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作者怎麼標註,可以評職稱嗎?對評職稱有用嗎?

2020-12-05 熊職稱

除了什麼是通訊作者外,職稱論文中通訊作者怎麼標註的問題同樣難倒了一大片,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卻有很多都沒有注意到,再就是通訊作者的實際使用效果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那麼通訊作者可以評職稱嗎?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通訊作者對職稱評審實際使用中的作用在哪裡呢?

咱們先說說通訊作者怎麼標註的問題,很多人添加通訊作者時,在首頁底部手動添加橫線,然後寫上通訊作者的相關信息,其實這種方法是不規範的,一旦文檔進行分欄等操作後格式會立即混亂,因為他只適用於當前的樣式,一旦樣式改變就會造成格式混亂,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是在通訊作者姓名後面「插入」,「引用」,「腳註和尾注」,「符號」,選擇「*」。點插入。然後寫上相應內容就ok了。

通訊作者怎麼標註

我寫了一個通訊作者怎麼標註的流程,首先您需要將光標移動到通訊作者姓名的後面,然後點擊菜單欄中的插入,選擇引用,然後是腳註和尾注;如果目標期刊表明要在通訊作者後面加星標,,您就需要在腳註對話框內點擊符號按鈕,選擇*,點擊確定即可,然後是插入,緊接著是狀態,再在插入腳註部位編輯相關內容,如果說不要加星標,您就直接點擊符號後選擇空白,然後確定插入就好。

值得注意的是,通訊作者後面和頁面下方的腳註前是不會出現星號的,您可以直接編輯內容就行。如果想把通訊作者的標註刪除的話,直接把光標移動到通訊作者的名字後面點刪除即可,以上就是通訊作者標註事項要求,切記不要用小聰明,覺得當時我做的感覺和正規的差不多就完事了,很多格式必須達到任何情況下都盡善盡美。

說完了通訊作者標註問題又有人問了,通訊作者可以評職稱嗎?一般河北職稱代評的時候第一作者即可,基本第一作者就是最高要求了,基本不會要求通訊作者,之前的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區別有哪些中也說到:通訊作者是負責整個論文研究中一切聯絡事宜,包括經費問題,材料問題等整個項目的負責人,問題就出在通訊作者有和第一作者既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兩個人,我一個人既可以完成整個項目,也就是我就是一人獨份,也開始把工作派發到下面某一個人。

通訊作者對評職稱有用嗎沒有絕對因素

通訊作者能否參與職稱評審也因為評審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像高校,或者科研機構對通訊作者比較重視,這個時候通訊作者可以評職稱,但是如果像建築單位評職稱基本上針對的是第一作者,不認可通訊作者的,這個時候通訊作者就不可以評職稱,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通訊作者不會產生掛名的現象,但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軍會有掛名的情況產生,而且通訊作者不會影響第一作者的權威和效力。

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取決於貴單位是否會根據政策進行調整,尤其像高校導師,因為目前很多單位開始重視第一作者,之前是很重視通訊作者,所以導師直接獨佔兩個,鬧得學生苦不堪言,甚至有一些學校直接規定,導師帶學生必須把自己寫成第一作者,不管你是否想要,熊職稱根據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這個問題給您的建議是有用,無論以後政策怎麼變,基本都會圍繞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展開,如果您是科研單位機構,最好像通訊作者傾斜,如果您是高校或者單位最好重視一下第一作者,能夠兩者獨佔的最好。

