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評職稱,讓技能勞動者更有職業認同和榮耀感

2020-12-05 光明時評

可評職稱,讓技能勞動者更有職業認同和榮耀感

2020-11-13 19:31:23

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盡展其才,這是企業壯大的前提,也是社會進步的基礎。用評定職稱推動全社會深度認同快遞員等職業,這是人社部出臺該措施的初衷。

  人社部近日印發通知,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同時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貫通機制。有媒體分析,這意味著,快遞員、育兒嫂等1.7億技能勞動者,也能像醫生、工程師等「白領」一樣參加職稱評定了。

  職稱,反映一名勞動者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其他職業可以評,快遞員、育兒嫂等當然也可以評。其實,快遞員評職稱並非新聞,今年5月26日,武漢市郵政管理局授予36名快遞從業者「快遞工程專業助理工程師」資格,這是武漢第一批擁有快遞專業職稱的人員。不久前,湖北省人社廳和省郵政管理局聯合印發《湖北省工程系列快遞工程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條件》——這是湖北省首次發布快遞工程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標準。再聯繫到其他地方的一些探索,可以發現快遞員評職稱已在探索之中。

  如今,國家層面發布通知,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這意味著不獨快遞員、育兒嫂可以評職稱,其他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都可以評職稱。職稱與稱職息息相關,一名勞動者如果稱職,展現出了應有的技能水平,根據不同層次水平可獲評相應的職稱,本就是現代社會的應有之義。

  人社部的通知賦予了企業自主評定權,「誰用人、誰評價」。向用人主體放權,體現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理念,也是實事求是之舉。技能人才水平如何,用人企業最有發言權,企業培養、使用技能人才,也有權利評價和激勵技能人才。換言之,企業可自主確定評價範圍,可自主設置職業技能等級等,比如可設置學徒工、特級技師、首席技師等崗位等級,並明確其與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相應技能等級之間的對應關係;企業還可在技能等級內細分層級。

  放權給企業後,企業怎麼評定,還需依規推進。比如評價標準體系應科學合理、符合生產實際,「原則上不低於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要求」。在評價過程中,應將道德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人社部的說法,堅持把品德作為評價的首要內容,重點考察勞動者執行操作規程、進行安全生產、解決生產問題和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並注重考核崗位工作績效,強化生產服務結果、創新成果和實際貢獻。

  說一千道一萬,放權企業評職稱是好事,但是把好事做好,則需要做到「誰發證、誰負責」,在精細化推進時,企業要把職稱評定當成一件要緊事來抓,真正理解國家出臺這一措施的深意。就目前而言,企業在對職稱評價建章立制的同時,還應著實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個是,讓本企業的技能人才對職稱有認同感。無論快遞員還是育兒嫂都是技術工種,並不是一些人認為的「技術含量低、不夠體面」的工作。有了職稱,他們可以獲得價值提升,改變社會對他們的偏見。「我也是有職稱的人了」「我是特級技師」,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都很重要。

  另一個是,讓本企業的技能人才獲得激勵。既然評定了職稱,就應該按職稱「論功行賞」,按技能人才的績效發放待遇。如果有沒有職稱一個樣,學徒和首席沒區別,那麼評定職稱還有什麼意義?靠才華吃飯,靠能力說話,而不是靠關係靠資歷,這是頗為重要的企業文化。

  此外,還應建立技能人才成長機制。比如,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並將競賽結果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相銜接。再比如,破除身份、學歷、資歷等障礙,搭建企業人才成長立交橋。當技能人才有提升自我的追求,也能獲得企業助力成長的幫扶,於他們自身和企業發展都有裨益。

  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這是企業壯大的前提,也是社會進步的基礎。用評定職稱這一實招,推動全社會深度認同快遞員等職業,讓他們更有獲得感,這是人社部出臺該措施的初衷。接下來,人社部門要做的則是,將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納入人才統計範圍,並按規定落實相應人才政策。(王石川)

