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更多更快地培訓高技能人才。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宿州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輸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副班長許啟金來自基層,他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也建議培養造就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許啟金接受媒體採訪。
許啟金說,當今社會,智能化是發展方向,高質量製造產品是佔領市場的必然。然而,我們國家缺少高技能人才,制約著企業和國家的發展。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產業工人總數達到3.91億,高技能人才有4504.5萬,僅佔產業工人的11.5%,「與發達國家高技能人才比例超過35%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許啟金說,產業工人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不高,也難以滿足「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升級轉型的人才需求。
許啟金看到,這幾年,我國為培養和造就高技能人才搭建了很多平臺和載體,也出臺了很多激勵措施,但是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要為培養高技能人才創造環境和條件。」許啟金說,目前,我國部分大型企業有自己的培訓基地,但很多中小企業缺少技能培訓的場地和有資質的培訓師,培訓設施也跟不上,「特別是新入職的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培訓環境和條件,就會限制新員工快速掌握技能的需求。」因此,他希望有關部門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和督促。
另外,許啟金建議開展勞動競賽活動促進技能培訓。「勞動競賽前期的培訓,已經培養了大批的優秀技能人才,通過競賽又能讓那些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過程。」同時,他也建議重視師傅的作用,要表彰「最佳師徒」這種形式,「否則,就會出現師傅不願帶徒弟的現象。」
許啟金說,還可以為技術成果轉化創建平臺。「技術工人的創新成果全部來自一線實踐,技術含量高,實用性強,但往往缺少技術成果轉化的平臺,不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助技術工人創建創新成果轉化的平臺,讓創新成果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外,還要營造有利於產業工人成長的社會環境。「目前,在一些企業,管理崗位人員的待遇普遍高於高級技能人才,致使一些員工、特別是一些高等院校畢業生不安於基層一線工作。」 許啟金說,要不斷完善產業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薪酬體系和創新激勵機制。「只有讓更多的技能人才有職業榮譽感,才能培養造就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另外,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許啟金認為,要提高職業院校社會認同感,這樣才能有更多青年樂於就讀職業院校。
劉西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特派記者 項磊 劉暘 葉曉 鍾虹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