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全面小康社會需要定量分析與定性判斷「雙視角」

2021-01-10 人民網

今年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衡量全面小康社會建成與否,既要看量化指標,也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態和現實獲得感。」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要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

筆者認為,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係,對於我們正確認識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定量分析側重用「數據說話」

定量分析側重用「數據說話」,其精髓在於科學準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小康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具體量化指標規定。由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在時間節點上是一致的,可以說,完成了「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任務,也就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新世紀以來的20年,中國實現了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演進,運用定量分析,可以精確地考量和反映這些年來小康的進程、國家各方面的發展與變化。

就脫貧而言,2013—2016年我國貧困人口每年減少超過1000萬人,這樣的脫貧速度有理有據地「數說」著取得的輝煌成就。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定量分析的運用更是衡量全面小康社會建成與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與手段。《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一文就用量化數據來「擺事實」,列舉了我國經濟總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類發展指數、城鎮化率、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人均預期壽命、農村居民接入電力的比例以及飲用安全水源的人口比例等大量數據,從橫向國際比較與縱向歷史進步來論證「我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判斷。

量化分析還有助於我們摸清發展中的「短板」和底數,為決策規劃提供重要依據。文章分析指出,「目前的農村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分別佔40.7%、20.2%,65歲以上貧困老人佔18.5%,多數不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和條件。」基於這些量化分析數據,中央在扶貧攻堅階段即把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老弱病殘作為重點人群,提出了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做到「應保盡保」。

定性分析主要進行"質"的把握

「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認可不認可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指標。」全面小康社會是否建成,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他們的感受最直接。所以,對全面小康進行定性分析需要從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入手。就扶貧而言,具體收入數額僅僅是脫貧的量化參數,而「兩不愁三保障」才是脫貧與否的形象表達,反映的是貧困人口的實際生活狀態。

今年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講起他到貧困地區考察調研的真實感受,「前幾年去,沿途山路顛顛簸簸,進了村坑坑窪窪,晴天塵土滿鞋,雨天道路泥濘,貧困戶房子破破爛爛、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貧困群眾一年也吃不上幾次肉,不少孩子沒有上學或中途輟學,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裡確實很沉重。這幾年,我再去一些貧困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道路平坦通暢,新房子一片連著一片,貧困群眾吃穿不成問題。看到群眾臉上洋溢著真誠淳樸的笑容,我心裡非常高興。」習近平總書記用「看得見」的變化來說明脫貧的成績,這種定性判斷「活化」了量化指標,令人信服。定性分析往往可以通過感性判斷來彌補量化數據的抽象,增強感官的認知認同。

綜合運用量化指標與定性判斷,實現理論實際相印證

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不是一句空話,需要經得起歷史與實踐的檢驗。綜合運用定量與定性分析,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係,將有助於得出客觀真實的結論來。做好定量分析,可以增強精準識別度,清醒判斷小康社會的進度與飽和度,也可以如實反映仍然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幫助我們瞄準和聚焦重點難點工作。通過一組組簡明清晰的指標數據,中國向世界詮釋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精彩,世人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小康中國」的水準,達到「有圖有表有真相」的效果。而定性分析對於鑑定和判別事物屬性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可以更好地展現小康社會的品質與成色。

相對而言,這種質的判斷更直接,屬於「觀感」評價,類似於「情景劇」,直面的是百姓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改善,它用一幀幀活色生香的生活畫卷展現出「小康中國」的變化。這些年,隨著中國向全面小康社會的昂步挺進,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等指標不斷向好,而老百姓也親身感受到了生活質量的提高,從愁吃愁穿到吃得好、吃得綠色健康,穿得美麗時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烈。總之,只有當量化分析與質的判斷形成一致,我們所達到的全面小康社會才是有說服力的、才是我們所期待的、直接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幸福小康。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專家)