責任編輯:郝悅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讓技能勞動者更有職業認同和榮耀感
    作者:王石川人社部近日印發通知,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同時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貫通機制。有媒體分析,這意味著,快遞員、育兒嫂等1.7億技能勞動者,也能像醫生、工程師等「白領」一樣參加職稱評定了。
  • 讓「技能人才」擁有更多社會認同感
    □祝建波    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1.65億人,僅佔就業人員的20%,其中高技能人才4971萬人,不足就業人員的6%。從市場供求情況看,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相當一些領域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超過了2以上。
  • 學歷提升和職稱評定有什麼聯繫?
    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與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等級稱號,也稱專業技術資格,是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技術水平的標誌,代表著一個人的學識水平和工作實績,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同時也是對自身專業素質的一個被社會廣泛接受、認可的評價。二、評職稱有什麼用?
  • 技能證書可直接對應職稱證書嗎?官方回復來了(附對應關係表)
    【靈活用工APP證師傅】:據了解,目前已有30省份發文明確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係,意味著只要取得對應關係目錄清單裡的職業資格,就可直接對應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那麼技能證書可以直接對應職稱嗎?官方回復來了!一起來看看。
  • 人社部支持育兒嫂評專業職稱!天鵝到家一站式助力藍領快速上崗就業
    近日,人社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融合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的通知,讓企業擁有自主評價和發放職業等級證書的權利。這意味著,我國包括育兒嫂、月嫂等家政從業人員在內的約1.7億藍領勞動者,將像醫生、工程師等白領一樣參加職稱評定。
  • 職稱制度30年來重大改革 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幹什麼評什麼」 不同人才不同評價標準  為避免職稱評審時「一把尺子量到底」,本次職稱制度改革系統地將職稱評價標準歸結為品德、能力和業績三個方面,科學分類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業績權重,實現「幹什麼、評什麼」,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動力和積極性,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 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sci論文發表,安排作者署名時,往往少不了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當發表sci論文是為了參加職稱評定時,作者擔心自己署名通訊作者不能參加職稱評定,進而影響到自己晉升。那麼,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sci論文作者中,第一作者才是王道。至於通訊作者,就要看本單位怎麼看了。
  • 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同感
    在這種評價標準下,教師這一職業也走下了神壇。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教師不僅沒有以前那麼尊重,還要求越來越高,經常指手畫腳。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同感降低了。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不同程度存在青年教師男女比例失調現象,陰盛陽衰。人們普遍認為男人當教師沒出息,地位待遇低,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養家餬口難。
  • 開展職業技能免費培訓 圓普通勞動者就業夢
    今年以來,利辛縣人社部門針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及再就業困難的群體,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通過就業獲得穩定的收入。利辛縣人社局就業股科員陳磊磊介紹說:「我們主要培訓的工種有汽車維修工,電工,焊工,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等十多個培訓,到目前我們一共培訓了100多期。」利辛縣金恩職業培訓學校作為一家家政技能培訓機構,2019年被縣人社局選定為定點培訓機構,吸引眾多有志從事家政服務的中年婦女前來接受系統培訓。
  • 掛名專著 代發論文 「評職稱」中有「套路」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師)評職稱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於評職稱難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為更快翻到山那邊以升職加薪,有人不惜鋌而走險抄起了小道,花錢掛名專著、代發論文等,滋生出種種亂象。這其中究竟有何貓兒膩?折射出哪些評職稱中的痛點?又該如何對症下藥?
  • 人工智慧專業也可以評職稱了?
    11月6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文新增設人工智慧專業職稱,並正式發布分類評價標準,首次人工智慧專業職稱評價工作將於2021年初啟動。        誰能評?評什麼?怎麼評? 據悉,北京市人工智慧專業職稱評價工作採取「個人自主申報、行業統一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管」的方式,每年開展一次。 誰能評?  適用於在本市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從事與人工智慧相關算法、深度學習等多種技術的研究開發,以及對人工智慧系統進行設計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  評什麼?
