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畫材】之藝術分享——米開朗琪羅雕塑作品鑑賞

2020-12-05 騰訊網

「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我是米開朗琪羅.博納洛。」

米開朗琪羅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拉斐爾·聖齊奧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1564年在羅馬去世,時年88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表達後人對他的尊敬。

藝術生平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出生於現義大利城市佛羅倫斯附近的卡普萊斯(卡波熱斯)。

●1488年,13歲的米開朗琪羅來到了佛羅倫斯,在那裡他最初接觸終生所從事的神聖事業,並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繪畫技巧。

●1496年,米開朗琪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如《酒神巴庫斯》。

●1498年,米開朗琪羅為聖彼得大教堂所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

●1501年,26歲的米開朗琪羅載譽回到故鄉佛羅倫斯,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

●1505年,米開朗琪羅赴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創世紀》。

●1513 年,米開朗琪羅歷盡艱辛磨難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

●1519~1534 年,他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裡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1536年,已經61歲的米開朗琪羅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在25年前完成的《創世紀》天頂畫下的祭壇壁面上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

●1562年受其門生,著名畫家、藝術史家喬治·瓦薩裡之邀成為迪亞諾學院(佛羅倫斯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1564 年 2 月 18 日,米開朗琪羅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一代大師就此隕落。

縱觀米開朗琪羅的一生,藝術作品著實燦爛輝煌,從繪畫到雕塑,從藝術到文學,都精彩無匹。雖然很想一一道來,但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介紹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代表作。

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是米開朗琪羅為聖彼得大教堂所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現收藏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作品中聖母的形象典雅而沉靜,默默地俯視著躺在她雙膝上的死去的基督,她年輕而美麗,沒有給人以過於悲傷和痛苦的感覺。雕塑中體現得更多的是人文主義的精神而不是宗教的氛圍。

《哀悼基督》雕像一問世,米開朗琪羅立即聲名鵲起,成為雕刻界冉冉升起的一顆巨星。

BTW,這也是米開朗琪羅唯一籤名的雕塑作品。

大衛

《大衛》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雕像展現了一個年輕有力的裸體男子形象,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

米開朗琪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蕩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

《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大衛的意思是「被愛的」。在以色列所有古代的國王中,他被描述為最正義的國王,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這幅作品描述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鬥。

這座雕像無比巨大,為使觀眾在仰視的角度觀看時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得《大衛》充滿了巨人感。

《大衛》體現了人體的神聖美與大衛即將迸發出的巨大熱情,從而成為西方美術史上值得誇耀的男性裸體雕像之一。

摩西

摩西是先知中最偉大的一位,他是猶太人中最高的領袖,他是戰士、政治家、詩人、道德家、史家、希伯來人的立法者。

摩西的態度是一個領袖的神氣。頭威嚴地豎立著,奕奕有神的目光,曲著的右腿,宛如要舉足站起的模樣。牙齒咬緊著,像要吞噬什麼東西。

摩西頭上的角,亦是成為博學的藝術史家爭辯不休的對象。在拉丁文中,角在某種意義上是「力」的象徵,也許就因為這緣故,米開朗基羅採取這小枝節使摩西態度更為奇特、怪異、粗野。

《摩西》大體的動作是非常簡單的,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時佛羅倫斯派藝術的特色,亦是羅馬雕刻的作風,簡潔有力。

垂死的奴隸

雲石雕塑,高 229釐米,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內。 《垂死的奴隸》兩眼緊閉,似乎不是在迎接死亡,好像是在休息。他那安詳的臉上,沒有垂死掙扎的痕跡,也沒有因痛苦而造成的痙攣,卻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平靜和陶醉,仿佛是一種擺脫了苦難的昏迷。他左手支撐著頭部,右手扶在胸前,好像剛剛經歷過嚴酷的折磨,精疲力盡,正在進入一種解脫的狀態。

