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

2021-01-13 光明網

當代世界和人類生活、生存之種種「問題」或困惑,使哲學界出現了「尋找馬克思」、「回到馬克思」的世界性文化思潮。在這一思潮驅使下,近些年我國學者圍繞著馬克思哲學「是什麼」或「追尋馬克思哲學本真及其體系」、「回到馬克思」的學術爭鳴進行著各自不同的研究和探索。由馮玉珍教授撰寫的《新唯物主義――新理性主義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一書,就是在這種堅持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氛圍中出版的。

本書闡明了「馬克思哲學是什麼」的問題要由馬克思著作來回答,而對原著解讀或闡釋同時又是闡釋者思維水平、知識智力、心理素質以及邏輯、方法科學性之檢驗的道理。通讀其書,我認為馮玉珍教授對馬克思文本闡釋是比較準確的,是符合馬克思文本本義的。或者說,作者通過對馬克思各個不同時期最主要著作的解讀,揭示出馬克思哲學或思想重在歷史域,是歷史科學;揭示出歷史、社會、人之關係和發展之「謎」,在於人的尊嚴、權利和個性全面自由發展及其社會條件或社會制度保障是歷史活動的最高原則;馬克思的世界觀不是經濟主義決定論,不是階級鬥爭和暴力決定論,而是人性不斷改變或人的個體發展歷史;而社會生產和階級鬥爭、社會革命不過是人類藉以實現自己個體自由全面發展的方式或手段而已。

本書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作者經過艱苦閱讀思索和智慧判斷,發現了馬克思特有的歷史邏輯思想。作者認為,馬克思這一歷史邏輯思想是馬克思思想資源的精髓,其需要的是發現、發掘、闡釋與張揚,即藉助於解釋學方法可以發揮其思想的實踐力量。在這種意義上無需像哈貝馬斯那樣「重建歷史唯物主義」,也無需像馬爾庫塞那樣用現代心理學「發展」馬克思主義。作者認為,馬克思的歷史邏輯起源於人類個體生命、需要、勞動、分工、關係、交往、共同體等這些多維邏輯起點及其概念辯證關係和運動。正是人類歷史活動這種多重性關係及其發展,產生了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即馬克思所謂「勞動的消極意義」,直到出現以現代科技文明剝削他人勞動的現代資本私有制。所以,非公平正義社會制度或人與社會全面異化關係,是人類生產活動中必然出現的歷史階段。因為人們在生產或創造物質生活時,也創造了制度,創造了關係,創造了剝削、壓迫的社會關係。同樣,人們也創造了概念、範疇和思想。整個人類社會、歷史和人本身就是在這種追求個體生存自由平等全面發展,卻又處處受制於主、客觀條件限制的非自由平等發展關係的矛盾中運動著。既然人類在一定歷史階段「生產了」剝削奴役的社會關係,那麼在一定歷史階段也能「生產」消滅這種壓迫奴役的社會關係――這就是共產主義的個人自由是一切人自由聯合活動生成的必需社會條件。

總之,我認為這部學術力作從學術層面對馬克思思想進行了很有創意的闡釋,其理論和現實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會顯現。作者的這一艱辛的學術探索是難能可貴的,而學術層面的理論研究正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前提。

