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幅大師之作訪滬 看文藝復興後西方藝術流派變遷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一展縱覽「西方繪畫500年」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再現文藝復興後西方重要藝術流派變遷

文藝復興後,西方誕生了哪些重要藝術流派?莫奈為何偏愛睡蓮?塞尚繪畫中「傾斜的」「結構式的」筆觸萌芽於何時?正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行的「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品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西方藝術史的獨特視角。

展覽精選16世紀至20世紀的60幅經典作品,以時間為敘事主線,以流派為發展形態,串聯起西方美術500年。威尼斯畫派巨匠貝利尼,巴洛克藝術傑出代表魯本斯,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浪漫主義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戈雅,現實主義大師庫爾貝、米勒,印象主義傑出畫家馬奈、莫奈,後印象主義巨匠塞尚、梵谷、高更,現代主義代表性藝術家畢卡索、萊熱、米羅,後現代主義大師沃霍爾……這些振聾發聵的名家作品齊聚一堂,呈現了一部濃縮的微型西方藝術史。

繪畫「黃金時代」光線大師的必看之作什麼樣?

整個展覽被打造成一場「時間的旅行」。開篇之作是威尼斯畫派代表性人物喬凡尼·貝利尼的《行政長官的肖像》,這也是此次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一件作品。畫作選取傾斜的右側角度,捕捉人物的「3/4側面」胸像。畫面中,行政長官頭戴黑色帽子,身著藏青色的大馬土革錦緞上衣,佩有顯示出其官職的紅色綬帶。作為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貝利尼直接確立了該畫派的整體特徵:色彩鮮豔。創作該畫作時,貝利尼已經超過75歲,但從中能窺見創造力依然無比鮮活的大師之筆。

17世紀被稱為繪畫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光線大師」拉·圖爾的《吸菸男子》是必看之作。這是一位擅長描繪光線與陰影的神秘畫家,其作品長期作為無名畫作被人忽視,直到20世紀才被重新發現與認識。此次展出的《吸菸男子》在法國南部被發現,是拉·圖爾存世的大約40件作品中最好的一幅。

到了18世紀,法國貴族之間開始流行一種裝飾藝術風格——洛可可風格,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色彩明快嬌豔,裝飾纖巧繁瑣,主要用於府邸裝飾。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致的藝術家是弗朗索瓦·布歇。此次展出的布歇作品《維納斯的凱旋》,長寬約兩米,十分巨大,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一種遠景效果。

描繪拿破崙英雄形象的最深入人心的作品《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則可被視為19世紀上半葉誕生的「新古典主義」代表作。

莫奈《睡蓮》系列作品中畫風最明快的一幅來了

19世紀下半葉,印象主義以創新的姿態登上了歷史舞臺,顛覆性地重構了西方藝術的地形圖。藝術家們突破傳統題材和構圖的樣式,提倡在戶外寫生,表現個人眼睛所見的物象和光照之下色彩的微妙變化,展覽中馬奈、莫奈、畢沙羅、西斯萊、雷諾瓦、莫裡索等的畫作就是明證。

其中,馬奈的《漫步》最值得稱道。這是畫家晚年在巴黎療養期間創作的作品,描繪的對象是來探望馬奈的岡比夫人。畫中,岡比夫人頭戴裝飾著紫色花朵的帽子,額前的頭髮垂下,是當時流行的裝扮。背景的綠色庭院由接近印象派的筆觸繪成,服裝則以印象派畫家很少使用的黑色大膽描畫,顏色輕薄、富有透明感。評論指出,在這幅作品中,馬奈不僅描繪了一位特定女性的肖像,更是把象徵著巴黎的「女性美」完全體現在了畫面上。

莫奈《睡蓮》系列作品中畫風最為明快的一幅也在此次展覽中亮相。據史料記載,莫奈曾把自己的庭院改造成一個具有日本風格的院子,並在池塘裡種了很多蓮花。之所以對睡蓮如此著迷,莫奈曾給予解答:「睡蓮可以讓我體會到無限的感受。構成宇宙的諸多要素,以及在我們眼前變化不息的宇宙,仿佛化為了一個小宇宙,存在於睡蓮中。」

繼印象主義之後,美術史上又出現了「後印象主義」,這是第一個西方現代藝術流派。此次展覽中,該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塞尚、高更、梵谷的作品均有展示,其中「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奧維爾的環路》是在畫家「胚胎期」時所創作的,從中可以看出塞尚繪畫特徵中「傾斜的」「結構式的」筆觸的萌芽。

