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出臺新規 評職稱論文將重質量輕數量

2020-11-22 湖南在線

高校評職稱論文將重質量輕數量

我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出臺新規: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外語、計算機不再是必備條件

華聲在線4月25日訊 我省高校教師評職稱有新規了。今天,省教育廳公布《湖南省深化高等學校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評審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試行)》(下稱《實施方案(試行)》),提出外語、計算機水平、繼續教育情況不作為申報職稱的必備條件。同時對論文、科研和發明專利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實行權重設置和加分上限設定。

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

《實施方案(試行)》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可以採取聯合評審、委託評審的方式,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

評審時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各高校要通過個人述職、考核測評、民意調查、徵詢相關部門意見等方式全面考察參評人員的職業操守、從業行為和科研誠信等,在參評人員職稱評審表中簽署測評結果。各高校要注重考核參評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績效,增加創新成果等評價指標的權重,將參評人員的業績水平、實際貢獻作為評審的重要內容。同時應根據學校發展實際,細化教學型、教學科研型、雙師雙能型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標準,並制定相應的量化評分要點和實施細則。

論文從重量到重質轉變

自2017年度起,申報參評中級及以下職稱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不作要求;申報參評高級職稱的,外語、計算機水平作為工作學習業績內容賦予一定的評價權重,設置為權重項一般為3%,設置為加分項一般為總分值的3%。

專業技術人才參加繼續教育情況作為評審上一級職稱的重要內容,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考核評價結果(出具的繼續教育合格證明)為準,設置為權重項為3%,設置為加分項為總分值的3%。對論文、科研和發明專利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實行權重設置和加分上限設定。

《實施方案(試行)》要求,高校教師職稱評審要堅持統一標準和公示制度,接受公眾監督,嚴肅評審紀律,做到「陽光評審」,切實保證評審客觀公正。高校職稱評審過程有關材料檔案應妥善留存至少10年,保證評審全程可追溯。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