相關焦點

  • 胥建國:新理性主義雕塑融入理性思辨與文化自覺
    > 胥建國 《大道至簡》鍛銅 2017年 從文化發展和歷史進程兩方面看,新理性主義雕塑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理性主義雕塑既不是延續西方學院派寫實主義的變種,也不是對西方現當代藝術流派簡單的模仿或複製,它們具有的一個共同藝術特徵就是在作品中努力揭示或展現中華優秀文化和民族藝術精神,且在創作過程中融進了更多的理性思辨與文化自覺。 新理性主義雕塑產生於21世紀頭二十年中國,主要的催化劑就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國力強盛和文化自信。
  • 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如何可能?——論實踐哲學的構成和限度
    關鍵詞:實踐哲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社會性和中介性;工業和科學  根據《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一種「新唯物主義」構成了馬克思全部革命理論的哲學基礎。對於這種新唯物主義的學說內容及其與近代佔主導地位的唯心主義哲學的關係,馬克思並未做系統明確的說明,但又在他的幾乎所有重要文本中有所涉及和暗示,以至其成為非常複雜的研究課題。在中西學界,對唯物主義的興趣這些年來正在悄然復興,唯物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哲學傾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思想者重新思考」(夏瑩)。這一問題涉及到對馬克思哲學的本體論性質的理解。
  • 直擊湖北高考評卷現場:兩次加密保障評卷安全
    這也是我省首次邀請考生代表進入高考評卷現場觀摩。  今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所有科目全部實行網上評卷。評卷任務由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4所高校承擔。網上評卷總量約為296.4萬份。參加評卷的工作人員共有1921人,其中評卷員1730人。評卷員中高校教師960人,佔55.5%;中學教師770人,佔44.5%。
  • 評畫寶一對一評畫模式更受熱捧,美術生評畫消費調查
    40%,平均在20-35%之間,通過普通評畫得到的有效點評微乎其微,因為在評畫方面,專業水平乃是支撐評畫板塊的中心,但很多平臺無法承擔起專業的師資團隊資源,讓許多線上評畫止步於「點到即止」 線上評畫效果不明顯,模式單一,以及優秀的師資分配比例不均等難題同樣是困擾著廣大的美考生和家長,經過評畫寶長達兩個月的市場調查,其中提升線上評畫老師門檻,保證評畫效果,研發多樣化的精準評畫模式等呼聲最高
  • 通訊作者怎麼標註,可以評職稱嗎?對評職稱有用嗎?
    除了什麼是通訊作者外,職稱論文中通訊作者怎麼標註的問題同樣難倒了一大片,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卻有很多都沒有注意到,再就是通訊作者的實際使用效果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那麼通訊作者可以評職稱嗎?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通訊作者對職稱評審實際使用中的作用在哪裡呢?
  • 人工智慧專業也可以評職稱了?
    打開APP 人工智慧專業也可以評職稱了? 新智元 發表於 2020-11-25 16:41:57 人工智慧專業也可以評職稱了?
  • 中國藥品審評「四大加快通道"出爐!看FDA「五大加快審評」是怎麼做的
    被授予突破性治療認定的藥品,也有具備快速通道流程和優先審評的資質。但是,如果在接下來的臨床試驗中,相關藥品並沒有顯示出和之前認為的同樣的前景,則可以撤銷突破性療法認定,並且不會給予優先審評。醫藥公司必須向FDA提出請求,予以突破性療法認定。
  • 屠呦呦沒有評上院士,如果愛因斯坦現在來中國能評上院士?
    先說答案:愛因斯坦肯定能評上。如果愛因斯坦現在來中國參加評選院士,如果只評一位院士,那這一位必然就是他,這是毫無疑問的。更何況中國每年評選的院士名額將近60名之多,截止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人獲得院士稱號。這兩千多人都能評上,愛因斯坦會評不上?難道這兩千人都比愛因斯坦強?
  • 八因子評茶法(外形審評)一
    市面上也有五項評茶法,即審評內容分為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這類五項評茶法要求審評人員從視覺,味覺及其嗅覺來判斷。所以,一般而言用於農業系統茶葉質量檢測、品評中,一些科研機構也針對性運用。此外,還有八因子評茶法,也就是把五因子中的外形評判,拆分為更細緻的條索、色澤、芽毫及其整碎度評判。
