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是江蘇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樂齡護理院院長助理,長期在養老機構工作,她對養老服務人才缺乏問題特別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楠楠帶來一份建議,希望提高對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認同,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製度,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老年人權益保障等相關法規政策也在不斷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在李楠楠看來,這些成效與龐大的社會需求相比,仍顯不足。
李楠楠說,養老服務人才短缺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養老護理人員缺口較大。據權威統計,目前全國失能老人有4000多萬,若按照國際標準失能老人與護理員3:1的配置標準推算,至少需要1300萬名護理員。但目前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服務人員不足50萬人,持證人員不足2萬人。同時,現有養老從業人員年齡大多在45歲至65歲,文化程度整體偏低,專業素養不高,服務的專業性難以保證。而且,養老從業隊伍不夠穩定,還存在招人難、留人難等問題。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李楠楠建議,建立健全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培訓制度,完善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配套的薪酬激勵機制,依據職業技能等級給予相應的技能補貼,切實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工資福利待遇。另外,在國家層面設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專業崗位培養體系,加快制定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中長期規劃,並在教育培訓、工資待遇、人才保障等多領域,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著力提高養老護理工作的社會認同度,從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加快打造與需求相適應、年齡梯度適當、等級比例合理的養老護理人員隊伍。
李楠楠還建議,要安排部分福彩公益金引導,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和課程,通過訂單培養、共建實訓基地等方式,實現教學與就業無縫對接,吸收一批青年人才加入到養老服務隊伍中,進一步提升養老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記者 劉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