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 對話古今!吳為山雕塑作品展亮相鳳凰中心

2021-01-07 青瞳視角

金秋九月,「超越時空的對話——吳為山雕塑作品展」藝術沙龍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行。步入鳳凰中心,老子、杜甫、白居易……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雕塑令人仿佛置身歷史長廊,觀眾與先賢跨越時空神交。

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提出寫意雕塑的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出版過多部理論著作。吳為山先生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長期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此次藝術大展以「超越時空的對話」為主題,展示了吳為山先生近三十年以來創作的120餘套(件)經典作品。展覽通過象徵著精神豐碑的雕塑陣列,在鳳凰中心無限開放的空間中展開了一場關於人類共同命運的人文對話。

《超越時空的對話——達·文西與齊白石》

藝術大展以「超越時空的對話」來命名,緣起於吳為山先生的一件作品。10年前吳為山先生訪問義大利威尼斯時,幻想超越時空的東西方文化代表在人類文明長河中 共同泛舟的意象,於是創作出《超越時空的對話——達·文西與齊白石》。作品虛構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和中國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的對話,寓意中意兩國跨越時空的文化藝術交流,富有深意。

吳為山現場發言

吳為山在活動現場表示,自己1978年高中畢業,經過6次高考才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留校,後來有機會到歐洲和美國留學。在與世界文化的對比中,深深感受到祖國文化的深厚與博大,感受到這文化背後的道德與精神,「所以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塑造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文化人物。我覺得相由心生,這個心就是中國人的仁愛之心,中國人博大的情懷,中國人始至不渝的追夢之心。」

在這些年間,吳為山創作了近500位中國民族的傑出人物的雕像,既有代表了華夏文明源始的黃帝、炎帝,也涵蓋了杜甫、範仲淹、白居易等歷史上的著名詩人、文學家,還有錢穆、劉半農、聞一多等近現代文化名人。吳為山希望通過他們的形象展示中國精神的一代風貌,展示偉大的追求。「老子、孔子一定沒有想到,2500年之後,能走到這樣一個陽光燦爛、燈火輝煌的鳳凰之地。」

吳為山的作品融匯東西方文化,把中華美學精神融入到創作之中,用寫意的形神來對應今人的心弦,其作品已遍布世界20幾個國家。但吳為山先生表示,自己還在不斷地努力,「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在對藝術的追求,對美的向往日益加速的時代,我要更好地努力,創作出更多的作品奉獻給大家。」

此次藝術大展展期為兩個月,將持續至10月18日。7日,「超越時空的對話——吳為山雕塑作品展」藝術沙龍活動舉辦,在鳳凰中心這一中西融合的建築中,實現了藝術與建築,東方與西方,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對話,文脈傳承與發展的討論也由此展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巖

