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場雕塑展有看頭,8位雕塑藝術家年紀最大的94歲,最小的84歲

2020-12-0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在新中國的雕塑發展歷程中,浙江是一個精彩紛呈的高地。在一年新舊交替的時節,浙江省雕塑家協會邀請了8位健在的老一輩雕塑藝術家,以自選作品的形式回顧浙江雕塑發展中的一段重要時刻。

11月28日下午,杭州城西休閒公園·品空間,《潤物無聲——師者自選雕塑作品展》正式開幕。

這八位雕塑藝術家,年紀最大的94歲,年紀最小的84歲,按年齡的大小分別是:沈海駒、沈文強、王建武、潘錫柔、仲兆鼐、達榴生、傅維安、高照。

這次展覽匯集了老一輩雕塑藝術家對藝術和人生的思考。展出的作品近151件,和很多雕塑展大型作品匯集的現場不同,這次的作品,大小往往只在方寸間,如芥子納須彌般,通過點點細碎的藝術創作痕跡,展現了一代人的傲骨與風貌。

比如,王建武的《象》,才1立方釐米的大小,遠遠看去十分不起眼,但是展覽現場,特地設置了一枚放大鏡。

仲兆鼐在現場給大家介紹的一組動物小木雕,他很熱情地讓大家看《睡貓》、《孔雀》身上的紋路。

「全是天然的,我就利用了這些天然的木頭紋路。」仲兆鼐笑著說,大家最常見的松木,看著很不值錢,他卻最喜歡,因為上面的天然紋路都是他創作的靈感,他還激勵學習雕塑的學生,「最重要的就是熱愛,只有熱愛了你才會努力。」

另外,除了正兒八經的雕塑創作作品,還有書畫、甚至老先生們家裡多年保留下來的老物件,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現這些藝術家的創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王建武的作品展區,除了他收集的老唱機和老唱片及全身畫滿畫的針線盒,還有一幅1968年的素描作品《我的妻子》,畫的就是他妻子的睡臉。當時去收集作品的杭州雕塑院院長林崗說:「看到這幅畫,再看到老師的妻子彎著腰拿展出的針線盒給我的時候,不得不感慨這歲月和作品的力量。」

年紀最大的沈海駒,今年已94歲高齡。現場掛著一幅「壽」字,是他的妻子在他90歲的時候創作的。展覽開幕現場,戴著一頂藍色鴨舌帽的沈海駒也親自來了,他特別開心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也教育現在的雕塑創作者:「藝術是為誰服務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

「其實,這些老師,大多都是我們老師的老師。我們學習雕塑,受西方影響很大,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老師的作品,最難得的就是這裡面包含著中國傳統的文化審美,也鼓勵我們在創作中傳承和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

杭州雕塑院院長林崗說,這次到8位雕塑藝術家家裡收集作品,可以說是一次心靈之旅,體會到他們背後追求藝術的執著和精神,也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再次面聆老先生們的教誨。

