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建國:新理性主義雕塑融入理性思辨與文化自覺

2020-11-26 騰訊網

胥建國《眾志成城》 金屬 2001年

環視新時期中國大江南北風起雲湧的雕塑浪潮,一種創作思維越來越被更多的雕塑家採納應用,這一凸顯並具有多面性不均衡發展特性的創作思維,其核心理念就是中國哲學思想中的理性主義,概括起來可以稱之為「新理性主義雕塑」。

新理性主義並非是突然生成的一種創作理念,它與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優秀文化,特別是中西方歷史上的理性主義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繫,也因此聯繫使當代中國雕塑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呈現出中西交融的種種樣態。

新理性主義雕塑即不是民間社團也非專業團體的學術理論,它是一個時代多個群體中部分藝術家對本土文化反思後形成的近似思維,它沒有具體的共同綱領和探索途徑,但有著日益清晰的探尋目標和方向,驅使這些藝術家潛在聚合的動力就是對本土文化的自覺。

胥建國 《意氣風發》 鑄銅 2013年

百年來,中國雕塑家探索具有自身文化內涵和本土造型特點的步履從未停息過。從純粹民族民間的木雕、石雕、彩塑到引入西方的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從沿襲傳統的民間工匠、藝人到留洋歸來的學者、藝術家,堪稱不乏其人,承前啟後。但從現代雕塑概念與研究範疇講,探索的主體是後者,探索的核心是西學東漸後如何洋為中用的本土化與民族化問題,研究的主要機構和平臺是以現代教育為主體的院校等。其中在20世紀後半葉的代表人物有「融通古今,以中化西」的王臨沂、「具有中國傳統雕塑神韻」的馬改戶、「深諳中西雕塑傳統」的錢紹武、「立足本土,博採西方」的邢永川等先生。而從中國雕塑整體發展以及群體意識的大扭轉看,出現重大變化的時間節點是在新世紀元年後的20個年頭。這20年裡不僅社會背景有了重大的變化,藝術的市場與發展空間也有了空前的變化,這一划時代的歷史性變化,不同以往的就是在國際視野下對本土雕塑在藝術上做出的理性慎思。

胥建國 《無為》 金屬 2017年

古今中外的文學藝術創作離不了感性認識,也離不開理性認識。從遠古巖畫到現當代藝術中的塗鴉,從中國繪畫的潑墨寫意到西方繪畫的表現主義和抽象主義,從文學寫作的隨筆到音樂的即興哼唱、舞蹈的聞雞起舞,所有的隨心所欲和刻意行為中無不夾雜著感性的衝動與理性的思辨。

從感性到理性是人認識外界的過程。感性是基礎,但只能認識現象,有賴於理性把現象的認識提升到更高的層面,以解決本質問題。承認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即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和認識過程是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

從科學角度看,宇宙運動變化與人類繁衍發展都是大道運行的常態,相對大於絕對,運動多於靜止,本質大多都隱於表象之下。宇宙中物質的運動具有絕對性,而人之精神、情感、思想、觀念則具有相對性。

源於人類整體和每一個個體所處的空間位置和視覺角度的不同,以及對前人認知經驗積澱多寡的差異,人的認知觀也會出現差異與不同,這就需要採取求同存異的包容心態,在尊重真理和科學前提下,力求和而不同,共謀發展。

胥建國 《大方無隅》 金屬 2017年

理性主義(Rationalism)是建立在以知識來源為基礎,進行推理的一種哲學方法,是用科學來理解和解釋自然的哲學道路。西方的理性主義一般認為產生於笛卡爾理論,傳播於17-18世紀間,它體現著科學與民主思想,是啟蒙運動的哲學基礎。這一涵蓋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知識領域的運動,不僅為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也促發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

西方哲學自文藝復興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中葉的近代哲學,核心表徵是理性主義;第二個階段是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近現代哲學,重要表徵是非理性主義(Irrationalism);第三個階段是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到後現代主義哲學,主要表徵是反理性主義(Anti-rationalism)。

胥建國 《玄門》 金屬 2018年

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是一位形上學的理性主義者和重視理性的科學主義者,也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他在哲學上比較接近柏拉圖,將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融為一體,其理論對近現代哲學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上溯西方哲學,提出「水是萬物的始基」的泰勒士(Thales,約公元前624-前547)卻是最早將哲學納入到理性的人,他講的哲學本質是理性的論斷,揭示了事物的普遍性,表現了人類思維的統一性,彰顯了哲學和理性思維的基本特徵。

