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申報建黑名單 學術造假一票否決

2021-01-16 新京報電子報

  不發表論文就評不上教授、過不了外語考試就無緣評職稱……近年來,我國的職稱評定製度屢遭詬病。昨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向社會公布,對職稱評定製度進行重大改革。

  《意見》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並明確提出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此外,《意見》明確,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通過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

  亮點1

  外語和計算機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評職稱對「靠技術吃飯」的人來說不僅涉及個人的收入和晉升,也被看做是評價個人業務水平和貢獻的一把標尺。

  我國職稱制度主要經歷新中國成立初期至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技術職務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1986年以來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等階段。現行職稱制度共設置科學研究、工程、農業、衛生、教師等29個職稱系列。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說,職稱制度的建立,對於激勵、選拔、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一些與專業技術關係不大的指標也被塞進評聘職稱的指標體系中。在一些地方和單位的職稱評定,有時反倒成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羈絆。

  以職稱外語考試為例,設立20多年來,一直伴隨著「一刀切」「雞肋」等質疑。據報導,某作家已經出版發表了幾百萬字的報告文學、小說和散文,並多次獲獎,但由於不能通過外語、計算機考試,遲遲未能獲得副高職稱(二級作家),一度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此外,作為職稱評定的「敲門磚」,職稱外語考試成為部分機構與個人的搖錢樹,滋生各種亂象。

  如今,《意見》明確: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據新華社

  亮點2

  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傾向

  《意見》的另一個亮點是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科學客觀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程德安指出,在高校中,唯論文已經成為硬要求:

  大學老師無論是職稱評定、崗位晉升往往只注重發表論文的數量,授課認真與否只能「憑良心」,如何攬課題、發論文才是「正事」。

  不分行業特點,把學歷、資歷、論文等標準量化為職稱評定的「硬槓槓」,逼著專業技術人員為評上職稱而在專業技術之外耗費大量物力、財力、精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程德安認為,這種人才評價標準顯然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甚至成為遲滯專業人員冒尖的障礙。尤其是那些身懷絕技的專業人才,被職稱卡住無法施展,損失的是行業、社會甚至國家的利益。

  為此,《意見》強調以職業屬性和崗位需求為基礎,注重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專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創造性,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注重考核專業技術人才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績效、創新成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認為,《意見》的頒布實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和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拓展專業人才職業發展空間,不斷提升我國人才供給水平,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據新華社

  亮點3

  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

  對於職稱評價的標準,《意見》提出「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未來,用人單位要通過個人述職、考核測評、民意調查等方式全面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操守和從業行為。

  《意見》還明確,探索建立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對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

  從各職稱的層級設置看,《意見》明確,各職稱系列均設置初級、中級、高級職稱,其中高級職稱分為正高級和副高級,初級職稱分為助理級和員級,可根據需要僅設置助理級。目前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職稱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以拓展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空間。

  記者注意到,此次《意見》還有一個亮點,即提出職稱評審與職業資格銜接。其中明確規定,在職稱與職業資格密切相關的職業領域建立職稱與職業資格對應關係,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職業資格即可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並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初級、中級職稱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專業不再進行相應的職稱評審或認定。

  亮點4

  離崗創業業績可作評職稱依據

  對於一些特殊群體的職稱評定,《意見》還明確了傾斜政策。對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放寬資歷、年限等條件限制,建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

  具體的職稱評定如何進行?《意見》提出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注重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基礎研究人才評價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評價突出市場和社會評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才評價重在同行認可和社會效益。

  《意見》還提出「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要求對專業性強、社會通用範圍廣、標準化程度高的職稱系列,以及不具備評審能力的單位,依託具備較強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專業化人才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組建社會化評審機構進行職稱評審。

  近年來,國家提出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才離崗創業,對於這一部分人的職稱評定,《意見》明確,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企事業單位中經批准離崗創業或兼職的專業技術人才,3年內可在原單位按規定正常申報職稱,其創業或兼職期間工作業績作為職稱評審的依據。

