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中的定性與定量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科學研究中的定性與定量

  ■方勇

  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是科學研究的兩種不同的方法。近代以來,定量方法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大獲成功,使自然科學成為定量的科學。於是一些自然科學家對定量研究大加推崇,而輕視定性的方法,他們認為定性是定量化不夠。另一方面,定性描述和定性分析又是傳統社會科學的主要研究手段。一些社會科學家認為社會現象是不可計量的,任何定量方法得到的結論都不能讓人相信,從而對定量方法大加排斥。這兩種對立的觀點是很有代表性的,它說明人們在定性與定量的問題上還存在偏見。

  對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現象和規律進行研究,無論是用定性方法還是定量方法,只要能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無所謂方法的優劣,只存在方法於研究對象是否適合的問題。自然界的現象具有時間平移不變性和空間平移不變性,它的物體是可以用長度、質量、體積等數量來衡量的。近代自然科學的實踐也證明了定量方法是適合研究自然客體的。社會現象是人的複雜活動,它不可逆而且隨時都在變化,社會系統中的事物的性質和特徵適合作定性的描述,而定量研究則有一定難度。

  實際上數學方法本身也不單純是定量的,存在定性的數學,如微分方程定性理論等。突變理論的創始人、法國數學家託姆(Rene Thom)認為:「在科學中可能存在著數學的另一種用法,它將不是定量的,而是完全定性的」。託姆本人的突變理論在科學研究中有很大應用,它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定性的數學。所以,實際上在自然科學領域,定性與定量方法是結合在一起的。

  社會科學也不是定性方法獨霸的天地,定量方法在這也有成功的運用。對社會問題作出具體的數值預測,這是傳統的定性分析方法所不及的。隨著社會科學從主要使用自然語言逐漸轉到運用與自然語言相結合的概念語言、邏輯語言、數學語言等,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也由定性分析轉變為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研究。

  任何客觀事物都是質與量的對立統一,質量通過數量得到某種反映。定性與定量在客觀事物的研究中不是互相排斥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互聯繫、相互補充的關係。定性分析是定量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定量研究是定性分析的深化和檢驗,二者互為補充。從定性到定量,又從定量到定性,是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科學作為人類的精神產品和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它具有多層次、多聯繫、多樣性和動態發展、不可逆的特點。多層次、多聯繫指組成系統的因子間的錯綜關係以及不同層次間的複雜聯繫。多樣性指多種質的存在,從單個因子到整個系統,以及作用關係都是多種質的統一體。動態發展和不可逆更使社會現象複雜難測。這些特點的存在,使只靠定性分析或只靠定量研究都難以揭示事物的全貌,而必須做到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

  實現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不能簡單地把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合在一起,而要根據研究對象的具體特點選擇方法,以系統方式把定性與定量結合起來。在實際研究中,把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把直覺判斷和數據信息結合起來,建立科學研究的模型,通過計算機模擬和仿真實驗,不斷調整和修正模型,以達到對事物的合理認識。

  實現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還要堅持多學科方法的運用,以克服單學科方法的局限。只有多學科方法並用,才能改變單一學科方法的狹窄性,為處理研究對象的複雜性創造條件。

