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經濟時代,價值觀多元化,社會人心浮躁。人們變得急功近利,以賺錢多少作為評價一個人身份地位的標準。在這種評價標準下,教師這一職業也走下了神壇。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教師不僅沒有以前那麼尊重,還要求越來越高,經常指手畫腳。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同感降低了。
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不同程度存在青年教師男女比例失調現象,陰盛陽衰。
人們普遍認為男人當教師沒出息,地位待遇低,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養家餬口難。從事教師職業的男教師是因為走投無路,不得已而為之。作為男人,應該在外闖蕩打拼,成就一番事業。這種觀念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不少男教師在找對象時被人看不起,有正式工作單位的人看不上男教師,讓男教師自尊心很受傷。有的男教師在現實壓力下,選擇辭職或者改行,離開講臺。
與此相反,人們普遍認為教師職業是女人最好的職業。女人不需要承擔養家餬口的重任,收入能養活自己就行。女教師工資不低,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女人當教師,有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空餘時間多,能較好照顧孩子和家庭,同時教育孩子。因此,女教師在相親市場上很受歡迎,不少人都以娶到女教師為榮。
人們對教師職業社會認同感的變化是時代發展的縮影。從表面上看,符合人之常情。從深層上看,青年教師男女比例失調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學校長遠發展。
希望政府能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師待遇地位,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解決青年男女教師比例失調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