與泰勒士和他所屬的伊奧尼亞學派(Lonian school,也稱米利都學派)在理性思維中還夾雜著一些感性成分相比,義大利南部的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as)的態度更加明確清晰,這一學派提出的「數是萬物的始基」不僅成就了古希臘第一個真正的理性主義學派,也把數學推至為從古希臘到近代歐洲表現理性的最典型科學。

畢達哥拉斯學派之後,還有以追求知識的理性和確定性來反對感性事物不確定性為特徵的愛利亞學派(Eleatic school),以及與愛利亞學派唱反調,打著「人是萬物的尺度」感覺主義大旗的智者學派(Sophists)等,但真正為古希臘建構起理性主義大廈的是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前347),他通過對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前399)理性思想的縱深發展,系統闡述了理性主義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將西方哲學的理性之源確立為真、善、美,由此極大地影響了後世。

胥建國 《和而不同》花崗巖 2012年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的功績是將「主動理性」臻於極至,並把古希臘理性主義推向了巔峰。他那包羅萬象的本體論哲學堪稱集古希臘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之大成。

縱覽古希臘理性主義,從產生到形成兩個主要因素就是外部環境的相對平和與內部文化的相對民主。古希臘文化中雖環繞著眾神,但統治社會的並不是神權,精神世界與現實政治之間始終能夠相互包容並存,有著高度的同構性。這種由理性主義奠定的人文基礎不僅與中世紀以神為中心的基督教世界形成了鮮明對比,也為文藝復興高舉人文主義旗幟,反對封建和中世紀神學世界觀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武器,奠定了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基調。

中國理性主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西周前,殷商奴隸主因信奉宗教,認為神的意志是不可抗拒的,所以大小事都會讓巫師求神問卜。西周后,統治者將殷商尊神的做法改成了「敬天保民」,開始轉向人文精神和理性主義。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人文精神和理性主義的進一步拓展,大多數思想家的立場開始轉向無神論,哲學探討的主題也逐漸轉向了人性的完美和對現世人生的意義等方面的研究。荀子的以「道」為「衡」,講的就是人對自然規律和法則的理解與衡量,這一主張奠定了人文精神和理性主義在中國文化中的基礎,為兩漢和南北朝時期抵制春秋公羊說、讖緯之學以及佛道兩教等影響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並為宋、明以後統治集團全面接受儒學思想,削弱宗教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縱觀中國歷史並橫向比較中西方哲學,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主義與歐洲的人文精神和理性主義有著部分近似之處,理論的形態也比較相通,這或許正是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文化在17世紀傳到歐洲後,被啟蒙主義者廣泛接受並大力宣揚的主要原因。

胥建國 《大道至簡》鍛銅 2017年

從文化發展和歷史進程兩方面看,新理性主義雕塑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對延展體現於中國雕塑造型形態中蘊含的多種創作思維方式所作出的一次梳理,是經過分離剖析獲得的一種理論概念,它超越了雕塑內容題材和不同表現形式,跨越了不同地域、學派、風格,以及各種具有探索性的個人或群體對雕塑的多樣詮釋,它運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主義,結合當代藝術發展理念和動向,在深層次上探求了當下中國雕塑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新理性主義雕塑既不是延續西方學院派寫實主義的變種,也不是對西方現當代藝術流派簡單的模仿或複製,它們具有的一個共同藝術特徵就是在作品中努力揭示或展現中華優秀文化和民族藝術精神,且在創作過程中融進了更多的理性思辨與文化自覺。

新理性主義雕塑產生於21世紀頭二十年中國,主要的催化劑就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國力強盛和文化自信。在這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雕塑與20世紀三四十年代引入的歐洲學院式雕塑,五六十年代借鑑的蘇聯雕塑,以及在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後湧入的西方現當代藝術,在時代背景、社會狀況和藝術家境遇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變化。這次藝術的繁榮顯示出了當代中國雕塑家寬闊的國際視野,博大的包容胸懷和自信的本土意識,雕塑的創作步伐不再像以往那樣顯得困惑、遲疑、匆忙,而是邁得更加從容堅定,彰顯了藝術的新氣象。

在這種新氣象中,儘管還存在著些許追風趕潮、譁眾取寵的成分,但已明顯減少或變得矜持了許多,那些依靠資訊封閉的「精明」炒作和瞞天過海的愚眾行為,其活動空間不僅越來越狹窄,運作的市場也日益蕭條。伴隨著越來越多雕塑家創作意識的理性回歸,視野也從前望、回眸的直線轉化成了三百六十五度,精神需求與世俗價值獲得了新的平衡,雕塑的探索路程上也已然多了冷靜審視和批判,更加獨立的理性思辨也顯然成為雕塑家在多種文化交叉中尋求自我的新坐標。雖說在回歸本土傳統意識的行為中,還不乏以傳統表象元素來趕場的膚淺作品,但由主流藝術形成的文化自覺而轉化出的創作主動,在很大成分上已助推了雕塑家在對比中的評判,知曉了在雲湧風潮中恰當的安頓自我,展現出了當代中國雕塑家的社會責任和時代擔當。

