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建共享的小康。我國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沒有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關鍵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著力轉方式、補短板。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
□塗宏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2020年前實現現行標準下57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我們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
定量分析定性判斷相結合 正確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定量分析關注的是數量和頻率的變化,精準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量上的規定性;而定性分析關注的是意義建構和闡釋,重點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質上的規定性。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兩種推論方法必須相輔相成,並統一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中。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人權意義
小康是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第一個百年目標。2018年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的賀信中,創造性地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的重要論斷,首次指明了人民幸福生活的人權意蘊。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來到這一歷史裡程碑面前,回望風雨兼程走過的路,很值得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對中國的歷史和未來,意味著什麼,帶來什麼啟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設立的一個階段性目標,又拓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途徑和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近代以來,追求現代化的一個階段性目標。
-
中山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探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強國富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一、中山高質量全面小康建設的主要成就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一論述,為我們要建成一個什麼樣的全面小康社會,怎樣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提供了根本遵循。
-
檔案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檔案館體系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檔案館體系的目標與措施——今後一個時期國家檔案局檔案館(室)業務指導司的5項重點工作一、奮鬥目標1.到2020年全國各級綜合檔案館(3241家)全部建成面積達標、符合規範、綠色環保的新館。
-
小康社會及現代化指標體系評價方法
現在,社會指標已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己逐步深入到各部門、各地區直至基層,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據不完全了解,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公安部、體委、教育部、水利部等都建立了指標體系,部分地區也都根據需要建立了各種指標體系。
-
「十三五」時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哪些決定性成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主要的標誌。2020年雖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但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完全能夠實現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三,「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中國夢的五個關係
作者:中國浦東幹部學院 奚潔人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七大強調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任務。
-
我國定義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不僅要從生活水平的角度來理解,還應把小康社會作為一個更加具有理論內涵的新概念,是一個體現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新概念。其發展目標包括人民生活目標、經濟發展目標、政治發展目標和社會發展目標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小康社會是一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生活殷實、人民安居樂業和綜合國力強盛的經濟、政治、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社會發展階段。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重慶「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總體完成「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
湟中縣召開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決勝湟中行動動員部署會
7月17日,湟中縣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決勝湟中行動動員部署會召開,動員全縣上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論述,牢記重託,踐諾前行,乘勢而上譜寫湟中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嶄新篇章。
-
推進治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證
那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怎樣的意義?當前我們需要在哪些領域推進治理現代化?如何提升領導幹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對此,我們採訪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耀桐。——本報記者楊曉東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記者:我們注意到,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時候,我們黨已經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次「十三五」規劃建議稿再次予以強調,其意義何在? 許耀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人口普查小知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進行了6 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得了大量人口基礎數據,為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戰決勝階段,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
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
-
衡量全面小康社會需要定量分析與定性判斷「雙視角」
今年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衡量全面小康社會建成與否,既要看量化指標,也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態和現實獲得感。」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
-
如何認識小康社會的歷史地位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在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創舉,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裡程碑。這一重大歷史成果,對於人類進步和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是一篇指導我們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馬克思主義光輝文獻。 (作者系國防科技大學高級工程師) 打好打贏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 劉解龍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
溫暖萬家燈火 共享全面小康——義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
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既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又是各項工作的總抓手。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下,義烏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小康社會正快步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