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東部華盛頓遊覽,大部分人是衝著首都的紀念標誌或者政府建築而去,比如白宮、二戰紀念碑、林肯紀念堂之類的,的確頗有看頭。不過對於喜歡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的我來說,華盛頓這個政治中心也有有趣的元素,比如華盛頓街道花園裡的松鼠,就算是大都市一大特色;還有就是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雖然這家博物館在規模上比紐約自然博物館略小,不過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體系史密森尼博物館所屬的十六所博物館之一。於是我在那裡一逛就是一下午,走走拍拍看看,意猶未盡。
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市中心憲法大道上。眾所周知,在華盛頓市中心有很多博物館和城市景觀,其中大部分博物館都是免費的,包括這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開館於1910年,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收藏的展品多達一億二千多萬件,是研究自然發展的寶庫。我站在博物館門口,頓時莫名的感覺一種來到聖地朝拜般的感受,也許是嚮往已久,來這裡一睹精彩自然世界的願望吧。
剛進入博物館門口,立刻被中央的圓形大廳所吸引,整個設計為古典式風格,結合暖色調的光線,以及在大廳中央的巨大非洲象標本,突然好像進入了穿梭時空的歷史自然世界。突然想到了一部電影,前幾年引進中國的好萊塢大片《博物館驚魂夜》,說的就是在自然博物館做安保工作的男主角在夜晚時分看到博物館所有標本展示物復活的離奇科幻故事。不知道我在參觀的時候會不會發現一些標本會復活的蛛絲馬跡呢?
整個博物館分三層,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展示主題。我的參觀從第一層開始,這一層也是三層展館中自然動物標本數量最多最精彩的展館層,包括有近20類不同內容主題的展示廳,從動植物化石標本,到海洋展廳,再到非洲動物展廳,各大洲動物展廳,以及類人猿發展到人類的展示廳,可謂是將全世界動物一網打盡,精彩紛呈。
我最喜歡的是非洲野生動物館。轉過一處玻璃幕牆,眼前滿是只有在非洲大草原上才得以一見的精彩動物畫面:這邊兩頭母師正在進攻一頭非洲水牛,那邊有長頸鹿、山地斑馬等一排食草動物,再看那邊,雄獅正站在高處低吼顯示自己的威望,甚至在5米多高的一處樹幹上,還有一隻花豹正在休息,而邊上就是花豹的獵物:一隻黑斑蹬羚。所有這些動物和它們的生活場景都是如此逼真,栩栩如生,很有現場感。最為令人稱讚的地方在於這裡不僅只是將動物標本予以展示,更多的是通過動物標本的行為或者棲息環境來講述動物背後的故事。
湊近拍一張河馬,夠有震撼力。河馬雖然是食草動物,但是也是非洲大陸傷人較多的大型哺乳動物,因為它們領地意識很強,尤其是有幼仔在身邊的時候,或者搶奪配偶的時候往往脾氣暴躁,加上它們龐大體型、驚人速度和上下顎咬合力。也只有在博物館裡才有機會如此近距離觀察河馬這類大型動物的頭部和牙齒。那邊兩個小朋友正在以獅子為背景拍照,我心想,如果這獅子真的活過來,那就危險了。
非洲哺乳動物盡數在這裡登場亮相,不過除了標本展示,博物館還有很多互動式的知識講解題板或者圖片演示。比如介紹東非大草原百萬動物遷徙,揭示為什麼百萬角馬斑馬會遷徙於大草原之間,當然是為了食物。還有一個實體模型,介紹貓科動物的爪子,獅子等貓科動物依靠鋒利的爪子獵食,不過平時是可以收縮的,只有獵豹的爪子是不可收縮的。
離開非洲區域,立刻可以看到這樣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歡迎來到哺乳動物家族,來看看我們的遠親們吧」。這裡陳列著來自世界各大洲的哺乳動物標本,包括亞洲瀕危動物老虎和紅猩猩、北美洲的棕熊、野牛和狼、歐洲的猞猁、黑熊、雲豹、盤羊等,還有來自南美洲的美洲虎和難得一見的三指樹懶。這些都是極具地區代表性的哺乳動物,它們的生存環境和瀕危情況直接反映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危機。就拿北美的狼來說,雖然並不十分討人喜歡,但它們是北美生態的頂級掠食者之一,它們的生存環境也是受到了人類擴張的極大影響,造成棲息地喪失。所以美國很多國家公園一度看不到狼了。不過現在通過引入狼群,比如在黃石公園,使得這些標誌動物重新在北美找到了棲息家園。
慢慢從哺乳動物進入人類起源主題,這裡更多的是一些帶有對比或者演示的展示區域,有播放人類起源發展的視頻,也有展示幾十個類人猿頭蓋骨的展區,可以感受到人類在大自然演變過程中逐漸完善並成為地球統治者的偉大之處。如果只是回顧人類發展史,那是不夠的,這裡通過近代人類活動分析,來解釋人類與地球溫度變化的聯繫:隨著人類近代文明發展,世界氣溫明顯升高。人類活動區域的拓展導致動物世界棲息地的極度萎縮,這也是如今提倡保護環境,關愛動物所需要了解的基礎。
博物館裡除了大規模的哺乳動物展示區外,還有面積很大的海洋動物展示區,這裡有大量海洋哺乳動物、魚類、甚至微生物的展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懸掛在空中的一個長達27.6米的世界上最大的鬚鯨標本模型,實在是非常震撼。此外還有世界鳥類展廳、爬行動物展廳、昆蟲展廳、史前生物館等很多關於生態自然和動物的內容。
對於人類文化歷史發展感興趣的遊客也可以來二三層參觀更側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主題展館。比如這裡有中國展示區,主要是展示中國幾千年文明歷史中的經典元素,比如孔子、木板印刷術、京劇臉譜等。這裡還有一個聞名於世的礦物寶石展示館,其中鎮館之寶就是一顆45.5克拉的藍寶石「希望之星」。此外還有很多精美絕倫的寶石礦物標本和成品,這也是整個博物館中最「絢麗閃亮」的展廳了。其實我來自然歷史博物館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來到二樓參觀一年一度的
「Nature's Best Photography」獲獎作品展覽。這是全世界野生動物攝影比賽中的頂級賽事之一,每年吸引全世界頂級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和上萬名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的關注和參賽,其參賽組別和評判水平也是頗高要求的,所以每一幅獲獎作品都是巔峰之作。我也是從2008年開始就一直參加這個比賽,雖然還沒有機會獲獎,但能夠來到這裡參觀上一年的得獎作品也是頗感榮幸。
整個展區很安靜,位於二層角落,沒有很多的遊客,觀賞氣氛很好。所有獲獎作品和優秀推薦作品都被放大列印出來,製作質量很高。每一幅作品下面都有詳細的拍攝故事、參數以及作者介紹。在這裡觀賞優秀野生動物作品會很受感觸,因為全世界最漂亮精彩的動物世界都被定格在這裡,以最具創意的方式展現在每一位觀眾面前。很難說有多少人會因此而投入保護動物的行列,但是使每一個遊客看完都有一份對於動物的愛心就足夠了。我在攝影作品展廳看了一個小時,包括觀看了一個所有入選推薦作品的視頻,感覺很棒,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能得獎,在這裡展示。(撰文、攝影/徐徵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