文章來源:http://www.zuozizhi.com/lw/192.h

相關焦點

  • 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sci論文發表,安排作者署名時,往往少不了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當發表sci論文是為了參加職稱評定時,作者擔心自己署名通訊作者不能參加職稱評定,進而影響到自己晉升。那麼,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sci論文作者中,第一作者才是王道。至於通訊作者,就要看本單位怎麼看了。
  • 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好不容易成為sci論文並列第一作者,這本來是很高興的事情,雖然不如只有第一作者好,但最起碼也是並列的。不過,在用sci參評職稱上泛起了嘀咕,萬一無用怎麼辦。那麼,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這個要看評審單位的文件規定,有的單位有用,有的單位沒用。
  • SCI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評職稱有什麼區別?
    發表一篇SCI論文,若是用於職稱評定,參評人還得滿足評審單位認可的署名作者位置。一篇SCI論文中,通常被認可的位置是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但兩者在參評職稱上有不同。那麼,SCI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評職稱有什麼區別?
  • sci共同一作怎麼標註,標註了後對評職稱有沒影響
    論文發表可以是一個作者,也可以是多個作者。多個作者時,往往有兩名作者貢獻最高,在sci期刊允許的前提下,可以標註共同一作。標註共同一作,知道歸知道,不等於做到,不少作者對於怎麼標註有困擾。那麼,sci共同一作怎麼標註?
  • 人工智慧專業也可以評職稱了?
    打開APP 人工智慧專業也可以評職稱了? 新智元 發表於 2020-11-25 16:41:57 人工智慧專業也可以評職稱了?
  • 評副高職稱合著一般字數要求是多少?
    著作出版,按作者人數可以劃分為獨著出版和合著出版。當著作只有1個人出版的時候,則是獨著出版,當有2-3人共同出版的時候,則是合著出版。合著出版是由每個人承擔不同編寫的字數來共同完成一部著作的編寫和出版。那麼,評副高職稱合著一般字數要求是多少?
  • 掛名專著 代發論文 「評職稱」中有「套路」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師)評職稱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於評職稱難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為更快翻到山那邊以升職加薪,有人不惜鋌而走險抄起了小道,花錢掛名專著、代發論文等,滋生出種種亂象。這其中究竟有何貓兒膩?折射出哪些評職稱中的痛點?又該如何對症下藥?
  • 建築中級工程師證這麼有用,怎樣才能評上工程師職稱
    關於建築中級工程師證有用嗎這個問題,曾經也有人才諮詢過空格職稱評審,說自己工作有些年頭了,但現在還是在基層崗位工作打拼,心裡是又著急又頹喪,就想問問評個建築中級工程師是否會有幫助。 答案是確實有幫助的!
  • 評職稱必須要發期刊嗎?
    那些教書質量好,理應評上職稱,也應該優先評上職稱。這樣的老先生已經很少了,猶如快退出歷史的老醫生,一樣一樣的,似乎只有他們乘坐的是末班車!!!時代的車輪告訴我們——可批量、可量化必定是未來趨勢,這也是以論文作為評職稱的魅力。從理論上來說,論文是衡量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標準。
  • 想要評職稱,發表的醫學論文居然還有時限?
    一般來說,職稱論文的有效期通常是取決於職稱評職的年限,不過不同地區對於年限有不同的規定,這個可以向單位了解,也可以去當地的人事局諮詢一下具體情況。就目前而言,有關職稱論文發表的有效期問題主要有以幾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論文是具有實效性的,比如內容寫的是2012年醫學影像學新技術,用來評2017年的職稱,而2017年醫學影像學技術已經革新了,那麼2012年發表的新技術對於2017年來說已經過時了,這篇2012年的論文對2017年職稱評審來說就沒有用了。所以,在發表職稱論文時一定要注意這個時效性問題,儘量選擇時效性不強的選題。
  • 初中級經濟師以考代評是什麼意思?通過考試就有職稱嗎?
    根據2019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的《關於深化經濟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通知可知,初中級經濟師實行以考代評的方式,不再進行相應的職稱評審或認定。副高級採取考試與評審相結合方式,正高級一般採取評審方式。為此,就有考生疑惑,「以考代評」是什麼意思呢?
  • 據說,永州環境保護職稱論文電子期刊認可嗎
