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雕塑文化對中國雕塑近代文化發展的影響真的很大嗎?

2020-12-07 大師評雕塑

本人就是一名雕塑工作者,對中西雕塑文化發展有一些認識。下面我就舉例說一下西方文化對雕塑藝術,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影響。

我不去給大家說什麼專業術語,什麼年代什麼雕塑名人,先說一下國內受到的影響吧!

建國初期,國內雕塑行業實際就是一片空白時期,屬於雕塑行業文化相對危險的斷代時期,沒有任何一位國內的雕塑家來領航雕塑藝術的行進方向,存在的只是一些民間的謀生的手段。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蘇中各方面的文化交流,雕塑紀念碑浮雕等雕塑的時候,蘇派風格的政治風格雕塑呈現到了人面前。就是這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對國內以後甚至百年內的雕塑行業影響很大,因為很多雕塑行業的教授老師都是那次文化交流的受益者。典型的人物比如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曹春生老師。

現代紀念類雕塑

經過了幾十年發展後,西方雕塑對國內雕塑行業業影響越來越大,比如國內建設的眾多歐式風格的小區,園林,家庭裝飾裝修都幾乎在複製西方的一些經典雕塑,商業上有了需求那麼就會對雕塑製作者的雕塑藝術技術有了要求,至此人們開始接受大衛,維納斯藝術形式存在,除去各大雕塑院校不說開人體課程,就連民間雕塑行業都開了人體藝術課程,典型的就像是河北曲陽縣大面積的製作各種各樣的歐式風格雕塑,在短短十餘年間幾乎把西方雕塑存在的或是不存在的都複製雕刻了數十遍,甚至還創新的雕刻了很多西方雕塑原來都沒有實現的雕塑作品,那時候曲陽縣一年出口到西方雕塑歐式雕塑可以說富裕了一代人,興起了一個行業,連接了中西文化對交流斷層。甚至於到現在國內好多經典雕塑或多或少都有西方雕塑藝術裡面的一些精華影子。

北齊佛像雕塑

2019年中央美術學院曲陽石雕非遺高級傳承研培班上,來自央美,德國。義大利,臺灣等各地區各國的雕塑專業的教授,藝術家們為非遺傳承授課,課上就西方雕塑的寫實派到亨利摩爾的抽象派與中國古代漢唐雕塑文化對區別展開了激烈的探討和爭論。學院派一直在授課西方的雕塑藝術文化,也在推崇漢唐雕塑文化對大氣,但是只有民間一直在模仿繼承漢唐古雕塑文化,而學院派則是漸行漸遠,一面推崇這霍去病墓前雕塑的美,一面教授著西式面點。

霍去病墓石雕

咱們這個時期實際上是雕塑藝術中西結合的實驗階段,畢竟現代了,建築大都也是高樓大廈了,除去影視城一類,保護古建築古城一類不說很少有人用古中國雕塑點綴裝飾,當然您會說那四合院用到的石雕門墩也算是古文化遺留啊什麼的,但是風格不一樣啦,做法不一樣啦,藝術表達方式不一樣啦,不信你細看,古中國雕塑藝術講究樸實無華的石雕,華麗靈透的木雕,但是你在現代的石雕木雕卻看到越來越反向發展啦。

不知道看客能不能細心看到這裡,作為一名快三十年工齡的雕塑者,對於西方文化對雕塑藝術的發展有好多說不完的話,西方文化不但對中國雕塑有影響,對每個人的生活,思想,都有很大很多的改變與融合。

趙玉昌石雕民族風作品

歸根結底:西方文化對雕塑的影響是:1:塑造形體的解放。2:雕塑教學的改變。3:雕塑進入百姓家的改變。4:材料與雕塑的應用。5:建築與雕塑的歐式化。

結尾語:畢竟中國近代史經歷了百年的戰爭,一些文化已經斷代,文化需要革新,需要不斷的相互學習,不學就會後退,後退就會丟失自己的文化,就會挨打!