  ■ 追訪

  中學教師評職稱苦於寫論文

  此次職稱制度改革涉及全國550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對他們來說,除了考外語和計算機,還有一件頭疼的事是發論文。湖南省一名在教學一線工作30多年的中學教師李斌告訴新京報記者,由於上學時沒有經過系統的學術論文寫作培訓,導致他後來在評職稱時一直苦於寫論文,每次都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由於評職稱對論文有要求,一些代寫、代發職稱論文的交易也長期存在。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關鍵詞「職稱論文代發」,彈出的類似「商品」搜索結果竟達上千件之多。有的「賣家」還公開承諾「評職稱就找我們」「論文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不成功退全款」等。

  記者注意到,人社部副部長湯濤在解讀此次職稱制度改革時說,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是這次《意見》在完善職稱評價標準方面的一個具體舉措。湯濤介紹,《意見》明確,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探索以其他成果形式替代論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成果質量,淡化論文數量要求。

  此外,在論文要求方面,《意見》還明確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

  本版採寫/(除署名外)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相關焦點

  • 【熱點】山西47所高校今年自主評職稱,學術造假將「一票否決」
    8月27日,省人社廳公布高校職稱評審辦法。今年,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太原科技大學、中北大學等27所高等學校可自主開展高校教師正高級及以下職稱評審;山西警察學院、山西廣播電視大學等20所高等學校可自主開展副高級及以下職稱評審;並明確規定,有偽造學歷、資歷、業績,剽竊他人成果、一稿幾投等學術造假行為者,一經查實,立即取消當年參評資格,且3年內不得再申報。
  • 國家統計局:推動嚴格落實統計造假、弄虛作假「一票否決制」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陳煒偉)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8日說,2021年,國家統計局將進一步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統計違紀違法行為,推動嚴格落實統計造假、弄虛作假「一票否決制」。
  • 一線教師評高級教師職稱不要論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瞧    9月4日,記者從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在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河南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價標準》在原標準上進行了修訂完善。據悉,師德師風放在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價的首位,師德師風實行「一票否決」制度。
  • 「考試作弊」「論文造假」發改委也發話了!後果……
    導讀「零容忍」、「一票否決」!今天,關於「考試作弊」「論文造假」問題,發改委也發話了!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了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情況。她表示對論文造假、考試作弊問題治理「零容忍」,在晉升使用、表彰激勵、參與項目等方面「一票否決」。
  • 翟天臨如果真的學術造假,後果將會如何?
    最近網上鬧的沸沸揚揚的演員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讓小編不得不出來說兩句。事件的導火索是翟萌萌在直播的時候說了一句「知網是什麼」,身為職場老油條的我,除了知網,我還知道維普、萬方、龍源等等,這些可都是學術期刊論文大平臺,他身為一名北大博士後怎會不知道呢?
  • 職稱改革:全國已沒有統一組織職稱英語考試 計算機考試仍可報名
    亮點6:「一票否決」弄虛作假 探索建立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近年來,為了職稱評審學術造假、論文造假的醜聞不時見諸媒體,此次我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時,強調了把品德特別是職業道德放在職稱評價的首位,探索建立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 明確管理職責分工嚴懲學術黑中介
    近日,這則新聞,再度將「學術黑中介」的問題帶回人們視野。 這是一個老問題。無論是近十年前就曝出的論文市場年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測算數據,還是一年前引發國內學術界地震的「施普林格撤稿風波」,都曾經引發剷除「學術黑中介」、還學術界一片淨土的強烈呼聲。 這也是一個有望很快被解決的問題。
  • 四川省環境工程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審基本條件(試行)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四川發布《四川省環境工程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審基本條件(試行)》。3.對在申報評審各階段查實的學術、業績、經歷造假等弄虛作假行為,實行「一票否決」,一經發現,取消評審資格,三年內不得申報。4.在生產經營等活動中造成重大損失,並負有技術責任或定性為主要責任人的,在影響(處罰)期內不得申報。
  • 復旦女博士:學術妲己真可怕
    對任何師德失範,學術不規範的行為,將一查到底,有責必究。這樣一來,陸醫生的博士導師身份有可能被叫停不說,最慘的是這位女博士,被推薦公費出國深造是不可能的了,有可能連博士稱號都保不住了,畢竟學術造假,這不僅被學術界所不齒,而且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 醫學論文造假再被通報!醫生評職稱要改了
