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劉豔:呼籲加大物業一線員工事跡報導,增強行業社會認同感

2020-12-06 騰訊網

樂居財經 趙星雯 發自北京

一場疫情,將物業公司和物業人員推向了防疫第一線,並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物業英雄」,物業品牌的價值也在疫情中加速重構。5月10日,是中國品牌日,樂居財經連線16位物業品牌官,以「物業英雄」與「疫情下物業品牌策略」為主要議題,在線舉行了2020中國物業品牌官私享會,探討物業企業如何升華品牌力。

在談到如何評價「物業英雄」時,天驕愛生活集團副總裁郭劉豔首先向奮戰在防疫一線的所有物業人表示了感謝。郭劉豔還對「物業英雄」的評價進行了總結,她認為:

第一、平凡人不平凡。面對疫情,抗疫一線在醫院,防控一線在社區,特殊時期,平時毫不起眼的物業服務,承擔著守護萬家燈火的責任。打贏戰「疫」,物業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力量源泉,也因為疫情,得以展示了物業人平凡而又非凡的一面。

第二、物業人的社會地位,提高物業人的職業自豪感提升了。不僅是使物業人得到尊重,也贏得了社會對於物業行業的巨大關注與重新審視。無數物業人在崗位上埋頭苦幹、默默奉獻,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也由此讓物業悄然「走紅」,贏得全社會的普遍認可。郭劉豔呼籲品牌從業人員加大物業一線員工事跡報導,積極樹立物業人在社會、在業主中的職業形象,增強推動整個行業的認同和價值感。

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間,天驕愛生活集團對品牌策略還有三點新的思考:

第一、傳播定位:「高舉與低走」。 郭劉豔認為企業品牌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在疫情期間的傳播中體現「企業公民」精神是義不容辭的,這是一個有擔當的企業品牌踐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此次疫情的社會公共屬性便是整個物業行業樹立「企業公民」形象最合適的契機。也因此,當無數物業人以同樣不懼危險、不言分離的姿態,牢牢守在「平凡」崗位時,所有人都為之觸動,深感物業存在的價值;

第二、傳播內容:持續傳遞感動和信心。面對全民防疫的輿論風向,品牌傳播必須與主流輿論步調一致。疫情期間,各類媒體爭相報導業主與物業人之間溫暖互愛的一個又一個「小故事」,從春節期間到3月底,天驕的抗疫相關宣傳近400項,在那樣特殊的時期下,持續地發聲、傳遞一線的真實小故事,不僅僅是一份感動,對員工和業主而言,更是建立了一份信心。而且,這些小故事,它並不「小」,它代表的是我們國家的一段歷史,也是整個行業的轉折點,它具有時代感和使命感;

第三、傳播渠道:強自媒的作用。疫情之下,宣傳的力量是穩定軍心,增強信心的作用,除了對外的宣傳,更多是對內的、對員工將抗疫突出的事跡發表出來、也是為員工提供了相互學習的平臺。品牌人在疫情期間也猶如堅守抗疫第二戰場。在第一時間,將奮戰一線的事跡在第一時間,以圖文、短視頻的方式通過自媒矩陣傳遞出來,疫情期間的自媒體絕對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通過搭建的自媒矩陣,開設了疫情專題策劃,通過自媒體進行疫情信息甄別、報導,輿論動員等工作,多角度、多形式傳播相關信息,在為業主提供疫情進展和科學防疫宣傳的同時,報導一線物業人物事跡,起到了強信心、暖人心、築同心的良好效果。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