相關焦點

  • 運用好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得益彰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採用這些知識和方法時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學判斷力。」這為我們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把準研究方法和選擇好研究方法提供了根本遵循。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或者說定性的方法與定量的方法,一直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隨影而行。人類早期,科學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沒有達到系統的程度,不能非常確定未知世界,圖畫簡化、記號改造和文字描述,成為人們認知世界的主要方法;同時,手指計數、石子計數、結繩計數和刻痕計數等也運用在社會活動之中,成為人類早期將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相結合認識世界的雛形。
  •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中研究假設的差異是什麼?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中的假設有何不同?——F-R, C 上海大學博士生無論是定性或定量研究、探索性或解釋性研究,研究假設都是文章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一篇研究由研究問題來引導,而研究假設則提供試驗性答案,說明研究者期望在研究中發現什麼。
  • 英國論文寫作中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與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是什麼
    Methodology作為英文論文中的重要部分,基本是不可或缺的。在英文論文寫作中,Methodology就是研究方法,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Quantitative Analysis)與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有很多學生對這兩種研究方法不太熟悉,下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
  • 方法論的選擇:定性還是定量
    選擇定性或定量來從事研究活動,不僅是對方法的選擇,也是對方法論的選擇。定性與定量方法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上:哲學層面和技術層面。在哲學層面上:⒈世界觀的差異。科學的本義是求「真」,在這一點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如何界定社會科學中的經驗事實的「真」和如何求得「真」。
  • 謝宇:漫談定量與定性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謝宇,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臺灣「中研院」院士;馬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博導。  註:本文系2005年6月19日,謝宇教授與北大社會學系學生座談會。  生:老師,我想問一下那個定量和定性這兩種方法您怎麼看。比如說現在社會學研究範圍之內分成兩派,一派就是在《社會學研究》這樣權威的雜誌上發表文章,基本上就是抽樣、問卷,然後統計研究,這樣子的思路,就是定量的分析。另外一個就是出專著,他們通過一本本書來說明自己偏向於根歷史學的結合,通過對文本的一種敘述哇,就是敘述性的一種,質的分析吧。
  • 定性與定量(巴菲特)
    巴菲特在1969年5月29日致合伙人的信中感嘆:「過去20年裡那些強調定量分析因素的分析師能夠利用的投資機會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減少,現在幾乎已經完全消失。」為了尋找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巴菲特開始逐步在證券分析中融入更多的定性分析。第二,巴菲特獨立管理投資10年後開始嚴重偏向定性分析,因為他發現這是賺到大錢的關鍵所在。
  • 定性分析or定量分析的7種研究方法
    今天繼續教大家寫留學論文,選擇定性分析還是定量分析?1什麼是定性分析?分析方向:---定義---得出的數據方向---如何採集---是否具有目的性---研究類型---主客觀---數據類型2什麼是定量分析?
  • 信息處理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UX研究
    這是另外一個備註,當說到案例的時候我們會想到應用型的研究,同時也可以用一些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我們現在需要提升用戶界面,所以需要一些全新的方法進行支持。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可以給大家一個在設計方案中的角度。在這裡從頭到尾可以看到不同的研究類型,都是可以進行使用的。
  • 定性定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知多少
    今天分享一下調查研究要用到的方法。方法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解決某個問題)而採取的測量手段,如購物網站、點評平臺用到的星級評定。以這麼一個問題為例,玩暴力遊戲會讓人變得暴力嗎?先用實驗的方法,在實驗組中,實驗人員玩雙人對戰暴力遊戲,對照組中,實驗人員玩雙人非暴力遊戲,贏家可以選擇對輸家進行懲罰,結果表明,玩暴力遊戲的一組選擇的懲罰力度更強。
  • 超越定性與定量之爭
    這類邏輯雖然在定量研究中,一般會被解釋得非常清楚,有時還用符號來幫助表述。但在做得好的定性研究裡頭,絕對也能到類似的推理邏輯。所以,不論定量或定性,如果能在研究設計的過程中,更加注重上面說的推理邏輯,研究肯定都能做得更出色。從這一點來看,(KKV,1994)應該說是一部非常不幸的作品。這其中的最核心原因有三。
  • 投資中的定量與定性因素分析