被縛的奴隸

雲石雕塑,高 215釐米,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內。

奴隸健壯的身體呈螺旋形強烈地扭曲著,似乎正在力圖掙脫身上的繩索,雖然雙臂被反綁著,但全身的肌肉都緊繃著,讓人感到那裡蘊含著無比強大的反抗力量,相比之下,身上的繩索則顯得那麼脆弱無力,似乎僅僅成了裝飾品。

他的頭高昂著,緊閉著嘴唇,眼睛圓睜著,眼神中流露出反抗的憤怒和堅強不屈的意志。《被縛的奴隸》與《垂死的奴隸》都是用來裝飾陵墓的,最早的目的是來象徵死者的權威,但在這裡卻變成了作者自己思想的真實寫照。

雕像中的奴隸都被塑造成了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強壯青年,都有著年輕而健美的體魄。這兩尊雕像表現的仿佛不是奴隸,而是兩個英勇的鬥士,人的尊嚴達到了完美地體現。

美第奇家族陵墓

1520~1534 年,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又強迫米開朗琪羅為其祖宗聖洛倫佐陵墓製作雕像,他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裡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雕像《晝》、《夜》、《晨》、《暮》就是安放在這座陵墓的石棺上。期間歷經戰亂,政權幾經人手,米開朗琪羅為他深愛的佛羅倫斯修築城防工事抵抗入侵,並於1534年左右被迫逃離了佛羅倫斯,只留下他的助手們繼續完成了這項工程。

這似乎是一個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像剛剛從睡夢中被驚醒醒,右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圓睜著,正越過自己的肩頭向前方凝視著夜。

這是一個身材優美的女性,但身體的肌肉鬆弛而無力,她右手抱著頭,正在深深地沉睡著,腳下的貓頭鷹象徵著黑夜的降臨,枕後的面具則象徵著噩夢纏身,她似乎已經精疲力盡,只有在夢境中才能得到安寧。

《晨》的形象是處女的化身,她豐滿而結實,全身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輝,似乎正從昏睡中掙扎著甦醒過來,但沒有歡樂,只有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

《暮》被表現成為一個強壯的中年男子,他鬆弛的肌肉無力地下垂著,上了年紀的臉上沉浸在平靜的反省中,或許是由於苦悶而在發呆。

The Others

米開朗琪羅以人體作為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剛勁有力、氣魄宏大,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生氣勃勃的人文主義精神。

米開朗琪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面貌。

米開朗琪羅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映。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美是一種呼吸

