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展縱覽「西方繪畫500年」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再現文藝復興後西方重要藝術流派變遷
文藝復興後,西方誕生了哪些重要藝術流派?莫奈為何偏愛睡蓮?塞尚繪畫中「傾斜的」「結構式的」筆觸萌芽於何時?正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行的「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品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西方藝術史的獨特視角。
展覽精選16世紀至20世紀的60幅經典作品,以時間為敘事主線,以流派為發展形態,串聯起西方美術500年。威尼斯畫派巨匠貝利尼,巴洛克藝術傑出代表魯本斯,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浪漫主義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戈雅,現實主義大師庫爾貝、米勒,印象主義傑出畫家馬奈、莫奈,後印象主義巨匠塞尚、梵谷、高更,現代主義代表性藝術家畢卡索、萊熱、米羅,後現代主義大師沃霍爾……這些振聾發聵的名家作品齊聚一堂,呈現了一部濃縮的微型西方藝術史。
繪畫「黃金時代」光線大師的必看之作什麼樣?
整個展覽被打造成一場「時間的旅行」。開篇之作是威尼斯畫派代表性人物喬凡尼·貝利尼的《行政長官的肖像》,這也是此次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一件作品。畫作選取傾斜的右側角度,捕捉人物的「3/4側面」胸像。畫面中,行政長官頭戴黑色帽子,身著藏青色的大馬土革錦緞上衣,佩有顯示出其官職的紅色綬帶。作為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貝利尼直接確立了該畫派的整體特徵:色彩鮮豔。創作該畫作時,貝利尼已經超過75歲,但從中能窺見創造力依然無比鮮活的大師之筆。
17世紀被稱為繪畫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光線大師」拉·圖爾的《吸菸男子》是必看之作。這是一位擅長描繪光線與陰影的神秘畫家,其作品長期作為無名畫作被人忽視,直到20世紀才被重新發現與認識。此次展出的《吸菸男子》在法國南部被發現,是拉·圖爾存世的大約40件作品中最好的一幅。
到了18世紀,法國貴族之間開始流行一種裝飾藝術風格——洛可可風格,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色彩明快嬌豔,裝飾纖巧繁瑣,主要用於府邸裝飾。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致的藝術家是弗朗索瓦·布歇。此次展出的布歇作品《維納斯的凱旋》,長寬約兩米,十分巨大,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一種遠景效果。
描繪拿破崙英雄形象的最深入人心的作品《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則可被視為19世紀上半葉誕生的「新古典主義」代表作。
莫奈《睡蓮》系列作品中畫風最明快的一幅來了
19世紀下半葉,印象主義以創新的姿態登上了歷史舞臺,顛覆性地重構了西方藝術的地形圖。藝術家們突破傳統題材和構圖的樣式,提倡在戶外寫生,表現個人眼睛所見的物象和光照之下色彩的微妙變化,展覽中馬奈、莫奈、畢沙羅、西斯萊、雷諾瓦、莫裡索等的畫作就是明證。
其中,馬奈的《漫步》最值得稱道。這是畫家晚年在巴黎療養期間創作的作品,描繪的對象是來探望馬奈的岡比夫人。畫中,岡比夫人頭戴裝飾著紫色花朵的帽子,額前的頭髮垂下,是當時流行的裝扮。背景的綠色庭院由接近印象派的筆觸繪成,服裝則以印象派畫家很少使用的黑色大膽描畫,顏色輕薄、富有透明感。評論指出,在這幅作品中,馬奈不僅描繪了一位特定女性的肖像,更是把象徵著巴黎的「女性美」完全體現在了畫面上。
莫奈《睡蓮》系列作品中畫風最為明快的一幅也在此次展覽中亮相。據史料記載,莫奈曾把自己的庭院改造成一個具有日本風格的院子,並在池塘裡種了很多蓮花。之所以對睡蓮如此著迷,莫奈曾給予解答:「睡蓮可以讓我體會到無限的感受。構成宇宙的諸多要素,以及在我們眼前變化不息的宇宙,仿佛化為了一個小宇宙,存在於睡蓮中。」
繼印象主義之後,美術史上又出現了「後印象主義」,這是第一個西方現代藝術流派。此次展覽中,該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塞尚、高更、梵谷的作品均有展示,其中「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奧維爾的環路》是在畫家「胚胎期」時所創作的,從中可以看出塞尚繪畫特徵中「傾斜的」「結構式的」筆觸的萌芽。
而到了不斷摸索新表現形式的20世紀,可以看到畫家們多樣的身份和多彩的描寫手法。現場,觀眾可欣賞到表現主義大師莫迪利亞尼的代表作 《保羅·亞歷山大醫生肖像》,第一位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裡特的《抽象概念》以及畢卡索的《和平鴿》。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金寶罐頭湯》《女人》《傑克·尼克勞斯肖像》也同期展出。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