相關焦點

  • 胥建國:新理性主義雕塑融入理性思辨與文化自覺
    其中在20世紀後半葉的代表人物有「融通古今,以中化西」的王臨沂、「具有中國傳統雕塑神韻」的馬改戶、「深諳中西雕塑傳統」的錢紹武、「立足本土,博採西方」的邢永川等先生。而從中國雕塑整體發展以及群體意識的大扭轉看,出現重大變化的時間節點是在新世紀元年後的20個年頭。
  • 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關於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強大型城市雕塑管控,將高度超過10米或寬度超過30米的大型雕塑作為城市重要工程建設項目進行管理,嚴格控制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嚴禁以傳承文化、發展旅遊、提升形象等名義盲目建設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大型雕塑。富有文化底蘊的優秀城市雕塑作品,是城市風貌的「點睛之筆」。
  • 鄭州106中學東校區校園景觀雕塑設計彰顯校園文化內涵
    從學校校園溫馨色調的設計到教學樓間屹立的藝術雕塑,都體現了該校以美育人、以美立人的設計理念,學校處處彰顯藝術文化內涵,讓人感覺步入了藝術殿堂。    據悉,鄭州106中學蘇芳校長專門聘請清華大學專家教授進行校園文化景觀設計,以中國最高學府的美學文化理念來引領學校美育文化發展趨向。
  • 吳為山:中國人文精神與城市雕塑
    20多年來,他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國傳統文化為人生命題,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中國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創作了500餘件歷史人物雕塑,其作品目前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永久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及歐美重要博物館。 城市文化常常聚焦於城市雕塑。 何以使城市雕塑成為美麗中國的文化坐標?成為實現中國夢偉大徵程中的時代紀錄?
  • 軍人雕塑,最可敬的一群人|雕塑|紅色文化|軍人|鑄銅雕塑
    紅色文化是那些歷經歲月穿透時空永不衰老、永不枯竭永遠流淌於人類心靈滋潤於心靈的清清河流,永遠閃爍明亮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遠燦爛、永遠鮮活、永遠蓬勃的源自烽火狼煙、源自壯士熱血、源自真理之上的一脈思想火花與精神遺產。
  • 北京不鏽鋼雕塑圖文簡述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的三大特點
    今天,北京不鏽鋼雕塑為大家圖文簡述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的三大特點。一、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製作工藝也有新的發展。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追求華美,裝飾性特別強。二、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形象極為豐富,主要有各種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物形象及眾多神話人物形象。西方不鏽鋼人物雕塑手法以形象寫實為主,而中國不鏽鋼人物雕塑多以實在的前史名人、家族重要人物為主,以真人特徵作為刻畫模板。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它的特點細談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語言能傳達情感,雕塑的語言是從生活中升華出來的,它使雕塑家和觀眾的思想溝通了。那就是上面說的,先天使它受到很大的局限。它只能通過固定的一種動態,情緒、形象來表現,這是消極因素,但是集中力量塑造少的地方,就能精些,就能供人多次的從不同角度去觀看,這就是積極的方面。有一件雕塑叫《搬石塊》的,其中有一個人雕得很生動,有力量,構圖也美,但是由於刻了三個人,結果難看的東西擋住了美的造型,次要的人物奪了主要人物的空間,人多反而沒有表現力。
  • 「反雕塑」現象批評
    一些雕塑家利用電磁、電光、鐳射等科技手段創作出具有虛象體積和視幻效果的光效應雕塑。隨著藝術觀念化的日益彰顯,地景藝術和裝置藝術也獲得了迅速發展。可以看出,西方雕塑進入20世紀便全面地對傳統雕塑的觀念、標準、技法和材料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甚至顛覆。這種「反雕塑」的思想與行動,使得「雕塑」概念越來越含混,也使得「雕塑」行為越來越寬泛。
  • 文化宿遷的印記·雕塑|沈括像:凝固時空的守望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徵和文化烙印,每座雕塑都被賦予了該城市的文化寓意。在宿遷,也有大量的城市雕塑,她們濃縮了宿遷的歷史和文化。即日起,速新聞推出「文化宿遷的印記」系列報導之二——文化宿遷的印記·雕塑,走近這些「沉默不語」的文化「印記」,尋找深藏於心的記憶,與讀者共同探尋宿遷這座文明城市的文脈和力量。
  • 釣魚文化主題人物雕塑的歷史你都了解哪些?
    民俗文化雕塑,釣魚雕像加工,人物銅雕定製 民俗文化雕塑,人物雕像定製,釣魚雕塑製作 廣場景觀雕塑,人物雕像製作,釣魚主題銅雕 釣魚是一種古老的人類獲取食物的手段,到今天其已發展為三種形態,即在作為謀生手段的形態之外,又發展出既為得魚又為娛樂的形態,以及只在乎釣不在乎魚的形態