而到了不斷摸索新表現形式的20世紀,可以看到畫家們多樣的身份和多彩的描寫手法。現場,觀眾可欣賞到表現主義大師莫迪利亞尼的代表作 《保羅·亞歷山大醫生肖像》,第一位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裡特的《抽象概念》以及畢卡索的《和平鴿》。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金寶罐頭湯》《女人》《傑克·尼克勞斯肖像》也同期展出。

文匯報

相關焦點

  • 富士美術館藏品走進清華藝術博物館 漫步西方繪畫五百年
    雖然展品只有60餘件,但它們顯然經過了精挑細選,基本囊括了西方藝術史上從16世紀到20世紀500年間的經典藝術流派的重要畫家,勾勒出這500年裡西方繪畫藝術的演變歷程。  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個性發現與人文闡揚》重點講述了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成就。文藝復興是西方一場重要的思想文化運動,資本主義出現萌芽,「人文主義」思想體系確立,藝術上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 《西方雕塑藝術》小旋風-協助拍攝
    西方雕塑以歐洲為中心,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古希臘雕刻、古羅馬雕刻、中世紀雕刻、文藝復興時期雕刻、18世紀雕刻。風格有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象徵主義等。對十九世紀雕刻由於認識上的原因,了解得較少。西方近現代雕塑三大支柱的羅丹、布爾德爾、馬約爾。
  • 部隊文職基礎知識:西方文學之文藝復興
    在常識考試中,人文知識是考試的常客,從先秦文學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至近現代文學,可考的點非常之多。上期結束了中國文學講解,今天咱們繼續總結西方文學中的常見考點。談到西方文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代表人物以文學三傑和美術三傑為主。其中文學三傑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跨世紀詩人,其代表作《神曲》也是中世紀的巔峰之作。除《神曲》外,但丁還著有《新生》、《詩集》等著作。因為但丁在文學上的成就,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被譽為三大文學巨匠。
  • 看西方版畫家筆下的乾隆,北大呈現館藏版畫十二年
    看西方版畫家筆下的乾隆,北大呈現館藏版畫十二年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2018-11-1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
  • 大師與傑作 | 受東方美學影響的七幅西方畫作
    那時候的商隊就是最早的文化交流者,通過絲綢之路這條連接歐洲與遙遠東方大陸的文化橋梁,不斷輸出大量的東方文化,也給西方藝術大師們帶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由此,被稱為「東方主義」的文化元素開始廣泛出現在西方藝術傑作之中。
  • 藝術秘籍,一張圖讓你秒懂15種藝術流派
    藝術不斷的發展開始慢慢產生了差異性,於是不同的流派誕生了,在西方美術史上藝術流派多不勝數,如何才能搞清楚這些流派的特點,如何才能一眼就能區分出畫作屬於哪一個流派,是一件十分考量眼光的事。在前幾年藝術圈流行過一個被人們稱為至寶秘籍的圖片,這組圖片共有15張,同一個形象在不同的流派手中產生了有趣的變化。
  • 文藝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朗琪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
  • 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
    原標題: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哲學史展現的是高尚心靈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較量。雖然沒有一個西方哲學史家的結論能夠經受歷史的檢驗,沒有一種直到現在還被普遍認可的哲學真理,但是,哲學家們為解決哲學問題而提出的論辯至今仍給人以啟發,成為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從哲學史的觀點看問題,問題的提出比答案更有意義,解決問題的過程比達到的結論更有價值。哲學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方式,也是啟迪批判性思維的試驗過程。哲學史可以幫助那些已經形成思維定勢的人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能夠提出和解決問題。
  • 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
    若干年後,有人發現倫敦霧的顏色並非一成不變,有時真是紫色。莫奈和其它早期印象派畫家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比別人更早接受了物理光學關於物體本身並無固有顏色的原理,而且從對大自然的觀察中證實了它,將其用於自己的創作之中。
