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時代豐碑 塑藝術人生——"雕塑人生"鄒佩珠先生紀念展呈現大師...

2020-11-29 中國網

展覽開幕式現場

2016年4月22日下午,「雕塑人生——鄒佩珠先生紀念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畫院、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一層二層展陳空間選擇了「有君堂」與「師牛堂」兩個李可染先生與鄒佩珠先生生活與創作的空間的名字,通過展出大量鄒佩珠先生、李可染先生等創作的藝術精品和史料文獻,呈現鄒佩珠走過的藝術以及人生歷程,還原這位李可染先生背後默默奉獻卻又多姿多彩的女性藝術家偉大的藝術人生。

鄒佩珠先生書法作品《頌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

鄒佩珠先生早年畢業於重慶國立藝專,是我國第一代女雕塑家。由她創作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武昌起義》、《擲鐵餅運動員》、《彭雪楓像》等至今仍伴隨時代的記憶佇立於祖國的山水之間。鄒佩珠先生還是卓有成就的美術教育家,她參與籌辦了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創作研究所,在她的指導下新中國初期出現了一個頗具創造性的女雕塑家群體。她是一位偉大的妻子和母親為了更好的支持李可染改革中國畫的工作,她毅然放棄了自己的雕塑創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顧李可染先生的生活和藝術創作,並全力支撐全家的生活重任。李可染去世後,鄒佩珠又成為李可染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不知疲倦地策劃各項藝術活動,在生命的最後二十年裡,她長期關心美術事業的發展,積極參加各類美術活動,鼓勵青年美術家的成長,正是在這種秉持一生的無私奉獻精神中,鄒佩珠先生活出了自己的品格和光彩。

「鄒佩珠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李可染先生的藝術走向巔峰與鄒佩珠先生生活與創作上的幫助和照顧息息相關,鄒佩珠先生將李可染先生的重要作品捐獻給國家,也在中國美術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作為藝術家的鄒佩珠先生將自己的標作、寄語和希望留給了我們。她超出了名與利這兩個枷鎖,讓我們更加明白藝術家的責任到底是什麼。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的事業來緬懷像鄒佩珠、李可染先生這樣的優秀的老先生們。」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在展覽開幕式上說道。

鄒佩珠先生雕塑作品《彭雪楓像》

展覽現場一層展廳展出了鄒佩珠先生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抗日烈士彭雪楓將軍創作的雕像,此件雕塑作品中對彭雪楓烈士手臂、槍盒與皮帶這些細節的表現中充滿靈性,再現了一代優秀軍事指揮家的英姿,也顯示了作為藝術家的鄒佩珠先生對於形式美感的獨特認識。對英雄人物成功塑造的背後是鄒佩珠先生紮實的功底以及女性雕塑家獨有的才華與天賦。

李可染、鄒佩珠合作作品《工農勞模北海遊園大會》草圖

李可染作品《工農勞模北海遊園大會》

鄒佩珠先生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雕塑家,也是一位優秀的畫家,鄒佩珠先生創作的蝦、蟹等水墨形象曾經得到李可染先生由衷的讚嘆。展廳二層展出了李可染先生創作的《工農勞模北海遊園大會》,而這副作品的草圖則是由鄒佩珠先生與李可染先生共同創作於1951年,作品畫面中眾多人物的造型、整體場景的趣味性都體現了鄒佩珠先生作為一個藝術家對於生活的真摯情感、對於藝術創作的一絲不苟、對於勞動模範的崇敬之心。

「這次展覽不僅僅是展示鄒佩珠先生的人生和藝術軌跡,同時也是對李可染先生的一次全面展示,因為鄒佩珠先生和李可染先生的藝術創作是分不開的。李可染先生強調為山河立傳,山體是帶有雕塑感的,這與鄒佩珠先生的雕塑不無關係,而鄒佩珠先生的繪畫、書法許多都是臨摹李可染先生,所以看鄒佩珠先生的藝術就會先到李可染先生,看李可染先生的藝術就會想到他背後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說道。

鄒佩珠先生作品浮雕《運動員》草圖

李可染、鄒佩珠合作作品《蝦蟹圖》

鄒佩珠先生作品《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武昌起義》草圖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在介紹展覽的策展情況是說:「當我們走入鄒佩珠先生的藝術人生之時,我們發現在李可染先生人生伴侶的角色之外她還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在鄒先生存世不多的諸如《彭雪楓像》《人民英雄紀念碑——武昌起義浮雕》等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她高超的雕塑創作造詣。其中鄒佩珠先生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所創作的一批手稿以及成為了研究新中國美術史的重要文獻。在展覽的籌備過程中我們選擇在展廳一層、二層還原了「有君堂」與「師牛堂」兩個鄒佩珠先生與李可染先生共同生活創作的空間,希望觀眾在走入展廳之時能更有深度的了解這位20世紀重要的藝術家與教育家的藝術歷程。」