展覽時間:2020年11月28日-2021年1月28日

展覽地址:杭州城西休閒公園·品空間。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大94歲 最小84歲 潤物無聲雕塑展令人不禁感慨這歲月和作品的力量
    2020年11月28日至2021年1月28日,由中國雕塑學會
  • 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 60位小藝術家獲獎揭曉
    開幕嘉賓及評委合影開幕及頒獎現場2020年8月8日,作為「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作品徵集活動」的成果展示,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大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在中國雕塑博物館隆重開幕
  • 一個沒有傳統意義上雕塑的雕塑展,是什麼樣?
    或者與其說這是一場雕塑展,不如以當代藝術來概括更為貼切。這是內容與主題的衝突,某種因素下的妥協,還是一種對於「雕塑」概念的拓展與反思?無數觀眾盯著光看,只有一個說看到了字母。我看了半天也沒有看到,藝術家說能不能看到和每個人感光敏感度也有關,我大概是太遲鈍了。據說通過手機屏幕也能看到,大家可以感受下。日常物的非常狀態那些平時司空見慣的,在藝術家的眼中異化。
  • 美育中國 雕塑夢想——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
    美育中國 雕塑夢想——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開幕現場小藝術家與嘉賓合影2020年8月8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大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在中國雕塑博物館開幕。
  • 將門之後的雕塑大家,創作了中國在國外首尊雕塑、高州水庫紀念碑
    雕塑家、雕塑教育家張祖武可是,這個孩子既不喜習武也不願從文,偏偏地酷愛藝術。1934年,他獨自跑到上海,考取了杭州國立藝專雕塑系,從此走上了一條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杭州國立藝專雕塑系34級部分同學。他的老師是留法的劉開渠、王臨乙等,同學中有王朝聞、姚繼勳等。國立藝專雕塑系自1928年開始招生,至此也不過區區的20名學生。
  • 2019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展展出,聽聽這些藝術家的「年度小結」
    作為展示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創作與研究的常規展,每年一度的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展日前開展,將展至6月30日。「年度創作與研究課題」是油畫創作室、雕塑創作室和理論研究室的創作與理論研究人員,按年度各自創作與理論研究課題項目,為產生具有原創性與創新性的作品和理論研究成果所進行的實踐與探索。
  • 最奇妙的恐龍玩樂地,巨無霸三角龍,恐龍雕塑模型任你看
    一比一大小巨型三角龍,3D立體恐龍地景圖,恐龍雕塑模型,恐龍玩樂地,期間限定的特別活動開展了!沒錯為了慶祝商場三周年,推出了史上最強免費進場的恐龍展,真的是震撼無比感動萬千啊。一入場中央,就看到圖龍老師作品,3D的立體地景圖,震撼力就百分百非常逼真的繪畫。
  • 水落石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教學研究展
    此次展覽包括13組作品,由12位畢業於三工的青年藝術家代表作,和一組在校生的現場集體創作組成。其中,六位大四學生攜28箱從第三工作室搜羅的材料,歷時一周,在展廳通道處搭建出一個「流動的課堂實驗」。這得益於雕塑系的歷任系主任的開放胸懷,以及他們本能都是最活躍最優秀的全球知名的當代藝術家的緣故,這再一次印證了蔡元培先生的那句話,「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我對這個展覽的第一個印象是,三工作室的同學們是多麼的幸福和快樂。他們真心地感覺到了藝術給他們帶來的一種快樂的氣息。同時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生命意志在溢出雕塑的邊界。
  • 英國將舉辦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展
    新華網倫敦4月29日電(記者張建華夏曉)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大型雕塑作品展將於5月1日在其故居開幕,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摩爾的雕塑作品對世界當代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摩爾生於1898年,1986年逝世,是英國著名雕塑家,也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 全球最「詭異」的60座雕塑,令人印象深刻
    每個城市都有許多的創意雕塑,路邊,廣場上,有些普普通通,有些卻很有創意,令人印象深刻。國外的網友在世界各地收集了一些最有創意的雕塑作品,他們有些是很久以前的,也有些是新建。你如果是一個藝術控,那麼就一起來欣賞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雕塑作品,在世界各地進行一次驚人的旅行。