雕刻人性的狂喜與劇痛

美是一種態度

呈現人生的姿態與追求

藝術之偉大

往往可以超越時空

500年前的雕琢

歷經風雨洗禮

如今依舊熠熠生輝

文萃圓夢系列

採用經典石膏像元素

向大師致敬

也願各位藝考生

圓夢藝術

亦成大師

-END-

相關焦點

  • 米開朗琪羅靈光一現,以高超的藝術手段賦予亞當以生氣
    米開朗琪羅是最震撼我的畫家沒有之一。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前半期,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達到鼎盛,出現了「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那麼這三個偉人誰對後世影響最大,成就最高呢?個人私下覺得是米開朗琪羅。
  • 杭州中考模擬作文杭州嘉綠苑中學初一張子馨:藝術鑑賞社團
    首先,我認為我們學校應該再添加一個藝術鑑賞社團,這個社團可以帶領著學生們聆聽經典的音樂或是欣賞美麗的藝術作品,這可以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可以坐在教室裡就可以去跟著藝術家們去世界各地遊玩,可以穿越道他們的年代,去聽去賞,那一定會很充實我們的校園生活的。
  • 羅丹雕塑作品賞析--藝術收藏--人民網
    奧古斯特·羅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紀法國最傑出的雕塑家,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普通職員的家庭。幼時家境貧寒,14歲時考入非正規的工藝美術技工學校學習。19歲起靠製作裝飾用的石雕維持生活。後來給一個雕刻家當助手。1875年的義大利之行,擴大了羅丹的藝術視野,以後又在法國北部旅行,研究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和雕刻。
  • 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漫像
    Michelangelo 別 名: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 國 籍:義大利 出生地:佛羅倫斯加柏裡斯鎮 出生日期:1475年3月6日 逝世日期:1564年2月18日 職 業:雕塑家
  • 一周藝術人物|凡·高《向日葵》不再外借,隋建國回顧十年
    在倫敦,備受矚目的倫敦音樂中心方案公布,操刀者是女性建築設計師伊莉莎白·迪勒;皇家藝術研究院的展覽中,米開朗琪羅與時隔500年的一位當代影像裝置藝術家,因對於宗教的不同闡釋展開靈魂對話。此外,中國雕塑家隋建國近日在深圳回顧了過去十年創作,上千件泥稿呈現雕塑家手中的生命與意義。中央美院教授王璜生的個展「痕/間」在德國波恩舉辦,呈現藝術家對世界問題的回應。
  • 插花作品的美學意義是什麼,如何鑑賞?
    插花作品是人們喜愛的審美對象,即便是不會插花的人,也會對插花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和目光。一個好的插花作品不僅可以表達作者的審美意境和審美情趣,還會感染其他人,產生審美現象和審美聯想,那麼插花具有哪些美學意義和如何鑑賞呢?插花作品的製作過程和欣賞過程實際上是人們的審美過程,插花作品可以表達與升華人類對物質生命的本質認識。
  • 「布德爾與他的雕塑藝術」亮相清華
    >   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馬海燕)「回歸·重塑:布德爾與他的雕塑藝術」大型展覽20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
  • 《西方雕塑藝術》小旋風-協助拍攝
    西方雕塑藝術源遠流長,作品繁多。一般認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個最為輝煌的高峰期,分別是古希臘羅馬時期、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9世紀法國雕塑和20世紀西方雕塑。西方雕塑藝術【第1幅圖】此作品由肇慶攝影愛好者鹹先生在著名的廣西地區拍攝
  • 為什麼你看不懂藝術作品?從兩位雕塑家對吻的解讀開始學起!
    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時候,欣賞的是什麼呢?從客觀視覺上,是我們所看到的直觀視覺因素,如材質,是油畫還是雕塑?形體,是平面是浮雕還是立體,亦或是鏤空?還有諸如線條、顏色、大小、等等一切能夠用視覺採集的信息。
  • 《聖經》上大衛的故事吸引了米開朗琪羅,他決定創作大衛的雕像
    《大衛》雕像上完美的藝術表現力,使米開朗琪羅獲得了極大榮譽。在作品完成的第二年春天,佛羅倫斯的大藝術家委員會決定把它豎立在一座宮殿的前面,作為保衛這座美麗城市的英雄象徵。藝術上的成功,更加激發了米開朗琪羅的創作熱情。接著,他以前所未有的毅力和氣魄,歷時四年,在羅馬西斯廷教堂高高的天花板上,獨立完成了巨幅天頂畫《創世紀》。
  • 從泥土中綻放生命之花——雕塑家朱照林的藝術人生
    年少時的朱照林對毛澤東青年時代那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浪漫主義情懷尤為欽佩,12歲那年就用木炭條描繪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巨幅畫像,展示出一個不平凡少年的藝術天賦。  青少年時期萌發的「毛澤東情結」伴隨著朱照林的整個藝術生涯,創作毛澤東系列雕塑作品成為他心中的夢想,塑造毛澤東各個時期的光輝形象成為他藝術生涯裡的主要選題。
  • 這個雕塑家作品的美妙之處,是你可以成為其中一部分
    丁格利以動態雕塑出名,那些猶如機械裝置一般可以運動的雕塑作品,對後現代藝術的影響延綿至今。儘管丁格利本人拒絕承認他是一名達達主義者,不過達達主義能以獨立的藝術風格躋身世界藝術史也有他的一份功勞。達達主義旗幟鮮明地反抗現代文明,諷刺舊有的藝術觀。