    青島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取消張堅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獎勵資格5年,終止或撤銷其依託論文獲得的科研項目、學術獎勵、榮譽稱號等;對張建立給予警告處分,並追回已發放的科研獎勵。四、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蔡麗生購買論文問題。
  • 為評職稱而學術造假?讓醫務人員把論文寫在臨床上
    王女士是江蘇省泰州市某醫院的一名護士,因為評職稱,需要在相關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王女士聽說網絡上有「槍手」專做「代寫代發表論文」的生意,便有些動心。讓人沒想到的是,王女士遇到了論文騙子,被騙了數千元。那些中了「槍手」圈套的醫務人員,毫無例外都是為了發論文、評職稱,而自己又寫不來、發不了。這裡就牽涉一個老掉牙的問題,醫務人員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
  • 江蘇鹽城一中學被通報:高級教師職稱申報材料大面積弄虛作假
    具體情況如下:1.該校教師王甫石申報高級職稱材料所提供的2018年3月開設公開課課題與學校提供的公開課安排表不一致,該公開課材料系造假;2.該校教師單春芹申報高級職稱材料所提供的兩節片區公開課材料(2012年11月、2016年4月),學校公開課通知均邀請外校教師參加,但該同志提供的公開課課堂教學評價表均為本校教師填寫,公開課課堂教學評價表為後來補填,兩節公開課材料系造假;
  • 聯合國五常到底有多牛,某國提出廢除「一票否決權」,被一票否決
    也正式基於這一點考慮,才有了一票否決權這一說。值得注意的是,提出「一票否決」這一權力的是蘇聯。當時的美蘇正處於冷戰時期,蘇聯為了防止自己被英美法三國圍毆,就提出了一票否決。之後,英美等國發現,一票否決能夠更好地保證本國及其盟友的權益,於是一票否決權就被保留了下來。一票否決權到底有多厲害?關於這一問題,有一個段子最為經典。
  • 教授被指學術造假17年:用SCI篇數來論英雄、評職稱,被指有弊端
    北大教授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在網絡剛剛熱炒,就迅即被有關部門回應,稱其舉報早有定論。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的《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表明,被指17年持續學術造假的李紅良團隊,舉報者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耿美玉所在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大學一樣,高度重視質疑耿美玉論文造假的問題。據有關報導,耿美玉所在的藥物所已組織專家進行初步核查。
  • 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學術造假扎堆!難怪「顏寧」們待不住
    目前,中國醫科大學已經取消了張睿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並要求其退還經費,取消其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格5年,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但是這樣優秀的人才,卻也在學術造假上,越走越遠。根據科技部的通報,以他為通訊作者的論文屬於第三方代寫、帶頭。
  • 鹽城一初中15名教師高級職稱材料作假,誰給了他們造假的底氣
    鹽城一初中15名教師高級評審材料作假,誰給了他們造假的底氣?寫過幾篇有關教師職稱評審的文章,但每篇下面總有人這麼評論:所有職稱材料都是假的!我對此只是笑笑,認為這是有教師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我覺得,在每年眾多教師職稱評審中,難免有個別教師在某一項材料上做一些假,但不可能都「造假」吧;畢竟教師職稱材料需要公示,還有學校、縣區教育局、大市教育局審核把關,要作假很難,一旦查實成本也很大。直到看到鹽城市政府網站2021年1月5日發布的一條消息,才顛覆了我原來固有的看法。
  • 524名醫生被曝學術造假 有"槍手"開始放棄SCI業務
    一場撤稿風波再次將醫學界學術造假推至風口浪尖。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醫生學術造假第一次被公之於眾。早在2015年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便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來自中國的9篇論文。「論文造假在醫生行業內很普遍,一方面是臨床工作太忙,確實沒時間寫論文;另一方面是造假成本不高,而職稱評級又有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這一硬性指標,所以造假屢禁不止。」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關鍵詞:學術剽竊;學術不端;科研誠信當下,學術造假是學術界和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術造假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由百度指數得出結論,見圖1)。
  • ...健康委員會關於開展2019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
    申報職稱要求人崗一致,借調人員借調超過6個月的,不得申報評聘職稱。(三)學歷、資歷條件1、晉升正高級職稱資格,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取得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具有副高級職稱資格,並聘任現職滿5年。2、晉升副高級職稱資格,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①博士後研究人員完成博士後研究工作出站(創新基地)前。
  • 關於職稱,有哪些新變化?你知道嘛
    《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部分內容: 各地區、各部門以及用人單位等開展職稱評審工作應當申請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 申報人一般應按職稱層級逐級申報職稱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