相關焦點

  • ...短板問題·學者聚焦(十三)衡量全面小康社會需要定量分析與定性...
    筆者認為,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係,對於我們正確認識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定量分析側重用「數據說話」定量分析側重用「數據說話」,其精髓在於科學準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小康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具體量化指標規定。
  • 定量分析定性判斷相結合 正確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認識面臨的各項短板問題。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工作中要把握好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三個關係」。尤其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係問題,也是當前具有突出表現的一類問題,需要我們予以特別重視。
  • 定量和定性目標不可偏廢
    本報評論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系統的、複雜的、多元的龐大工程,也是一個定量與定性兼備的目標,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必須對這一目標體系有科學的認識和全面的理解。當然,定量目標裡有定性目標的內涵,定性目標裡也有定量目標的成分,兩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完成定量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一方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必須要靠發展,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
  • 收藏| 什麼是定性分析?儀器分析判斷定性定量的依據
    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未知成分的樣品,有金屬也有有機物,這些樣品的成分往往是不純的,也不清楚其中有哪些雜質元素,這時,對樣品進行定性分析就變得至關重要。定性分析的主要任務是識別和鑑定物質有哪些元素、原子團、官能團或化合物組成,解決物質由什麼組成的問題。
  • 投資中的定量與定性因素分析
    來源:雪球為了投資的目的,對股票或者企業進行評估,總會牽涉到對質的因素的定性分析和量的因素的定量分析。極端來看,完全傾向於對質的因素進行定性分析的人會說,買入正確的公司(擁有良好發展前景,良好的行業,良好的管理),這些股票早晚會上漲。
  • 科學研究中的定性與定量
    於是一些自然科學家對定量研究大加推崇,而輕視定性的方法,他們認為定性是定量化不夠。另一方面,定性描述和定性分析又是傳統社會科學的主要研究手段。一些社會科學家認為社會現象是不可計量的,任何定量方法得到的結論都不能讓人相信,從而對定量方法大加排斥。這兩種對立的觀點是很有代表性的,它說明人們在定性與定量的問題上還存在偏見。
  • 如何面對產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做風險性分析與效能評估,對於用戶研究同學可能更專業的知道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同樣的,產品經理、互動設計、用戶研究三個同學對這個話題也都應該敏感。但是他們是在產品不同階段有所側重點的關注和關心對產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 定性定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知多少
    研究問題在制定計劃、收集、分析、綜合、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收集和分析就是調查方法。定性的調查方法可以有一個總體和大概的判斷,揭示事物的本質,適合於小規模、深入細緻、長期的調查。定性多用於創造想法,以文字形式報告,問題是開放式的探索,缺點是廣而不深。定量的調查方法選取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樣本,用數學工具分析,計算機錄入、整理,多以數字形式呈現。
  • 定性與定量(巴菲特)
    巴菲特早期特別重視定量分析,獨立管理投資幾年之後開始接受定性分析,逐步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二者結合。他稱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加上15%的費雪。也許這也是巴菲特的投資成就遠遠超越兩位導師的重要原因,有大成者往往是集大成者。第一,巴菲特從完全的定量分析開始逐步融入更多的定性分析。巴菲特早期完全模仿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以定量分析為主。
  • 方法論的選擇:定性還是定量
    或者相反,當我們用定量方法得出相對可靠的結論(如收視率調查),我們還有必要再深入實地與「當事人」一起生活三個月或更長時間嗎?另一方面,並非所有的社會現象都能量化,也並非所有的社會現象都需要研究者到實地去進行長期的體驗。經驗表明,每項研究都有自己的核心問題,並能發現相對的一種方法論,換句話說,每套方法或工具是相對於某類研究問題存在的。當我們使用這套最適合的工具解決這類問題時,一般不會再用另一套工具。
  • 如何判斷Dissertation寫作該用定性還是定量分析?
    這種方法研究者更加重視參與者的觀點,案例研究、人種志、歷史和現象學都屬於定性研究的類型。Quantitative Research(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指基於數學的方法(尤其是統計方法)來收集數據,並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來解釋現象。在定量研究中,產生的數據始終為數值,並需要使用數學和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如果沒有數字,那肯定不是定量研究。
  • 科技評價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面對全面提高質量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要求,科技評價中的問題日益顯現: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重短期輕長遠的現象依然存在;評價指標單一化、評價標準定量化、評價方法簡單化、評價結果功利化等傾向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分類評價實施不到位,對科技成果轉化、科學普及等工作激勵不足;科技支撐經濟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導向不夠;開放評價、長效評價機制不夠健全,這些問題將嚴重影響科技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 感染免疫的性能驗證——定性?定量?
    邢老師表示,CNAS-CL02-A004:2018《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在臨床免疫學定性檢驗領域的應用說明》5.5.1.2中規定,檢驗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驗證內容應參考試劑盒說明書上明確標示的性能參數進行驗證並應明確檢驗項目的預期用途,如篩查、診斷、確認。因此,關鍵是首先要明確預期用途,弄清幾個概念。
  •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估值 是投資一家企業的核心
    如果市場賣價不貴或者比較便宜(市盈率、市淨率低)的時候,現在我們就應該深入分析基本面了,基本面分析一般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沒有數據支撐,主要關注的是企業財務報表以外有關企業所處環境、企業自身內在素質等。定性分析主要靠投資者的經驗、常識以及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分析。
  • 超越定性與定量之爭
    定量研究的優勢在於通過甄別「Effects of Causes(原因的影響)」,從而確立某些因素對於某一類社會結果有影響(或者貢獻)與否。而定性研究的優勢在於試圖獲得對某一類社會結果的我們直覺意義上的「因果解釋」,比如,為什麼「大革命會發生在某些國家」?或者「為什麼某些革命成功了,而某些革命失敗了」?
  • 運用好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得益彰的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對現代社會科學積累的有益知識體系,運用的模型推演、數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們也可以用,而且應該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採用這些知識和方法時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學判斷力。」這為我們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把準研究方法和選擇好研究方法提供了根本遵循。
  •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估值,是投資一家企業的核心?
    如果市場賣價不貴或者比較便宜(市盈率、市淨率低)的時候,現在我們就應該深入分析基本面了,基本面分析一般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沒有數據支撐,主要關注的是企業財務報表以外有關企業所處環境、企業自身內在素質等。定性分析主要靠投資者的經驗、常識以及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分析。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人權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直接帶來的結果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又是衡量一國人權保障能力的主要指標。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而1978年人均國民總收入只有200美元。2019年,我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2%,比1978年降低35.7個百分點。貧困是影響人權實現的最大障礙,免於貧困為人類社會所孜孜不懈追求。
  • Python數據實戰分析之定量和定性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中關於數據的部署數據分析的最後一步——部署,旨在展示結果,也就是給出數據分析的結論。若應用場景為商業,部署過程將分析結果轉換為對購買數據分析服務的客戶有益的方案。若應用場景為科技領域,則將成果轉換為設計方案或科技出版物。
  • 定性分析or定量分析的7種研究方法
    今天繼續教大家寫留學論文,選擇定性分析還是定量分析?1什麼是定性分析?分析方向:---定義---得出的數據方向---如何採集---是否具有目的性---研究類型---主客觀---數據類型2什麼是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