    永州環境保護職稱論文電子期刊認可嗎  4.整體框架檢索。  重點研讀對自己寫作有借鑑作用的文章,可以是對策、框架以及表達。這個時候可以摘抄。根據自己文章的提綱摘抄一些論點。寫出自己文章的佳框架以及論述重點。
  • 在職研究生只有學位對評職稱有影響嗎?
    因此,在很多考生報考在職研究生總有些疑惑,在職研究生只有學位沒有學歷對於評職稱會不會有影響呢?據在職研究生招生老師介紹,一般來說,只有碩士學位也是可以評選職稱,但如果同時擁有碩士學位和研究生學歷優勢便會更大。
  • 職稱論文發表,用來評職稱,如何判斷期刊是符合的?
    大家好,我是豆腐網王老師,專注於南京工程師職稱評審政策解讀,關注我,讓您輕鬆面對職稱評審,少走彎路。2021年已經到來,大部分工程師們早已做相關職稱申報準備了,但還是有部分工程師由於工作的忙碌或不知道該如何做準備,導致一拖再拖,尤其是對應職稱論文,弄的工程師們很混亂,到底該如果去判斷論文所發期刊是有用的?眾所周知,自2019年起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將委託「中國知網文獻檢測系 統」進行學術相似性檢測,檢測結果將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參考依據。
  • 為評職稱而學術造假?讓醫務人員把論文寫在臨床上
    王女士是江蘇省泰州市某醫院的一名護士,因為評職稱,需要在相關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王女士聽說網絡上有「槍手」專做「代寫代發表論文」的生意,便有些動心。讓人沒想到的是,王女士遇到了論文騙子,被騙了數千元。那些中了「槍手」圈套的醫務人員,毫無例外都是為了發論文、評職稱,而自己又寫不來、發不了。這裡就牽涉一個老掉牙的問題,醫務人員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
  • 可評職稱,讓技能勞動者更有職業認同和榮耀感
    可評職稱,讓技能勞動者更有職業認同和榮耀感 2020-11-13 19:31:23 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盡展其才,這是企業壯大的前提,也是社會進步的基礎。用評定職稱推動全社會深度認同快遞員等職業,這是人社部出臺該措施的初衷。
  • 醫生論文評職稱調查: 制度性的逼良為娼
    另一位 36 歲的王醫生是鄭州市某基層醫療中心有名的「好大夫」,看病細心、經驗豐富,臨床經驗一流,但因為遲遲過不了論文關,一直沒法評職稱,忍無可忍也只好想辦法花高價錢解決。「我被現實逼得沒辦法了。」王醫生感嘆,她有一位特別好的老師,是河南省某三甲醫院的科主任,因拒絕論文造假,直到退休,依然還是副主任醫師的職稱。而老師教出的很多年輕學生,早都已晉級主任醫師。
  • 河南試點教師職稱改革 副高及以下評職稱不必發論文
    原標題:河南試點教師職稱改革 副高及以下評職稱不必發論文  河南試點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  副高及以下評職稱不必發論文  今後,凡試點中小學教師申報副高及以下職稱,論文不再作為必備條件。近日召開的河南省職稱工作會議傳出的這一信息,為全省15萬餘名中小學教師「減負」。  據河南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省將在鄭州、焦作、許昌和省教育廳直屬學校進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凡試點區域內的中小學教師申報副高及以下職稱,論文不再作為必備條件。教師每年要寫一篇教學反思,不要求發表,但要在校內進行內部交流,以提升教學經驗。
  • 中科院院士沈巖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教師職稱評聘該被取消嗎
    所以,又有的老師只是把精力用在了去想法當中層上,去做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情,這樣就影響了教學成績,教學效果並不好。但是,有些老教師在評上高級職稱後,就華麗轉身,去做教輔工作了。職稱都評上了,人生沒有奔頭了,為何不輕輕鬆鬆呢?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燃燒自己的蠟燭。那麼,教師評職稱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 關於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的那點事,你想知道的全都在這裡
    小編劃重點:通訊作者不是隨便掛的,一旦出現通訊作者,這篇文章的科研版權就要非常注意了~共同一作排序重要嗎,會影響評職稱嗎?共同作者排在第一位的是最好,所有東西都可以申請。因為排第一的肯定是第一作者,大家引用的時候都會縮寫成「First-Author, et al,但是排在第二位就要小心了,排在第二位的雖然也是共同第一作者,但是有些單位只看第一位的,所以評職稱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單位科研處排在第二的共同作者能否評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