  • 對於雕塑,公共空間才是最好的美術館
    ,但無可否認,室內的空間設置與藝術品的搭配幾乎是大同小異,甚至有很多美術館同時收藏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時,更難以對個別美術館有深刻印象。突然感覺,對於雕塑,公共空間才是最好的美術館。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到了佛羅倫斯,總有不少人對廣場外的《大衛》駐足凝望,這就使得雕塑成為了眾多遊客的城市記憶點,甚至成為了一個城市文化符號。
  • 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即將於大同拉開帷幕
    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將於2020年8月8日在大同中國雕塑博物館隆重開幕。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大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作品徵集活動」圓滿結束,此次青少年雕塑大展共收到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湖北、山東、廣西、西寧、四川等地的小作者2136人來稿,報送4605件/組作品。
  • 雕時代豐碑 塑藝術人生——"雕塑人生"鄒佩珠先生紀念展呈現大師...
    北京畫院美術館一層二層展陳空間選擇了「有君堂」與「師牛堂」兩個李可染先生與鄒佩珠先生生活與創作的空間的名字,通過展出大量鄒佩珠先生、李可染先生等創作的藝術精品和史料文獻,呈現鄒佩珠走過的藝術以及人生歷程,還原這位李可染先生背後默默奉獻卻又多姿多彩的女性藝術家偉大的藝術人生。
  • 這11座聞名世界的雕塑背後真正隱藏的意義
    在巴塞羅內塔地區,有貧民窟和城市中最貧窮的漁村。在海灘上的小木屋裡,大家庭和窮人擠在一起,小夜曲響起之時,人們就去往海邊覓食。後來,海灘上充斥著傳說中的奇林託餐廳,但在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前它被拆毀,因此這座城市失去了部分個性象徵。現在,這裡有的是最乾淨的聖米格爾海灘,但卻完全失去了曾經的痕跡。
  • 欣賞吳慧明的雕塑,其中雕塑最大的特點是簡潔
    大家好,這裡是油油說,今天要帶來是以前的事情,介紹一位傑出的女藝術家,她對雕塑的看法是跟其他人不同的哈!把厚厚的一疊照片一張張翻過去,這照片上的作品都是熟悉的,我從中找不出一致的風格,卻希望能夠理出一條線索。吳慧明的雕塑形式風格多變,從這些作品裡看得出她把中國畫的線條,木刻的刀法和油畫的塊面結構,裝飾畫的誇張變形都吸收入形象。
  • 尋訪挑山工、創作樂天派雕塑……144秒揭秘《泰山挑山工》雕塑誕生記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潤塏、張得蒂夫婦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雕塑藝術家,創作了眾多名人雕塑。2019年年初,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們,接受約請,準備創作一件有關泰山挑山工的作品。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6日訊為尋找創作靈感,2019年4月初,兩位藝術家來到泰山尋訪挑山工,深入挖掘這群普通勞動者身上的不凡。回到北京後,老藝術家們立即開始了泰山挑山工雕塑的創作。雕塑藝術家張潤塏對團隊提出要求:「稿子雖然小,但是得有泰山挑山工的那種精神狀態。」
  • 英國將於3月底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
    英國將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是首次在摩爾居住了40多年的赫特福德郡故居展出另一個雕塑家的作品,也是羅丹的傑出作品首次在英國自然景觀中被展出,」亨利·摩爾基金會負責人理察·卡沃科雷西說。
  • 英國藝術家惡搞霍金雕塑 被認為是新藝術觀(圖)
    第1頁:英國藝術家惡搞霍金雕塑第2頁:英國藝術家惡搞霍金雕塑   在首都博物館的展廳裡,一件雕塑作品引發了人們的爭議。雕塑表現的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霍金,坐在輪椅上,表情憂慮,他的輪椅在懸崖上搖搖欲墜,好像馬上就要墜落山崖。
  • 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張國榮、貝聿銘都是他粉絲,作品中藏著世界
    ,問道20世紀最欣賞的藝術家是誰?他從一位創作抽象雕塑的藝術家,轉變成為捕捉英國人性細節的大師,這讓摩爾獲得了世界級的聲望。 他的《國王與王后》有著自然寫實的手腳,又有神話中潘神般的頭和身體,坐落在山丘上,遙望這片大地,亙古不變。真的是藝術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 亨利·摩爾:雕塑擁有自己的生命
    ——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今年夏天,倫敦舉辦三場重要展覽聚焦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1898-1986)的作品。首先是帝國大街(Britannia Street)的高古軒畫廊名為「亨利·摩爾:晚期巨作」(5月31日-8月18日)的展覽,畫廊從亨利·摩爾基金會借得大量鑄銅雕塑,其中有很多作品非常龐大,此前從未被擺放到室內畫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