  • 為中國精神造像 ——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
    由於其卓越的成就與影響力,被義大利、法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多國授予院士,並獲頒米開朗琪羅獎、羅浮宮國際美術金獎、英國皇家「攀格林」獎、俄羅斯國家藝術科學院金質獎章等多項國際大獎。他創建「寫意雕塑論」而影響世界,出版十多部專著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創作了500餘件作品,陳列展示於中國及世界許多個國家博物館及公共廣場,韓國建有「吳為山雕塑公園」,南京博物院建有「吳為山雕塑館」。
  • 部隊文職基礎知識:西方文學之文藝復興
    在常識考試中,人文知識是考試的常客,從先秦文學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至近現代文學,可考的點非常之多。上期結束了中國文學講解,今天咱們繼續總結西方文學中的常見考點。談到西方文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代表人物以文學三傑和美術三傑為主。其中文學三傑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跨世紀詩人,其代表作《神曲》也是中世紀的巔峰之作。除《神曲》外,但丁還著有《新生》、《詩集》等著作。因為但丁在文學上的成就,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被譽為三大文學巨匠。
  • 歷史文化藝術作品,塑像維納斯,義大利雕塑大衛
    古希臘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賦。雕塑是他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當時活躍著很多傑出的雕塑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精美雕塑。『維納斯》就是其中的一個。古希臘人富於想像力,他們有著很多美好的神話傳說。《維納斯》就是傳說中掌管「愛」和「美」的女神。古希臘人特別崇尚人體美,他們認為「健全的精神必然寓於健全的身體。」神只不過是更強健、更聰明、更理想的人。
  • 英國將舉辦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展
    新華網倫敦4月29日電(記者張建華夏曉)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大型雕塑作品展將於5月1日在其故居開幕,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摩爾的雕塑作品對世界當代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摩爾生於1898年,1986年逝世,是英國著名雕塑家,也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 寧波杭州灣新區李寧體育園"室內(外)雕塑展"感慨驚豔……
    城市雕塑,是城市的名片、亦是城市的表情;彰顯著城市的藝術內涵,訴說著城市的藝術情懷;它們宛如一串靜止的音符、一首凝固的詩;近日,作為學校美譽課程的一個實踐基地,寧波科學中學美術社團師生近20人前往位於李寧體育園主場館東北側的雕塑展廳,開啟城市雕塑藝術品鑑之旅,近距離感受藝術設計與製作的魅力。「這一尊尊雕塑利用藝術的表達方式,實現了地方環境與人文精神的重塑。」
  • 吳為山雕塑作品展亮相鳳凰中心
    金秋九月,「超越時空的對話——吳為山雕塑作品展」藝術沙龍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行。步入鳳凰中心,老子、杜甫、白居易……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雕塑令人仿佛置身歷史長廊,觀眾與先賢跨越時空神交。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提出寫意雕塑的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出版過多部理論著作。吳為山先生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長期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此次藝術大展以「超越時空的對話」為主題,展示了吳為山先生近三十年以來創作的120餘套(件)經典作品。
  • 河南不鏽鋼雕塑圖文簡述上海不鏽鋼雕塑三大藝術特點
    今天,河南不鏽鋼雕塑為大家圖文簡述上海不鏽鋼雕塑三大藝術特點。上海不鏽鋼雕塑一、上海不鏽鋼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不鏽鋼雕塑作品形體起伏呈現的總體輪廓,審美理想等表現意向,使不鏽鋼雕塑形體更具表現力。不鏽鋼雕塑三、上海不鏽鋼雕塑的形體作為三維空間的實體,其形體美是不鏽鋼雕塑形式美的靈魂
  • 佛羅倫斯--義大利藝術之都
    藍天白雲,陽光明媚,我們結束了羅馬的行程,匆匆走入暮色中的託斯卡納地區,這裡的行政首府是藝術之都佛羅倫斯。那天剛好是周末,出城遇上堵車,看來堵車不是我們的專利,全世界的城市都堵車。深夜,我們到一個小山莊入住,領隊說,大家早早入睡,清晨會給你一個驚喜。由於倒時差,因此早早起床,推門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鬱鬱蔥蔥,真的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