  • 人民論壇漫評 | 中國經濟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蓄勢待發  人民論壇漫評 | 「地攤經濟」背後的民生關懷  人民論壇漫評 | 夜經濟讓城市煥發新活力  人民論壇漫評 | 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習慣  人民論壇漫評 | 中歐班列:「一帶一路」上的「快遞員」  人民論壇漫評 | 「618」激發新一輪消費熱情和潛力  人民論壇漫評 | 讓「地攤經濟」在煙火中釋放活力
  • 想要評職稱,發表的醫學論文居然還有時限?
    具有時效性的醫學職稱論文容易過期有的人擔心發表早了,會不會在評職稱時用不上,其實這個不用太過擔心,一般只要論文與要申報的職稱等級要求的論文相符,且沒有用來評過職稱,那都是有效的。我國職稱評審文件中明確要求了,用來評中級職稱的論文是不能再拿來評高級職稱的。比如說,2012年獲得主治醫師,然後開始準備評副主任醫師,2017年評上副主任醫師,然後開始準備評主任醫師,那麼2012到2017年之間發表的論文只能用來評副主任醫師,而且這些論文在評完副主任醫師職稱後就無效了,不能再拿來留作評主任醫師。
  • 評副高職稱合著一般字數要求是多少?
    那麼,評副高職稱合著一般字數要求是多少?合著出版,意味著不止一名作者,對於其撰寫的字數在職稱評審文件中都有明確的規定,且每個地區不同職稱對編寫的字數要求有所不同,但對評副高職稱來說,有的要求是5萬字以上,有的要求是6萬字以上等等。通常來說,評副高職稱多要求的是著作的第二作者位置,所承擔的編寫字數大概是5-8萬字之間。
  • 評職稱必須要發期刊嗎?
    那些教書質量好,理應評上職稱,也應該優先評上職稱。這樣的老先生已經很少了,猶如快退出歷史的老醫生,一樣一樣的,似乎只有他們乘坐的是末班車!!!時代的車輪告訴我們——可批量、可量化必定是未來趨勢,這也是以論文作為評職稱的魅力。從理論上來說,論文是衡量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標準。
  • 新華微視評|失落的村莊!尋找藍精靈
    (原標題:新華微視評|失落的村莊!欄目定位「溫度,深度,銳度」——《新華微視評》在網際網路思維下,選材於網民關注的新聞話題與社會現象,邀請富有獨立思想的權威人士進行精闢分析與評論。傳播主流價值觀、展現中華文化精神,傳遞滿滿的正能量。
  • 智能評卷系統可識別作文是否抄襲
    6月16日上午,廣西招生考試院舉行高考評卷開放日活動,邀請南寧市的部分考生、家長代表及媒體記者探訪高考評卷點。今年廣西首次引入智能評卷系統,能對抄襲範文的作文作出快速識別。今年引入的人臉識別系統,平均每個人只需3~5秒即可入場,提高核驗速度的同時,更能確保評卷場所和評卷信息的安全。據了解,今年全區約有36萬名考生參加高考,比去年增加3.5萬人,共產生143.8萬多張答題卡,比去年增加近14萬張。6月7日,考生們剛結束語文科目的考試,全區各地考生的答題卡就被陸續運往評卷點。
  • 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那麼,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sci論文作者中,第一作者才是王道。有的單位認,有的單位不認,可以說大部分單位評職稱只看論文的第一作者,哪怕是sci論文含金量高,學術地位高,也是一樣。另外,從sci論文領域來說,sci通訊作者對於社科類來說有用,但用處不是很大(有的單位有相應的加分係數,而有的單位則完全無用),因而發表社科類sci論文評職稱的作者,最好是第一作者。相對來說,sci通訊作者對於自科類來說認同就很高。
  • 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那麼,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這個要看評審單位的文件規定,有的單位有用,有的單位沒用。如今大多數評審單位還是認可sci並列第一作者的,只是認可度上不如第一作者好。評職稱的論文,滿足職稱論文要求是標準。
  • 網易雲熱評:星星發亮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能……
    ————網易雲熱評《星光再弱它也是光》為何有的人總是難忘,世上世事沒有兩雙全。————網易雲熱評《星光再弱它也是光》「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 had been waiting long你對我微微笑著,不說話,而我覺得,為了這一刻,我已經等待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