相關焦點

  • 評職稱要論文但別「唯論文」
    市民論壇今年3月,南京林業大學出臺職稱評審新政策: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在廣東,部分高校的職稱評審改革,基本上都將教師職稱申報分為「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研究型」三類,但未完全取消對教學型教師論文數量的要求。南京林業大學蔣華松因為這一新政而評上教授,成為一個小小的標誌性事件。
  • 海南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考核改革的開始
    海南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東方網6月26日消息:海南省近日出臺《中小學、中職教師教育教學論文代表作鑑定實施辦法》,論文發表不再作為教師評職稱的硬性條件。教師為了評職稱花錢買論文,或者花錢買版面出版論文等「論文造假」現象,在中國教育界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 掛名專著 代發論文 「評職稱」中有「套路」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師)評職稱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於評職稱難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為更快翻到山那邊以升職加薪,有人不惜鋌而走險抄起了小道,花錢掛名專著、代發論文等,滋生出種種亂象。這其中究竟有何貓兒膩?折射出哪些評職稱中的痛點?又該如何對症下藥?
  • 兩部門擬出臺意見:高校職稱不能把論文等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逐步規範學術論文指標,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榜單等僅作為評價參考,不以SCI(科學引文索引)等論文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對國內國外期刊發表論文要同等對待,鼓勵更多成果在具有影響力的國內期刊發表。不得簡單規定獲得科研項目的數量和經費規模等條件。不得將人才榮譽性稱號作為職稱評定的限制性條件,職稱申報材料不得設置填寫人才「帽子」稱號欄目,取消入選人才計劃與職稱評定直接掛鈎的做法。
  • 大學教師評職稱主要看論文數量 教學水平被忽視
    >評職稱,評什麼?復旦大學近期也表示:該校教師僅憑一兩篇代表作就可獲得教授參評資格。這兩條新聞給每年由職稱評定掀起的「論文大戰」打開一個缺口——論文評價,「貴精不貴多」。然而,也有人認為,獲得國際獎項只是特例,而「代表作」也是論文,這種方式並沒有打破人才選定的固有成見,收效如何不敢保證。大學教師能力如何衡量?有沒有更科學的方式?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 科學網—職稱分類評審:一劑良方?
    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審相關制度也一直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人們所詬病。 2014年底,湖北省首次在省內高校推行職稱分類評審,把教師分為教學為主、科研為主、教學科研並重、社會服務與推廣四種類型。改革措施甚為新鮮,也是對「重科研輕教學」等由來已久的問題作出的回應,近日經媒體報導後,引起人們熱議。 這種分類評審的改革有著怎樣的積極意義?
  • 12教師為評職稱買論文 賣論文者被查出
    12教師為評職稱買論文 賣論文者被查出  假論文炮製者聶繼紅實為礦大待崗人員,校方正進行深入調查  12月16日,新華社以「大學教師為何造假?」為題報導了安徽亳州師範專科學校部分教師申報副教授的論文有造假嫌疑一事。
  • 2020年湖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開始,專技術人員要注意這些時間節點
    市州職改辦、省直主管廳局(省屬高校)人事(職改)部門集中報送當年度申報參評材料時,需同時向系列(專業)職改辦和省職改辦提交匯總後的本地本部門《高級職稱評審職數申報專業備案表》。省直主管廳局(省屬高校)人事(職改)部門還需向省職改辦提交本部門評審職數匯總表, 以及評審職數公示截圖佐證材料。
  • 一線教師評高級教師職稱不要論文
    中小學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採取講課答辯和專家評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一、二、三級教師職稱的評價方式由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或省直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擬定,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後實施。    據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從2012年在鄭州、許昌、焦作等3市進行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於2014年完善了河南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價標準,並在全省全面推開。
  • 【好口碑】昆明教育教學職稱論文發表需要多少錢
    昆明教育教學職稱論文發表需要多少錢  [2]楊詠梅。張東.關於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工作的探討[J].觀察,2009。  [3]謝村。蘭華榮。夏臥武.淺談高校教師職務評聘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  [4]許衡。汪進生.關於職稱改革評聘分開問題的思考[J].新疆石油學院學報,1999。  [5]張開祝。
  • 職稱變革「步履不停」,「教學型教授」是門檻降低還是行業新風?
    教師職稱變革「步履不停」,評教授不看論文看教學是門檻降低還是行業新風?| 周四話題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這些年,教師職稱變革「步履不停」,尤其是在崗位聘用打破「終身制」的高校,任何關於職稱評審的「風吹草動」,都牽動著高校教師群體的心。對高校教師來說,做研究、寫論文、出成果是他們工作的「日常」,而這些通常直接影響他們的職稱晉升。文章、項目的數量、質量是否達標,輕則影響教師的職稱評審和工資收入,重則可能讓教師在聘期後離職或轉崗。
  • 職稱制度30年來重大改革 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職稱制度30年來重大改革  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後,市人力社保局對文件進行了詳細解讀。此次改革是自1986年職稱改革以來,30多年來本市再次啟動的職稱領域重大改革,涉及全市30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
  • 河南試點教師職稱改革 副高及以下評職稱不必發論文
    原標題:河南試點教師職稱改革 副高及以下評職稱不必發論文  河南試點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  副高及以下評職稱不必發論文  今後,凡試點中小學教師申報副高及以下職稱,論文不再作為必備條件。近日召開的河南省職稱工作會議傳出的這一信息,為全省15萬餘名中小學教師「減負」。  據河南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省將在鄭州、焦作、許昌和省教育廳直屬學校進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凡試點區域內的中小學教師申報副高及以下職稱,論文不再作為必備條件。教師每年要寫一篇教學反思,不要求發表,但要在校內進行內部交流,以提升教學經驗。
  • 江蘇某中學職稱評審材料大面積作假,撕開了職稱評審的遮羞布!
    這些教師提供的虛假的高級職稱參評材料主要集中在公開課造假,鄉村支教造假以及班主任經歷造假,這三個方面也是中小學教師參評高級職稱評審的硬體條件。高級職稱評審中的弄虛作假一直存在,但像該校這樣實屬罕見!當過教師的都知道,高級職稱指標稀缺,很多學校幾年都沒有一個指標,這所學校由於弄虛作假一下子浪費12個指標,著實令人惋惜。
  • ...局廣元市教育局關於印發《廣元市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辦法》的通知
    > 各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教科)局,市級相關部門、市直屬學校: 現將《廣元市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辦法》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第三條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必須在核定的教師崗位結構比例內進行,不再進行崗位結構比例之外、與崗位聘用相脫離的資格評審。享受農村學校教師激勵政策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堅持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實行同行專家評審,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
  • 大學老師不寫論文都可以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本文圖片 「長江日報」微信號在普遍以論文作為高校職稱評審硬標準的環境下,蔣華松和南京林業大學受到的讚揚和質疑紛至沓來。其實,江西理工大2009年出臺過類似政策,南京理工大2016年也正式推出「不唯論文評職稱」的措施,媒體以「不寫論文也能評教授」為主題進行報導,引起廣泛範圍的驚嘆。
  • 教育部: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稱評聘的...
    【新民晚報·新民網】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了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其中包括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 【熱點】山西47所高校今年自主評職稱,學術造假將「一票否決」
    8月27日,省人社廳公布高校職稱評審辦法。今年,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太原科技大學、中北大學等27所高等學校可自主開展高校教師正高級及以下職稱評審;山西警察學院、山西廣播電視大學等20所高等學校可自主開展副高級及以下職稱評審;並明確規定,有偽造學歷、資歷、業績,剽竊他人成果、一稿幾投等學術造假行為者,一經查實,立即取消當年參評資格,且3年內不得再申報。
  • 2021湖南省中級職稱評審重點及難點分析
    2021湖南省中級職稱評審重點及難點分析 許多建築行業的人都需要評職稱,有了職稱就可以升職加薪,就會有更好的保障!但是隨著政策流程的不斷改革,職稱評審標準越來越規範化,因此雖然每年的申報人數都是數以萬計,但是能通過的人數總是維持在一定比例,這也導致中級職稱評審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 中科院院士沈巖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教師職稱評聘該被取消嗎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巖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弱化院士社會影響力。沈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沈巖代表說,建議教育部將博士學位管理下放到大學,取消大部分科技成果評比,取消各類職稱評審,弱化院士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