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許啟金:提高職業院校社會認同感

2020-12-06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更多更快地培訓高技能人才。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宿州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輸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副班長許啟金來自基層,他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也建議培養造就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許啟金接受媒體採訪。

許啟金說,當今社會,智能化是發展方向,高質量製造產品是佔領市場的必然。然而,我們國家缺少高技能人才,制約著企業和國家的發展。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產業工人總數達到3.91億,高技能人才有4504.5萬,僅佔產業工人的11.5%,「與發達國家高技能人才比例超過35%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許啟金說,產業工人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不高,也難以滿足「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升級轉型的人才需求。

許啟金看到,這幾年,我國為培養和造就高技能人才搭建了很多平臺和載體,也出臺了很多激勵措施,但是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要為培養高技能人才創造環境和條件。」許啟金說,目前,我國部分大型企業有自己的培訓基地,但很多中小企業缺少技能培訓的場地和有資質的培訓師,培訓設施也跟不上,「特別是新入職的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培訓環境和條件,就會限制新員工快速掌握技能的需求。」因此,他希望有關部門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和督促。

另外,許啟金建議開展勞動競賽活動促進技能培訓。「勞動競賽前期的培訓,已經培養了大批的優秀技能人才,通過競賽又能讓那些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過程。」同時,他也建議重視師傅的作用,要表彰「最佳師徒」這種形式,「否則,就會出現師傅不願帶徒弟的現象。」

許啟金說,還可以為技術成果轉化創建平臺。「技術工人的創新成果全部來自一線實踐,技術含量高,實用性強,但往往缺少技術成果轉化的平臺,不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助技術工人創建創新成果轉化的平臺,讓創新成果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外,還要營造有利於產業工人成長的社會環境。「目前,在一些企業,管理崗位人員的待遇普遍高於高級技能人才,致使一些員工、特別是一些高等院校畢業生不安於基層一線工作。」 許啟金說,要不斷完善產業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薪酬體系和創新激勵機制。「只有讓更多的技能人才有職業榮譽感,才能培養造就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另外,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許啟金認為,要提高職業院校社會認同感,這樣才能有更多青年樂於就讀職業院校。

