中國遊客,期待未來能安全出行的時候,大家到博物館相聚。

觀眾積極留言此次直播吸引了近20萬人收看,不少網友在最後都紛紛留言點讚「太棒了!」,還期待「更多直播,讓我們足不出戶看全球」。

直播沒看過癮或錯過的話,雲遊愛好者可以通過「直播-飛豬逛吃團」的往期直播回顧,觀看全程回放,當然,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官網的虛擬導覽也提供了更多更高清質量的在線遊素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想看達爾文《物種起源》首版嗎,來飛豬看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全球首播
    「你知道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恐龍有什麼關係嗎?恐龍的英文『dinosaur』,就是博物館的創始人理察•歐文爵士創造的」。近日,被稱為「網紅領事」的英國駐重慶總領事史雲森,用中文錄製了一段視頻為英國「帶鹽」,邀請中國遊客通過飛豬直播參觀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定好鬧鐘鎖定直播,不見不散」。
  • 遊覽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怪誕蟲的頭尾
    小編今天分享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怪誕蟲的頭尾。希望大家有耐心看完。先說這裡的火山地震館。這片地圖展示了全球火山和地震帶的分布情況。按下紅色的圓環地圖上就會出現火山的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到大部分火山都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還有北美南美的交界地區。
  • 在直播地球APP 現場直擊歐洲五大博物館
    昨天一場在線直播,吸引了超過200萬人同時在線圍觀,評論區熱烈討論,引起了行業不小的震動。帶著好奇,下載了一款叫直播地球的APP,在玩家魔方的直播間觀看了直播回放,不到一個小時的直播內容,讓人意猶未盡。直播內容是由三個在英國本地的華人講工,帶著觀眾,穿越一條條英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沉澱的街道,最終達到了大英博物館。
  • 【破爛熊】帶你探尋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的神奇世界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神奇世界Natural History Museum World of WonderS01E01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一個位於倫敦中心的奇妙世界,這裡擁有八千萬種自然景觀【神奇動物在哪裡】"神奇動物:大自然的奇蹟"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正準備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神奇動物在哪裡#展覽將展示電影中的奇幻生物 以及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這裡將會呈現一個魔法世界它們來自華納兄弟的電影這個巨大的 外形怪異的東西是毒角獸的角毒角獸是從紐特-斯卡曼德箱子裡逃跑的神奇動物之一
  • 「萬物有靈·四川之夜」亮相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李尚壕 攝中新網倫敦12月9日電 (李尚壕 王淵欣)以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形象為標誌的「萬物有靈·四川之夜」活動9日晚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此為四川文化主題活動首次在世界頂級博物館舉辦。李尚壕 攝此次「萬物有靈·四川之夜」活動現場呈現的古蜀文明數字展,通過文字、圖片、視頻、VR等方式,打破時空界限,通過信息化手段,讓英國觀眾一覽文物全貌,了解文物蘊藏的信息。同時,通過大熊貓形象、大熊貓故事和古蜀文明,為世界帶來中國文化獨到的詮釋和見解。
  • 世界知名的英國DK博物大百科!把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搬回家!
    它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100 周年的紀念出版物4 歲以上的孩子就能看!這本書有 617 頁厚足足 7 斤重!>出版專業的科普百科英國DK公司成立於1974年已經有將近 45 年的歷史了也是全世界久負盛名的科普百科類圖書出版社由英國DK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
  • 恐龍蛋等數百地質珍寶亮相中國地質博物館
    新京報快訊 (記者吳為)8月17日下午,建館百年的中國地質博物館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220多件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的自然珍寶亮相
  • 很值得走馬觀花:探索世界六大著名自然歷史博物館
    但博物館所提供的「穿越時空」般的體驗及其包含的探索精神是無法取代的。今天介紹的就是世界範圍內、六大非常值得一去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等2020年農曆新年前夕至今,禁足在家的日子過去,大家可以挑選其中幾家去走馬觀花,都是很大開眼界的那種。
  • 2020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攻略(時間+直播入口)
    這次中國國家博物館倡議發起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不但是博物館界心連心聯合抗疫的有益嘗試,也是希望通過網絡平臺,向世界展示博物館的文化魅力,共同擴大全球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讓全球觀眾能夠足不出戶在線上感受文化賦予的力量,獲得前行的動力,對美好未來充滿信心。期待此次活動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博物館長久合作共贏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發,推動博物館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哈佛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哈佛不僅圖書館多,博物館也不少。除了幾個富有特色的藝術博物館之外,哈佛最出名的要數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由於該館對本校師生優惠,不僅他們免費,還可以免費帶一位朋友,於是,在6月一個晴朗的日子裡,我和一位朋友就來到了位於牛津街上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
  • ...瑞士國家旅遊局|瑞士_旅遊|自然歷史博物館|鐵達尼號|安娜...
