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快報
—
7月7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王紹強擔任策展人的「墨滴星河:林國成作品展」在廣東美術館開幕。本次「墨滴星河:林國成作品展」是廣東美術館當代藝術研究中當代水墨序列的展覽項目之一。展覽主題源於藝術家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思索,嘗試探討人對天的觀察,人與天、人與宇宙的關係。在藝術家看來,這樣的關係構成了我們整個文化的根基。本次展覽將展至7月29日。
展覽開幕現場
生於70年代的林國成其藝術觀構建主要源於兒時的家庭氛圍及後來的自我成長。原生家庭的文化薰陶給他的藝術性格奠定了基調,自小涉獵廣泛的他通過閱讀初步感受到插畫的趣味,或許這在他之後的藝術定位中悄然埋下了種子。直到少年時代的林國成在大多數同齡人還循規蹈矩地在校園讀書,他將步履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遊歷,眼見,寫生,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林國成不僅嘗試著不同的繪畫工具和材料,並將後來在美院進修過程中潛心鑽研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和古代畫論充分與眼見之景結合起來,感受古人畫觀的當下體驗。
參展藝術家林國成
林國成第一次接受正規的藝術專業教育是在四川美術學院,學習期間素描等繪畫基礎課讓年輕的他感受到中西美術教育和創作的差異,並從中不斷思考自己藝術世界的各種可能性。與林國成的生活閱歷如出一轍,他的創作沒有被禁錮在院體恆定的標準內,背包客般的閱歷讓他在面對畫面時總不自覺地回歸淳樸的自然,生活激啟他對藝術進行持續的冥想,無論古老的星象道學,還是西方的素描版畫。
展覽現場
或許「跨界」對林國成來說無需特別強調,因為沒有保守教育觀束縛自己的想像力,就可以在生活、工作和遊歷中盡情地觀察世界並從中汲取靈感。將眼見自然保留在紙上,西方人選擇素描、速寫的方式快速記錄,工具方便攜帶的同時讓表現輕鬆自然。他的滴墨貫穿了宣紙水墨與鋼筆式速寫的線條,線本身並無強勢的文明色彩,卻因其與不同繪畫工具的搭配體現出對材質差異的親和力。
德國文藝復興藝術巨匠阿爾布萊特 丟勒對版畫與素描技藝的諳熟,讓我們見證不同材質對線條控制力的細微差異。版畫與素描技法呈現的線通過一定秩序排列而成的面,最後營造出二維平面上的三維縱深效果。而中國的軟質材料毛筆從魏晉人物畫的白描線條中就能看到面的延展性,仿佛真實物象在毛筆不同鋒面所營造的一維空間中勾勒出二維的平面及三維的動態感。如果說西方的版畫和素描用真實徵服了自然,那麼,中國古畫的「三遠」帶給觀眾的散點透視將我們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從人自身投向了遙遠的宇宙,林國成的「鋼筆水墨」便在這樣中西融通的文化語境中將躍然於紙上的縷縷墨線揮灑向那片遙遠的星河。
林國成《宅茲中國》240x150cm 2019
林國成《月光舞》114cmx220cmx2 2014
林國成《山3》2017
林國成《形流與飛躍》130x220cm 2019
本次展覽由兩大版塊構成:「神秘與未知」主要呈現了人與天、人與未來、人與科學之間的各種神秘未知;「器物與圖像」則通過對傳統與器物圖像進行再創造呈現人對傳統和過往多維時空的思考。林國成在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和古代畫學意境的探索中,充分發揮硬筆和軟筆工具的雙重特性,結合中西不同語境對造型和用線的理解,在無限延展的平面上呈現不同思想空間中的線性藝術,及其與水墨共築的當代實驗場域。
林國成《天與器物》100x150cm 2019
林國成《變體南越王玉佩》110x200cm 2020
林國成《波與褶皺的仿明代佛畫》110x230cmx2 2020
林國成《生長的秘密》110x220cm 2020
林國成《白馬過隙》440x150cm-鋼筆毛筆墨水 2012
-END-
今日編輯 Nicole