文/胥建國

2020年8月15日於荷清苑

相關焦點

  • 文化存在論的先驗基礎及其思辨邏輯
    這裡的「意義世界」與純粹的工具理性無關,也不能在現實的人的經驗存在中獲得自己,而只能在不斷佔有關於人的本體的承諾中實現自身,這種人的本體就是人「自由的自覺的活動」的本質,它不是作為事實存在的本體,而是一種作為價值也即意義存在的本體。
  • 陳新漢:文化自覺的哲學意蘊
    由為我關係組成的世界就是廣義的文化世界,包括器物性文化和精神性文化。 對於人來說,文化的功能首先體現為人通過文化作用於外部世界。每一代人總是在繼承和發揚前人留下的文化基礎上與自然界發生聯繫。黑格爾幽默地把人躲在文化背後以達到改造自然目的的行為稱為「理性的狡黠」。其次,文化的功能體現為人類通過文化映現自身,達到自我意識。
  • 《理性的思辨》③第一章 三階段論
    理性分為兩部分:其一:正確和自覺地認識和處理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這方面也稱「理智」,以下也簡稱「理性A」。其二:正確和自覺地認識和處理人類內部的關係,簡稱為「理性B」。理性A,或理智之主要表現為自然科學及有關之工業技術等。
  • 評《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
    當代世界和人類生活、生存之種種「問題」或困惑,使哲學界出現了「尋找馬克思」、「回到馬克思」的世界性文化思潮。在這一思潮驅使下,近些年我國學者圍繞著馬克思哲學「是什麼」或「追尋馬克思哲學本真及其體系」、「回到馬克思」的學術爭鳴進行著各自不同的研究和探索。
  • 西方雕塑文化對中國雕塑近代文化發展的影響真的很大嗎?
    本人就是一名雕塑工作者,對中西雕塑文化發展有一些認識。下面我就舉例說一下西方文化對雕塑藝術,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影響。我不去給大家說什麼專業術語,什麼年代什麼雕塑名人,先說一下國內受到的影響吧!建國初期,國內雕塑行業實際就是一片空白時期,屬於雕塑行業文化相對危險的斷代時期,沒有任何一位國內的雕塑家來領航雕塑藝術的行進方向,存在的只是一些民間的謀生的手段。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蘇中各方面的文化交流,雕塑紀念碑浮雕等雕塑的時候,蘇派風格的政治風格雕塑呈現到了人面前。
  • 一場「絲路之夢」沙漠雕塑大展在民勤開幕
    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活動期間,還將舉辦藝術家交流座談會、雕塑攝影展、沙漠露營體驗等活動。最終,河流將出現在地球表面,撫慰大地,滋養人類和動植物,並且創造文化。象徵著絲綢之路上的行者,紀念他們在文化、經濟建設中的偉大貢獻。
  • 鄭州106中學東校區校園景觀雕塑設計彰顯校園文化內涵
    鄭州106中學校園的《上帝嬌子》雕像鄭州106中學校園的《破萬卷》雕塑從學校校園溫馨色調的設計到教學樓間屹立的藝術雕塑,都體現了該校以美育人、以美立人的設計理念,學校處處彰顯藝術文化內涵,讓人感覺步入了藝術殿堂。    據悉,鄭州106中學蘇芳校長專門聘請清華大學專家教授進行校園文化景觀設計,以中國最高學府的美學文化理念來引領學校美育文化發展趨向。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方法論-二、純粹理性的法規
    但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康德也明確的說,在思辨層面,純粹理性是沒有法規的,因為純粹理性本身並不產生什麼知識,就更不用說有什麼法規了。如果思辨這條路被堵死了,那就還剩下實踐運用這條路。康德滿懷信心的確信,雖然純粹理性在思辨層面做不出什麼太主動的判斷,但在實踐運用中,是可以發揮其主動作用,也就可以有其自身的法規。在這個問題上,康德實際上也是獨斷地給出了一個結論。
  • 《理性的思辨》⑥第三章 規律和真理
    事實說明: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幾乎都走入了「歧途」;古代中國兩千年來盤旋不進,也顯然是走入了「歧途」;世界上許多民族的文化在舊社會也已走入了「死胡同」,若無外力之刺激也都將處於盤旋不進的狀態。這些事實表明,走入「歧途」並不是個別現象,在尚未進入真正的理性階段之前,走入「歧途」反而是普遍的現象,一直沿著「正途」走,才是個別的、例外的現象。
  • 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高達57.3米的巨型關公雕像、高達99.9米的水司樓……近年來,一些城市濫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標」,破壞了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風貌,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
  • 軍人雕塑,最可敬的一群人|雕塑|紅色文化|軍人|鑄銅雕塑
