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畫面為大衛雕塑打馬賽克 意使館稱理解(圖)

2021-01-16 搜狐網

7月6日,觀眾在觀賞《大衛·阿波羅》。

7月10日,央視首播和復播大衛·阿波羅雕像時的畫面,復播時馬賽克被移除。

  前天,央視新聞頻道報導在京展出的著名裸體雕塑「大衛·阿波羅」時,以馬賽克遮住雕塑的敏感部位,引發熱議。昨天下午,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新聞官表示,央視或是為保護最敏感的觀眾群體,可以理解。至於為何考慮為雕像打馬賽克,央視未給出官方解釋。記者就此事採訪央視新聞頻道宣傳人員時,對方未對此事進行回應,「這是一個普通的新聞報導,我未得到授權對此進行回應。」  

事件回放  央視馬賽克引熱議

  7月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館慶之際,國家博物館與義大利文化遺產與活動部文物管理與開發司聯合舉辦「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展覽作品包括「文藝復興三傑作品」達·文西的木板畫《別號「亂發」的女性頭像》、拉斐爾的木板畫《自畫像》和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像《大衛·阿波羅》。

  前天中午11點49分,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播出名為《北京國博百年館慶:文藝復興名家名作亮相》的報導,雕像《大衛·阿波羅》敏感部位被打上馬賽克。報導一出,隨即引發熱議。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辛可發微博說,「裸體雕塑是西方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用來表現歷史事件、故事、思想、情緒等,也表現身體的健美、情愛和性感等,沒有淫穢的含義」。網友黃女士稱,「作為國家性媒體,如此敏感而小心翼翼地"保護"少兒,是不是一種讓人害怕的過度保護?」

  也有網友表示此舉尚可理解。李女士說,中國講究含蓄美,「在公共媒體公開播放全裸雕像似有不妥」。

  當天下午3點54分,新聞直播間復播此條新聞時,已將畫面中的馬賽克抹去。

  現場調查

  市民觀展未感不妥

  昨天中午,國家博物館北16展廳外,近40位參觀者正排隊等候進入展廳。參加完高考的天津藝術類考生小楊說,「聽說《大衛·阿波羅》展出,難得與大師作品親密接觸,就趁著暑期來京一睹為快」。對於馬賽克風波,小楊說,「難以理解,在東西方文化加速交流、融合的時代,此舉難免讓人覺得國人思想封閉」。

  《大衛·阿波羅》雕像前,張女士正給11歲的兒子介紹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是西方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看展的同時介紹作品,可以讓孩子形象地了解那段神話」。聽說央視播此雕像打上馬賽克,張女士稱,「兒子的學校也會開設兩性教育的課程,大方接受並欣賞西方雕塑美,本是件好事兒,"馬賽克"實屬多此一舉」。

  國家博物館方面表示,此次展覽不僅是迄今為止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反映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內容的專題展覽,也是義大利送往國外的高水準的「文藝復興」展,有些展品是首次離開義大利。展覽展品的保險總價高達3億歐元,是國博百年歷史上引進展覽中展品價值最高的國際交流展。

  此外,還有部分媒體誤傳央視播出的馬賽克畫面為著名雕塑《大衛》。對此,國家博物館方面表示,參展作品為《大衛·阿波羅》。  

意方回應  尊重感謝央視報導

  昨天下午,義大利駐華使館新聞官表示,雕像的隱私部位被打馬賽克,或許是中央電視臺為保護最敏感的觀眾群體所作出的選擇,「我們對此表示尊重,也很感謝他們的報導」。

  新聞官介紹,此次展覽的舉辦,經意中雙方多年準備,可讓國家博物館的各個年齡段的參觀者欣賞到文藝復興時期,世界藝術史上最高形式表達的經典之作,屬於第一個「完全義大利模式」在義大利國土之外呈現,將在國家博物館展覽整10個月。此後,位於羅馬的威尼斯宮國家博物館也將提供類似的展覽空間,以展示中國的文化作品。  

檔案·此「大衛」非彼大衛

  大衛·阿波羅:《大衛·阿波羅》是米開朗基羅的著名雕塑作品。題材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神阿波羅。阿波羅是希臘神話十二主神之一,是主神宙斯與暗夜女神勒託所生之子,阿爾忒彌斯的孿生哥哥,全名為福玻斯·阿波羅,意思是「光明」或「光輝燦爛」。米開朗基羅的這件作品所刻畫的阿波羅嚴謹封閉,嚴守古希臘的美學觀和規範,追求完美無缺的理想美。

  大衛:《大衛》是一座立像,高5.5公尺,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閒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刀下的大衛是一個充滿著旺盛生命力,有著必勝信念的健與美的英雄形象。1501年,米開朗基羅秋天開始創作,至1504年完成。在佛羅倫斯,這座雕塑一共有三個,原作被放在佛羅倫斯美術學院中。  

對話專家  馬賽克或不代表央視整體立場

  京華時報:您贊同央視打馬賽克的處理方式嗎?

