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初在東北地區從事青年團工作,任中共中央東北局青年團委員會副書記,是第一任共青團遼寧省委書記。
他在擔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期間,親自到「雷鋒班」蹲點,了解、總結共青團遼寧省委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情況,推動了全國青少年的學雷鋒活動。
他在主持中國科技大學工作期間,首創了國內第一個大學「少年班」,開闢了我國第一個少年大學生集中培養基地。
他是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擔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和副主任委員的十年間,他參與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的制定,為我國教育立法傾注了心血。
楊海波住在北京繁華的西單大街後面一個鬧中取靜的小院。明媚的陽光灑滿了客廳。牆壁上兩張照片特別醒目:一張是2008年6月,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胡錦濤與在京的歷屆團中央負責人的合影;還有一張是這次團代會開幕當天胡錦濤總書記握著楊老的手親切問候。從楊老的笑容裡,記者讀出了老人為自己曾經的共青團經歷而感到的自豪。
到北京參加首屆全國人代會
85歲高齡的楊老神採奕奕地坐在寫字檯前,他告訴記者,近年來自己外出減少,大部分時間是在閱讀中度過的。楊老的書桌上放了許多書,他說在接受記者採訪前幾天,專門查閱了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資料,打開了塵封已久的記憶閘門,對半個多世紀前參加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的往事做了認真的梳理。
他說:「我是以全國青年工作者的身份,在撫順市選區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1954年8月,當時是省委的同志把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消息通知我的。那個時候我才31歲。雖然參加革命十多年了,但去北京開全國性會議還是第一次。特別是到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可以見到一直敬仰的毛主席,自然非常興奮,感到特別幸福。我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直在東北做共青團的工作。東北解放得比較早,共青團的工作也是開展最早的。當時遼寧團的工作主要抓了在青年中開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立功活動,還廣泛動員各界青年積極參加抗美援朝,號召青年參軍參戰支援前線,鼓勵青年參軍、參加擔架隊、參加各種軍事運輸、修橋補路,培養了一批青年英雄模範人物。可喜的是,在我省共青團培育出的青年英雄模範人物王崇倫、胡兆森也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我所在撫順選區一共有7名代表,我們是在安東火車站上的火車。上車的時候,車上已經有哈爾濱等地的代表了。到了瀋陽站又上來一批代表,基本上東北的全國人大代表都是坐這列火車。那時還是那種燒炭的車頭,比現在慢多了,坐了一天多才到北京。我記得同車的還有嚴濟慈。後來我與嚴老曾有過一段合作,他擔任中國科技大學的校長,我任黨委書記。1954年,北京火車站還是前門的老火車站。下車以後有大客車把我們接到北京飯店住下。東北的代表基本上都住在北京飯店。安頓下來以後,我接到通知,參加了省委書記牽頭在北京飯店開的預備會。劉瀾波、李濤等經常要找我協辦一些省裡的事情,一屆全國人代會期間由我負責東北代表團的一些會務和組織代表發言等工作。」
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楊老回憶說:「第一屆全國人大所有的大會都是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第一次開大會前,中央領導同全體代表一起在懷仁堂門前的草坪上合影。下午3點鐘大會開始。當毛澤東主席和朱德、周恩來等到主席臺上就坐時,大家都很熱烈地鼓掌。開幕式是毛主席主持的。隨後毛主席致了鼓舞人心的開幕詞。之後,他宣布大家一起為取得革命勝利而犧牲了的烈士默哀三分鐘。會議聽取了劉少奇同志作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少奇同志這個報告講了好幾個小時,我們都很認真地聽,並用了幾天的時間討論了這個報告。憲法從法律的高度闡述和確立了: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由於新國成立以後一直是1949年全國政協會議確定的《共同綱領》暫時代替憲法來指導我們的各級政府工作,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議程之一是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通過了新中國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當憲法通過的時候,我們都很激動。特別是能作為首屆全國人大代表行使代表的權利,表決通過這部國家根本大法是一件多麼神聖的事。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這部法律體現了人民在這個國家至高無上的地位。」
選舉了國家領導人
「周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經過會議討論,代表們一致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選舉工作是最後進行的。是無記名投票選舉。那個年代,全國上下都無比熱愛毛主席,擁護共產黨。毛主席原來就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被選為國家主席是全票通過的。宣布選舉結果後,大家長時間地熱烈鼓掌。大會選舉了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董必武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鼎丞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都是無記名選舉的。周總理也得了全票,但不是選舉的,當時叫做決定,類似於先提名,然後投票決定是否通過。根據毛主席的提名,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這一決定也是全票通過的。後來經過周總理提名,通過決定了幾位副總理、各部部長。大會還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的人選。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法案委員會、預算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和委員人選也在大會上被舉手表決通過。」
分組討論氣氛熱烈
