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人大代表巨曉林
如今,人們都稱呼巨曉林為「巨主席」,因為在今年1月17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六屆四次執委會上,他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同時,他也是我國第一位普通農民工當選的全總副主席。
初發採訪邀請,巨曉林語氣謙和一口答應,有一股從基層走出來的務實勁兒。然而,最終因為他身兼三職,最近又忙於參加各種會議和採訪,採訪日期更改三次才最終敲定。
在近兩個小時的專訪過程中,雖已經擁有了北京戶口,是「巨曉林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領頭人、全總副主席,巨曉林卻始終不忘本色,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農民工」。
農民工出身,當選全總副主席之後又成為「農民工」代言人,今年全國兩會上巨曉林又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關於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切實重視農民工保險繳納的建議》,從全國2.7億農民工中走出來的巨曉林,正在身體力行地反哺著龐大的農民工群體。
大學落榜後成為「農民工」
巨曉林笑的時候,眼睛會眯成一條縫兒,讓人感覺親切,又透著一股質樸,這和他20多年的「農民工」經歷密切相關。
1962年,巨曉林出生在陝西省岐山縣杜城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如果不能通過上學走出農村,等待他的將是和父輩一樣務農的命運。時至今日,巨曉林仍坦言:「很羨慕大學生,能通過學習深造掌握知識和技術。」
但不幸的是,1979年高考時,巨曉林報考了陝西省一所「好考」的農業大學,卻最終落榜,巨曉林也因此錯過了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隨後的幾年,巨曉林幹過瓦工、油漆工、露天電影放映等工作,但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最終放棄。
時間來到1987年,巨曉林已經25歲,按照一般的邏輯,他將進入「農忙時在家務農,農閒時進城打工」的人生模式。而機會,卻恰在這時候來臨。
那一年,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在岐山縣招工,在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沿線長大,少時就夢想當一名鐵路工人的巨曉林馬上報名,並最終被錄取了。
經過一個月培訓,巨曉林被派到北京至大同複線的工地。剛看到縱橫交錯的電線、電桿、接觸網以及一張張猶如「天書」的圖紙時,僅有高中文化的巨曉林腦袋有點兒發蒙:「我能行嗎?」
巨曉林至今仍舊十分懷念最初的那段日子,據他回憶,為了能當一名合格的鐵路工人,他白天和工友一塊幹活兒,晚上便在野外作業的簡易工棚裡惡補相關專業知識,《鈑金工藝》《機械製圖》《電機學》《電力鐵道供電》《接觸網》等30多部專業書籍堆滿了他的床頭。當時,為了保證工人在白天能夠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工作,晚上9點就會強制要求斷電熄燈休息。為此,巨曉林只能把自己蒙在被子裡,用手電筒閱讀學習相關書籍。
「後來,工長發現了,但是他不但沒有批評我未按時休息,反而讓我去他的房間學習,因為工長和另外兩名管理人員共住的房間出於研究施工進程、看圖紙等需要,晚上是不斷電的。」巨曉林回憶說。
工長看上了巨曉林愛學習、肯鑽研的勁頭兒,覺得是塊可塑之材,便手把手地教他工程建設的技能和各種零件的型號、名稱。為了能讓他儘快熟悉,工長還時常在工作時間之外帶他去倉庫熟悉各種零件。很快,巨曉林僅憑經驗就能判斷出小到一個螺絲的準確型號。
工友之間這種樸素的感情,讓巨曉林難以忘懷,現在仍舊和當初那些一起奮戰在鐵路建設第一線的兄弟們保持著聯繫。
而正是這種互幫互助、團結奮進的氛圍,讓巨曉林不但很快適應了野外作業艱苦枯燥的環境,還掌握了堅實的施工知識和技術,為日後研發改進施工方法奠定了基礎。
「農民工」也有創新大作為
據巨曉林回憶,在成為一名鐵路工人之初,有工友看他如此鑽研施工技術,便勸他:「那是技術員幹的活兒,咱這裡大學生那麼多,你一個農民工,再折騰也是白費勁!」聽到這樣的話,他心裡有些不服氣:「只要肯學多問,技術員幹的活兒,農民工也能幹!」
正是憑著這股不服氣的勁兒,巨曉林從普通出苦力的農民工,一步步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技術員。
1989年的一個夏日,在山西北同蒲鐵路線工地,「工齡」還不到兩年的巨曉林和工友們進行放附加線作業。
所謂「放附加線」,就是要在鐵路沿線電桿的外側,架設一道具有保護等作用的電線。按照老方法,每當放線車經過電桿下方時,一至兩名工人需先爬上電桿,掛上滑輪,套上繩子,再把繩子放到地面。下面兩名工人,用繩子拴住電線拉上去。上面的工人再用肩膀扛住電線,用力把電線掛在滑輪上。
放附加線是一項既累又煩的工作。鐵路沿線每50米就有一個電線桿,放線的時候,走走停停,爬上爬下,一公裡長的一圈線,必須一次放完。
一天放線的時候,突然下起大雨。先爬上電桿的巨曉林,急中生智,趕忙把滑輪拿下來扣住電線,然後把滑輪固定在電線桿上。
能不能把滑輪放到地下先和電線扣合,再拉上去固定住?
返回工地宿舍,巨曉林就把這個方法說給工友。大家按照這個方法一試,又快又省勁。平時一公裡的線要放三四個小時,這回不到一小時就完成了,每個杆也只需上一個工人。
為此,當時的技術員周文瑞「獎勵」了巨曉林一根冰棍,還說:「你能幹到這個程度,比我還強。」
看到自己琢磨出來的方法得到了認可,巨曉林心裡美滋滋的,油然有一種成就感和責任感:只要肯努力善鑽研,就能幹出名堂來!
