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制度30年來重大改革 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職稱制度30年來重大改革

  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後,市人力社保局對文件進行了詳細解讀。此次改革是自1986年職稱改革以來,30多年來本市再次啟動的職稱領域重大改革,涉及全市30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曾經飽受爭議的論文要求終於被取消,人才可以用代表作來代替論文。

  「幹什麼評什麼」 不同人才不同評價標準

  為避免職稱評審時「一把尺子量到底」,本次職稱制度改革系統地將職稱評價標準歸結為品德、能力和業績三個方面,科學分類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業績權重,實現「幹什麼、評什麼」,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動力和積極性,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對從事基礎研究的人才,重點評價原始創新能力、成果科學價值、學術水平和影響力。

  對從事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的人才,重點評價技術創新和集成能力、解決技術應用問題的能力、取得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和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

  對從事科技管理服務的人才,重點評價技術支持能力、服務對象滿意度、行業評價認可度。

  對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應用的人才,重點評價其在推動理論創新、傳承文明、資政育人、學科建設等方面的能力和貢獻。

  教育教學人才按照教學為主、科研為主和社會服務為主進行分類評價。

  衛生技術人才按照臨床為主和科研為主分類評價,突出臨床實踐。

  文化藝術人才按照文藝創作研究、文藝傳播表演進行分類評價,突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農業技術人才評價突出服務三農,重點評價在促進都市型現代農業集約、高效、綠色、安全發展等方面的業績和貢獻,對促進都市型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貢獻。

  人才可自選代表性成果替代論文

  《意見》明確,將徹底解決過去職稱論文「一刀切」的問題。在職稱評審中,將全面推行職稱評審代表作制度,人才可自選最能體現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為評審考核的主要內容。

  除論文、論著外,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人才的代表作還可包括專利、項目報告、研究報告、技術報告、工程方案、設計文件、業績報告、工作總結等。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的代表作還可包括理論文章、決策諮詢研究報告等。教育教學、衛生技術人才的代表作還可包括精品課程、教學課例、疑難病案等。文化藝術人才的代表作還可包括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戲劇作品、工藝作品等。

  此次改革還進一步打破了國籍、戶籍、地域、身份、人事關係等制約,除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非公經濟單位人才外,新開通了優秀外籍人才、港澳臺人才、自由職業人才、高技能人才的職稱申報渠道,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暢通了晉升通道,解決了過去職稱晉升「玻璃門」的問題,全面激發人才發展活力,使各類人才職業發展「條條大路通羅馬」。

  取得國家級人才表彰獎勵、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擔任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負責人、在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取得突出成績的領軍人才,可通過職稱評審「直通車」取得正高級職稱;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業績突出人才,可破格申報高級職稱;長期紮根基層一線、作出重要貢獻的基層人才可單獨評審、優先評聘;具有特殊技能、在特殊領域、特殊崗位取得突出業績、作出重大貢獻的特殊人才可直接認定職稱等級;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創業人才以及援藏、援疆、援青等對口支援和援外醫療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享受職稱評聘的支持政策。

  擴大下放職稱評審權的單位範圍

  此次職稱制度改革又進一步擴大了職稱自主評審範圍,除市屬高校外,繼續向條件成熟的科研機構、新型智庫、新型研發機構,如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市社會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下放職稱評價自主權。

  本市將聚焦高精尖產業發展需要,圍繞「三城一區」建設,建立具有北京特色、動態開放的職稱評價專業目錄,按照「需要什麼評什麼」的原則,增設人工智慧、創意設計、智慧財產權、技術經紀、科學傳播等新業態、新職業的職稱評價專業,支持培育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另外,本市還將補齊全部職稱系列的層級設置,在經濟、會計(審計)、統計、中專教師、工藝美術、實驗技術等系列中增設正高級,持續滿足高精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重點優勢學科等領域的人才評價需求。