  蔡志松(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不建議媒體對作品打馬賽克。大衛·阿波羅雕像作為一件藝術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媒體播出應該尊重藝術,尊重藝術品所表達的思想。

  京華時報:打馬賽克是否會影響觀眾對大衛·阿波羅雕塑的理解?

  蔡志松:會有影響。大衛·阿波羅是最鮮明展示興盛期文藝復興義大利美術特點的作品之一。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打馬賽克有礙於人們對雕塑的理解,會和此次作品展有所矛盾。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裸露只是大衛·阿波羅傳達英雄精神的藝術表現形式。

  京華時報:該新聞一出就引起了網友熱議,央視撤銷馬賽克是否意味著,對西方藝術從排斥到包容的轉變?

  蔡志松:之前打馬賽克可能僅僅是工作人員的操作行為,不代表央視的整體立場,而央視將其撤銷也是受眾人熱議影響,是一種轉變,但二者仍會存在矛盾。

相關焦點

  • 從給雕塑「穿薄紗」到「大衛」落戶重慶 ,城市雕塑的演變,見證改革...
    另一位雕塑作者之一、川美雕塑系退休教授王官乙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經過與專家們的協商,「在不影響主題構思、人物動態的情況下,我們通過在袖口、衣領和其他地方增添衣紋的方式為雕塑穿上了薄紗。」《春》《夏》《秋》《冬》「穿上薄紗」的設計方案終於獲得了通過。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雕塑!
    1504年首次亮相的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的傑作,並與聖母憐子圖一起成為他最持久的作品之一。當時的革命者,藝術家在決定聘請歌利亞的時刻描繪了年輕的國王大衛。大理石雕像是學院美術館的標誌性景點,也是佛羅倫斯的永恆形象之一。
  • 歷史文化藝術作品,塑像維納斯,義大利雕塑大衛
    《大衛》—最健美的男子漢在聖經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古代以色列有一位勇敢的大衛王,他少年時代是一個牧童。當外族人人侵以色列時,父兄們到前線打仗去了,大衛擔當起為前線戰士送飯的任務。在一次戰鬥中,敵方有一位兇猛漂悍的巨人衝上來了,以色列將士難以抵擋。
  • 真的可以一鍵消除馬賽克?宅男狂喜,但不是真的
    AI說白了就是一種通過機器代替人力的技術,離我們最近並且常用到的應該是美圖這類軟體吧。眾所周知,在美顏相機、美圖秀秀等軟體誕生之前,照片的美化需要專業美工設計師通過PS進行調整。現在與以往不同,很多美圖App都加入了「一鍵AI修圖」功能,省去了傳統PS修圖複雜的操作流程。
  • 馬賽克圖片
    所以,就有人評選出了人類罪惡的十大發明,這其中有毒品,核武器,香菸還有就是馬賽克。有人認為,馬賽克將原本色彩斑斕、清晰奪目圖像給遮擋了起來,影響了欣賞圖像的視覺享受;但也有人認為,馬賽克模糊掉了那些恐怖和血腥的畫面,能夠保護到觀看者心靈不受傷害。
  • 那麼,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到底是誰?
    學藝術的美術特長生都畫過一張素描畫,那就是「大衛像」,它誕生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出自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著名的雕塑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傑作。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見過並且知道這個雕塑作品,但是它背後的故事又是什麼呢?那麼接下來我將在此淺談「大衛」石膏像的歷史。
  • 應用控 | 把羞射的部位統統遮掉,馬賽克應用合集(已更...
    ——維基百科馬賽克指現行廣為使用的一種圖像(視頻)處理手段,此手段將影像特定區域的色階細節劣化並造成色塊打亂的效果,因為這種模糊看上去有一個個的小格子組成,便形象的稱這種畫面為馬賽克。Poly 既表示「多」的前綴,這裡應該指多個馬賽克單元構成圖片,也暗指馬賽克單元的形狀多為多邊形。同樣,這是一款邏輯簡單的馬賽克圖形編輯工具。打開應用界面是放大版的 logo ,左下角加號按鈕添加編輯圖片(為啥都是這麼醜的界面)。剛進入編輯界面,會提供兩種圖片比例選擇:原比例和 1:1 。(別把妹子嘴裡的東西看錯啦!嗯...我剛開始也邪惡了)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圖中最左側黃色建築為美術學院,緊挨著的就是學院美術館,你很難看出這世界級的美術學院和美術館與周圍的普通建築有什麼不同。學院美術館因偉大的米開朗基羅的偉大作品《大衛》而出名,這個走廊也無數次出現在電視畫面中。大衛雕像,米開朗基羅26歲時用了將近3年時間(1501-1504)完成的大作,石材是一位佛羅倫斯著名雕刻家四十多年前認為報廢的大理石。