    芝加哥阿德勒天文博物館是美國首個天文博物館,專門設計了在家就能進行的科學實驗,例如在水中漂浮雞蛋、製作一盞熔巖燈等,所需的材料都很常見,過程趣味十足。圖/芝加哥旅遊局供圖喜歡恐龍的小朋友,想不想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來一次穿越時空的精彩對話?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創立於190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收藏了超過2100萬件標本。
  • 遊覽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食草三角龍是敢正面槓霸王龍的大佬
    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恐龍展覽廳,除了恐龍的骨骼化石外,還單獨展示了恐龍用來抵抗天敵的不同部位。比如展示了恐龍用鋒利的爪子用來攻擊對方。展示了食草動物為了保護自己進化出的厚厚的鎧甲。展示了恐龍的尾巴,它可以用這沉重的尾巴攻擊敵人。有的恐龍進化出了堅硬的頭骨,它可以快速衝跑撞擊敵人,就像羚羊一樣。還有最著名的三角龍的角,三角龍就是用它的角來抵禦霸王龍的襲擊。
  • 以遊戲的方式展現自然人文 博物館的「救星」任天堂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全球絕大部分的公共場所都被迫暫時關閉,博物館也不例外。  然而隨著《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以下簡稱《動森》)的火熱,許多博物館都紛紛利用這款遊戲的內置功能,通過網際網路展開了一場場「雲展覽」,希望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向公眾科普各類自然歷史和人文藝術知識。
  • 美國西部最大自然歷史博物館 恐龍展驚豔!
    前不久,因為工作關係,在美國西海岸兩個重要城市——洛杉磯、舊金山短暫參訪考察,中途抽空看了美國西部最大的博物館——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實話說,近年來也走過不少國內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技館,但在展覽成列和展示、以及引導參觀者思考及探索上,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高明之處。
  • 華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 自然愛好者天堂
    不過對於喜歡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的我來說,華盛頓這個政治中心也有有趣的元素,比如華盛頓街道花園裡的松鼠,就算是大都市一大特色;還有就是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雖然這家博物館在規模上比紐約自然博物館略小,不過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體系史密森尼博物館所屬的十六所博物館之一。於是我在那裡一逛就是一下午,走走拍拍看看,意猶未盡。
  •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普工作
    自然歷史博物館標本陳列室   1928年4月,中央研究院派遣廣西科學調查團,赴廣西採集動植物標本,並調查地質及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人種等。中央研究院認為必須聘請專家來從事研究,決定創辦博物館,作為研究和展覽的機構和場所,於是便有了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成立。   博物館不僅開展標本採集、研究工作,還建有陳列室和動物園,向公眾進行科學普及宣傳。據《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十九年度報告》載:「本館除研究國產動植物之分布及類別外,對於提倡生物學之研究,增加一般人民對於生物學之常識,喚起其研究之興趣,素來甚為注意。
  • 走進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這隻象鳥蛋有300年的歷史,是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象鳥生活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鳥,17世紀末絕種。  這個連鰭鮭標本是由哈佛大學動物學家塞繆爾·加曼在1891年收集的,距今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了。  唐納雀種類有很多,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和南美洲。
  • 雌性標本少於雄性:自然歷史博物館被批性別歧視
    10月23日,據外媒報導,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報告》期刊上的新研究表明,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的雄性標本比雌性標本多,研究者認為這對科學研究有害,呼籲糾正這種偏見。研究調查了5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超過200萬個動物標本,包括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館、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 紐約旅遊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
    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其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緊鄰國會大廈,其雄偉壯觀也是十分令人嚮往。裡面的展覽品也如《博物館奇妙夜》一樣,有大量的化石,恐龍,禽鳥,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很多標本,尤其是寶石,軟體動物,海洋生物等等,十分名貴。因此美國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比遊的景點,和大都會博物館一樣極具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