「為了整理李可染先生的資料,直至去世之前,九十多歲的鄒佩珠先生依然堅持每天只睡三個多小時,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李可染先生藝術的傳播事業中。」著名文化學者、藝術評論家王魯湘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們經常把鄒佩珠先生定義為李可染先生的夫人,然而鄒佩珠先生還是一位造詣極高的雕塑藝術家。可以說沒有鄒佩珠先生也就沒有李可染先生的藝術巔峰,李可染先生的藝術思想一定程度上都是與鄒先生討論的結果,而鄒佩珠先生也是李可染先生需要面對的第一個批評家,鄒佩珠先生挽救了一大批李可染先生的絕世精品;鄒佩珠先生總是在發現當下藝術界、藝術家的優秀之處,擁有一顆菩薩般的內心。在鄒先生去世近一年的今天,展覽的舉辦也寄託著我們對這位可親可敬可愛偉大的中國女性的懷念。」

鄒佩珠先生書法作品《天道酬勤》

鄒佩珠先生與李可染先生相識走過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對民族和祖國有著特殊的熱愛之情,同時也踐行了對愛與家庭的成諾,成就了李可染先生藝術創作的巔峰。「母親與父親相識之後既承擔了藝術創作的工作,又扛起了支撐與維持家庭生活的重任,保證了我的父親在藝術上的探索。為了支持父親的藝術理想,母親放棄了自己的創作全心的支持與安排父親的工作、生活與醫療。由於父親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在父親過世之前的十年,母親都是睡在師牛堂的沙發上。」鄒佩珠先生與李可染先生之子、北京畫院藝委會主任李小可回憶起母親的點點滴滴是說道,「在父親過世之後,母親對李可染藝術精神與文化遺產的推動和推廣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將大量的父親的作品捐獻給國家,讓後人能夠了解李可染的藝術創作與藝術精神。這次展覽也向我們展示了母親對民族的熱愛與良知和對光明的嚮往。」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至2016年5月8日。