  本報記者 代麗麗

相關焦點

  • 海南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考核改革的開始
    海南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東方網6月26日消息:海南省近日出臺《中小學、中職教師教育教學論文代表作鑑定實施辦法》,論文發表不再作為教師評職稱的硬性條件。教師為了評職稱花錢買論文,或者花錢買版面出版論文等「論文造假」現象,在中國教育界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 河南試點教師職稱改革 副高及以下評職稱不必發論文
    原標題:河南試點教師職稱改革 副高及以下評職稱不必發論文  河南試點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  副高及以下評職稱不必發論文  今後,凡試點中小學教師申報副高及以下職稱,論文不再作為必備條件。近日召開的河南省職稱工作會議傳出的這一信息,為全省15萬餘名中小學教師「減負」。  據河南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省將在鄭州、焦作、許昌和省教育廳直屬學校進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凡試點區域內的中小學教師申報副高及以下職稱,論文不再作為必備條件。教師每年要寫一篇教學反思,不要求發表,但要在校內進行內部交流,以提升教學經驗。
  • 國務院:醫師職稱評將大改革(附:目前最全各省高級職稱論文要求)
    來源:中國政府網、華醫網、醫師周刊、職稱論文查重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上決定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評價改革,推進突出臨床實踐的職稱評定。8江西省醫學職稱論文發表要求江西省職稱晉升必須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查的到的正規期刊,發表2篇第一作者的論文,三甲、三乙一般要求發中文生物核心期刊,論文必須在晉升前一年年底發出來。報材料的時間:8月底之前拿到書。
  • 醫生論文評職稱調查: 制度性的逼良為娼
    近日,浙江某三甲醫院的徐醫生為評副主任醫師發論文苦惱不已,現在平均每天要做 2 到 3 臺手術,忙的時候要做 4 臺手術,一天站六七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情,根本沒有精力再搞科研,更別說要在醫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 為評職稱而學術造假?讓醫務人員把論文寫在臨床上
    王女士是江蘇省泰州市某醫院的一名護士,因為評職稱,需要在相關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王女士聽說網絡上有「槍手」專做「代寫代發表論文」的生意,便有些動心。讓人沒想到的是,王女士遇到了論文騙子,被騙了數千元。「代寫代發表論文」可謂化石級騙局,騙局有時未必需要很高明,只要擊中受騙者的「痛點」,往往就成功了一半。那些中了「槍手」圈套的醫務人員,毫無例外都是為了發論文、評職稱,而自己又寫不來、發不了。這裡就牽涉一個老掉牙的問題,醫務人員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
  • 湖南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出臺新規 評職稱論文將重質量輕數量
    高校評職稱論文將重質量輕數量 我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出臺新規: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外語、計算機不再是必備條件 華聲在線4月25日訊 我省高校教師評職稱有新規了。今天,省教育廳公布《湖南省深化高等學校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評審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試行)》(下稱《實施方案(試行)》),提出外語、計算機水平、繼續教育情況不作為申報職稱的必備條件。同時對論文、科研和發明專利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實行權重設置和加分上限設定。
  • 職稱改革:全國已沒有統一組織職稱英語考試 計算機考試仍可報名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1986年以來的職稱制度已迎來重大改革。4月9日,記者從四川省人社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日前,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諸多改革新招,被視作解開人才提升的「枷鎖」。
  • 海東地區石油化工工程職稱論文有什麼要求
    海東地區石油化工工程職稱論文有什麼要求  ,中級職稱評審論文格式要求文末的序號與文中序號一一對應,一般頁碼置於文中序號之後,比如說 [1](P07) 。  【出路】結合我國實際,借鑑他山之石  論文與職稱掛鈎,原本是全國的一個規定,隨著醫改的逐漸深入,原本的職稱與論文掛鈎的評價標準在可操作性、發揮分類指導、行為導向作用等方面作用明顯不足……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取消論文說有些欠妥  摘要:近些年來,因為將教科研成果和職稱評定掛鈎,論文便有"泛濫"之嫌了,於是,又有人提議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的論文標。
  • 評職稱要論文但別「唯論文」
    市民論壇今年3月,南京林業大學出臺職稱評審新政策: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在廣東,部分高校的職稱評審改革,基本上都將教師職稱申報分為「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研究型」三類,但未完全取消對教學型教師論文數量的要求。南京林業大學蔣華松因為這一新政而評上教授,成為一個小小的標誌性事件。
  • 職稱申報建黑名單 學術造假一票否決