相關焦點

  • 快男潘曦呼籲社會關注男性教師社會認同感引爭議
    近日,一名微博簡介為快男潘曦的用戶發微博寫道自己曾做老師飽受歧視,認為男教師缺少的原因或因為社會地位太低,以至於難以找到對象。該博主呼籲社會關注男教師的社會認同感,引發網友關注。快男潘曦微博呼籲關注男教師社會地位博主原文:@潘曦PX:全社會能關注男教師的社會認同感
  • 自控力:如何利用社會認同感增強自控力?
    人是處於社會群體中的人,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我們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融入群體。所以,環境的影響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否則,也就不會有「孟母三遷」的典故,和現在風靡網絡的那句「你的工資是你最親密的5個朋友的工資的平均數。」
  • 全國政協委員許啟金:提高職業院校社會認同感
    許啟金說,當今社會,智能化是發展方向,高質量製造產品是佔領市場的必然。然而,我們國家缺少高技能人才,制約著企業和國家的發展。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產業工人總數達到3.91億,高技能人才有4504.5萬,僅佔產業工人的11.5%,「與發達國家高技能人才比例超過35%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
  • 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同感
    男女教師比例失調市場經濟時代,價值觀多元化,社會人心浮躁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同感降低了。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不同程度存在青年教師男女比例失調現象,陰盛陽衰。人們普遍認為男人當教師沒出息,地位待遇低,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養家餬口難。從事教師職業的男教師是因為走投無路,不得已而為之。作為男人,應該在外闖蕩打拼,成就一番事業。這種觀念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 少數民族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感知度高認同感強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國民族發展報告(2017)》新書發布會暨中國民族發展研討會」於今日在京舉行。報告指出,少數民族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感知度高、認同感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地區受訪者對2020年所在縣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度逐年增高,少數民族受訪者的信心度總體上要高於漢族。為進一步加快本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受訪者將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加快發展當地經濟、政府應當更加廉潔、中央政策應當落實列為四個最主要的措施。
  • 提高護士社會認同感 促進護理行業健康發展
    但在護理和促進患者康復的過程中,護士認為自身學習的、付出的跟得到的來自患者的認可度並不匹配,自我價值難以體現,缺乏職業認同感。  其二,護士需要對患者進行24小時陪伴,工作強度大。護士群體以女性居多,她們每個月至少上10天夜班,作息不規律,影響身體,也難以兼顧家庭生活。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護理行業還面臨較大的人才缺口。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 可以讓孩子慢慢增強認同感,來改善他們內心的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然而,內心價值感的缺失會降低他人對自己的認同感,從而縮小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曾經有位自我價值感低落的家長向我諮詢,說孩子在外面和朋友聊天都不敢敞開心扉,無法與人溝通交流,很緊張。如果讓她進入社會這樣做的話,恐怕都會有安全問題。其實,這位家長的兒子在外交或者是說話上,有很多時候其實都是以保護自己的形式或者說手段來與人交流交往。在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就會傾向於把自己封閉起來。
  • 2020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報告
    3、經營業績與社會責任相結合。作為與業主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物業服務企業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企業對社會的積極貢獻有利於提高群眾對於物業服務企業的認知度,樹立企業品牌形象,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中指研究院採用年度納稅總額、就業崗位個數、保障性住房管理面積和企業捐贈總額四個指標評價企業的社會責任貢獻,引導行業重視社會責任。
  • 篤行致遠 砥礪前行——物業服務企業以初心致敬新時代
    積極對接項目屬地街道社區,主動接受屬地黨組織領導,促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在區域化黨建思維引領下,建立「三級三方聯動」、「聯席會議制度」、「雙網融合」等協調機制,使物業服務企業充分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促進物業服務企業既發揮物業服務功能,又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確保黨建工作延伸到項目管理第一線、覆蓋物業服務全流程,從而下好基層社會治理一盤棋。