鄒佩珠先生作品《雷鋒像》

鄒佩珠先生中國畫作品《農舍小景》

相關焦點

  • 藝海詩會: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舉辦紀念李金髮先生誕辰120周年主題...
    2020年恰逢李金髮先生誕辰120周年,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開展「藝海詩會」主題詩會活動,師生集聚一堂,共同回顧學院歷史,重溫我校雕塑系首任系主任李金髮先生的生平故事,堅定藝術初心,厚植愛校情懷。詩會活動剪影2020年12月29日,雨雪飄零的夜晚,主題詩會在寧靜幽雅的氛圍中拉開帷幕。
  • 一周觀展指南|陳從周百年同濟推大展,紀念鄭振鐸故宮展文物
    在上海,除了上海博物館的歷代漆器展,同濟大學紀念園林大家陳從周先生誕辰百年11月25日正式開始,其中包括同濟大學博物館舉辦的陳從周先生百年誕辰展覽與「陳從周《說園》與文人意境——紀念陳從周先生百年畫展」等。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館則有「佛影靈奇——十六國至五代佛教金銅造像」特展」。
  • 「雕與塑的互融——豐盈韻·第六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石雕創作營研討...
    研討會現場2020年11月12日上午10:30,「雕與塑的互融—》雜誌社社長範偉民,惠安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原副縣長黃松友,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寶慶,《雕塑》雜誌主編朱尚熹,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秦璞,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原院長、教授莊南鵬,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李烜峰,西安交通大學藝術系書記苗祥瑞,河北美術學院雕塑專業主任張華,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李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小蕙,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婁金,
  • 吳為山雕塑作品展亮相鳳凰中心
    金秋九月,「超越時空的對話——吳為山雕塑作品展」藝術沙龍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行。步入鳳凰中心,老子、杜甫、白居易……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雕塑令人仿佛置身歷史長廊,觀眾與先賢跨越時空神交。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提出寫意雕塑的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出版過多部理論著作。吳為山先生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長期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此次藝術大展以「超越時空的對話」為主題,展示了吳為山先生近三十年以來創作的120餘套(件)經典作品。
  • 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 60位小藝術家獲獎揭曉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先生亦專門為本次展覽寫下寄語:「在世界人民攜手抗疫、共克時艱這樣特殊的背景下舉辦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旨在關注現實、面向未來,激勵廣大青少年通過結合三維造型和審美觀念雕塑作品的方式,用心感受社會生活,激發美好想像力,放飛夢幻創造力,放眼世界,為中國『塑型』。」
  • 吳為山:中國人文精神與城市雕塑
    20多年來,他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國傳統文化為人生命題,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中國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創作了500餘件歷史人物雕塑,其作品目前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永久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及歐美重要博物館。 城市文化常常聚焦於城市雕塑。 何以使城市雕塑成為美麗中國的文化坐標?成為實現中國夢偉大徵程中的時代紀錄?
  • 英國將舉辦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展
    新華網倫敦4月29日電(記者張建華夏曉)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大型雕塑作品展將於5月1日在其故居開幕,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摩爾的雕塑作品對世界當代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摩爾生於1898年,1986年逝世,是英國著名雕塑家,也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 為中國精神造像 ——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
    個人作品大展先後在聯合國總部、義大利國家博物館、法國、美國等多國巡展。組織實施並親自創作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組雕、香山革命紀念館組雕、南京渡江紀念組雕等重大工程。我們藝術工作者為時代造像,為人民立碑,目的就是要讓社會的美育教化,成為蔚然成風的社會風尚和時代潮流。藝術創作不僅僅是藝術家的事情,也不能僅靠藝術家來傳播;崇尚藝術欣賞美,應該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和共同追求,所以要通過很好的媒體來做廣泛傳播。」
  • 美育中國 雕塑夢想——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
    大同市委宣傳部長王鐵梅致辭大同市委宣傳部長王鐵梅在致辭中表示,大同擁有歷代的雕塑精品,創造了中國雕塑藝術跨時代的頂峰,在中國文化歷史坐標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展覽的舉辦,不僅搭建了馳騁想像、關注成長、不拘一格的藝術創造舞臺,更是宣傳大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再現經典藝術魅力
    、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銀谷藝術館承辦的「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9月16日至9月2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現場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 是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的視覺延伸和全新呈現。它不僅是藝術作品展,也是綜合的文獻回顧展。
  • 「本質主義」藝術家劉以林應邀參加2020中國·青島公共藝術大展
    本質主義」藝術家劉以林文/爾雅由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辦,青島市公共空間藝術促進中心和中國雕塑院青島分院承辦,由全國城雕委副主任、天津美術學院景育民教授策展的「2020中國·青島公共藝術大展」,於7月11日在青島市雕塑館開展。
  • 一場「絲路之夢」沙漠雕塑大展在民勤開幕
    9月5日,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在蘇武沙漠大景區開幕,矗立在騰格里沙漠中的102件不同材質、不同風格的藝術佳作,如一顆顆璀璨明珠飄落瀚海,一雕一景,一塑一色,與藍天白雲、美麗大漠完美融合、相映成趣,打造了烙印著民勤精神的文化藝術地標,凸顯了藝術與生態結合的強大震撼力
  • 一周觀展指南|卡茨大展來到上海,北朝壁畫繼續延期
    最近開幕的重要展覽中,上海博物館有「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約200件展品呈現江南藝術的豐富姿態與文化縱深。93歲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卡茨首個中國大展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揭幕。山西博物院大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再次延期,展至6月28日。
  • 一周觀展指南|莫蘭迪「桌上風景」展北京,乾隆銅瓷臺北呈現
    該展同時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書法展,清代學者難得一見的書札和乾嘉學派重要人物墨跡在該展中都有所呈現。開幕式當天,李經國先生編著的《錢大昕年譜長編》由中華書局出版並同期發布。紀念程十髮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展暨「江南山水」系列展:重回松江——程十髮藏元代山水畫研究展展期:2020年11月20日—12月15日地點:程十髮藝術館
  • 賽羅奧特曼十周年 龍湖重慶時代天街呈現震撼大展
    2020年7月18日,由龍湖重慶時代天街為重慶市民打造的「奧特英雄集結令——賽羅奧特曼十周年紀念展」火熱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展覽正式拉開帷幕,為童心未泯的你打開時空之門!   宇宙英雄奧特曼系列作為一個擁有近70 部、超過 1200 集影視作品的經典巨作,其50多年的品牌歷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奧特曼迷們,至今仍在守護著粉絲們的童年夢想。
  • 寫實雕塑家王文棟|深耕雕塑19年,是熱愛,更是成就自我
    在上海造幣有限公司裡竟然藏著王文棟這位寫實主義的雕塑家。2001年,王文棟先生進入上海師範大學雕塑專業學習,4年時間結束大學學業後,在上海造幣有限公司工作,一直在這個藝術世界中歷練成長,歷經15年的沉澱與打磨,在雕塑行業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從泥土中綻放生命之花——雕塑家朱照林的藝術人生
    年少時的朱照林對毛澤東青年時代那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浪漫主義情懷尤為欽佩,12歲那年就用木炭條描繪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巨幅畫像,展示出一個不平凡少年的藝術天賦。  青少年時期萌發的「毛澤東情結」伴隨著朱照林的整個藝術生涯,創作毛澤東系列雕塑作品成為他心中的夢想,塑造毛澤東各個時期的光輝形象成為他藝術生涯裡的主要選題。
  • 「反雕塑」現象批評
    但在當代文化的新形勢下,這些過於完備的規範仿佛僵硬的枷鎖,窒息了雕塑的拓展,以致不少藝術家紛紛揭竿而起,向傳統雕塑發出了「反雕塑」的行動。  最早的「反叛」緣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一批富有革新精神的畫家。馬蒂斯、畢卡索、杜米埃等畫家的雕塑探索顯示出「反雕塑」的非凡勇氣。二戰後,藝術進入「風格擴散的時代」,「反雕塑」行動也就變得越來越強勁。
  • 2019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展展出,聽聽這些藝術家的「年度小結」
    作為展示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創作與研究的常規展,每年一度的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展日前開展,將展至6月30日。「年度創作與研究課題」是油畫創作室、雕塑創作室和理論研究室的創作與理論研究人員,按年度各自創作與理論研究課題項目,為產生具有原創性與創新性的作品和理論研究成果所進行的實踐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