  • 職業資格、執業資格、從業資格、職稱之間有何區別和消防工程師又...
    各項政策中常常出現的職業資格、執業資格、從業資格,這三者有何區別,職稱又是什麼?在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稱為「水平評價類」資格。 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社會通用性,技術技能要求較高。
  • 通訊作者怎麼標註,可以評職稱嗎?對評職稱有用嗎?
    除了什麼是通訊作者外,職稱論文中通訊作者怎麼標註的問題同樣難倒了一大片,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卻有很多都沒有注意到,再就是通訊作者的實際使用效果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那麼通訊作者可以評職稱嗎?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通訊作者對職稱評審實際使用中的作用在哪裡呢?
  • 專家:可在考研評職稱等嘗試英語按需求考試
    「幾乎全部還給了英語老師」,市民張燕(化名)是省城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畢業十幾年後,她再度被英語困擾,為了評職稱,必須參加英語考試。  張燕說,她從事的工作幾乎用不著英語,而現在卻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背單詞看語法。自初中開始她的英語成績就不好,高考英語甚至不及格。  本以為工作後可以不再與英語打交道,卻發現評職稱仍繞不過這一關。
  • 注安證書與工程師職稱相對應,並可申報高級職稱_北京鴻圖華盛信息...
    ,符合相應職稱評價標準條件的,可視同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並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無需另發職稱證書,其中註冊安全工程師對應工程師職稱。(三)專業技術人員取得職稱後,連續三年參加"訪惠聚"駐村等基層服務工作,且連續三年考核優秀,由各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自治區行業主管部門可直接認定現專業的高一級職稱(以考代評的專業除外)。(四)職稱授予、初定工作由各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具體實施。按《自治區人社廳關於進一步明確自治區有關職稱政策的通知》(新人社發〔2013〕101號)執行。
  • 全國政協委員許啟金:提高職業院校社會認同感
    然而,我們國家缺少高技能人才,制約著企業和國家的發展。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產業工人總數達到3.91億,高技能人才有4504.5萬,僅佔產業工人的11.5%,「與發達國家高技能人才比例超過35%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許啟金說,產業工人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不高,也難以滿足「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升級轉型的人才需求。
  • 職稱改革:全國已沒有統一組織職稱英語考試 計算機考試仍可報名
    《實施意見》突出要把品德特別是職業道德放在專業技術人才評價首位,全面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操守、從業行為和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品質,倡導科學精神,強化社會責任,堅守道德底線。《實施意見》強調,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質量,淡化論文數量要求;可將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設計文件、教案、病歷、調研報告、決策諮詢報告等作為評價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的依據。值得期待的是,四川還將以職業屬性和崗位需求為基礎,分系列修訂職稱評價標準。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讓更多非高學歷的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長期以來,人們對高學歷與高技能哪個更重要的爭議從未間斷,人社部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對這一爭議給出了明確答案,其強調進一步破除"四唯"傾向,淡化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審的學歷要求,具備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的技能人才,均可參加職稱評審,不將學歷、論文、外語、計算機等作為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
  • SCI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評職稱有什麼區別?
    發表一篇SCI論文,若是用於職稱評定,參評人還得滿足評審單位認可的署名作者位置。一篇SCI論文中,通常被認可的位置是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但兩者在參評職稱上有不同。那麼,SCI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評職稱有什麼區別?
  • 湖南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出臺新規 評職稱論文將重質量輕數量
    高校評職稱論文將重質量輕數量 我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出臺新規: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外語、計算機不再是必備條件 華聲在線4月25日訊 我省高校教師評職稱有新規了。今天,省教育廳公布《湖南省深化高等學校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評審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試行)》(下稱《實施方案(試行)》),提出外語、計算機水平、繼續教育情況不作為申報職稱的必備條件。同時對論文、科研和發明專利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實行權重設置和加分上限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