從此,巨曉林的創新「小宇宙」開始爆發,29年間,研發和革新工藝方法98項,創造經濟效益900多萬元。
為了成為一名懂技術的農民工,別人幹一天的活兒躺下就睡著了,他便趁著夜深人靜,仔細整理在每天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從那時起,他便養成了每天記日記的習慣,直到今天還在堅持,目前已記了300多萬字的筆記。這些筆記記錄著他的點滴心得,也匯聚他的心血,目前已編纂成書,共有3本。現在每一位新入職的接觸網專業員工都會收到公司發的巨曉林編寫的《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一書,曾有電氣化鐵路專家評價他的施工方法,實用、高效、安全,填補了我國鐵路接觸網工技能培訓沒有施工經驗及方法類教材的空白。
「農民工」當選全總副主席
多年兢兢業業從事技術研發和創新工作,終於讓巨曉林圓夢了。
2008年,巨曉林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巨曉林成為中鐵電氣化局一公司接觸網六段班組技術員。
2010年,作為高技能人才,巨曉林被選調到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鐵參加施工技術攻關。他知道,時速350公裡的高鐵施工對於施工作業的要求異常精確和嚴格。
「每天不管啥時候,都在琢磨工藝改進。」巨曉林說。看到接觸網支柱運輸時,炮車平衡不好掌握,容易導致支柱一端觸地磨損鍍鋅層,巨曉林與團隊一起研製出「炮車運支柱防磨鍍鋅法」。
接觸網支柱安裝整正時,需要對立好的支柱進行多次調整,才能保證支柱的垂直度,滿足技術標準。但這費時費力,嚴重製約工程進度。巨曉林帶領課題小組,經過20多天現場試驗,發明了「下部基礎螺母模擬精調法」,解決了這一難題。課題組的《提高京滬高鐵數據測量一次合格率》科研課題,獲得全國工程建設QC成果一等獎。
也這是在2010年7月,巨曉林轉編成為企業的正式職工,23年的農民工生涯正式畫上了句號。
至今,巨曉林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而彼時,令巨曉林沒有想到的是,更大的人生舞臺正在向他招手。
2015年11月9日,中央深改組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全國總工會改革試點方案》。隨後,全總陸續提出具體改革措施,其中重要一條,就是要「在本屆全總執委會委員及主席團成員中,分別提高勞模和一線職工比例,全總領導班子中增設農民工兼職副主席和掛職書記處書記」。
「單位工會找到我,讓我填一張表,參選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巨曉林從心底裡就覺得自己當選是不可能的事,但還是按照工會的要求把表填了,此後「不可能」便真的成為現實。
2016年1月17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六屆四次執委會,選舉農民工巨曉林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巨曉林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普通農民工出身的全總副主席。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盧暉臨認為,巨曉林作為一名基層技術工人、農民工,當選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體現了中國普通農民工對工會工作的參與,增強了工會組織的代表性,非常值得肯定。
「巨曉林曾獲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基層工會工作經驗稍顯欠缺,希望今後在制度設計上打通基層工會、企業工會和地區工會的人才上升渠道,讓更多有基層工會工作經驗的農民工人才充實到工會幹部隊伍中去,將農民工參與工會工作進一步做實。」盧暉臨表示。
「為農民工代言」
正如盧暉臨所言,在回憶起當時的心情時,巨曉林在意外和激動的同時,也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決心一定要當好數以億計農民工兄弟的代言人,儘自己最大努力,保護農民工兄弟的合法權益。
其實近些年,巨曉林一直在幫助農民工普及相關的法律常識。他甚至專門從自己家中拉出了網線,在家門口安了一個路由器,只要站在巨曉林家門口,就可以用手機上網。農民工想上網購買火車票或者想上網了解相關政策,都可以到巨曉林家門口免費「蹭網」。
農民工出外打工,幾乎很少有企業會為農民工上養老保險。一些農民工找到巨曉林,向他表達了想繳養老保險的意願。於是,在會前,巨曉林作了一份社會調研,結果發現27個農民工中,只有3個人所在的企業為他們上了養老保險。
為此,在今年的兩會上,巨曉林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了一份名為《關於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切實重視農民工保險繳納的建議》的議案。
他在議案中寫道,我國約有2.7億農民工在建築、製造、物流、環衛、礦業、服務等各行各業從事著苦、累、髒、險的工作。因農民工自身知識技能較為缺乏,法律意識較為淡薄,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降低用工成本而規避繳納社會保險,致使參加社會保險的農民工總體比例較低。當農民工喪失勞動能力時,不能享受退休待遇,增加了社會不和諧不穩定因素。因此,就農民工社會保險繳納問題,提幾點建議:
1.鑑於農民工流動性大,應為農民工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繳費帳戶,理順農民工異地繳納轉接的體制機制,確保農民工在全國各地都能享受到應有的社會保險待遇。
2.推進城鄉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條件。
3.加強政府監管,重點是對勞務派遣公司、民營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繳納社會保險的監管,促使用人單位履行繳納社會保險的責任,而不能以支付現金代替繳費責任。
4.加強政策宣傳,增強農民工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引導農民工主動繳納社會保險,為自己謀劃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積極履行自己身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以及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高級技師等職責的同時,巨曉林仍然保持著一名「農民工」的本色,不配專車,出門坐公交車,出差坐火車硬座,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同時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在今年的兩會上,巨曉林還提出了《關於規劃好2022年冬奧會周邊環境的建議》,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