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感知度高認同感強

2021-01-20 中國江蘇網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國民族發展報告(2017)》新書發布會暨中國民族發展研討會」於今日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分析了中國民族工作與民族地區發展的熱點問題,總結了2017年中國民族發展的趨勢,結合民族工作中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報告指出,少數民族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感知度高、認同感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地區受訪者對2020年所在縣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度逐年增高,少數民族受訪者的信心度總體上要高於漢族。為進一步加快本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受訪者將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加快發展當地經濟、政府應當更加廉潔、中央政策應當落實列為四個最主要的措施。

報告同時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民族關係在改革開放至20世紀末、21世紀初兩個時期內都有持續改善,對三個時期的全國民族關係表示「好」的人數佔比持續提升。總體來看,漢族受訪者對全國民族關係狀況給予好評的比例相對更高,在人數佔比和評價平均得分兩個方面均要高於少數民族受訪者。

報告認為,相比對全國範圍內民族關係的評價而言,受訪者對本地民族關係狀況的評價更高。在對本地民族關係的評價中,大多數地區的少數民族受訪者給予好評的人數佔比依然要高於漢族受訪者。同時,絕大多數受訪者的生活水平相比5年前有上升,漢族和少數民族受訪者表示生活水平有上升的人數比例分別為80.4%和83.8%。

報告從各個方面進行了總結,在經濟生活方面,漢族和少數民族受訪者均有八成以上的人表示生活水平較5年前有上升,並且農村少數民族受訪者認為生活水平上升的比例更高。在社會建設方面,民族地區的絕對貧困人口顯著減少,各民族貧困家庭的自主發展意識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發展環境持續改善並逐步培育出了內生發展動力。在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方面,大多數的人對本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逐步增強。在民族政策評價方面,受訪者對目前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及少數民族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評價較高,四分之三的人對針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高考加分政策表示滿意,總體來看,年輕受訪者對雙語教育政策實施效果給予了更高的評價。(饒竹青)

相關焦點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人權意義
    小康是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第一個百年目標。2018年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的賀信中,創造性地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的重要論斷,首次指明了人民幸福生活的人權意蘊。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大大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
  • 定量分析定性判斷相結合 正確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要把當前的短板補好,必須在把握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關係時,保持二者的均衡,堅持科學發展和實事求是,整治和破除形式主義作風,把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態的改善和現實獲得感的增強作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和前提。堅持科學發展和實事求是,精準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量上的規定性。定量分析構成了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實判斷,並從數目字論證的角度形成了事實真理。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樣一來,中國要建成一個什麼樣的全面小康社會,怎樣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就完善和明確了。  這一過程說明兩點: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逐步明確和設立的一個階段性目標。
  • 中山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探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強國富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一、中山高質量全面小康建設的主要成就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一論述,為我們要建成一個什麼樣的全面小康社會,怎樣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提供了根本遵循。
  • 衡量全面小康社會需要定量分析與定性判斷「雙視角」
    今年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衡量全面小康社會建成與否,既要看量化指標,也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態和現實獲得感。」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
    □塗宏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2020年前實現現行標準下57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我們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野下的社區轉型與社區治理效能改進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既是定居化社會向遷居化社會的轉型過程,也是熟人社區向陌生人社區轉型和社區治理結構從「單位辦社會」向「居委會辦社會」轉型的過程。  因此,城市基層社會的治理越來越依託社區居委會來進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在社會管理逐漸轉型為社會治理的過程中,為順應基層社會構成的結構變遷,社區管理也隨之轉型為社區治理,並在基層發揮秩序化與服務供給的雙重職能。
  • ...短板問題·學者聚焦(十三)衡量全面小康社會需要定量分析與定性...
    今年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衡量全面小康社會建成與否,既要看量化指標,也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態和現實獲得感。」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要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
  • 「十三五」時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哪些決定性成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主要的標誌。2020年雖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但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完全能夠實現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三,「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 湟中縣召開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決勝湟中行動動員部署會
    7月17日,湟中縣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決勝湟中行動動員部署會召開,動員全縣上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論述,牢記重託,踐諾前行,乘勢而上譜寫湟中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嶄新篇章。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中國夢的五個關係
    作者:中國浦東幹部學院 奚潔人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七大強調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任務。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重慶「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總體完成「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 溫暖萬家燈火 共享全面小康——義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
    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既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又是各項工作的總抓手。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下,義烏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小康社會正快步向我們走來。
  • 國家統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完整、系統、綜合性的目標體系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陳煒偉、王雨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16日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全面小康內涵的認識不斷豐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完整、系統、綜合性的目標體系。
  • 婁底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媒體報導《幸福者說》研討會召開
    婁底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媒體報導《幸福者說》研討會召開。紅網時刻婁底1月16日訊(記者 譚衛豐)1月15日,婁底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媒體報導《幸福者說》研討會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一級巡視員吳建平出席。
  •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咱們都是小康發言人丨南京:康寧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的起步之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總工會指導,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網信江蘇承辦的「咱們都是小康發言人——眾說全面小康系列微視頻」,聚焦人們身邊和眼中的民生變化,生動展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角度反映江蘇幹部群眾與時俱進、奮力前行的精神狀態,全景式呈現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嶄新面貌。
  • 溫暖萬家燈火 義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
    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既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又是各項工作的總抓手。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下,義烏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小康社會正快步向我們走來。
  • 2020高考主題作文:全面小康,脫貧攻堅
    鄉村要實現全面振興,必須要守住農耕文明之魂。中華文明根植於農耕文明,農耕文明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根脈,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本依託。我們要切實增強對農耕文明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認識到農耕文明所具有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02逢金秋,喜慶華誕。新中國篳路藍縷、風雨兼程走過70年光輝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