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在莞城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了德籍華人藝術家任戎的72件水墨拓印作品,為東莞市民帶來了別具一格的藝術享受。
任戎,德藉華人藝術家、策展人,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與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2013年在德國波恩創建「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曾在世界各地多次舉辦個人展覽,其作品融合中西方文化元素,具有獨特的個人藝術語言。
萬物有靈,生生不息
本次展覽的作品主要為任戎近年所創作,分為「創世紀」「萬物有靈」「天圓地方」和「江山」四個系列呈現。前兩個系列體現了人物、植物和動物互聯共融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只見雲朵漂浮、百花盛開、魚翔淺底、河流奔騰浪花……各種生命體自由生長,如同一幅宇宙萬物和平共處、欣欣向榮的創世圖景。「天圓地方」系列體現了天地間各類生命基因碰撞交匯,凝聚與擴散、湧動與舒緩、簡單與繁複、柔軟與堅硬……如此生生不息,循環往返,構成宇宙景象的豐富多彩。「江山系列」則為叢山峻岭連綿起伏、變幻無窮,處處顯示樹木茂盛、生命興旺,山石下湧動著火山巖漿,江山如此多嬌,感恩江山給予人類的養育之恩。
在作品中,能看到頭髮飄逸、自由舞動的人形,身體延伸出植物的枝葉根莖、開出花朵,似乎植物枝條即人體身軀,它們還長著無數眼睛,好像在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各種形態彼此牽纏,似乎為一個共同體,在無限互動和相互依存中不斷生長和變化著。「這些擁有奇思異想的人類、動物、植物同體的混種生物,是我從中國故鄉到留學德國三十多年來,中西文化在身心裡混血而成的必然產物。我所創造的這些超現實生物,看似天馬行空,恰又體現了『萬物同源』『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任戎說,隨心所欲、千轉百回的線條與造型,是他關注生命同源的創作核心,也是他對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期望,以及心中對宇宙萬物的敬畏。
不斷擴展的可塑性
任戎的作品還具有可塑性得到無限擴展的表現力,就像一個不斷編織與生長的「文本」,具有跨文化與跨歷史的互文性。「任戎利用中國民間剪紙的手藝,令作品中的人物與植物的形態有著剪影一般的簡潔流暢,又有著皮影戲的拙稚可愛,而且與埃及和瑪雅文化的圖騰符號相互交織,具有遠古的時空措置感,還與中國三星堆的古文字、青銅器與玉雕上的紋理、篆書與石鼓文的象形文字,以及漢畫磚的線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一個不斷被編織、不斷互聯、不斷擴展的『文本』。」著名藝術評論家夏可君說道。在創作過程中,任戎還將自然的形態與技術發生連接,將線條融入到原始的紋理中,令形態更為多樣,也打開了紋理之間的間隙空間,令鏤空的空間就更為活化和生動。
任戎自學藝之初便深受中國傳統拓印的影響,本次展覽展出的正是他的單色紙質拓印作品。他將雕塑作品通過宣紙拓印出來,把堅硬之物又還原到柔軟之觸感上,利用以柔克剛的原理,在雕塑與平面之間再次轉換,利用了中國傳統的拓印,帶來了時間蒼茫之感,又有一種玉質觸感,自然的可塑性得到了多元豐富的擴展,這是一個互相依賴、互動的藝術世界。
「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將持續至12月26日。展廳現場配以藝術家的創作心和藝術觀點等,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能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和藝術家。
文字:廖杏子
攝影:莞城美術館供圖
編輯:寧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