  • 美育中國 雕塑夢想——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
    此次展覽是一次良好的藝術教育活動,一方面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良好平臺,另一方面促進藝術教育與藝術理念的自我反思和發展。展覽無畏疫情,在歷時半年的組織過程後終於如期舉辦,反映了中國青少年藝術創造蓬勃的生命力。
  •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真的就比中國早?西方人說是古國就是古國?
    中國歷史的問題不是有沒有,而是如何證明其存在,尤其是很多文物流失造成困難。前好幾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已將信史推斷到商初,隨著考古的發展必定還原歷史的真相。為什麼有人懷疑呢?文明是造假不了的!是某些雕塑,畫像在中世紀造過假了! 因為古希臘古羅馬人是地中海人種,後來的歐洲已經是日耳曼,斯拉夫,凱爾特和古希臘古羅馬人種混血的後代!
  • 簡約的高貴:亨利·摩爾現代雕塑啟示
    亨利·摩爾(Henry Spencer Moore),一位享譽世界藝術領域的西方現代雕塑大師,其作品曾在中國北京展出。與平常多數美術作品,都集中在展覽館這種室內空間展示的方式完全不同,他的這十幾件現代風格造型雕塑,就以北海公園的長堤或草坪為展示場所,隨意不加擺設地置放在觀眾面前。
  • 杭州這場雕塑展有看頭,8位雕塑藝術家年紀最大的94歲,最小的84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在新中國的雕塑發展歷程中,浙江是一個精彩紛呈的高地。在一年新舊交替的時節,浙江省雕塑家協會邀請了8位健在的老一輩雕塑藝術家,以自選作品的形式回顧浙江雕塑發展中的一段重要時刻。
  • 堅持手工雕塑,可顏珠寶一刀一刻堅做「守藝人」
    近代知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在他的《中國雕塑史》一書中寫道:「藝術之始,雕塑為先。」近幾年以來,由於受到西方美學思想的不斷影響,披毛犀出現了參照西方當代藝術、注重寫實的雕刻風格,在把握人體造型架構、動物肌肉骨骼等方面拿捏得更為精確。雖如此,但當人們回顧並審視中國古代雕塑時,或許能夠發現,傳統雕塑注重自我精神表達的趣味,更為雋永,也更值得細細品讀。那麼披毛犀又能從中獲得怎樣的借鑑與啟發呢?本期就跟大家分享可顏珠寶披毛犀的相關作品。
  • 《西方雕塑藝術》小旋風-協助拍攝
    西方雕塑以歐洲為中心,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古希臘雕刻、古羅馬雕刻、中世紀雕刻、文藝復興時期雕刻、18世紀雕刻。風格有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象徵主義等。對十九世紀雕刻由於認識上的原因,了解得較少。西方近現代雕塑三大支柱的羅丹、布爾德爾、馬約爾。
  • 鏡面犀牛不鏽鋼雕塑-浙江牛白鋼雕塑製作廠家
    據了解,不鏽鋼雕塑具有很多優勢,比如以下幾點:、質量輕。鏡面犀牛不鏽鋼雕塑-浙江牛白鋼雕塑製作廠家而鳳凌霄漢仍以她的藝術造型散發無盡的魅力。20世紀90年代初家文樓先生的竹譜更是將中國文人情懷與現代抽象雕塑作出了精闢的詮釋。至此以來,我國有責任感的雕塑家更加注意了抽象雕塑創作中的形式感及內涵的深度.出現了如青島的大型抽象雕塑五月的風這樣優秀的作品。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球體構成及模式和立方體及結構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現代雕塑的創作是每一個雕塑家站在不同方位上,以不同層次的手段表達的空間方式,所以很難歸納出什麼固定的模式。但從現代雕塑的發展風格看,都在向簡化的幾何形體積靠近,有些幾何形體由於反覆的出現,在視覺上形成某種有意義的符號並通過這些簡單的符號概念傳遞明確的藝術信息。因此有必要對基本型的構成做-深入研究。找出它們的結構特點以及傳意性功能。如球體、立方體、柱體,角錐體以及其它基本形的結構。對這些基本構成模式有了理解之後才能更好地運用這些構成規律,以便創作中加以靈活的運用。
  • 央視畫面為大衛雕塑打馬賽克 意使館稱理解(圖)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辛可發微博說,「裸體雕塑是西方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用來表現歷史事件、故事、思想、情緒等,也表現身體的健美、情愛和性感等,沒有淫穢的含義」。網友黃女士稱,「作為國家性媒體,如此敏感而小心翼翼地"保護"少兒,是不是一種讓人害怕的過度保護?」  也有網友表示此舉尚可理解。李女士說,中國講究含蓄美,「在公共媒體公開播放全裸雕像似有不妥」。
  • 從給雕塑「穿薄紗」到「大衛」落戶重慶 ,城市雕塑的演變,見證改革...
    從最開始《春》《夏》《秋》《冬》的設計方案引發爭議,到如今《大衛》雕塑受到追捧,重慶的城市雕塑也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思想的解放。40年前雕塑「穿上薄紗」最終亮相只要經過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你都能看到南北橋頭的四尊雕塑《春》《夏》《秋》《冬》,現在大多數人習以為常,但這組雕塑在創作之初,卻經歷了很大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