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國民族發展報告(2017)》新書發布會暨中國民族發展研討會」於今日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分析了中國民族工作與民族地區發展的熱點問題,總結了2017年中國民族發展的趨勢,結合民族工作中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報告指出,少數民族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感知度高、認同感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地區受訪者對2020年所在縣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度逐年增高,少數民族受訪者的信心度總體上要高於漢族。為進一步加快本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受訪者將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加快發展當地經濟、政府應當更加廉潔、中央政策應當落實列為四個最主要的措施。
報告同時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民族關係在改革開放至20世紀末、21世紀初兩個時期內都有持續改善,對三個時期的全國民族關係表示「好」的人數佔比持續提升。總體來看,漢族受訪者對全國民族關係狀況給予好評的比例相對更高,在人數佔比和評價平均得分兩個方面均要高於少數民族受訪者。
報告認為,相比對全國範圍內民族關係的評價而言,受訪者對本地民族關係狀況的評價更高。在對本地民族關係的評價中,大多數地區的少數民族受訪者給予好評的人數佔比依然要高於漢族受訪者。同時,絕大多數受訪者的生活水平相比5年前有上升,漢族和少數民族受訪者表示生活水平有上升的人數比例分別為80.4%和83.8%。
報告從各個方面進行了總結,在經濟生活方面,漢族和少數民族受訪者均有八成以上的人表示生活水平較5年前有上升,並且農村少數民族受訪者認為生活水平上升的比例更高。在社會建設方面,民族地區的絕對貧困人口顯著減少,各民族貧困家庭的自主發展意識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發展環境持續改善並逐步培育出了內生發展動力。在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方面,大多數的人對本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逐步增強。在民族政策評價方面,受訪者對目前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及少數民族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評價較高,四分之三的人對針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高考加分政策表示滿意,總體來看,年輕受訪者對雙語教育政策實施效果給予了更高的評價。(饒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