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紀最偉大雕塑作品的秘密花園:保羅·海姆珍藏
保羅當時是巴黎著名的藝術經銷商,以向日本藝術愛好者推介印象派及現代藝術聞名。他結識多名藝術家,其中多人與海姆伉儷成為好友,包括趙無極、羅伯特·馬塔(Roberto Matta)、尼基·德·聖法爾、豪爾赫·奧泰扎(Jorge Oteiza)以及愛德華多·奇裡達等。
-
亨利·摩爾雕塑將亮相邦瀚斯
原標題:亨利·摩爾雕塑將亮相邦瀚斯 「基座斜倚像」(Reclining Figure on a Pedestal) 邦瀚斯拍賣行將於11月17至18日在倫敦舉辦「現代英國和愛爾蘭藝術拍賣會」。
-
他,世界雕塑史上最負盛名的藝術家,被遺忘的希臘藝術的締造者
他的成長受益於希臘各個學派的的藝術傳統,他的老師赫基阿斯,屬於亞哥斯—西庫翁學派,是一位帶有古風影響的雅典派雕刻家。在公元前五世紀七十年代,即菲狄阿斯二十來歲時,已名蜚藝壇,廣泛的接受各城邦的訂件。著名帕提農神廟的裝飾性雕塑也是在他的領導、設計和監督之下完成的最著名的作品是《命運三女神》公元前447年至前438年由菲狄阿斯主持製作的大理石雕塑-《命運三女神》,現收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
羅丹雕塑作品賞析--藝術收藏--人民網
奧古斯特·羅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紀法國最傑出的雕塑家,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普通職員的家庭。幼時家境貧寒,14歲時考入非正規的工藝美術技工學校學習。19歲起靠製作裝飾用的石雕維持生活。後來給一個雕刻家當助手。1875年的義大利之行,擴大了羅丹的藝術視野,以後又在法國北部旅行,研究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和雕刻。
-
《西方雕塑藝術》小旋風-協助拍攝
西方雕塑藝術源遠流長,作品繁多。一般認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個最為輝煌的高峰期,分別是古希臘羅馬時期、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9世紀法國雕塑和20世紀西方雕塑。西方雕塑藝術【第1幅圖】此作品由肇慶攝影愛好者鹹先生在著名的廣西地區拍攝
-
歷史文化藝術作品,塑像維納斯,義大利雕塑大衛
古希臘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賦。雕塑是他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當時活躍著很多傑出的雕塑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精美雕塑。『維納斯》就是其中的一個。古希臘人富於想像力,他們有著很多美好的神話傳說。《維納斯》就是傳說中掌管「愛」和「美」的女神。古希臘人特別崇尚人體美,他們認為「健全的精神必然寓於健全的身體。」神只不過是更強健、更聰明、更理想的人。
-
【文萃畫材】之藝術分享——米開朗琪羅雕塑作品鑑賞
米開朗琪羅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拉斐爾·聖齊奧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1564年在羅馬去世,時年88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表達後人對他的尊敬。
-
河南不鏽鋼雕塑圖文簡述上海不鏽鋼雕塑三大藝術特點
今天,河南不鏽鋼雕塑為大家圖文簡述上海不鏽鋼雕塑三大藝術特點。上海不鏽鋼雕塑一、上海不鏽鋼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不鏽鋼雕塑作品形體起伏呈現的總體輪廓,審美理想等表現意向,使不鏽鋼雕塑形體更具表現力。不鏽鋼雕塑三、上海不鏽鋼雕塑的形體作為三維空間的實體,其形體美是不鏽鋼雕塑形式美的靈魂
-
12米高的超大「水滴」雕塑亮相蘇州
當日,一組超大「水滴」雕塑亮相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園廣場。「水滴」雕塑高12米,全部用不鏽鋼打造而成。新華社發 4月26日,一位小朋友在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園廣場欣賞「水滴」雕塑。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它的特點細談
做雕塑而不理解雕塑語言特點的話,即使他有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生產經驗,也不能把一件雕塑做好。有一位同志就是這樣,在農村裡生活了幾年,雕塑的基本工夫也很好,和農民也能打成一片,就是搞不出好作品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他搜集了很多對文學家很有用的素材,卻對雕塑家用處不大。不注意雕塑的語言特點,就不能鮮明地體現作品的思想。