    來源:雪球為了投資的目的,對股票或者企業進行評估,總會牽涉到對質的因素的定性分析和量的因素的定量分析。極端來看,完全傾向於對質的因素進行定性分析的人會說,買入正確的公司(擁有良好發展前景,良好的行業,良好的管理),這些股票早晚會上漲。
  • 定量和定性目標不可偏廢
    本報評論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系統的、複雜的、多元的龐大工程,也是一個定量與定性兼備的目標,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必須對這一目標體系有科學的認識和全面的理解。當然,定量目標裡有定性目標的內涵,定性目標裡也有定量目標的成分,兩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完成定量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一方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必須要靠發展,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
  • 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揭秘原子論
    18世紀末期,隨著天平等定量實驗工具的發明,化學從定性研究進入定量研究時代,在大量實驗數據積累的基礎上,科學家們發現一些元素相互化合時,質量之間有定量的關係,為此先後有三個化學的基本定律被提出來。3.倍比定律: 1803年,道爾頓發現當甲、乙兩種元素相互化合生成幾種不同的化合物時,則在這些化合物中,與一定量甲元素相化合的乙元素的質量必互成簡單的整數比,例如銅有兩種氧化物氧化銅和氧化亞銅。在氧化銅中,含銅80%,含氧20%,銅與氧的質量比為4:1。在氧化亞銅中,含銅88. 9%,含氧11. 1%,銅與氧的質量比為8:1。
  • 如何面對產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做風險性分析與效能評估,對於用戶研究同學可能更專業的知道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同樣的,產品經理、互動設計、用戶研究三個同學對這個話題也都應該敏感。但是他們是在產品不同階段有所側重點的關注和關心對產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 定量調查和定性調查共同使用就是「混合研究方法」?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學者派頓提出過四種可能的結合形式:一是定量的研究設計,研究手段與結果分析為定性;二是定量的研究設計與結果分析,研究手段為定性;三是定性的研究設計,研究手段與結果分析均為定量;四是研究設計與手段均為定性,結果分析為定量。就目前我國社會學界的成果而言,自覺地、嚴格地照此辦理的研究較為罕見,只有一些慣常的做法與各種其他方式的嘗試。
  • 省纖檢中心承擔的「太極石聚酯纖維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項目通過...
    近日,省纖檢中心承擔的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科技項目「太極石聚酯纖維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通過專家組驗收。項目通過對太極石聚酯纖維的燃燒特徵、外觀形態、溶解特性、紅外光譜特徵、熱重性能、小角XRD衍射特徵等分析,建立了太極石聚酯纖維的定性鑑別方法;採用溶解法對該纖維的混紡產品進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太極石聚酯纖維的定性、定量試驗分析方法。項目研究的技術路線合理,試驗結果可靠,相關技術指標達到了合同書要求。
  • 科技評價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科技評價工作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進中發展,有效調動了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對加強科研管理、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提升科研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全面提高質量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要求,科技評價中的問題日益顯現: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重短期輕長遠的現象依然存在;評價指標單一化、評價標準定量化、評價方法簡單化、評價結果功利化等傾向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分類評價實施不到位,對科技成果轉化、科學普及等工作激勵不足;科技支撐經濟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導向不夠;開放評價、長效評價機制不夠健全,這些問題將嚴重影響科技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 收藏| 什麼是定性分析?儀器分析判斷定性定量的依據
    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未知成分的樣品,有金屬也有有機物,這些樣品的成分往往是不純的,也不清楚其中有哪些雜質元素,這時,對樣品進行定性分析就變得至關重要。定性分析的主要任務是識別和鑑定物質有哪些元素、原子團、官能團或化合物組成,解決物質由什麼組成的問題。
  • 心理學角度闡述行為與態度、定性與定量的關係
    定性和定量的關係首先,定量和定性同屬於科學研究中的一種數據,而科學研究的核心是因果關係,因此定性和定量的不同就在於對「原因」理解的差異。二者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定量關注數據頻率,定性關注數據意義:定性假設起因,再由定量來驗證;定量挖掘數據,再由定性剖析原因。
  • 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
    導報訊(記者 孫秀紅)山東省委、省政府近日印發《關於開展省直機關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工作的意見(試行)》。從2015年起,省委、省政府將在69個省直機關首次進行科學發展綜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