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中國人文精神與城市雕塑

2020-12-02 人民網

吳為山,具有國際影響的雕塑藝術家。曾榮獲羅浮宮國際美術展金獎、英國皇家「攀格林獎」、首屆中華藝文獎、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20多年來,他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國傳統文化為人生命題,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中國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創作了500餘件歷史人物雕塑,其作品目前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永久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及歐美重要博物館。

城市文化常常聚焦於城市雕塑。

何以使城市雕塑成為美麗中國的文化坐標?成為實現中國夢偉大徵程中的時代紀錄?

本刊特約著名雕塑藝術家吳為山撰文,講述這一歷史命題。

我國改革開放給社會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最為可貴的是人們精神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充滿生機的時代氣象。而反映時代最為直接的是城市文化,這種文化的代言常常聚焦於城市雕塑。

何以使城市雕塑成為美麗中國的文化坐標?成為實現中國夢偉大徵程中的時代紀錄?這是一道歷史的命題。

1

嚴格意義上講,中國並沒有城市雕塑的傳統。它不像西方那樣,每一個歷史時期均有代表著時代精神的紀念性、象徵性雕塑。通過它們可以了解到歷史的延續、審美的嬗變。

當然,中國雕塑史上也有零星的可稱得上城雕的作品。如西漢時期,陝西省長安縣昆明池東岸的花崗巖雕塑《牽牛像》、《織女像》,就注重將人物置於特定環境中,是中國城市雕塑的萌芽。可惜在這之後就斷層了。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在漢口、天津、上海、廣州等地相繼出現了一批殖民主義的雕塑,如《巴夏禮銅像》等。那是西方藝術家所塑的「西方英雄」,強加於中國土地,系殖民主義教化所為,有辱於中華民族。

自1929年始,江小鶼作孫中山先生銅像,1934年劉開渠作《一·二八淞滬抗戰陣亡戰士紀念碑》,標誌著中國現代城市雕塑的崛起!它的崛起,一開始就與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連在一起,體現了一個覺醒的民族求得自身的解放和發展,以及不畏強暴的獨立自主精神。因此,當代城市雕塑的建設,要弘揚這種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建構新時代的人文精神。通過文明、開放、廣博、前瞻等因素使城市雕塑成為現代文明的載體與標領。

2

人文精神是一個民族深處的靈魂所在,是民族性格的特徵,是哲學、宗教、藝術諸因素綜合的結晶。

中國人文精神不僅包涵了道家思想的元素——水的特性:沛然適意、任性曠達;禪家靈性的元素象徵——風的特性:自由卷舒、不羈於時空;儒家中和、陽剛、狂狷之氣,更包涵了中國人的精神,著名學者辜鴻銘將這種精神歸納概括為溫良、靈敏與堅毅。因此,中國人文精神的主體是歷史大潮中湧現出的傑出人物,他們是時代的標領,是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重要資源。

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歷史人物是人民的傑出代表,每個人物都不同程度地象徵一段歷史。人物精神的修煉所引起生態結構的造型特徵構成了人物完善的形象,其本身便是形神相濟的精神塑像。在社會轉型、價值取向多元的時期,雕塑的核心當是歌頌、弘揚崇高向上的民族精神。因此傑出人物的雕塑便成了城市文化的主導。

中國「塑人」的歷史並不長,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曾感嘆:「塑菩薩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開始塑人了。」從雕塑藝術漫長的宗教功用到「塑人」,不僅標誌著藝術家對現實的關注,更說明了藝術家用雕塑手法來表現人、人的精神、人文精神的內在需要。

上個世紀20年代留法回來的李金髮塑教育家蔡元培,塑畫家黃少強……「五四」運動給中國的文化注進了新精神。這期間出現的人物塑像是藝術家借鑑西方雕塑方式,直觀表現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開始。之後從50年代始,留學蘇聯的雕塑家以革命現實主義的方式創作了大批反映新中國建設的雕塑作品。這是雕塑史上的裡程碑。它告訴人們:其一,寫實性、紀念性的人物雕塑以獨立的藝術形式走向了公共空間;其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精神成了雕塑的重要內容;其三,雕塑是反映現實生活、歌頌英雄勞模的重要手段。

遺憾的是「文革」政治因素導致新偶像運動的興起。那種樸素的寫實風被概念化、公式化的「高、大、全」模式所取代,如同宣傳畫一般的工農兵形象及領袖標準像盛傳於大江南北。80年代初始到處升起的科技電子符號和不鏽鋼大球,被冠以「黃河明珠」、「長江明珠」、「開發區大有希望」、「託起明天的太陽」。

近年來,各地文化一條街處處出現與真人一般大小的明、清、民國人物,穿長袍馬褂、戴瓜皮帽、拉黃包車、貼燒餅、賣糖球的……或者,在下沉式廣場、噴水池,搞幾個西歐街頭的座椅與燈柱,謂之「文化廣場」。這一階段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影響著城市文化的建設。