-
從泥土中綻放生命之花——雕塑家朱照林的藝術人生
年少時的朱照林對毛澤東青年時代那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浪漫主義情懷尤為欽佩,12歲那年就用木炭條描繪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巨幅畫像,展示出一個不平凡少年的藝術天賦。 青少年時期萌發的「毛澤東情結」伴隨著朱照林的整個藝術生涯,創作毛澤東系列雕塑作品成為他心中的夢想,塑造毛澤東各個時期的光輝形象成為他藝術生涯裡的主要選題。
-
當科技遇上藝術 新媒體「藝次元」亮相上海藝博會
展覽現場 外景圖 2017年11月2日-5日,第21屆上海藝術博覽會將在上海世博展覽館盛大呈現。作為亞洲著名的藝術品交易盛會,以及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扛鼎之作,今年上海藝博會全面升級,新增了新媒體藝術特別板塊。
-
欣賞吳慧明的雕塑,其中雕塑最大的特點是簡潔
其中有想像,把想像升華為藝術形象,賦予其形式美。這美在吳慧明的雕塑作品中往往以動態體現出來。比如她的《體壇之花》和《旋律人在舞蹈的剎那間,細部被運動抹去了,只留下動態的美,這個動態又一下子被凝固了,這就是她的雕塑吳慧明畢業於上海美專,然後進了油畫雕塑創作室。
-
展覽「未來演化」亮相17件裝置藝術作品探討人機關係
展品《The Art of Deception》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應妮)旨在探討未來人機關係、文化與技術的相互影響與碰撞的展覽「未來演化—我們的共享星球」7日亮相北京798藝術區。
-
藝海詩會: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舉辦紀念李金髮先生誕辰120周年主題...
作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的先鋒與早期象徵詩派的代表,李金髮創時代與風氣之先的藝術精神深深影響著國美代代學子。此次詩會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培育詩性心靈,彰顯學子的文化底蘊,堅定其自身專業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李金髮先生生平 李金髮(1900- 1976),是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雕塑系主任,原名李權興,又名李淑良,「李金髮」是他用得最多的筆名。廣東梅縣人。
-
學生街頭上演「激吻」雕塑 藝術思維開放需理性
然而,其中一組名為《G4472》的雕塑此前預備展出時,即因為雕塑的是一男一女身著校服的「中學生」,旁若無人玩起了「激吻」,而引發不少爭議。此作品反映的是發生在一處車站的場景,意圖表現現代都市眾生相。「這樣的雕塑應該不適合擺在公共場所。」一位帶著孫子來公園散步的大爺,逛到《G4472》處急忙帶著孫子離開。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這樣的作品擺出來給孩子看到,影響可能真不太好。「現在還是提倡中學生不要談戀愛,這樣的作品擺出來是不是讓人覺得這種現象已經很普遍,有誤導作用。」
-
2018座形態各異的雪人雕塑亮相哈爾濱
2018座形態各異的雪人雕塑亮相哈爾濱
-
為什麼你看不懂藝術作品?從兩位雕塑家對吻的解讀開始學起!
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時候,欣賞的是什麼呢?從客觀視覺上,是我們所看到的直觀視覺因素,如材質,是油畫還是雕塑?形體,是平面是浮雕還是立體,亦或是鏤空?還有諸如線條、顏色、大小、等等一切能夠用視覺採集的信息。
-
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張國榮、貝聿銘都是他粉絲,作品中藏著世界
當代的建築規模已經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傳統雕塑無法適應這個體量,即使把米開朗基羅或羅丹的雕塑放大幾倍、幾十倍,也顯得突兀怪誕,所以能做成大規模的雕塑只能是抽象藝術。他脫口而出:「亨利·摩爾」。他將原始藝術中人們對生命的熱烈追求和現代藝術對形式的獨立價值觀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系列傑作。
-
世界歷史:紀念性藝術,雕刻雅典娜神像的雕塑家是誰?社會觀念
百家原創作者:可北談歷史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有關紀念性藝術的歷史事件,大家一起來了解吧!公元前5世紀,希臘的紀念性藝術也幾乎完全是公共性的。建築師在保持傳紀念性藝術使格的同時滿足於局部的、細節上的美化和工藝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