    紅色文化是那些歷經歲月穿透時空永不衰老、永不枯竭永遠流淌於人類心靈滋潤於心靈的清清河流,永遠閃爍明亮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遠燦爛、永遠鮮活、永遠蓬勃的源自烽火狼煙、源自壯士熱血、源自真理之上的一脈思想火花與精神遺產。
  • 教授:「文化自覺」是一種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維
    在她看來,「文化自覺」乃是新世紀之交的中國處境所決定的一次獨特的思想實踐,它有著不同於近現代歷史以來的現實訴求、問題意識與知識建構。  「如果可以用『反傳統』來描述近現代以來中國思想界的主流的話,那麼新世紀的變化或許可以概括為對『傳統』的重新體認與激活。」她說,這一基本文化態度的改變,使得「文化自覺」正成為一種新的知識範式。
  • 《理性的思辨》⑤第二章 人類的遠景
    人類是最高級的動物,也是最低級的理性生命,是處於二、三階段之間的過渡時期。因此將原始人勉強看作第二階段之末期也不算太過分。而蟲是第二階段之早期。所以原始人智力之超過了蟲,在某種意義上也可類比為理性階段之最後最高階段的「新人」之超過人類。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非常多的事情本質後面都有適用範圍的,考慮適用範圍就是思辨的問題。思辨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潛力。既然知道了思辨能力這麼重要,那麼孩子從小改如何培養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一、學前階段培養思辨能力學前階段至關重要,這一階段的特徵也很明顯。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球體構成及模式和立方體及結構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現代雕塑的創作是每一個雕塑家站在不同方位上,以不同層次的手段表達的空間方式,所以很難歸納出什麼固定的模式。兩個球體在水平方向的並列構成則明顯地表現出對照的結構特點最均衡的規律,這種最簡單的構成卻表示了法律殷的公正,不偏不倚的象徵;當三個球體或四個以上球體構成時就必須考慮構成關係中相接的因素,即用什麼樣的形體或組接方法使它們有機的聯繫起來:多球體的構成尤如分子結構式一樣在空中展開,球體的銜接是距離的規律性按一定角度的組接,其構成給人以反覆增加的感覺,造成一種無限擴展的意念;多球體除進行結構組合外,也有在平面上用「布置」方法進行一定理性或感性的排列
  • 大煞風景的大型城市雕塑該休矣
    連日來,57.3米關公雕像、88米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成為熱議焦點,違建濫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標」現象引發公眾關注。為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住建部日前發文要求嚴控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剎住濫建「文化地標」歪風。  雕塑之美,不唯其大。
  • 楊建華:理性的困境與理性精神的重塑
    如何看待理性?如何看待理性與社會發展的關係?這是發展研究中必須明確的問題,也是發展過程中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工具理性預設以及理性選擇理論,為經濟發展與效益最大化提供了理論支撐,但它也帶來了一些困境,如理性是有邊界的;理性內在地隱含著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形式理性與實質理性的矛盾與分裂;工具理性對價值理性的否棄。
  • 文化宿遷的印記·雕塑|沈括像:凝固時空的守望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徵和文化烙印,每座雕塑都被賦予了該城市的文化寓意。在宿遷,也有大量的城市雕塑,她們濃縮了宿遷的歷史和文化。即日起,速新聞推出「文化宿遷的印記」系列報導之二——文化宿遷的印記·雕塑,走近這些「沉默不語」的文化「印記」,尋找深藏於心的記憶,與讀者共同探尋宿遷這座文明城市的文脈和力量。
  • 英國藝術家惡搞霍金雕塑 被認為是新藝術觀(圖)
    第1頁:英國藝術家惡搞霍金雕塑第2頁:英國藝術家惡搞霍金雕塑   在首都博物館的展廳裡,一件雕塑作品引發了人們的爭議。雕塑表現的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霍金,坐在輪椅上,表情憂慮,他的輪椅在懸崖上搖搖欲墜,好像馬上就要墜落山崖。
  • 釣魚文化主題人物雕塑的歷史你都了解哪些?
    釣魚文化雕像,人物雕塑定製,民俗銅雕加工 仁者 樂山 漁者 樂水 ,每一個釣魚人心中都藏著一片江湖,也許是叢林深處的小溪大江,亦或是遠離喧囂的一畝方塘,也許是山清水秀的世外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