  • 抖音視頻怎麼加馬賽克用什麼app軟體 局部打馬賽克教程
    2、第二步:在之後的界面中點選一個需要添加馬賽克效果的視頻文件。(如下圖所示:)  5、第五步:之後點按特效欄目下的馬賽克標誌。(如下圖所示:)  6、第六步:點選馬賽克的大小後點按對號標誌,完成馬賽克效果設置。(如下圖所示:)
  • 這件藝術品打滿了「馬賽克」 卻藏下了一整個世界
    這件藝術品打滿了「馬賽克」, 龐貝城遺址中的馬賽克作品 《伊索斯會戰 Issus》 羅馬時期的馬賽克以希臘神話為題材
  • 李晨發微博強調未修圖,眼尖網友指出:圖三的馬賽克什麼意思
    隨著鄧超,陳赫等人陸續退出跑男,原來的成員除了李晨,baby,鄭愷還在,也同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朱亞文、王彥霖、黃旭熙、宋雨琦為新一季mc。同樣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雖然開始的時候有的人並不看好,當這幾個人的表現還是非常亮眼的。
  • 東方衛視馬賽克嘉賓圖,竟全被粉絲找到原圖
    近日,就有網友把這些馬賽克的原人物圖統統找了出來。 首先第一位,就是目前火的一塌糊的肖戰同學。 網上,很快就有網友,根據馬賽克的圖片找出了肖戰的原圖。 不得不說,放在一起對比,還真的是他本人,馬賽克圖和真人圖形體完全一模一樣。
  • 馬賽克終於被破解了,看片除碼離我們不遠了 ?
    古羅馬時期馬賽克的盛行得益於早期基督教徒,當年基督徒們四處傳教的時候,總是被羅馬人封殺。但是當時大部分人不識字,教徒們索性把教義和傳奇故事做成了拼圖以此進行宣教。這個拼圖就是馬賽克,同時成為了一門「鑲嵌藝術」。從上圖中不難看出,那時的「馬賽克」是將所有的小碎片拼接到一起,從而使畫面變得更加清晰,和現在馬賽克的用處完全相反。
  • 美國新AI算法可以還原馬賽克圖片內容
    在很多場合下,打馬賽克都是很有用也很必要的,比如出於安全和保護的初衷。不過人類就是這麼奇怪,娛樂般的好奇心總是這麼永無止境,就好像很多年輕的朋友一樣,好奇心泛濫,對馬賽克畫面深惡痛絕,看到很多模糊的照片,打馬賽克的照片,總是想一窺究竟,想還原一下馬賽克下面到底是什麼樣的畫面?
  • 盤點谷歌地圖上被打了馬賽克的神秘地點~
    這些地方在谷歌地圖上經常被打上馬賽克,甚至完全抹去。有陰謀論者宣稱,它們可能是秘密城市或UFO測試地。澳大利亞新聞網日前盤點了這些在谷歌地圖上找不到的神秘地點。  如上圖中的HAARP基地,有陰謀論者認為,這個基地可能在研究控制天氣的技術,包括颶風、雷暴甚至電力中斷等,但是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此外,還有人認為這裡是UFO測試場地。
  • 動漫的馬賽克進化史:從「接發」到「聖光」再到「花衣服」
    「馬賽克」的由來 馬賽克,是一種圖像處理方式,通過將影像特定區域的色階細節劣化、並造成色塊打亂的效果,來讓畫面本來的面目變得無法辨認,最終達到和諧的目的。 因其產生的色塊形狀,很像源於古希臘的「錦磚」,因此便被稱為「馬賽克」(英文:mosaic,中文音譯:馬賽克,所以國內也習慣將那種小塊拼接的磚稱為馬賽克磚)。
  • 剪映教程:剪映怎麼打馬賽克?
    言歸正傳,今天的教程,剪映怎麼打馬賽克?看下文:第一步、正常打開剪映app>>開始創作>>導入需要剪輯的視頻第二步、然後進入視頻編輯主體界面,選擇特效按鈕第三步、進入特效界面找到馬賽克的特效,然後選中,視頻預覽界面就出現馬賽克的特效了第四步、然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想要在什麼地方添加特效
  • 《異形契約》開頭信息量爆炸,原來生化人大衛如此精明恐怖
    只是說,跟隨著偉倫的這位大衛8,一定是為偉倫量身定製的,有更高的權限,也有更隱藏的核心驅動力。讓我們回到白房間開頭,以大衛的眼睛作開場,我們都知道老雷自我致敬了《銀翼殺手》開頭,用複製人羅伊的眼睛做了開場。
  • 央視女主持補妝畫面被播出:是事故還是故事?
    央視女主持補妝畫面被播出:是事故還是故事? 2008年03月21日 11:35 來源:新京報 ,導播就將畫面切回了主持人,而女主持人正在低頭擦臉補妝的畫面在新聞中赫然出現了,整個失誤時間大約兩秒。
  • 打了馬賽克也擋不住!這些AI算法一鍵還你"無馬"
    然而PS說到底還是對圖片的內容取樣之後進行的填充,就像一塊"狗皮膏藥",根本無法修復破壞的內容,在面對馬賽克時可謂束手無策。但如今AI算法大行其道,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可能。為了對付馬賽克,人們開發了不止一種使其"高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