    不發表論文就評不上教授、過不了外語考試就無緣評職稱……近年來,我國的職稱評定製度屢遭詬病。昨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向社會公布,對職稱評定製度進行重大改革。  《意見》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並明確提出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 一線教師評高級教師職稱不要論文
    中小學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採取講課答辯和專家評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一、二、三級教師職稱的評價方式由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或省直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擬定,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後實施。    據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從2012年在鄭州、許昌、焦作等3市進行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於2014年完善了河南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價標準,並在全省全面推開。
  • 人工智慧專業也可以評職稱了?
    以申報正高級職稱為例,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申報人,應具有很強的研究能力,或主持省部級及以上人工智慧領域研究項目、課題;或制定國家、行業、省市人工智慧領域發展規劃、重大戰略決策等相關政策、標準、規範;或發表的研究成果,推動了人工智慧專業發展,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 職稱論文發表,用來評職稱,如何判斷期刊是符合的?
    2021年已經到來,大部分工程師們早已做相關職稱申報準備了,但還是有部分工程師由於工作的忙碌或不知道該如何做準備,導致一拖再拖,尤其是對應職稱論文,弄的工程師們很混亂,到底該如果去判斷論文所發期刊是有用的?眾所周知,自2019年起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將委託「中國知網文獻檢測系 統」進行學術相似性檢測,檢測結果將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參考依據。
  • 國務院:醫師職稱評定將大改革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上決定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評價改革,推進突出臨床實踐的職稱評定。 建立中醫藥跟師臨床學習制度。要圍繞提升臨床實踐能力健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對經住院醫師培訓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崗位聘用、職稱晉升等方面與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
  • 【好口碑】昆明教育教學職稱論文發表需要多少錢
    2010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要點詳解  2010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要點詳解2010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要點詳解增值稅和消費稅法律制度屬於中級經濟法科目2010年考試大綱新增內容,該內容在考試中所佔分值較大,其中重。商標註冊申請。
  • ​廣東新規定明確——鄉村教師評職稱不要求發論文
    本報訊 據南方日報消息,政策向基層教師傾斜、鄉村教師職稱評審不要求發論文、小學高級教師佔比達到15%……近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做好2020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對今年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作出安排
  • 老徐評醫 ▏衛生職稱改革徵求意見稿並沒有廢除百病纏身的「學分制」
    最近,醫療圈最關注的就是衛生職稱改革。12月1日,人社部、國家衛健委聯合制定的《關於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開始公開徵求意見了,並將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確定為2020年12月15日。有意見,趕快提。
  • 關於印發《自治區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教育(教體)局:  為全面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關於印發的通知》(人社部發〔2015〕79號)要求,我區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辦法。
  • 掛名專著 代發論文 「評職稱」中有「套路」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師)評職稱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於評職稱難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為更快翻到山那邊以升職加薪,有人不惜鋌而走險抄起了小道,花錢掛名專著、代發論文等,滋生出種種亂象。這其中究竟有何貓兒膩?折射出哪些評職稱中的痛點?又該如何對症下藥?
  • 為了發論文評職稱,這些醫護人員被一夥初高中畢業生騙走600萬
    2019年,她終於等到了評職稱的機會,沒想到因為找人代寫、代發論文,喜事變悲劇。評職稱需要發論文,但多年未執筆,王女士很苦惱。2019年5月,她在網上搜索「代發論文」,聯繫上一位商家,對方稱不僅可以代發,甚至可以代寫,並保證見刊。談好價,王女士先付了3000元定金。8月,她收到文章,內容果真與自己說的課題相關,只是並無研究成果,按正常情況很難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