楊老還能清楚地記得開一屆人代會分組討論的細節。「一屆人代會開會期間,一般都乘大會專車到中南海懷仁堂開全體會。由於人大代表們坐的車都有標誌,在路上行人知道車上坐的是自己選出來的人大代表,都會投來尊敬的目光;遇到車多的地方都會非常友好地主動給人大代表乘坐的車子讓道。分組討論都在各自住宿的飯店會議室,有的小組七八個人就在一個稍大點的房間。通常討論時氣氛很熱烈,大家發言也都很活躍。我們都還保留著革命時期的習慣,每人都有自己的茶缸,飯店的工作人員會隨時進來倒開水。但要想喝茶的人是要自己掏錢買茶葉的。代表吃飯都是在飯店的大食堂。由於每個小組的討論不可能同時結束,散會以後,大家拿著飯票自己去打飯,然後就隨便找個桌子大家圍坐在一起吃。第一屆人代會比較有趣的是,會議飯票通用,可以到其他代表團住的飯店去吃飯。有好多代表都趁來北京參加人大會議的機會,抽空看望建國後分散到各個地方、各個不同工作崗位上的老戰友和老同事,無論到了哪個代表團駐地都可以吃上飯。我在北京開會期間專門到山東代表團駐地看望了老領導夏徵農。1946年,組織上調我到華中建設大學任教,當時夏徵農是副校長。直到1947年10月戰火逼近東海地區,華東局決定建大停辦。是李亞農校長和夏徵農率領我們渡海到了東北解放區。此後我留在東北,夏徵農到了山東。」
一屆人代會重視提案工作
楊老還告訴記者:「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生活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老百姓對人大代表非常尊敬。當時能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是很高的榮耀。因為是第一屆,每個人大代表都報著極大的熱情努力學習當好代表。大家積極參與國家重大事項的討論決策,例如通過國家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關於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決議,關於授權常務委員會制定單行法規的決議等;制定了一系列主要的法律和法令,例如兵役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等19項法令;規定代表每年視察工作兩次以上,了解各地情況,傾聽群眾呼聲等。一屆人代會也非常重視提案工作。每年大會都要通過提案審查委員會的名單。提案審查委員會要作關於提案的審查報告,通告大會收到提案的件數,並將大會提案和提案審查意見草案提出,請大會審議。記得在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由於我當時一直做青年團工作,針對當時國家處於百廢待興時期的實際情況,我和幾名代表聯名提出了好幾個提案。考慮到在當時建大量圖書館的條件還不成熟,我們提出一個在廣大基層辦青年圖書室的提案。那時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需要大量的人才,我們還有一個提案是要求國家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用以鼓勵和支持青少年接受教育。」
雷鋒也曾是市人大代表
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遼寧省共青團的工作搞得比較活躍。1956年,青年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胡耀邦到遼寧考察工作,回到北京不久就把楊海波調到團中央任宣傳部部長。1960年,楊海波被選為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分管宣傳和學校工作。
楊老說:「大家都知道雷鋒1960年1月入伍後多次立功受獎,是模範共青團員、優秀校外輔導員。但也許不知道雷鋒也曾當選為人大代表。1961年5月,雷鋒在解放軍某部全團上下一致推選下,當選為撫順市的人大代表。於當年7月出席了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962年8月雷鋒同志犧牲後,共青團撫順市委和共青團遼寧省委先後作出了在全市、全省的青少年中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決定。我那時已經到團中央工作,為了了解、總結遼寧學雷鋒的活動情況,到雷鋒生前那個班蹲點,與雷鋒班的戰士們一起住了一個星期。我仔細研究雷鋒日記,和雷鋒班的戰士們交談……回到北京我向耀邦同志匯報後,經團中央書記處研究、決定,向全國青少年推廣學雷鋒活動,由我代表團中央書記處向全國青少年發表了題目為《光輝的榜樣,偉大的號召》關於學習雷鋒的廣播講話。1963年3月,毛主席應中國青年雜誌社的請求,題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後,更把學習雷鋒的活動推向高潮。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範圍最廣、影響最大、最深入的一次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教育活動。雷鋒精神影響了幾代人。」
記者到楊老家取送審稿件時,楊老拿出一張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在北京飯店樓前的合影照片說:「最後一排靠右邊柱子的是我。旁邊這個是張學良的胞弟張學思。他是中國海軍的創始人之一,當時任大連海軍學校副校長兼副政委,是個非常帥氣的年輕軍官。1956年,開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時,他被派往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留學,畢業回國後任海軍參謀長。可惜的是他在『文革』期間遭到林彪集團的殘酷迫害,去世時才50多歲。挨著張學思的這個叫吳執中。他早年留學美國,後又就學於蘇聯,以內科見長,是新中國職業病學的開拓者之一。他二弟吳英凱也是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專攻心胸外科,當時有幾項研究成果屬亞洲第一。左邊第二排這個女同志是陳舜瑤。我和她同期擔任中共中央東北局青年團委副書記。她在抗戰期間給周恩來當過秘書,人品好,很平易近人,後調到北京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最後一排靠左邊柱子的是韓天石,曾任青年團東北區委書記,當時是鞍山市委書記、遼寧省委常委。他今年也90歲了。前些日子我還到北京醫院去看望他。挨著韓天石的是韓光,他不久前去世了。前幾天夏徵農也剛去世了……」老人的表情沉靜,或許正在心裡追憶故去的老領導和老戰友。
最後,楊老把照片和送審稿交給記者,誠懇地說:「稿子寫得很好。但我的意見是要把前面稱我為『老革命』和『青年團工作的元老』的話去掉。在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每個人都對國家有很大貢獻,我的資歷尚淺。」
楊海波簡歷
1923年出生於安徽碭山縣。1938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宿東縣區委書記、組織部部長,安東縣委宣傳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青年團委員會副書記,青年團遼寧省委書記,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書記處書記,杭州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共安徽省委副書記,安徽省第五屆政協主席,國家教委副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方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