劉西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特派記者 項磊 劉暘 葉曉 鍾虹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江蘇代表、委員帶著建議提案赴京參加全國兩會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今年的全國兩會,格外引人關注。這兩天,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陸續抵達北京。過去一年,他們如何履職?此次帶了什麼建議提案上會?在他們出發前,記者對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採訪。創新機制,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 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同感
    男女教師比例失調市場經濟時代,價值觀多元化,社會人心浮躁在這種評價標準下,教師這一職業也走下了神壇。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教師不僅沒有以前那麼尊重,還要求越來越高,經常指手畫腳。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同感降低了。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不同程度存在青年教師男女比例失調現象,陰盛陽衰。人們普遍認為男人當教師沒出息,地位待遇低,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養家餬口難。
  • 讓「技能人才」擁有更多社會認同感
    (2月22日《重慶日報》)    在一個有序的社會裡,永遠需要不同的社會分工。近年來,一些大學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受冷遇,各類職業院校畢業的技術人才卻成了香餑餑,這在於職校畢業生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市場適應性。這種反差說明,在一個公正有序的社會,不同職業都是平等的,只要適合人才的培養成長和技能才幹的發揮,就是最好的選擇。
  • 上海市普陀區政協:提升美麗普陀建設項目的社會認同感
    8月30日,上海市普陀區政協圍繞「增強高標準管理觀念,推動美麗普陀建設」召開專題監督性常委會。會上,普陀區建管委、區綠化市容局等職能部門介紹了工作目標和推進情況。區政協課題組圍繞頂層設計、部門協同、社會共建等方面提出建議。
  • 兩會旅遊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建言十大熱點話題
    兩會旅遊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建言十大熱點話題 原標題:   中國網3月8日訊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聽取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 2020年「無國界杯」全國航空職業院校空中乘務技能大賽總決賽舉行
    12月17日至19日,由全國航空工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鎮江航空教育小鎮、江蘇無國界航空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湖南通軟創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協辦的2020年「無國界杯」全國航空職業院校空中乘務技能大賽總決賽在鎮江航空教育小鎮順利開賽。
  • 白氏頭條:全國白氏政協委員名單匯總
    現任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評論員、《新聞周刊》節目主持人,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 (兼),2018年3月,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201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白庚勝(納西族)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少數民族界)人物簡介(1957年2月14日—),男,納西族,雲南麗江人,文學博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麗江市委市政府顧問。
  • 全國政協委員施一公「委員通道」講述西湖大學的故事
    浙江在線3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翁傑)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一層中央大廳北側開啟。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亮相,他深情講述了西湖大學的故事。  施一公委員表示,西湖大學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大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 獨家:劉長樂白巖松朱軍周濤 傳媒界全國政協委員知多少
    編者按:2017年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傳媒界的政協委員都有誰,他們帶來什麼提案,關注哪些話題,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饗讀者。(按委員所在屆別排序) 【中國共產黨】
  • 人大代表李楠楠建議:提高社會認同感,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養老行業
    90後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是江蘇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樂齡護理院院長助理,長期在養老機構工作,她對養老服務人才缺乏問題特別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楠楠帶來一份建議,希望提高對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認同,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製度,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
  • 住寧全國政協委員調研光伏產業扶貧情況
    8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組織住寧全國政協委員就光伏產業扶貧項目調研,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在銀川市興慶區紅墩子區的寶豐光伏、枸杞產業基地,委員們詳細了解了項目建設、扶貧模式、經濟社會效益等情況。對於寶豐集團在光伏發電板下面種植枸杞,將工業扶貧和特色種植業扶貧嫁接起來的做法,委員們認為這是能源優勢和特色農業的有機結合,應該大力支持。
  • 被網友「熱搜」的這些政協委員提案,你關注了嗎?
    從復工復產穩住經濟基本盤到精準發力兜住民生底線,從交通建設到生態環境治理,從產業發展到與日常生活中的社會治理,政協委員頻頻發出好聲音。接地氣、察民情。委員們關注的熱點有哪些?帶來哪些基層呼聲?據人民政協網報導,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主席張昌爾,與上海市政協主席董雲虎、江蘇省政協主席黃莉新、浙江省政協主席葛慧君聯名提交提案,建議加強長三角區域汙染聯防聯治,合力打造綠色美麗長三角生態安全屏障。
  • 青島兩會好聲音|青島市政協委員孫思波:力爭把青島打造成射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射箭協會會長、青島橡膠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思波介紹,當前青島正深耕「文體旅」目的地,打造時尚新名片,通過推動時尚與文化旅遊、體育競技、會展商貿等融合發展,將為青島增添更多時尚元素,增添城市競爭力與活力。
  • 全國政協委員施一公:我們還需要更多原創性研究
    成功創立西湖大學後,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剛剛舉行的全國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上,披露了西湖大學的最新情況——過去兩年來,西湖大學共收到6000多份申請,擇優聘用近百位科學家,其中80%都是由中國自己培養,再輸送到海外深造的學生。
  • 政協委員為90後支招:創業要勇氣 更要能力
    今年的「兩會」,習總書記論述的「四個全面」將是貫穿始終的重大主題,其根本目的在於如何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我們本期策劃選擇了90後就業創業的視角,期望通過觸摸政策法規與社會民生之間的共振與脈動,從一個側面解析「兩會」之於普通人的意義。
  • ...來自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最強大腦」,他們在想什麼
    全國兩會開幕在即。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昨天抵京參會。 在這些代表委員中,兩院院士雲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梳理發現,57名在滬全國人大代表中有4位院士;104名在滬全國政協委員中,有10人是兩院院士,佔比十分之一。 這些「最強大腦」都關注啥?
  • 香港全國政協委員潘宗光
    □ 認同自己的祖國   1964年,他在英國念書時,雖然很多英國人是他的好朋友,但他們看不起中國,說如果沒有英國,你們中國人管不好香港。這些話讓潘宗光「很不舒服」。  潘宗光是個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我作為辦教育的人,怎樣在我這個層面增加年輕人對國家的認同?」潘宗光說,他決定在校園裡每天升國旗,一方面是為了體現香港回歸後國家的主權,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那飄揚的國旗,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更多了解、認同自己的祖國。此外,為推動香港與內地語言溝通,香港理工大學實行「兩文三語」教學,即書寫方面有中文、英文,言語交流表達方面有漢語普通話、廣東話和英語。
  • 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公務宴請應禁止魚翅
    2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坦白地說,作為一位企業家,十幾年前我的確吃過魚翅。」2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他告訴記者,在當時,消費魚翅是一種禮貌,一種文化和企業接待的面子。「但是5年前開始,我身邊的人都不消費魚翅了。」「當然,我也會遇到尷尬,比如上個月我去成都,兩頓飯都有魚翅,但我都拒絕了。
  • 芙蓉兩會「模式」開啟,政協委員帶著這些提案來了
    2021年1月12日,芙蓉區政協五屆六次會議開幕。 聚焦芙蓉發展大局,圍繞經濟科技發展、城市管理建設、民生實事推進、社會治理提升等熱點、重點話題,芙蓉區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獻計獻策。本次兩會,政協委員關注哪些領域?帶來了哪些提案?
  • 全國政協委員王水:醫務戰線「老兵」的「醫者仁心」
    我是全國政協委員王水,來自江蘇省人民醫院。我是一名在醫務戰線工作了近40年的「老兵」。在今年的醫衛46組,其中包括近三分之一的院士,他們中的很多人作為中央指導組成員被派往抗「疫」一線,有提出「方艙醫院」的王晨院士、疫苗專家陳薇院士,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我們討論的議題很廣也很多,但「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依然是焦點和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