相關焦點

  • 「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開幕
    吳為山現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長期以來,他通過中國藝術作品在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推動當代中國藝術向世界的傳播,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 吳為山雕塑作品展亮相鳳凰中心
    金秋九月,「超越時空的對話——吳為山雕塑作品展」藝術沙龍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行。步入鳳凰中心,老子、杜甫、白居易……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雕塑令人仿佛置身歷史長廊,觀眾與先賢跨越時空神交。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提出寫意雕塑的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出版過多部理論著作。吳為山先生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長期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此次藝術大展以「超越時空的對話」為主題,展示了吳為山先生近三十年以來創作的120餘套(件)經典作品。
  • 為中國精神造像 ——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
    吳為山簡介吳為山,著名雕塑家。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藝委會主任。使 命為中國精神造像——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本報記者 李建永「今天,我很高興接受《中國社會報》的採訪。因為《中國社會報》有兩個很好的關鍵詞: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社會。
  • 李象群: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 李象群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袁思陶、邢賀揚) 5月25日,參加2020年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接受新華網專訪,就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提出建議。
  • 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即將於大同拉開帷幕
    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將於2020年8月8日在大同中國雕塑博物館隆重開幕。以三維造型之藝術,映照社會之現實,表達人文之關懷;展現無限創意,放飛藝術夢想;放眼世界,為國「塑型」。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大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作品徵集活動」圓滿結束,此次青少年雕塑大展共收到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湖北、山東、廣西、西寧、四川等地的小作者2136人來稿,報送4605件/組作品。
  • 金雞雕塑正式揭幕 可以不停旋轉 象徵中國電影人永不止步
    金雞雕塑正式揭幕 可以不停旋轉 象徵中國電影人永不止步 2019-11-19 19:10:14 來源:廈門網  |  作者:詹文 | 字號:A+ | A- 【金雞雕塑揭幕】今天下午,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雕塑揭幕儀式在海峽大劇院前廣場舉行
  • 大煞風景的大型城市雕塑該休矣
    連日來,57.3米關公雕像、88米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成為熱議焦點,違建濫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標」現象引發公眾關注。為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住建部日前發文要求嚴控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剎住濫建「文化地標」歪風。  雕塑之美,不唯其大。
  • 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關於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強大型城市雕塑管控,將高度超過10米或寬度超過30米的大型雕塑作為城市重要工程建設項目進行管理,嚴格控制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嚴禁以傳承文化、發展旅遊、提升形象等名義盲目建設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大型雕塑。富有文化底蘊的優秀城市雕塑作品,是城市風貌的「點睛之筆」。
  • 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人類認識、改造自身和社會的經驗總結)化育而成的內在於主體的精神成果,它蘊含於人的內心世界,見之於人的行為動作及其結果。人文精神的載體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獲得必須經過人文知識的內化、整合而變成主體的意識、思想、情感等生命體驗和善行。
  • 鐵人塑像落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鐵人精神是石油精神的典型化和人格化,鐵人王進喜是為國家分憂解難、為民族爭光爭氣的先進代表。鐵人塑像和鐵人精神教育基地的落成和建設,為學校增添了新的文化標識和教育載體。從今天開始,在以『中國』和『石油』命名的這所大學校園裡,有了鐵人豐碑一樣的塑像,有了以『鐵人』命名的廣場,必將在學校精神文化傳承的史冊中寫下濃重的一筆!」
  • 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原標題: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在人類的封建時代,非宗教的具有濃厚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的儒家文化佔據著統治地位
  • 寧波杭州灣新區李寧體育園"室內(外)雕塑展"感慨驚豔……
    近日,作為學校美譽課程的一個實踐基地,寧波科學中學美術社團師生近20人前往位於李寧體育園主場館東北側的雕塑展廳,開啟城市雕塑藝術品鑑之旅,近距離感受藝術設計與製作的魅力。「這一尊尊雕塑利用藝術的表達方式,實現了地方環境與人文精神的重塑。」
  • 鏡面犀牛不鏽鋼雕塑-浙江牛白鋼雕塑製作廠家
    潤藝園林雕塑工程有限公司專業生產:不鏽鋼雕塑精神堡壘、不鏽鋼雕塑植物果蔬(蒲公英、葡萄、向日葵、荷花荷葉蓮花、玉米等)、不鏽鋼雕塑景觀(標誌性建築、風箏、LOVE、水中月、彩繪祥雲等)、不鏽鋼雕塑黨建、不鏽鋼雕塑音樂(豎琴、樂器、提琴、笛子、薩克斯等)、不鏽鋼雕塑運動(跳高、橄欖球、跳舞、打籃球、舉重等)、不鏽鋼雕塑人物(皮影人物、古代人物、小人物、孔子、購物人物等)、不鏽鋼雕塑動物(魚、羊、狗、扇貝
  • 美育中國 雕塑夢想——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
    美育中國 雕塑夢想——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開幕現場小藝術家與嘉賓合影2020年8月8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大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在中國雕塑博物館開幕。
  •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講好山東16座城市故事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9日消息,11月8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記者節媒體開放日上了解到,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最新出版的《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山東省城市分卷,為16座城市打造了一張張特色鮮明的亮麗城市名片。
  • 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
    內容提要 要達到對於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其前提便是在對人文與科學的全面理解中塑造當代人類精神,促進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健康互動與協調發展。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當代對立根源於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的雙重效應。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一方面造就了當代人類文明,另一方面帶來了人性的扭曲和壓抑。
  • 科技創新的人文精神要義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文基礎。要妥善應對科技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比如生態環境破壞、食品安全問題、信息安全問題等,必須注重科學與人文,科技創新與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推動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創新。這是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 科技創新與人文精神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共同的實踐基礎構成科學與人文相互貫通的契合點。
  • 胥建國:新理性主義雕塑融入理性思辨與文化自覺
    古希臘文化中雖環繞著眾神,但統治社會的並不是神權,精神世界與現實政治之間始終能夠相互包容並存,有著高度的同構性。這種由理性主義奠定的人文基礎不僅與中世紀以神為中心的基督教世界形成了鮮明對比,也為文藝復興高舉人文主義旗幟,反對封建和中世紀神學世界觀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武器,奠定了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基調。 中國理性主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