  • 什麼是後現代藝術
    儘管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但西方後現代藝術在我國仍鮮有介紹,它的本真面目國人大都不諳其詳。毫無疑問,這是造成對後現代主義的理解和詮釋彼此矛盾相互格的原因。令人高興的是,在世紀之交的歲末年初我們不期獲得了一個親眼目睹西方後現代藝術的機會。
  • 十幅名畫為何變成了大猩猩?
    實際上,如果大家曾經觀賞過超現實主義畫家的作品,便會驚奇的發現,這些大師們真的!真的!很愛畫麵包。安東尼最愛的馬格利特就經常把麵包直接畫在作品裡。「瘋子藝術家」達利也曾在大街上扛著麵包,像行為藝術一樣在眾人面前炫耀。對於他們來說,超現實繪畫的目的就是炸開井然有序的藝術準則,讓尋常的事物在碰撞中變得不尋常。
  • 所謂繪畫大師,他們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用!
    縱觀西方文藝復興早期繪畫到歐洲20世紀初近代油畫的發展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繪畫材料的地位和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材料語言表達越來越受到重視。抓住西方傳統油畫在材料語言上的精髓,借鑑現代繪畫材料語言的長處。
  • 西方文明的曲折發展史:中世紀、「歐盟」、後現代
    比如西方文明的發展史就很有啟發性,或者說,用割韭菜模式形容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比較合適。自古希臘、羅馬社會直至當今,西方文明已經歷多次變遷;每次變遷都會淘汰一些舊東西,同時創造一些新元素。正因如此,西方文明才會不斷創新,不斷產生一些新思想、新成果。
  • 19世紀法國學院派藝術大師保羅·德拉羅什,以歷史題材繪畫而聞名
    1832年,他被選為學院院士;1833年,他又成為美術學院教授,這些都是對他藝術成就的充分肯定。聖女貞德,成為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點: 英法百年戰爭分為四個階段。聖女貞德出現在最後的第四階段:英軍包圍奧爾良,聖女貞德率領法軍擊敗英軍,解除奧爾良之圍。少女貞德被燒死後,激起法國人普遍的義憤,最終把英軍徹底趕出法國領土。藝術界也稱德拉羅什是法國歷史畫中自然主義派的創始人,算作浪漫主義畫家之一。
  • 你永遠不會注意到,13個隱藏在文藝復興藝術中的,代碼和符號
    對於真正的藝術史學者來說,布朗成了一個笑話,主要是因為他讓公眾開始認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中存在神秘的代碼和符號——以及一般藝術中隱藏的意義——而其實大部分都不存在。當然,毫無疑問的是,藝術家們在他們的作品中使用象徵主義,而且已經使用了幾個世紀,但它並不是許多人認為的聖經信息和預言。
  • 歐洲第一位女性拍賣師,探訪德國範漢姆藝術拍賣公司成立60周年
    2019年,德國範漢姆藝術拍賣公司(VAN HAM)成立60周年。當我們把時針撥回到1959年的科隆,伴隨著歐洲第一位女性拍賣師Carola van Ham女士(1926-2016)的首次拍賣的落錘,範漢姆藝術拍賣公司在古典藝術、珠寶首飾和歐洲藝術工藝品三個大類站穩了腳跟。此後的三十年,範漢姆藝術拍賣專攻這三個領域,積累了聲譽和客戶資源。
  • 這幅被傳說「失蹤」的曠世傑作,是否真的存在?
    長期以來,藝術史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失蹤」的達文西傑作《安格裡之戰》的命運。 流行的傳說表明,這幅16世紀早期的作品,被隱藏在佛羅倫斯維奇奧宮的一堵牆後面。但最近,義大利國家藝術協會表示,最近一批著名學者對這一理論提出了質疑——他們辯稱,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從未真正完成過這幅畫的創作。
  • 【文萃畫材】之藝術分享——米開朗琪羅雕塑作品鑑賞
    米開朗琪羅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拉斐爾·聖齊奧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1564年在羅馬去世,時年88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表達後人對他的尊敬。
  • 存世第二幅《蒙娜麗莎》,遺世傑作還是藝術贗品?
    在去年12月,《艾爾沃斯島的蒙娜麗莎》在新加坡展出,今年三月將在香港展出,之後在中國大陸以及亞洲其它國家展出,這幅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每日郵報》的藝評家Alastair Sooke決定一探究竟,看看這第二幅蒙娜麗莎是藝術雙姝還是贗品。第一眼看上去,這幅作品與羅浮宮中的蒙娜麗莎無比相似。
  • 女神「蒙娜麗莎」漂洋過海來看你 文藝復興三傑真跡明年4月和你...
    屆時,由義大利貝利尼家族21代人歷經600年收藏傳承的161件文藝復興藝術珍品將亮相重慶美術館,出自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文藝復興三傑的作品將同期同館展出,屆時被稱為文藝復興的時代肖像《蒙娜麗莎的微笑》將為此次展覽揭開神秘面紗,帶你開啟一場令人終身難忘的文藝復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