  • 建設銀行打造員工故事教育品牌 用身邊典型詮釋核心價值觀
    從2012年開始,全行持續開展「員工身邊故事徵文」活動。總行制定《員工故事徵文活動實施辦法》,明確提出「突出愛崗敬業、真人真事、一線員工、完整情節、故事體裁」等5條標準,重點徵集在基層及客戶中間,廣為流傳並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人和事。2012年,總行在整理、提煉及深度採訪的基礎上,從海量徵文中推出100個員工故事,在《建設銀行報》頭版顯著位置,作了持續宣傳報導。
  • 安仁:三項舉措創新物業行業訴源治理工作
    2020年10月下旬,安仁縣委在縣司法局設立安仁縣訴源治理中心,今年11月份又在縣物業行業協會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在此基礎下,安仁縣人民法院聚焦「打基礎、管長遠、利全局」,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第一抓手,按照橫到邊、縱到底和點、線、面相結合的訴源治理工作思路,創建了安仁縣人民法院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構築縣、行業協會、調解工作室
  • 關於物業管理的那點感想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核心在於管理者如何面對員工,如何對待員工。管理是向下負責,即管理者要對員工負責,也是管理者的核心職責 。相對於管理者而言,員工是缺少資源,能力不足的,如果管理者不對他負責,他根本無法取得績效。在筆者看來,領導者就應該為員工營造一個安心工作的環境,就應該讓員工可以喜歡自己的工作。
  • 2020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布會成功召開
    最後祝願物業同行們都做好服務,得到業主的認同,能夠為行業的發展做貢獻,謝謝各位。在企業復工後,我們的復工碼也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在社會當中和各級政府當中也充分的應用。我們在科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物業行業走向資本市場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必然。我們的市盈率一直遙遙領先,這是廣大客戶對我們的信任,我們把物業費用在物業服務品質提升上,堅持以員工為本,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升員工的發展和成長,不斷提升業主的服務品質,這是我們的立足之本。
  • 上海市普陀區政協:提升美麗普陀建設項目的社會認同感
    8月30日,上海市普陀區政協圍繞「增強高標準管理觀念,推動美麗普陀建設」召開專題監督性常委會。會上,普陀區建管委、區綠化市容局等職能部門介紹了工作目標和推進情況。區政協課題組圍繞頂層設計、部門協同、社會共建等方面提出建議。
  • 內隱理論影響社會認同
    Michael Hogg等人研究了自我不確定感、群體實體性與社會認同三者的關係,發現當人們的自我概念越不確定以及群體實體性感知程度越高時,人們對內群體的認同更加強烈。內隱理論是外行人持有的「科學理論」,沒有經過像科學理論那樣嚴格的驗證,有時候甚至是錯誤的理論,但它能降低人們認知上的不確定感,對個體具有重要的心理意義。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關於人類屬性的內隱理論影響著個體的社會認同和群際關係,廣泛影響著人們的心理與行為。
  • 浙江「富二代」接班記:社會認同感帶來很大壓力
    痛點:社會認同感帶來很大壓力  對於富二代來說,最討厭的稱呼就是「富二代」,理由是「包含著強烈的負面含義」。他們更喜歡用「創二代」「新生代」,或乾脆就是「二代」,來形容自己。  在浙江溫州,方正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二代,也是當地的政協委員。他有些困惑:「為什麼很多負面新聞都會突出富二代呢?
  • 讓「技能人才」擁有更多社會認同感
    (2月22日《重慶日報》)    在一個有序的社會裡,永遠需要不同的社會分工。近年來,一些大學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受冷遇,各類職業院校畢業的技術人才卻成了香餑餑,這在於職校畢業生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市場適應性。這種反差說明,在一個公正有序的社會,不同職業都是平等的,只要適合人才的培養成長和技能才幹的發揮,就是最好的選擇。
  • 小米事件有感:員工對企業沒有認同感,再怎麼裝遲早會露餡!
    為什麼她會很自然地把「屌絲」這類詞說出口,我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1、平時她就是這樣說話的,也不排除小米內部人員平時聊天都是把這詞掛嘴邊2、她內心對企業不認同,對小米的文化、定位以及老闆不認同,只是認同小米開出的高工資罷了。
  • 中鐵二局瑞城物業公司黨員在抗擊疫情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黨員們的暖心行動,感動了小區業主,為了感謝「紅色物業」為小區業主築起的疫情防控堅實「堡壘」,瑪塞城小區227位業主,自發捐款7865.66元,購買了口罩、酒精等物資送到一線物業工作人員手中。黨員蒲迎春向都江堰市市長何維楷匯報365宅院疫情防控工作(王娟攝影)「市區物業」黨員衝在前。
  • 印軍大量戰機集結一線機場,空軍司令親赴一線動員,呼籲不怕死亡
    印空軍司令親赴拉達克,聲稱絕大多數戰機在一線,呼籲士兵不怕死亡和嚴寒!印度時報1月12日報導,在前線困難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印空軍司令RKS Bhadauria親赴拉達克進行慰問和鼓舞士氣。據報導,RKS Bhadauria在視察了一線戰機的備戰情況之後,專門去弔唁了死亡士兵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