編輯/弓立芳

相關焦點

  • 「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開幕
    展覽展出了著名雕塑家吳為山的作品136件,其中雕塑作品101件,繪畫作品35件。  吳為山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國傳統文化為人生命題。他長期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中國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創作的大量具有影響力的雕塑在世界多國展覽並被重要博物館收藏。
  • 吳為山:中國人文精神與城市雕塑
    吳為山,具有國際影響的雕塑藝術家。曾榮獲羅浮宮國際美術展金獎、英國皇家「攀格林獎」、首屆中華藝文獎、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20多年來,他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國傳統文化為人生命題,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中國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創作了500餘件歷史人物雕塑,其作品目前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永久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及歐美重要博物館。 城市文化常常聚焦於城市雕塑。 何以使城市雕塑成為美麗中國的文化坐標?成為實現中國夢偉大徵程中的時代紀錄?
  • 英國將於3月底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
    英國將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是首次在摩爾居住了40多年的赫特福德郡故居展出另一個雕塑家的作品,也是羅丹的傑出作品首次在英國自然景觀中被展出,」亨利·摩爾基金會負責人理察·卡沃科雷西說。
  • 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即將於大同拉開帷幕
    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大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作品徵集活動」圓滿結束,此次青少年雕塑大展共收到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湖北、山東、廣西、西寧、四川等地的小作者2136人來稿,報送4605件/組作品。
  • 為中國精神造像 ——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
    他創建「寫意雕塑論」而影響世界,出版十多部專著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創作了500餘件作品,陳列展示於中國及世界許多個國家博物館及公共廣場,韓國建有「吳為山雕塑公園」,南京博物院建有「吳為山雕塑館」。個人作品大展先後在聯合國總部、義大利國家博物館、法國、美國等多國巡展。組織實施並親自創作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組雕、香山革命紀念館組雕、南京渡江紀念組雕等重大工程。
  • 英國將舉辦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展
    新華網倫敦4月29日電(記者張建華夏曉)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大型雕塑作品展將於5月1日在其故居開幕,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摩爾的雕塑作品對世界當代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摩爾生於1898年,1986年逝世,是英國著名雕塑家,也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 32600多個「會呼吸」的漢字開啟「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件名為《穿越時空的對話》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王麗華傾力打造、可口可樂「中國字·在乎體」文字特展的眾多參展作品之一。 10月24日,可口可樂「中國字·在乎體」文字特展在北京中糧廣場中庭藝術空間正式啟幕。
  • 「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事跡展在京舉行
    「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事跡展暨南仁東塑像揭幕儀式30日在京舉行。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簡稱FAST)的發起者和奠基人,為我國天文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9月,南仁東因病逝世。
  • 形如「莫比烏斯環」的鳳凰中心印象(多圖、參觀詳解)
    鳳凰中心全稱鳳凰國際傳媒中心,建築造型取意於「莫比烏斯環」,象徵亙古永恆;所以也有說這裡對於戀愛婚姻有好的寓意,因為「起點是你,終點也是你。可以代表久而複合,也表示你們的愛情會像莫比烏斯環一樣無限深遠。」
  • 雕時代豐碑 塑藝術人生——"雕塑人生"鄒佩珠先生紀念展呈現大師...
    展覽開幕式現場2016年4月22日下午,「雕塑人生——鄒佩珠先生紀念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此件雕塑作品中對彭雪楓烈士手臂、槍盒與皮帶這些細節的表現中充滿靈性,再現了一代優秀軍事指揮家的英姿,也顯示了作為藝術家的鄒佩珠先生對於形式美感的獨特認識。
  • 電視動畫片《可愛的中國》:穿越時空與英雄對話
    原標題:穿越時空與英雄對話   電視動畫片《可愛的中國》講述了方志敏烈士一生的理想信念追求和為之奮鬥犧牲的故事。這部動畫片採用時空穿越的創作手法,引領觀眾感受歷史,對話歷史,認同歷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 國家博物館館藏的雕塑展,在北區三層平臺,值得一看
    國家博物館北區三層平臺,長期展覽著館藏的雕塑作品,這些作品表現中國文明歷史的特定主題,去國博參觀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李先海(四川)《漢武帝》 作者:王洪亮 孫玉敏(北京)《朱載堉》 作者:鄧柯 馮崇利(北京)《張衡渾天地動儀》 作者:於世宏(天津)《忽必烈像》 作者:李鶴 候賀明(北京)《賈思勰》 作者:林森(上海)《北魏孝文帝改革》 作者:張偉(北京)《六祖慧能》 作者:黎明(廣東)《老子與》 作者:吳為山
  • 亨利·摩爾雕塑展:《國王與王后》
    東方網3月4日消息:由上海美術館、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中國展覽交流中心和亨利.摩爾基金會主辦的《「摩爾在中國」———亨利.摩爾大型雕塑展》,近日在上海美術館新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向公眾展示了摩爾於1929—1983年間創作的118件雕塑作品,展品中包括了草稿模型、早期雕塑和大型青銅雕塑,展示了摩爾的藝術風格在54年中的發展和演變,較為全面地概括了摩爾一生的創作歷程。展覽將舉辦到4月15日。圖為摩爾的作品《國王與王后》。高育文 攝
  • 「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亮相莞城美術館
    12月10日,「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在莞城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了德籍華人藝術家任戎的72件水墨拓印作品,為東莞市民帶來了別具一格的藝術享受。任戎,德藉華人藝術家、策展人,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與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2013年在德國波恩創建「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曾在世界各地多次舉辦個人展覽,其作品融合中西方文化元素,具有獨特的個人藝術語言。萬物有靈,生生不息本次展覽的作品主要為任戎近年所創作,分為「創世紀」「萬物有靈」「天圓地方」和「江山」四個系列呈現。
  • 穿越時空的一場對話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一頭是湖北省來鳳縣95歲離休老幹部張富清,另一頭是新疆軍區某團的90後官兵。穿越時空的一場對話——張富清老英雄與老連隊官兵視頻通話側記■唐繼光 董雲傑 本報記者 安普忠 柴 華
  • 埃及特展攜百件展品亮相山東!還能近距離看木乃伊(視頻)
    文 | 李金珊 張珈瑋 張海振 畢勝「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觀」特展今天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 對於時空穿越作品來說,「外祖母悖論」不容置疑
    後來兩人互通情報,在各自的時空裡解決了那些長久無法破解的懸案。「電波穿越」不是什麼新鮮的梗,《黑洞頻率》以後有許多借鑑作品,包括滕華濤早期的《情牽一線》,由朱孝天和梁詠琪主演,是關於電波穿越的愛情電影。《信號》在類型上有點像《黑洞頻率》,還在很多方面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